1983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农民喜欢这样的生产队长
——狄方焕引导社员科学种田致富记
本报记者 汤华
编者按:没有实行大包干以前,不少生产队长靠行政命令领导社员;实行大包干以后,生产队长靠什么领导社员?山东省嘉祥县疃里公社狄家生产大队长狄方焕摸出了一个道道——靠科学。谁会科学种田,谁当队长说话就灵。
狄方焕只有38岁,初中毕业后当了十多年大队干部。过去他当干部是上面叫种什么,他就命令社员种什么;上面叫怎么种,他就叫社员怎么种。1978年公社指示种水稻,生产队想不通,种了玉米和大豆,都长20多厘米高了,狄方焕硬是下命令叫社员拔了改种稻;当时已三伏,误了节气,结果一亩才打几十斤稻谷。
1980年底,狄家大队实行了大包干,狄方焕也分得一份责任田。他觉得当队长说话要灵,就得靠会科学种田。他从家中省出30多元,买了《植物生理学》、《棉花栽培学》等书籍,同时订了七、八种农业科技杂志,另外还经常利用到县里、公社开会之便,向农艺师请教。
当时,县里正进行土壤普查,说是狄家大队的地缺磷,可这里社员种地没有上磷肥的习惯。前些年公社贷款拉回的磷肥,社员都说上了不见苗发绿,不愿要。种麦,都是一亩上100斤氮氨,单产300来斤。1981年,他在五亩半小麦地施50斤氮肥、50斤磷肥。夏收时,每亩地打了720斤麦子,比当时队里平均高出一倍。这一年狄方焕还作了些植保小实验。他种的棉花亩产168斤皮棉,玉米亩产810斤,而队里平均亩产皮棉才120斤,玉米500斤。
靠科学种田,狄方焕头一年就冒了尖,全家两个半劳力,收入4,800多元。周围的社员说狄方焕种地种“神”了,种什么,什么就高产。他实验什么,社员也跟着他干。社员觉得他这才算个真正的生产大队长。公社命名他为“农科户”。
1982年2月,他上济南开会,认识了省农科院棉花试验队的农艺师,提起想搞点农科实验项目,人家就给他找了一项棉花“三系对比”实验让他去搞。到5月,狄方焕在省农科院植保研究室又找了一项“pix助壮素”实验,并承担了县农技站给的“锌肥增产”实验项目。他自己则搞了自育杂交大白菜等四项小实验,一起在14亩责任田划弄开了。狄方焕舍得把两头大猪赔进这些实验中,买良种、塑料薄膜、新型药剂、小农机具等,自费出外取经。他坚持做实验记录,定期报给下达实验任务的单位。社员常常围着他的责任田,问这问那,社员挺乐意听他指点。象种玉米通常是夏至下种,去年6月15日,狄方焕观察到土地墒情好,认为提前10来天更有利,马上回队用大喇叭喊,各户闻声出动,一气种了600多亩,秋后亩产达750斤,比往年高250来斤。狄方焕还送了270多斤棉花良种给本队的社员,经常帮着十来户配药、拌种等。
1982年,狄方焕的责任田又获大丰收。“三系对比”实验的28、20、80品系良种,亩产皮棉分别为240斤、220斤、197斤;施用锌肥的玉米亩增62斤;他自育的杂交大白菜亩产2.2万斤。在地里的收入达到6,400多元。整个大队也是好收成,加上副业收入,人均分配达275元。社员说:俺沾了大队长的光哩!


第4版()
专栏:

侨乡盛开文明花
——福建梅山军民共建“文明镇”调查
福州部队炮兵某师与驻地南安县梅山镇挂钩,开展共建“文明镇”活动,对改变侨乡风貌发挥了很大作用,分别被福州部队、福建省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总政治部转发了他们的经验。最近,记者来到这里访问,群众对军民共建“文明镇”赞不绝口。他们说:“这件事称人心,顺民意,大有干头。”
梅山镇是一个有8,000多人口的著名侨乡。由于十年内乱造成严重创伤,一度社会风气不好。1981年5月以来,这里的军民坚持不懈地开展共建“文明镇”活动,侨乡面貌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
——综合治理“脏、乱、差”有成效,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他们清理了三条“龙须沟”,搬走了5座堆积多年的垃圾山,建立了环境卫生包干责任制,使原来环境卫生很差的梅山镇,1982年跃入了全省的爱国卫生先进行列。他们大力宣传“五讲四美”,帮助群众以共产主义道德规范言行,涤荡歪风邪气,社会秩序从乱到治,服务态度大为改善。
——军民互帮互学,互谅互让,很快解决了相互之间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发展。去年,梅山镇社办企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加56%,利润增长50%;这个师的战术训练和实弹射击也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全师有155个班、排、连和900多名干部战士被评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梅山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基本经验是:
(一)以地方为主,齐抓共管。共建“文明镇”活动一开始,军民就贯彻“三个为主”的原则:组织领导,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制定规划,以地方建设需要为主;活动形式,以适应地方各行各业的特点为主。他们经过协商,建立了15人的建设“文明镇”领导小组,对建设“文明镇”活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教育群众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加“文明镇”建设。建设“文明镇”要靠群众,必须对群众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家用共产主义精神制订“公约”、“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还要切实抓好几件使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以提高大家建设“文明镇”的积极性和信心。原来梅山镇街道是坑洼不平的红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烂泥四溅”。军民一起动手,铺设了宽12米,长1,100多米的石板路,两旁安装了20盏水银路灯,为群众解决了走路难的问题。
(三)部队做表率,军风带民风。这个师在共建“文明镇”活动中,很注意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他们带头完成改变镇容街貌的艰巨任务,模范执行各种“公约”、“文明守则”,为群众做好样子;同时主动和一些比较后进的单位结成帮学对子,帮助他们整治歪风恶习,扶正祛邪,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近两年中,由这个师负责挂钩的20多个单位,就有15个先后跃入先进行列。
新华社记者 徐好文 陆克亮 新华社通讯员 王安仂


第4版()
专栏:今日报纸要目

今日报纸要目
《光明日报》△就科技人员兼职和业余从事科技劳动的有关问题,劳动人事部部长赵守一答记者问
《工人日报》△无锡市大胆改革人事制度,下放部分人事调配权
《辽宁日报》△记者述评:企业体制改革有三难,人权受限制,干部任免难;财权不自主,奖罚兑现难;物权卡的死,合理调用难
《四川日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选派科技人员借给成都市,进行科技协助
《健康报》△哈尔滨市第31中学招收农民子女,为农村培养针灸人才,试办职业针灸班
《南方日报》△肇庆地县负责干部用整风精神学习中央文件,决心做改革的促进派
《天津日报》△天津国营饮食业的586个门市部和理发业的149个门市部全部实行经营承包制
《解放日报》△上钢五厂给11名有特殊贡献的工程师晋升一级工资,嘉奖45名工程师,表扬53名工程师
《解放军报》△成都部队某团14名干部主动申请去西藏工作
《北京日报》△北京市委召开农业生产科技顾问座谈会,请“财神爷”施展才华促农业
《湖北日报》△谷城县形成庞大农情测报网,为农业增产帮了忙
《陕西日报》△渭南社员自筹资金118万元,办有线广播


第4版()
专栏:

全国妇联发出通知
评选万名“三八”红旗手和万户“五好”家庭
今年纪念“三八”节要同三项活动结合进行
据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全国妇联最近发出了《关于1983年表彰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和全国“五好”家庭的通知》。
通知说,全国妇联决定今年9月召开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表彰1万名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和1万户全国“五好”家庭。
通知指出,凡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人物和以妇女为主的先进集体,以及城乡家庭,都可以参加评选。各级妇联组织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同有关部门配合进行评选。
据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全国妇联最近发出了《关于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通知》,要求各级妇联组织把今年的纪念活动与“五讲四美”、全民文明礼貌月、计划生育宣传月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通知希望各族妇女认真学习和执行新宪法,为保护和实现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而不懈工作。
通知说,今年是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新局面的第一年,各行各业的妇女,要积极参加各项改革,刻苦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提高四化建设的本领,跟上时代的步伐,作出自己的贡献。当前,广大妇女要积极投入争做“三八”红旗手(集体)、争创“五好”家庭的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妇女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4版()
专栏:

春节期间将上演二十三部新影片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春节期间,我国电影工作者将把23部新影片奉献给城乡广大观众。
故事片《人到中年》、《春晖》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影片《布谷催春》和《飞来的女婿》表现了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心灵深处》通过志愿军战士欧阳兰抚养烈士遗孤和恋爱婚姻问题上的纠葛,讴歌了最可爱的人的高尚情操,而《陈奂生上城》则通过一个临时担任采购员的老实农民的遭遇和见闻,抨击了“关系学”等不正之风。
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还有国产故事片《烦恼的喜事》、《没有字的信》和《彩桥》,香港故事片《白领丽人》,以及根据著名舞蹈家赵青主演的同名民族舞剧拍摄的舞台艺术片《剑》。
将上映的译制片有:罗马尼亚故事片《神秘的黄玫瑰》、英国故事片《海狼》、美国故事片《情暖童心》和西德故事片《汤姆叔叔的小屋》。
此外,一批纪录片、科教片和美术片也将在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它们是:纪录片《民族体育盛会》、《和睦村》、《苍岩山》和《精神文明的楷模》,科教片《计划生育》、《因土种植》,动画片《小红脸和小蓝脸》、《盲女与狐狸》。


第4版()
专栏:

孙洪林献两卷《永乐大典》副本原本
本报讯 山东掖县程郭公社高郭大队社员孙洪林,最近将珍藏的两卷《永乐大典(门册)》副本原本献给国家。该书已由掖县转交给北京图书馆收藏。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参加编辑而成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共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合一万一千九百一十五册。正本在明亡时全毁。副本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大部焚毁,余者失散。现在北京图书馆仅存副本原本一百六十余卷。《永乐大典(门册)》共有六卷,这是其中两卷,共三十九页,残缺十余页。经北京图书馆有关专家鉴定后确认该系副本原本,它不仅有重要的版本价值,而且有着极其重要的资料价值,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文献。 (据《大众日报》)


第4版()
专栏:

北京表彰中小学、幼儿教育工作者
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北京市教育局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向从事中小学、幼儿教育工作三十年以上的教育工作者表示祝贺,表彰他们多年来用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培养人才。邓力群等到会祝贺。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又获荣誉学位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最近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理学博士学位。这是他继一九七九年获得法国南希尔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和一九八二年被美国科学院选举为外籍院士之后第三次获得荣誉学位称号。


第4版()
专栏:

党政干部基础课学习辅导材料将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受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宣传部的委托,将联合举办党政干部基础理论课辅导讲座。红旗出版社准备把各课辅导材料分别整理编辑陆续出版,供北京市和全国参加学习的广大干部选用,然后将分册汇集成书。


第4版()
专栏:

经委颁发老干部离休荣誉证
国家经委一月二十九日举行座谈会,向五十七位光荣离休的老干部颁发离休荣誉证书。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说,新老合作好、交替好,这是关系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


第4版()
专栏:

符浩宴请印度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参加中印官员第三轮会谈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顾问符浩今晚举行宴会,欢迎由外交部秘书、前驻华大使巴杰帕伊率领的印度代表团。
符浩在祝酒时说,已经举行的前两轮中印官员会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两国近年来在各个领域中交往的增加,是同双方在前两轮会谈中所作的努力分不开的。符浩指出,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而且要寻求一个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的途径。
巴杰帕伊在祝酒时说,近年来印中关系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稳步、积极的发展,从而为两国悠久的友谊增添了新的活力。他说,鉴于印中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双方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是令人鼓舞的。


第4版()
专栏:

也谈二千二百元奖金之争
晨 平
据《光明日报》载,黑龙江尚志县电子仪器厂不久前发生过一场小小的争论:工程师李恒章按合同要求出色地完成了两项新产品的设计任务,作为合同另一方的工厂,本应兑现奖予二千二百元的许诺,谁知竟有人出来反对,由此引出一场未曾料到的争论。
照理说,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订立的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执行合同,非同儿戏。为什么有人无端主张变卦呢?他们的理由是:“搞两个设计就得二千二百元,把他们知识分子美到天上去了!”
此言差矣。这项合同包括奖罚两方面的内容,既有搞得好受奖的可能,又有“拖期一个月,扣发二百元”的可能。李恒章敢揽这件“瓷器活”,不但要有“金刚钻”——真本事,还要有对人民负责,为工厂争光的精神,单单冲着那二千二百元奖金,想来他未必会去担责任、冒风险。李恒章得这二千二百元奖金是光荣正当的,既不是损人利己,更不是巧取豪夺。他接受任务后,日夜苦干,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创造了远远超过二千二百元的价值,于国家、于工厂、于职工都有利。给他一点奖励,怎么谈得上把知识分子美到天上去了呢?
不赞成奖励有贡献、有成就的知识分子,甚至订了合同也不愿保证奖励的兑现,这说明了尊重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劳动,在有些地方、有些人中间还远远没有形成风气。掂不出“搞两个设计”的分量,就舍不得奖那二千二百元钱;认识不到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就落实不好知识分子政策。要形成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社会风气,必须扭转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偏见。如果还象过去那样认为“开天辟地几千年,不要科学也种田”,“没有工程师,照样搞生产”,把创造财富的知识分子看作是被人养活的非生产人员,那就大谬不然了。有人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迟迟转不过弯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这一事实:能够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是知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依靠工农分子,现代化实现不了。离开了知识分子,也将一事无成。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也比较低的今天,强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事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美”了知识分子,更是“美”了我们国家,“美”了我们民族,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眼光和见识,这件事就好办了。


第4版()
专栏:

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生活水平提高,对中、高档日用化妆品越来越感兴趣。这是上海日化四厂在青浦县朱家角公社调查研究,征求农民对化妆品的要求。
《解放日报》记者 俞新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