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国际舆论高度评价赵总理访非成果
中国加强了同第三世界的团结
本报讯 赵紫阳总理对非洲11国的访问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反应和高度重视。
南斯拉夫《战斗报》发表评论,认为赵总理的非洲之行“不仅对中国和非洲,而且对整个世界,对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评论指出,自从周总理访问非洲以来,中国和非洲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赵总理的这次访非最好地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进行南南合作的原则。评论说,赵总理在他访问的每个国家都强调了自力更生,改变旧的经济关系和建立公正的、合理的世界秩序的意义。中国同时完全支持非洲国家加强独立,反对超级大国的干涉。中国支持非统组织,并高度评价不结盟运动和不结盟政策对加强世界和平、维护第三世界利益方面的贡献。这一立场赢得了赵总理所访问的所有国家的普遍赞扬。
同一天的《政治报》发表该报驻北京记者发回的报道说,赵总理这次访问表明中国不想当第三世界的领袖,希望使自己的行为区别于超级大国;通过这次访问,“加强了非洲世界对中国的信任”。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认为赵总理的访问表明中国重视第三世界,强调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友好合作关系。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认为,中国执行不同于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路线,“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信赖”。新加坡《南洋商报》认为,中国在“重视与美欧日各国的科技、经济合作的同时,更加重视第三世界了”。
第三世界国家的一些报刊着重谈到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由于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共同的历史任务,因而在一系列问题上有着共同的语言和一致的看法。《科威特时报》在一篇社论中写道:非洲北部的东道主把赵作为在同美国支持的以色列的长期冲突中站在他们一边的忠实支持者来接待,非洲南部的东道主则把赵作为反对得到西方赞助的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可靠朋友和支持者来接待。
一些报刊还谈到赵总理访问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认为中非经济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斯里兰卡《日报》载文说,赵总理的访问“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对中国和非洲都具有重要意义”。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认为中国将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量力而行”的实事求是态度,以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泰国《中华日报》在谈到中非经济合作问题时说,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在非洲建立了极佳的形象,因为中国的援助“并无任何企图”。《读卖新闻》刊登的一则发自内罗毕的报道说,通过赵紫阳总理访问非洲,“中国的新外交姿态在世界上留下了印象,再次确认中国和非洲将作为第三世界的成员而继续加强团结和合作”。这则报道在谈到赵总理提出“对非经济合作四原则”时说:“这是根据周恩来总理1964年提出的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制定的,它显示了中国强调的‘南南合作’的理想状态”,“它表明中国今后将采取帮助非洲国家自力更生的方式”。
西方国家的舆论界也普遍认为赵总理这次出访非洲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外交行动。《日本经济新闻》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三森写的报道说,赵紫阳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通过一系列首脑外交,说明了中国在去年9月的党代表大会提出的独立自主、反对霸权、重视第三世界的外交路线,并在取得非洲国家的支持和理解方面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法国《世界报》认为“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期”。美国《纽约日报》社论认为,赵总理出访非洲对今后世界局势将会有深远的影响。
《瑞典日报》刊文说,赵总理之行表明中国开始要在非洲和整个第三世界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法国《费加罗报》载文说,北京不想把它的政策强加给第三世界,但它打算在第三世界内部表明它是一个可与超级大国对阵的“有资格的国家”。
一些西方报刊对我国同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和经济合作前景做了积极的评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赵总理在非洲受到的热烈欢迎说明,中国在非洲的朋友很多。日本时事社在报道中说:“各国首脑都称赞说: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的立场。中国才是不结盟国家的特殊盟友。”《自由比利时报》说中非合作“普遍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合众国际社在一则消息中说,“北京一直是世界上对非洲最慷慨的合作者之一。”
西方报刊对赵总理提出的经济合作四原则十分重视。日本时事社认为,这表明“中国对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进入了从资金合作转为技术合作的新阶段”。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正在探索一种合作的形式”。
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对赵总理非洲之行做了客观报道。
在国际舆论中,也有个别报刊无视非洲各国社会舆论和人民意愿,对赵紫阳总理访非进行歪曲或污蔑。越南《人民报》诬蔑中国“把第三世界各国视为实现利己目标的工具”。这一类反华滥调在国际舆论中寥寥可数,显得格外孤立和可悲。


第6版()
专栏:

突尼斯支持黎巴嫩和巴勒斯坦正义事业
黎外长说只要以色列撤军叙利亚和巴解组织也将撤军
阿拉法特呼吁埃及不要再要求巴解单方面承认以色列
新华社贝鲁特1月19日 电据黎巴嫩《日报》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突尼斯外长贝吉·凯德·埃塞卜西昨天对记者说,突尼斯支持黎巴嫩政府为在自己全部领土上行使主权而作的努力。
埃塞卜西是昨天从科威特到达贝鲁特的,这是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以来,第一位阿拉伯国家的外长正式访问黎巴嫩。
在谈到突尼斯是否同总部设在突尼斯的巴解组织一道帮助黎巴嫩实现一切外国军队撤出的问题时,他说:“巴解组织已经明确宣布它把撤军这张牌交给了黎巴嫩总统,突尼斯支持黎巴嫩的正义事业”。同时,他还强调,突尼斯也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并认为它是阿拉伯人的共同事业。
据新华社贝鲁特1月19日电 黎巴嫩外交部长埃利·萨利姆说,黎巴嫩已得到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和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的保证,“只要黎巴嫩确知以色列将撤军,并同以色列取得某种具体谅解和它的撤军时间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就从黎巴嫩领土上撤军。
据新华社开罗1月18日电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最近在一次谈话中呼吁埃及不要再要求巴解组织“单方面地承认”以色列,并且希望埃及“回到阿拉伯民族的重要位置上来”。
阿拉法特是对埃及著名专栏作家萨阿丁·易卜拉欣发表谈话的,这里的《金字塔经济学家》周刊最新一期刊登了这篇谈话。
他说:“我们并不指望在不久的将来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只是要求叙利亚能和我们在一个战壕里自卫,希望阿拉伯人恢复信心和抵抗精神。我希望穆巴拉克总统负起阿拉伯民族的领导作用的责任,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重申纳赛尔总统和萨达特总统曾经宣布过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建立巴勒斯坦国家,以及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等原则。”


第6版()
专栏:

密特朗结束对非洲三国的访问
强调要继续对法语非洲承担义务
本报阿尔及尔1月19日专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已结束对多哥、贝宁和加蓬的友好访问,于昨日返回法国。
1月13日开始的这次访问,是密特朗1981年5月就任法国总统以来对非洲进行的第三次访问,反映了法国政府对非洲的重视和法国旨在加强非洲影响的努力。
访问期间,密特朗先后同三国首脑就法非双边关系、世界经济危机、大国争夺以及非统组织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密特朗在会谈中特别强调,法语非洲仍将是法国承担义务的重点地区。他说,法国将增加对西非国家农村发展的援助,以帮助这些国家实现食品自给。
据报道,加蓬总统邦戈在与密特朗总统的会谈中,要求法国援建一个核电站,为石油枯竭早做准备。密特朗总统同意对这一要求进行研究。


第6版()
专栏:

卡扎菲和巴解组织一些成员开会
反对黎巴嫩同以色列谈判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同巴解组织一些成员的领导人1月10日到16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会议。他们表示反对黎巴嫩同以色列谈判,拒绝阿拉伯首脑非斯会议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和美国总统里根的和平倡议,并主张通过武装斗争解放巴勒斯坦。
会议在一项公报中呼吁阿拉伯国家拒绝黎巴嫩—以色列谈判,认为这种谈判是为了把一项投降条约强加给黎巴嫩,并迫使黎巴嫩同以色列实现有损于黎巴嫩独立的关系正常化。
公报认为,去年9月阿拉伯首脑非斯会议通过的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建议,“注定要使阿拉伯国家和巴解组织接受投降主义计划”。公报说,里根的倡议“否定了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旨在消灭巴勒斯坦事业”。公报表示拒绝“承认扩张主义的犹太复国主义实体,决不同它谈判和媾和”。
公报说,参加的黎波里会议的有: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领导人乔治·哈巴什,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总指挥部总书记艾哈迈德·贾布里勒,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总书记纳耶夫·哈瓦特迈赫,巴勒斯坦解放阵线总书记沙米尔·古什,人民解放战争先锋队总书记伊萨姆—卡迪等。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令人作难
美国总统里根14日举行记者招待会,谈美苏关于武器控制的谈判问题,但话题转到了美国报界。他指责美国报界报道他的政策不准确,使美国的盟国对他的领导产生了怀疑。结果如路透社所报道的,“把招待会开成谴责批评他的人”的会。
美国报界近年对里根政府很有点儿不客气。《纽约时报》说,“失败的恶臭笼罩着里根的白宫”。《华盛顿邮报》说,“这些天人们从华盛顿听到的是里根政府自己在那里撕打的声音”。有的报纸批评里根解除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署长罗斯托的职务,说这进一步证明白宫乱了套。总之,里根政府政绩不佳,使人失望。
明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总统形象如何,事关能否连任。虽然问题成堆,里根在新年祝词里仍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每一个美国人得到稳定和长久的工作,得到和平”。现在新年刚过,报界就揭了他的短,实在受不了,这就发了脾气。问题是,里根的政策就没有个准头,不断变来变去,要美国报界作出准确的报道,岂不令人作难。
·林 生·


第6版()
专栏:

中芬经济合作混合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
新华社赫尔辛基1月14日电 中芬经济合作混合委员会1月10日至14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双方表示将尽力扩大两国间的贸易和合作。
混合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芬兰共和国政府签订的经济、工业、科技合作协定和长期贸易协定而设立的。


第6版()
专栏:

我医疗队先遣组抵达乌干达
据新华社坎帕拉1月18日电 中国医疗队先遣组一行14人今天抵达坎帕拉。
医疗队是根据中乌两国政府签署的有关议定书前来乌干达进行工作的。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乌干达派遣医疗队。


第6版()
专栏:

我援建塞拉利昂警察总部办公楼移交
新华社北京电 弗里敦消息:由中国援建的塞拉利昂警察总部办公楼移交证书签字仪式1月12日在弗里敦举行。
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临时代办宋兆宜和塞拉利昂工程部长谢库·塞萨伊分别代表各自政府在移交证书上签字。
这座警察总部办公楼是中国援建的塞拉利昂政府办公楼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6版()
专栏:

我国杂技在巴黎杂技节获得三项金奖
据新华社巴黎1月18日电 在巴黎举行的“第六届国际明日杂技节”上,中国参加比赛的三个节目都获得了金奖,并得到奖金3万法郎。
这次比赛从1月13日到18日在巴黎举行。参加比赛的有中国、法国、美国、埃及、蒙古、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18个国家,共45个节目。中国参加比赛的三个节目是杭州杂技团吴民等人演出的《转碟》,黑龙江杂技团王虹的《蹬技》和沈阳杂技团高进的《高车踢碗》。评奖委员会认为,中国的节目水平高,有艺术性,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次比赛共有五项金奖,另外两项金奖分别授予了蒙古演员和美国演员。


第6版()
专栏:

里根和中曾根举行会谈
美日贸易和防务上的矛盾仍未解决
新华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和日本首相中曾根今天在白宫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强调了美日两国的同盟关系,但是双方在贸易和防务问题上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中曾根是17日抵达华盛顿开始对美国进行四天访问的。
里根和中曾根讨论了国际问题。据日本首相的发言人说,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在苏联新领导制定政策的时候,“西方在行动中保持紧密团结是重要的”。中曾根对里根在武器控制谈判中采取的立场表示支持。
据美国官员说:“两国领导人注意到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并支持中国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这位官员还说,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美国和日本“将各自继续为促进太平洋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紧张局势的缓和作出努力”。
里根在会谈中坚持要求日本对美国商品进一步开放市场,特别是因为美国正处在“经济困难的时候”。
中曾根在会谈中向里根解释说,他不顾国内的困难,已经为解决日美在贸易和防务方面的摩擦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中曾根还表示,日本愿意承担“比以往更多的”、同自己的能力和地位相称的责任。
里根还要求日本“步子迈得更快些,以便取得完成它的防务计划所必需的能力”。
里根政府一方面表示欢迎日本决定增加防务开支和向美国转让军事技术,另一方面又表示日本还得分担更多的防务费用。
双方同意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里根和中曾根决定19日再次举行会谈。


第6版()
专栏:

1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与日本首相中曾根在白宫就贸易和防务问题进行了会谈。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同阿富汗游击队在一起
加拿大记者萨维克·舒斯特最近访问了阿富汗游击区。1月10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他的通讯。摘译如下:
夕阳西下,我在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两英里的夏狄希村遇见了游击队。他们一共50人,大部分是18岁到25岁的青年,装备着RPG—7式火箭筒、AK—47轻机枪和自动步枪。六时半,他们开始朝着灯火闪烁的喀布尔方向前进,准备袭击政府军的两座兵营。他们在途中的一个地方停了下来,在地上铺了一条毯子,大家都做了祷告,发誓要为伊斯兰教牺牲生命。接着,继续行军。游击队员分成四个小分队,向兵营靠近。我和几名游击队员隐伏在一道狭长的地沟里。十点半,一个游击队员用手提播音器高喊了一声“伟大的真主!”战斗打响了。
火箭、手榴弹爆炸的声音震耳欲聋。双方机枪火力交叉一直不停。只是当游击队员为了迷惑敌人而转换阵地时,火力才有所减弱。最后,看来一时无法把政府军赶出阵地,从黑暗中传来了撤退的命令。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的时候,发现只有一名游击队员负了伤。他是一个小分队的指挥员,大腿上中了一颗子弹。同伴们一边把他扶上驴子,一边追述战斗的过程。24岁的穆罕默德·阿明说,“我们一个人也不能少。”
尽管苏联人的实力是明显的。但是他们仍旧面临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支撑一蹶不振的阿富汗政府军。与游击队有密切联系的一名政府军少校对我说,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时,80%的政府军军官都逃往国外或向起义部队投诚。虽然阿富汗政府正在征召16岁的少年和55岁的老人入伍,政府军的可靠数字只有25,000名。
喀布尔附近,最活跃的抵抗中心帕格曼的一位游击队指挥员说,“苏联人向村庄开炮、进行轰炸,杀害妇女、儿童,毁灭牲口,今年还把我们的麦田全部烧毁了。冬天,我们没有口粮。”另一名游击队员说,
“苏联一旦知道游击队员在什么地方聚集,不管是在举行婚礼还是葬礼,他们就派直升飞机来进行轰炸”。因此,大多数阿富汗人都反对苏联人和他们的代理人,是毫不令人奇怪的。我曾经装扮成一个牧民伴随游击队,目睹了他们对加齐尼的阿富汗政府军的兵营所发动的一次火箭筒偷袭。偷袭刚完成,苏联的直升飞机就来了。但是游击队员已经藏入附近一个同情者的家中。他们告诉我:“大家都帮助游击队”。
游击队相信,他们最终一定会把苏联人赶出去。
(乐山 摘译)


第6版()
专栏:

从北青农场到水果郡
——记朝鲜的水果生产
本报记者 章南舍 周必忠
凡是看过《摘苹果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人,都会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水果生产留下深刻的印象。
国家农委果树总局的生产技术处长崔宇彤同志告诉我们,目前人民共和国的果园面积,已有30余万町步(1町步合中国15亩),年产100万吨水果;根据朝鲜劳动党六大的要求,第二个七年计划末,产量要上升到150万吨;到了八十年代末,则要达到200万吨,比解放前增加40倍。
解放前的朝鲜,谈不上水果生产,全国仅有9,000町步果园,人民根本吃不到水果。解放以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组织了国营农场或合作农场,水果生产发展得很快。但是,1950年以后,由于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战争,水果生产曾经遭到很大的破坏。不过,由于金日成同志的关怀,还在战争期间,就在平壤农场、南浦附近的温泉农场以及后来成为水果郡的松禾郡的松谷里等处培育树苗。所以,战争结束后,水果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了1960年,果园面积已发展到10万町步。
1961年4月7日,金日成同志在咸镜南道的北青郡北青合作农场召开中央常委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北青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向全国推广北青合作农场在山上开梯田种植果树的经验,同时决定在全国把果园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町步。全国人民热情响应“北青会议”的号召,30万町步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而以生产水果为主的郡——水果郡,1965年就在朝鲜诞生了。
北青合作农场位于半山区,是一个果粮兼营的农场。在该场的150町步果园中,除70町步苹果而外,尚有梨20町步、李子20町步、杏20町步,栗子、葡萄、柿子等都有。总共年产水果2,000吨以上,而粮食则可以自给。
由于果树都种植在山上,运输的困难较大。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场员的劳动,他们修筑了55公里的汽车路,700米的索道,还有绞车等运输工具,以便运肥、运果。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们建立了11个扬水站,经过三级扬水,可以到达山顶。所以,这里的土地虽不肥沃,但每町步果园平均可产果20吨,水田里平均产稻7到7.5吨。管理委员长告诉我们,今年的分配,平均每户可得粮4吨,钱4,000元,场员的生活相当富裕。
去年11月1日,我们访问了以生产水果为主的水果郡(相当于中国的县)。该郡位于松禾郡以西直到西海岸的地方,有果园8,000町步,人口7万,分23个分场,计有果树分场12个,农业分场7个,果农相兼的分场4个,年产水果10万吨,粮食可以自给。
该郡是郡场合一的体制,所以,除了水果和农业生产而外,还拥有与此相关的庞大生产力。在运输方面,它除有直通沙里院的铁路而外,还有汽车、拖拉机、驳船、拖轮。同时,它还开办了14个工厂,其中水果加工工厂有多个,可生产罐头、果酱、果脯、果酒、果干等。除此而外,还拥有肉类加工厂、养鸡场、食品厂、针织厂、家具厂、日用品等工厂。在文化设施方面,有果树专科学校、果树研究所、剧团、医院。除此而外,托儿所、幼儿园以及高等中学等教育的机构都很齐全。
该场已为全民所有制,全体劳动者都领取工资。不过,每月只能领取工资的60%,其余要等到年终看产量如何再行分配,如果完成定额的90%以上,即可发全工资;如果超产,国家还要发奖金;当然,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则要扣除一定的比数,场员月平均工资为150元左右。
国营果树农场,全国共有50多个,其面积约占全国果园总面积的30%,水果郡当然是最大的了。
为了发展水果生产,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培养技术人才的体系。中央以及各道的农业大学,都有果树系,为果树生产培养高级人才。除此而外,北青、水果郡则各有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中等技术人员。在农委之下,还设有果树干部学校,主要培养作业班长、机手、会计等人才。各个农场还有技术养成所、科技普及室等,通过它来培养机手、传授剪枝、喷药等科学技术,以便提高场员的技术能力。另外,还有函授教育,也很发达。
我们参观了北青高等园艺专科学校。该校创建于1948年,校址就在北青合作农场附近,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为助理园艺师或助理工程师。在校全日制学生515人,函授生480人。从创办迄今,已毕业8,500人,许多人不仅成为水果生产的骨干力量,有的已成为劳动英雄或水果生产方面的负责人。例如国家水果总局局长,即该校毕业生;北青合作农场的管理委员长,也是该校毕业生。由于该校成绩卓著,国家在1964年授予千里马学校的称号,1970年又授给双千里马学校的称号,1973年则授给金日成勋章。
该校在专业设置上,共分果树、森林、园林、农产、农机五科。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该校校园就是一个百花园,各种树木(包括果树)、花果、药材,应有尽有,由园林科学生分别管理,树上都吊着管理人的名牌。果树专业的学生,除在学校实习外,还要到北青合作农场去实地操作,并评定学分。
朝鲜的水果生产正在向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在苹果生产上,则正在更新老树。更新时,以新的矮干品种,来代替旧有的品种,这对于提高产量,改进品种有重要作用。(附图片)
水果郡女工正在摘苹果。这个郡有8,000町步果园,去年收水果2亿斤以上。    本报记者 高粮摄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萨游击队同政府军激战
萨尔瓦多游击队同政府军十七日在莫拉桑省省会圣弗朗西斯科戈特拉以北约二十公里的米恩格拉进行激烈战斗,打死政府军三十五人,俘虏八人。这是萨尔瓦多三年多内战以来政府军和游击队之间最大的一次战斗。目前,游击队已经占领了莫拉桑省北部的六个村镇和查拉特南戈省的二十个村镇。
波兰抗议美驱逐波记者
波兰外交部和通讯社十八日就美国当局驱逐波通社驻美国记者斯·格翁宾斯基一事,分别向美国驻波兰大使和美国当局提出强烈抗议。
西班牙去年外国游客四千多万
西班牙去年的旅游收入比一九八一年增长约百分之五,达到七十四亿美元,被称为西班牙旅游业的“好年景”。去年,西班牙接待的外国游客达四千三百万人,比一九八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七左右。
委内瑞拉纪念博利瓦尔
委内瑞拉举行的青少年合唱团国际歌咏会十八日在加拉加斯开幕,以此开始了对南美洲的解放者和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西蒙·博利瓦尔诞辰二百周年的国际纪念活动。来自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十六个国家的二十一个青少年合唱团参加歌咏会。
阿根廷前总统伊利亚去世
阿根廷前总统、第二大党激进公民联盟领导人阿图罗·翁贝尔托·伊利亚十八日晚因患肺部并发症医治无效去世,终年八十二岁。伊利亚一九六三年十月就任阿根廷总统,一九六六年六月被军人推翻。(据新华社)
玻利维亚政府危机结束
十七日玻利维亚左派革命运动发表公报,接受西莱斯总统建议,维持团结,继续参加人民民主联盟的联合政府。至此,由于该党在政府中的六名部长一月八日提出辞职而引起的政府危机已告结束。(本报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