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庄稼人过上了好日子
——山东省平原县的可喜变化
鲁西北的平原县,过去是个穷县。多年来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成了全省有名的“三靠县”。1978年前的十年中,全县吃返销粮1.5亿斤,花救济款660万元,生产贷款2,000多万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县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调整了粮棉布局,大搞科学种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年内实现了粮棉总产翻一番。1982年,平原县旱情严重,粮棉仍获大丰收。全县向国家交售粮食3,800万斤,棉花51万担,平均每人向国家交售粮食100斤,皮棉130斤。单位面积产量和增产幅度都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
如今的平原县到处是一派喜人的景象。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商品繁多;村子里,家家粮食满囤,鸡鸭成群。庄稼人开始过上了好日子,心里不忘国家和集体,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全靠三中全会制定的政策好,俺们要把最好的粮食和棉花交给国家。”
广均 富清 萍香 仁泉摄影报道
过去的“光棍汉”,今天娶上了新媳妇。右图:恩城公社北站大队于莲凤大娘对前来贺喜的党支部书记说:“俺家去年盖了五间新房,今年又娶了儿媳,这几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下图:王打卦公社小栗庄生产队社员李广新、李广义兄弟俩从前被人称为“光棍兄弟”,如今先后结婚成了家,过上了和睦幸福的生活。
王村店公社党委书记董昭和(左三),1968年从山东农学院毕业,1980年来到当时全县生产最落后的王村店公社以后,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实行科学种田,创造了棉花大面积高产,改变了贫穷面貌。社员人均分配从56元增加到350多元。
离乡外出谋生的平原县农民,在家乡面貌发生变化以后,又陆续回来了。寇坊公社寇坊大队社员邢传玉一家离开家乡多年,1980年回乡安居,过上了粮满仓、油满缸、间间新屋亮堂堂的好日子。
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社员家庭副业也有了发展。坊子公社大蔡大队社员蔡永祥一家除承包责任田以外,今年养鸡500多只,半年向国家交售肉鸡140多只,蛋300多斤。
平原县一个棉花收购站的一角。
炉坊公社苇子园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刘学臣(前右),依靠自己劳动致富,年收入达到万元后,主动为十七家困难户买化肥、农具,并帮助社员尹世仁买了耕牛,支援生产队架设了高压供电线路。群众称赞他是“劳动致富的好带头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