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共产主义思想与实践琐谈
共产党人的关系准则
何北仁
读了毛泽东同志给亲友的五封信,钦敬仰慕之余,想到了共产党人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准则。
共产党人有着自己的道德伦理观念,在改造整个社会的同时,改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种种准则。《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可以称作是有关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中,也曾论及共产党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且根据实践经验,规定了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还集中地批判了共产党人中那种种不正常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的这五封信,也是共产党人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精采篇章。其中,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入情入理地提出了一些正确处理亲友关系的准则,读来令人折服。
请看,处理乡里要求照顾的准则是:“自未便单独地特殊地照顾少数地方。”
处理亲友要求“走后门”分配工作、升学的准则是:“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升学的事,我不宜于向学校写信。能否考取,听凭学校。”
处理亲属故旧恃势而骄,不服从地方政府或有关组织的管理的准则是:“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共产党人是多情的,革命同志间感人至深的阶级友爱之情自不必说,亲情、友情、乡里之情等等,也都一往情深。“因为他们是劳动人民,又是我的亲戚,我是爱他们的。”这是亲情;“寄上三百元给你母亲,以后还可寄一些。”这是友情;“可以常常来信,告我以乡中情形。”这是出自对乡里人民的怀念和关心。请看,眷怀之情,不是比比跃然纸上吗?共产党人重情更重义,这义就是共产党人应守的准则:“因为我爱他们,我就希望他们进步,勤耕守法,参加互助合作组织,完全和众人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共产党人要求情义相统一,务必使这种情义有益于大多数人和人民的事业。
共产党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诸多的方面,有各种的条文,但其核心只是一个:这就是共产主义思想,是把“为最大多数人的最高利益服务”作为“唯一的宗旨”,是处世、处事一切为公。而与此相反的“关系学”,也是形形色色,其核心也只有一个,就是个人主义的原则,是一切为私,是封建的荫亲观念和资产阶级的等价交易观念的侵蚀。请看那些钻营种种不正当关系的人,包括那些违背了共产党人关系的准则的共产党员,不管他们打着什么旗号,借着什么美妙的名目、理由,而实质上不过是想在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以外,还要用不光明的手段,为自己或亲友故旧再向国家、向人民掠取一些额外的利益罢了。明乎此,营营者难道还能问心无愧吗?他们受到人们出于革命义愤的鄙视、指责,其甚焉者受到人们的唾弃、反对,不也是理有应得的吗?
两种不同的关系准则是完全对立的,相互消长的。只有用共产主义的关系,逐步完全代替一切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关系,用共产党人的关系准则,打倒一切个人主义的“关系学”,社会主义才能胜利,共产主义才能到来。这当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今天还无法要求所有的人都按共产党人的准则行事,但应该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坚持按共产党人的关系准则办事,并使更多的人学共产党人的样子。对于那些违背共产党人的关系准则的共产党员,也应该采取毛泽东同志这样的态度:“只要我和你们都采取正确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固执成见,他们的缺点错误是可以改正,并会进步的”。固执己见的则应另当别论。
一切愿意振兴中华的共产党人,应该以此为榜样,首先振兴自己的党性,大兴共产党人的关系准则。


第8版()
专栏:

两件宝贝
李沅获
我长期珍藏着两件宝贝。一件是一本《整风文献》,另一件是我在抗大当教员时用自己捻的土毛线编织的一双手套。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我随抗大总校的同志步行去东北,千里迢迢,其他许多东西我都清理了,但我却把这两件宝贝珍贵地放在包袱里,带到了北安。以后的四十年里,我辗转了很多地方,可这两件宝贝,至今我仍然很珍贵地保存着。因为一看到这两件东西,我眼前立即浮现起抗战时期在延安参加伟大的整风运动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的难忘情景,就会勾起我对延安的优良革命传统的无限怀念之情。
那本陈旧的马兰纸印的《整风文献》,是在延安整风时发给我学习用的。记得在1942年的春天,当时“鲁艺”第三期各系的学员,正按学院的规定,分配到工厂、农村、军队的各个单位去实习。我参加的是陇东385旅那个小组,包括文学、音乐、美术三个系的即将毕业的学员在内,同组的有穆青、张铁夫、林间、程芸平、张棣昌等同志。当时我们正住在边区留守兵团政治部招待所等候出发。第二天,忽然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毛主席要来给留守兵团的干部们作报告!我们便很高兴地走下山去听报告,会场就在留守兵团政治部窑洞前的地坪上。大家整齐地坐在地上,一会儿,只见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同志和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同志陪着毛主席来了。毛主席穿了一身灰色军装,已经洗得很旧了,膝盖上还打了两个很大的补丁。他的面前只放了一张凳子,上面有一杯开水,一包烟。他站着,微笑着向大家点了点头,就给大家讲开展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重要意义。他的话带着浓厚的湖南口音,他用极其生动通俗的事例说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对革命事业的危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他还一边讲,一边拍拍坐在他旁边的一位同志的肩部,问他:“我讲的对不对?”
(后来学习整风文件,才知道毛主席这次讲话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他在《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两个文件当中讲的道理)我们去陇东连队工作了半年多,当年夏天,便回到“鲁艺”参加全院的整风运动。周扬同志作了整风动员报告,大家认真地学习了整风的22份文件,特别是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家根据文件的精神,对照学院和文学系的教学工作,对关门搞提高,脱离实际等错误提了不少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检查、总结全院和本系的教学工作之后,又在小组进行个人检查,同志互助,检查个人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检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晚饭后,大家便去延河边散步,开展谈心活动。经过半年多的整风运动,同志们认识都有了很大提高,革命的精神焕发起来了。作为“鲁艺”整风运动最显著的成果之一,就是1943年春节,创作了一批新的文艺节目,组成了鲁艺秧歌队,演出了《兄妹开荒》、《挑花篮》、《赶旱船》、《打连响》、《运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慰问359旅的歌曲《南泥湾》以及其他一些歌曲,当时和以后都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秧歌队出发到各处演出的时候,我曾有两天抢着参加去拿标语牌和维持秩序。那真是人山人海。许多老百姓跟着我们秧歌队,宁愿走几十里,连续看我们演出好几次。秧歌队的同志,眼见群众对自己的节目这么喜爱,也就越演越有劲。有时一天要演三四场,还要来回走五六十里路。当时天气寒冷,一个个却走得满头大汗,尽管这样,但大家并不感觉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记得,在联防司令部门口演出时,贺老总(他是联防司令部的司令员)亲自来看节目了。他身穿整齐的军装,嘴上衔了个大烟斗。我注意到,当贺司令员看到王大化同志扮演的王小二在吃饭前把大头鞋先抖抖土才穿上时,因为神似陕北农民的动作,他特别高兴,一个劲儿地鼓掌。看完演出后,贺司令员还给我们讲了话。他说:“看了你们这次演出,节目都很好,很高兴。回去对周扬同志讲,现在我对你们‘鲁艺’没有意见了,以前对你们是有很大意见的,也曾让120师的战斗剧社回到延安演出(战斗剧社回延安演出过《把眼光放远一点》等节目),想刺你们一下,也未刺动。现在好了,经过整风,你们已经改正错误了……”。我们听了都非常欢喜。
我离开“鲁艺”不久,“鲁艺”的同志们又创作了有名的歌剧《白毛女》,这是整风运动在“鲁艺”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
那双土毛线手套,是抗战时期我在抗大总校用自己捻的毛线,自己学着编织的。抗战期间,尤其是1941年和1942年两年我们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国民党反动派调胡宗南的50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一心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当时的物质条件是很困难的,一个人一个月才发给五毛钱的边币津贴,一年一人发一套单衣,棉衣几年才有一套。夏天还好一点,大家可以到延河找个地方洗洗澡,换洗一下衣服。冬天,延河都结了冰,无法洗澡,衣服也就一直无法换洗。因此,大部分同志身上都长了虱子。在这种情况下,1943年,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领导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各单位自己开荒种粮食、种菜、纺棉线、捻羊毛线,人人都参加生产劳动,就连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都参加了生产。他们和自己的警卫员合作种菜种粮食,我记得,在边区的生产展览会上,就展出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亲自种的大白菜和大南瓜。所以,一看见这双手套,我就不禁想起了在延安上山挖酸枣树、开荒、手上起茧子的情况,又想起了在劳山烧木炭、在抗大积肥时,大家争先恐后跳下粪坑的情景,还想起晚饭后去割山草过冬的情景,也想起了何长工同志(他当时是绥德抗大总校的副校长)拐着跛腿和同志们一起劳动的感人情景。
一本马兰纸的整风文件,一双陈旧的土毛线手套,这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成果。这两件宝贝,至今还在放射着延安革命精神的熠熠光辉。
我要把它们永远珍藏下去,传给子孙后代!(附图片)
题画:傅旭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我们所需要的人情
张聿温
前几天因病住院期间,我们部长于星期天来看我,还带来了个大西瓜。过后,当同房的病友们得知是部长来看望我这个普通干事时,纷纷议论起来:“这样的领导真不错,心里有群众。”“西瓜虽小,情义蛮大!”
病友们的议论,引起了我的思考。部属有了病痛,当然不好要求领导必须登门探视,因为领导同志的工作很忙,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之一般人要少得多;但是,一旦他们挤空去探望部属,就会在群众心中激起感情的浪花,留下美好的记忆,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加深了干群之间的理解、友爱和团结。象这样占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并且还带个夏令佳果,就使我更受感动了,并且从中体味了革命队伍中的同志式友爱关系,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的正常关系。
在我们革命队伍里,流传着多少彼此友爱的佳话!在中央苏区时,同志们深知瞿秋白同志长期带病工作,都关注着他的营养。有时邓颖超同志从几里路外跑来,送几个鸡蛋或亲手烙几张糖饼给他吃,但他却总是舍不得吃,而是拿出来请客。一次,徐特立同志到教育部去,秋白同志热情地留徐特立同志吃饭,因为某同志送来了几两盐,他要留徐特立同志吃一些有盐的菜。那时候,苏区的干部群众每人每天只能吃上一钱盐呵!在冀中时,同志们把好不容易从天津弄到的四个桔子送给了贺龙同志,贺龙同志舍不得吃,把它全部送给了伤病员。那时候,领导与领导,群众与领导,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交往和人情,都是那样的真诚自然、正常,决不象现在有些人那样虚情假意,歪心眼。
现在,有些人常叹息人情薄,说什么“五十年代人帮人,八十年代各人顾各人”,这些话很有些偏颇;但是,被破坏了的人与人正常的社会主义的同志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的彼此间还有些冷漠、疏远甚至互相戒备,却是事实。这就尤其使人怀念五十年代以前的革命队伍中那种深厚的革命感情和真诚的友爱关系。我们完全应该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在同志间建立并发展纯洁、美好、亲密的感情,开拓一代新风。


第8版()
专栏:

啊!昆仑
——献给老一辈革命家
沈阳矿山机器厂 郎恩才啊!昆仑——我怀恋你积雪的山顶,——那是老一辈的白发如银;啊!苍松——我景仰你明晰的年轮,——那是老一辈脸上的皱纹。立于广袤大地,你抖落多少岁月的风尘;历经沧桑巨变,你驱散多少过眼的烟云。你古老,而又执着,你质朴,而又严峻。你是刺破苍天的宝剑啊!你是威武雄壮的将军!啊!昆仑,我敬你山下的每一株小草,山上的每一叶松针。我爱你威震天下的气势,居功不傲的精神!啊!昆仑——你群峰连绵,你松涛阵阵,你爱抚大地,你俯首于民……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啊!你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化身。我赞美你哟!向你致敬——啊!昆仑!昆仑……


第8版()
专栏:

老兵(油画) 田友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