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商联合经营 增加民办因素
大竹县改革农村商业初见成效
本报讯 四川省大竹县在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积极改革农村商业体制,使供销社既是国家的商业机构,又是农民的贸易组织,发挥了组织农村经济生活的中心作用,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大竹县供销社的体制改革概括起来叫做“外联内扩”,即对外搞农商联营,对内增加民办因素。1978年,他们首先进行了“农商联营”的尝试,基本作法是:把原来生产队和基层供销社之间的单纯买卖关系改变为联合经营农副产品,成立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的“农副产品联营经理部”,由双方派出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经理部”经营农副产品的利润交纳所得税后,以一、四、五的比例分配,50%作为产品分红返还给生产队;10%分给当地公社,用于发展供销社归口经营的农副产品;40%留给供销社作企业基金。现在,全县参加联营的生产队已达5,800多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9%。两年来供销社返还给生产队的红利共达595,000元;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额也从1979年的1,497万元增加到1981年的1,769万元,利润由1979年的166万元增加到1981年的224万元。
今年以来,大竹县供销社的联营由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纵深发展,出现了开辟商品基地、举办加工生产、发展养殖业等多种联营形式,其中还有供销社同社员个人的产品联营。这些联营,由供销社提供资金、技术、物资等,产品生产出来后,把80%到85%的份额交售国家(供销社提供的资金在产品中逐年扣还),所得利润,仍按上述办法进行分配。目前,供销社已同250多个生产队、360多户社员开展了柑桔、蘑菇、黄花、耕牛、长毛兔等品种生产联营以及水泥预制件、食品加工等加工联营,共投资61万元。
农商联营给农村商品生产和流通开创了新局面。供销社通过联营吸收生产者入股,成为“股东”,有利于国家计划的完成。
去年三季度,当联营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大竹县供销社在内部开始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加供销社的“民办因素”。他们补发了历年拖欠社员的股金红利14万元,然后根据“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原则,发动群众入股。到今年5月,全县新增加24,035股,加上原有的,全县共有154,824户农民入股,占农户总数的74%,股金总额69万元,占基层社流动资金的7.4%。
与此同时,供销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基层供销社同县供销社的经济联合体——大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基层社拿出股金的20%向县联社投资,县联社在经营利润中提出20%返还基层社。基层社从社员中选出代表参加县联社的社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


第3版()
专栏:社论

  改革农村商业的尝试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买难”“卖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广大农民所迫切关心的问题,从流通体制上探索改革的路子,是非常重要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产品多起来了,把农村商品流通搞活,才能推动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通过体制改革,发挥组织农村经济生活的中心作用,围绕生产抓流通,把经营活动同农民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搞活了商品流通,帮助农民实现了多产畅销,增加收入。大竹闯出了一条改革农村商业工作的路子。
围绕生产抓流通不是一个空洞口号,它包含着许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出现了继土改之后的又一次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各业兴旺、社会财富增加的势头方兴未艾。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面前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比如,实行多条流通渠道后,同农民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商品生产如何同国家计划协调起来?与此相关的生产资料供应、市场预测、经济法规的运用、工业品下乡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应该承认,农村商业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一些旧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阻碍着生产的发展。有志于改变现状、实现农村经济昌盛繁荣的农村商业工作者,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开创新的局面,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和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使国家计划同生产者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供销社真正发挥城乡经济交流的主要渠道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联合和组织好农村经济生活。
要开创农村商业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提倡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大竹县供销社的同志,为了改革农村商业工作,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不等不靠,在管理体制和商品流通方式方面作了许多创造性的改革,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精神。他们在每一项新的行动之前,都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工作,使改革得以积极稳妥地发展,促进了生产,确保国家计划的完成。应当说,大竹县供销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同农民结成了息息相通的经济联盟,初步解决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流通渠道不畅、运转不灵、农商经济矛盾等妨碍经济发展的弊端。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农村商业工作一头联着生产,一头联着消费,担负着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农村商业工作适应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特别需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脚踏实地的工作。在这方面,大竹供销社同志们的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介绍一个先进单位的经验,目的是启迪思想,互相借鉴,绝无让人照抄照搬之意。现在不是有一些同志感到流通领域矛盾多、工作难搞吗?为此,我们在这里介绍大竹县供销社的经验。当然,学习他们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研究自己地区的情况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解决问题的现成的“万能钥匙”是没有的。解决自己地区的问题,全靠自己在实践中创造。


第3版()
专栏:

  全国包装展览会在京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电 本月26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的全国包装展览会表明:产品包装得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这个我国有史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包装展览会,是由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和中国包装总公司主办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办公厅主任胡启立参观了展览。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国家经委副主任袁宝华讲了话。
全国包装展览共分五个馆。在各省、市、自治区包装样品陈列馆里,共展出采用新材料、新设计、新造型、新装潢进行包装的展品36,000多件。它们中有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化工、纺织、文化用品、儿童玩具、日用五金、土特产品、医药、工艺美术品等。许多是名牌、优质产品,有的包装由于设计好获得了“优秀包装”的称号。


第3版()
专栏:

  长春市民能经常吃到豆腐了
长春市基本解决了市民吃豆腐难的问题。
长春市全年冬春季节5个多月,是蔬菜供应的淡季,豆腐成了人们重要的副食品。过去,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市民吃豆腐成为“老大难”。今年,市人民政府把解决吃豆腐问题,作为安排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来抓,副食品公司在市财政、粮食、物资、劳动等部门的支持下,使豆腐的生产和供应数量多于往年,质量好于往年,群众已能经常吃到豆腐。
长春市每天需要供应豆腐约30万斤,但商业生产能力只有18万斤。为解决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副食品公司一方面挖掘内部潜力,使豆腐加工能力由18万斤增加到21万斤,另一方面扩大社会加工,在一些大专院校、厂矿和社队设立了47处豆腐加工点,日产豆腐11万斤。利用社会加工不需要很多投资,就能形成生产能力,而且可以就地供应,可以方便群众。
为了保证重点,照顾边远,方便群众,长春市的供应网点由去年的243处增加到377处。他们实行早晨定点供应,然后走街串巷,副食品公司每天出动6辆汽车负责调运豆腐。  何同榕


第3版()
专栏:

  大连港消灭鼠害
本报讯 记者刘衡报道:经过中央爱国卫生委员会、卫生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专家鉴定,大连港在1982年成为我国第一个“无鼠害港”。
大连港1958年曾获得“无鼠港”称号。“文化革命”期间,灭鼠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因鼠害赔偿货主损失的事不断发生。粉碎“四人帮”后,大连港装卸联合公司和大连市卫生检疫所特地成立了除鼠协作组,总结过去的教训,提出灭鼠工作要做到“五个结合”,即:领导、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实验室工作与现场工作相结合;器械与药物相结合;经常与突击相结合;防鼠与除鼠相结合。并对除鼠工作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改进。例如:他们参照市场上的鼠夹,自制成体积小、用料省、效果好的56型鼠夹,还根据大连港鼠类繁殖、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等,进行科学捕杀。
去年一年,该港除鼠4,087只,减少60多万斤粮食的损失。从去年到现在,没有发生因鼠害而造成的事故。


第3版()
专栏:

  提高平板玻璃出材率
甘肃省建材化轻公司实行平板玻璃集中套裁、成型供应,两年节约的玻璃可供该省十个中等县农民一年盖房之用
本报讯 记者王作言报道:甘肃省建材化轻公司对兰州地区重点企业使用的平板玻璃,实行集中套裁、成型供应,提高平板玻璃的出材率,缓和供应紧张的矛盾。
据统计,自1980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共套裁玻璃3.69万标箱,出材利用率由过去的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共节约玻璃1.18万标箱,可以满足该省10个中等县农民一年盖房的需要。
过去,甘肃省建材化轻公司供应平板玻璃不管切裁加工,用户从仓库里提取整箱玻璃后,根据需要各自切裁,既造成了搬运过程中的大量破损浪费,又影响玻璃的合理利用。为了减少浪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甘肃省建材化轻公司在兰州设立套裁站,根据用户提出的尺寸和数量,计算库房里各种规格玻璃的出材率,然后下料套裁。他们还把套裁后的边角余料,切割成水磨石地面的地筋条和电焊防护镜上的小片。两年来,套裁站利用边角余料切割地筋条达3.3万多米,各种小玻璃片14吨,节约了大量的整块玻璃。套裁站还送货上门,组织专人和专车负责成型玻璃的供应运输,使运输途中的损耗率降到了0.7%以下,大大低于其他地区的水平。


第3版()
专栏:市场随笔

  可喜的协作
  王冬严
最近,哈尔滨市百货公司的23家零售商店开展协作,方便顾客,实行了“两就近”。顾客在这些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不合意,想退换,可在其中任何一家商店办理退换手续;在这些商店购买的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手表,在保修期内,可在其中任何一家商店进行维修。
在许多大城市中,顾客从一个城区到另一个城区退换、修理商品非常麻烦,往往浪费许多时间。哈尔滨市这23家商店通力协作,发挥了国营商业的优势,使群众得到很大方便。


第3版()
专栏:

  围绕生产抓流通 搞活流通促生产
  ——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改革农村商业的调查
本报记者 贺晓林
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从机构、体制、经营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开创了农村商业工作的新局面。
新局面包含着新内容
大竹县开创的农村商业工作新局面主要表现在:
——探索出进行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新路子。
他们通过发展农商联营、扩股分红、增加供销社的民办因素、建立县联社等改革,扭转了官商作风,同农民结成息息相关的经济联盟,基本消除了流通领域里的农商矛盾。
——主渠道畅通、分支渠道各尽其能。
在这里,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从1979—1981年下乡的工业品和进城的农副产品总额分别以每年14%和12%以上的速度递增,到1981年,工业品销售额达6,528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为1,769万元。农民反映,生产出啥都能卖掉,买东西也不困难了。
——货畅其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进行了增加民办因素的体制改革,使农村商业工作的生产观点增强,供销社从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扶持农村商品生产,取得显著效果。1976年,全县多种经营产值7,170万元,到1981年增加到13,479万元。1981年全县农业人口人均收入221元。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
近三年,供销社虽然拿出2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农村社队和农户发展商品生产,但在商品收购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仍取得利润上升的经济效果。
要让农民得到实惠
中共大竹县委农村工作部的同志说:“三中全会后,农民在生产领域打开了‘千扇门’,供销社在流通领域里铺设了‘万条路’。”这句话说得很生动形象,它概括了大竹县供销社在改革后经营思想、活动方式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大竹位于四川北部,境内多丘陵,具有发展多种经营的潜力。除了形成拳头产品或生产基地的20多种主要农副产品外,许多社队都有数量少、品种多的山杂货。过去,供销社只有收购狗皮的任务,去年,石桥区等地农民牵来活狗要求收购;农民觉得卖了狗皮丢了肉可惜,希望收活狗。供销社便决定收,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责任感,凡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应积极收购,积极找销路,而不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他们同重庆一所医学院联系,对方正为买不到实验用狗发愁。两家签订合同后,去年全县收购活狗近千条。
供销社在搞活农村经济中开了不少先例,办了许多从来没有办过的事。他们收购过活蛇、鳝鱼,推销过社队制茶后剩下的茶梗、茶末,代销过社员家庭生产的书桌、衣柜……1980年和1981年两年中,他们推销的零星小宗产品总额达1,400万元。
一些看来似乎是废物的东西,他们也帮助农民找出路。该县盛产苎麻,每年制麻时剥下的麻皮,晒干后变成麻绒。这些麻绒弃之可惜,留之无用,每个产麻队都有一大堆。供销社同成都一家造纸厂订了300吨麻绒的合同,废物变成了宝。
供销社经营这些零星产品,基本无利可图,那么他们图什么呢?县供销社主任王代禄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当生产领域中实行责任制的变革趋于稳定的时候,农民同国家的关系,对党的经济政策的信赖,很大程度反映在流通领域中。农民把向供销社交售农副产品叫做‘卖给国家’。因此,供销社的工作不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反映了国家同农民的关系。积极帮助农民推销产品,就是积极调整农商关系,调整国家同农民的关系。三中全会鼓起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劲头,如果流通不畅,农民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掉,不能随着生产的发展得到实惠,就会影响农民对党的政策的信赖。”
把疏通农村流通渠道同执行党的政策联系起来,让农民得到发展生产带来的实惠,这就是大竹县供销社进行改革的指导思想。这确实是高瞻远瞩的可贵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做了许多让农民同时也是让国家得到实惠的事。
上述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党要求财贸工作者具有的政治观点的具体体现。近两年,一些财贸部门的同志对“政治观点”讲得少了。甚至认为“政治观点”不能解决经营问题,大竹县供销社的实践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作出肯定的回答。
“取”和“予”的辩证法
搞好农副产品收购是供销社的主要业务之一。收购并不是简单地你卖我买。大竹县给这项业务赋予了新的内容。
在石子区有这么一件事:去年年初辣椒紧缺,供销社为了增加收购量,同社队签订了12万斤的收购合同。当时,生产队既缺种籽又缺栽培技术,有人担心收购任务落空。但到播种前,供销社从外地买回1,000斤辣椒种籽分送到队,还派专人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结果,全区产辣椒16万斤,农民超额完成交售计划,
这件事反映了“取”和“予”之间的关系。供销社首先扶持商品生产的发展,然后取得完成收购任务的良好效果。这就是该县在改革中围绕生产抓流通的一项重要经验。
近几年来,在扶持生产方面,供销社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因地制宜,选择了一批市场短缺、本地又能发展的品种,如柑桔、蘑菇、黄花菜、香料油、茶叶等,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从省外引进34个优良品种在当地推广,使一些社队开始出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的局面。供销社还在各区建立了多种经营指导站,配备了119名专职人员传授技术,抓商品生产。
新的生产门路的不断开拓,给农村经济带来活力。石桥铺区永胜公社柏树二队的变化就是一例。这个只有200多人的生产队,过去长期吃粮靠国家、用钱靠贷款。三中全会后,区供销社向这个队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他们培植蘑菇,办了蘑菇菌种场,并发展起竹编等副业生产,使这个原来负债5,000多元的队,两年内翻了身。1981年,仅多种经营就使每个社员收入229元,粮食也大幅度增产。
群众把供销社扶持生产比喻为帮农民栽了“摇钱树”。实际上,“摇钱树”摇下了两种“果实”:既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又给国家增加了农副产品。1981年全县集体多种经营收入比1976年增加了193.3%。当然,这一成果也包含着其他部门对农业的支持。
如果把从资金到物资的支持看成是有形投资的话,那么,供销社还有一种通过提供经济信息的“无形支持”,这种扶持有时作用更大。清水区的丘陵上长着一种叫山胡椒的野生树,淡黄色的小花开后,结出绿豆一样大小的青紫色果实,成年树每株可结籽40斤左右。山胡椒满山都长,但每年只有医药部门用每斤干籽4角的价格收购几百斤。后来,供销社了解到这种山胡椒是一种油料作物,每百斤鲜籽可出油4斤,价值40元,能制高级调味品,而且可以出口。他们把信息告诉社队,社队组织人上山,去密补疏、就地移栽,一下子就发展到11万株。稍加管理,三五年内就可结籽。供销社还帮助社队掌握加工技术,并定制了一批制油的蒸馏设备提供给生产队。一条信息挖出一座宝山,农民高兴极了。
给予社队的大力支持,“取”回了些什么呢?让我们看看供销社收购额的变化吧。1978年,全县供销系统购进农副产品的金额为1,200多万元;1979年为1,495万元;1980年为1,600多万元;1981年上升到1,769万元。利润也是逐年增加:1979年166万元,1980年上升到207万元,去年盈利达224万元。
事实给人以深刻启迪:谁在扶持生产中下的功夫愈大,谁的收获就可能愈多。
农商合同受欢迎
改革,使供销社同农民结成息息相关的经济联盟,使供销社在经营作风、工作方式上发生变化,推动了农商合同的发展。农民把办供销社看成是自己的事业,热情地欢迎农商合同。
1981年,全县供销系统对27个主要农副产品签订农商销、购合同12,170份,金额1,298万元。年终,履约率达90%以上,收购农副产品1,769万元,超过年计划的42%。从履约情况看,完成和超额完成合同指标的10,912份;因自然灾害未实现的合同有1,150份,金额为250万元;无故不履行合同的只有108份,金额为10万元。今年,各级供销部门共签订36个主要品种的农商合同25,462份,总金额为1,876万元,超过今年国家下达的收购计划的39%。
以上情况说明,大竹县供销社的农商合同得到了农民的支持。
大竹县供销社的同志说,搞合同也有“杀鸡取卵”和“养鸡生蛋”两种做法,如果不照顾生产者的利益,就会导致“杀鸡”的后果。因此,他们十分注意调动和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在推行合同时把主要品种分成不同类型,实行不同办法。
一、对长线骨干产品(如苎麻),实行保护生产者利益的原则,继续签订收购合同,但收购数严格控制在国家计划的种植数内。
二、对市场上偏紧的品种如柑桔、黄花菜等,实行分利的原则,按政策给农民留有余地,生产者完成任务后有权自行处理。
三、对小宗零星产品实行生产者自愿的原则,凡是愿意签订合同的,供销社保证收购、负责推销。
在执行合同时,供销社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给生产造成损失的队,都及时调整合同指标或注销合同,但供销社仍承担扶持义务。
记者在调查中,访问了乌木公社的几位社员,他们对供销社的做法赞不绝口。他们说,供销社这样做,我们做起活来心头踏实了。
今年,大竹县推行农商合同的工作又迈出新的步伐。以前推行的单一的购销合同已发展成为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联营合同,从纵向和横向把商品生产和流通联结起来,使供销社在搞活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同时,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合同也推广开来。目前,全县供销社同农民个人签订的单项产品的购销或联营合同已达7,723份,综合产品合同1,047份,总金额165万元。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刚开始,但已引起经济界人士的注意和兴趣。


第3版()
专栏:

北京红旗机械厂与北京塑料二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型宽幅面单元式凹版五色塑料薄膜印刷机,达到了先进水平。
              赵宝凤 宋建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