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论共产主义理想
  胡鉴
从空想到科学
共产主义,从作为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开始,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只经过一百三十余年,便早已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了。
它何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呢?无他,就在于它是科学的,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
共产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同时又是以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目的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以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为指导的,这个思想体系也叫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
马克思在其用毕生心血完成的《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他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不可调和的对立。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和越来越残酷的剥削,无产阶级日益扩大,也日益团结,日益觉醒。资产阶级就是这样造成了自己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广大劳动者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从而必然会爆发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种社会瘟疫一般的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到空前尖锐的阶段,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揭示出这一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规律,不是出于善良愿望,主观幻想,而是对于客观存在的事实的科学总结。正是在这样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基础上,《共产党宣言》公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进行共产主义革命,去获得未来的整个世界!
对于未来世界,人类历史上曾经有各种各样的人作过各种各样的设想。在中国,由西汉时人采集先秦旧籍编定的《礼记·礼运》中,设想出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到了近代,在康有为的《大同书》里又出现了希望把当时已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改良为大同世界的设想。他把社会的发展分作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他希望通过去国界、去极界、去种界、去形界、去家界、去产界、去乱界而逐渐达到“太平世”的理想社会。其实他所设计的太平世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不过是用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发达状况为蓝本,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幻想粉饰罢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出现了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这种空想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还不发达,资本主义矛盾还未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没有激烈开展时期的产物。它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指出资本主义并不是永恒的社会制度,应当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在当时是进步的。那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曾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了细致入微的具体设计。欧文还按自己设计的蓝图进行了试验,但不久就失败了。空想社会主义虽然在某些方面曾出现“共产主义的微光”,但是它不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力量。它那条靠个别天才人物设计方案,靠宣传、试验、示范来改造社会的道路是根本走不通的。
只有到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才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从而才为人类展示了一定能够实现的未来社会的理想。
科学的预见——人类社会的未来
那么,这种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怎样的社会制度呢?
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曾绘声绘色地去描述共产主义制度下人们如何穿,如何吃,如何娱乐,等等。它揭示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有其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马克思在预见这个高级阶段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
——在这样的前提下,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完全不同于靠棍棒纪律来维持的奴隶劳动,完全不同于靠饥饿纪律来维持的雇佣劳动,也有别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劳动。它是一种为社会造福的劳动。这时,劳动不是为了完成定额,取得报酬,或履行义务,而是根据为公共利益劳动的习惯和自觉要求来进行的。这种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大大提高。同时,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社会分工的现象已经消失。生产力将随着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而增长,一切社会财富都会充分地涌现出来。到了这个时候,社会将在自己的旗帜上大书“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这时候,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恩格斯对此作了这样的阐述: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那时将受到人们的支配,于是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真正的主人。而原来一直与人们相对立的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那时候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从而将服从人们的统治。从此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指明的人类的未来社会。这种社会制度不是人们良好的愿望,不是正义、理性的推论,更不是某个天才人物头脑里的偶然发现。它是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发展的结果。所以,它迥然不同于一切凭主观随意性所设想的社会改革方案。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统一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严密的完整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使整个无产阶级获得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样,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有了远大的奋斗目标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共产主义运动。这一运动以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为其最终目标。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便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
艰苦,曲折,但不渺茫
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它与浮泛飘渺的空想、幻想、狂想、梦想等等是毫无共同之处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一定能实现的理想是科学的,它虽然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但决不是渺茫的。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懂得,要实现这一理想,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许多意料得到和意料不到的艰难困苦。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的变革都经过迂回曲折,怎么能要求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必须是笔直又笔直的呢?无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是中国革命,都遇到过不少磨难。这是客观存在,有的也有其必然性,是毋须讳言的。
拿中国革命来说,无可否认,或者是由于阶级力量的对比,或者是由于缺乏经验,或者是由于主观和客观相背离而产生的失算和错误,我们曾在革命的征途中受过挫折,遭过灾难,有过失败。当前有些同志之所以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渺茫之感,除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缺乏科学认识之外,实在是同我们的革命历程中发生过十年动乱这一情况分不开的。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的问题。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不能算短,但是在整个共产主义运动中却不是很长的。试想,仅仅六七十年工夫,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的封建国家,已经变得再也没有皇帝,没有地主,没有资本家,已经成了向现代化奔驰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这中间有过多少曲折,人们总不能不承认,这变化是多么大,多么快,多么了不起!至于那动乱,固然确曾弄得问题成山,积重难返,但是自从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从指导思想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都进行了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宣告我们已经胜利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现在正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只要立足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有什么理由一味地惋惜,埋怨,甚至丧失信心呢?如若这样,我们在那些大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而从容就义的烈士面前,岂不将因太没有志气而羞愧么?在那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辈面前,在那些披荆斩棘、知难而进的同辈甚至后辈面前,岂不又将因太没有韧性而内疚么?
面对我们曾经宣誓愿为之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完全应该挺起胸膛,满怀信心,脚踏实地地投身于共产主义运动。要在人类历史上成就这样伟大的事业,没有多少代人前赴后继、埋头苦干是不行的。
理想与现实
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由低级到高级地向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目的,但每一个阶段又莫不是整幅共产主义运动宏伟图卷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六十余年的革命历史,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就制定了自己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为了实现这一最高理想,党立即明确了必须在当时组织无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并规定民主革命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从此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了一个个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开始后,革命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的。而这一系列阶段的革命任务的完成,都是在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开拓道路,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同志,你要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吗?那么,如果你生活在这个世纪的二十年代,你就应该参加当时的工人运动,北伐战争。如果你生活在三十年代,你就应该参加当时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如果你生活在四十年代,你就应该参加当时的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解放战争。如果你生活在新中国,你就应该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当今八十年代,自然应该为四个现代化而努力不懈,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如果在这一个个阶段中,曾经有什么人鄙薄当时的任务,认为它太具体,太实际,因而是太低了,不屑一顾,而大讲他是要为伟大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奋斗的。那么,这种人如果不是幼稚得不懂共产主义为何物,便可能是空想共产主义者,空喊共产主义者,甚至还可能是假共产主义者。
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在阐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进行时,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在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一切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必须为当时的革命目标——为着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为着使中国人民脱离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而奋斗。毛泽东同志当时曾说:“对于任何一个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如果看不起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对它稍许放松,稍许怠工,稍许表现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毛泽东选集》1060页)
* * * *
共产党员要有共产主义理想,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不愿意为这个崇高目标奋斗,加入共产党干什么呢?人生在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献身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艰难的事业,做一个自觉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是最有意义的。
这样的同志应该勤奋地学习,努力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这样的同志应该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不因挫折磨难而中心彷徨,而是终身奋斗,百折不回。
这样的同志应该踏踏实实地完成现阶段的实际工作。列宁曾经指出:只会背诵共产主义的口号是危险的,只会炫耀共产主义的结论是可怜的,因为靠这两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的。我们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清醒地、踏实地努力工作,既不能混淆共产主义理想和当前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也不能在进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忘记了共产主义的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


第5版()
专栏:

  轻工业的发展前景问题
  刘峰昌 宫景隆
经过三年的初步调整,轻工业有了较大发展,长期供应紧张的商品,大部分趋向缓和,甚至出现了部分产品的滞销积压。在这种形势下,组织轻工业生产,不能不首先考虑产品的销路问题。今后,轻工业应当怎样发展,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呢?这是当前轻工业战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及时地进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总的看来,轻工业产品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当前,部分产品滞销积压,除了销售渠道不畅之外,主要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不适应消费者的特定需要。因此,轻工业必须及时而坚决地进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一、从重点抓产值产量转移到重点抓质量品种。抓质量品种,重点是改造提高现有企业生产的老产品。这部分产品量大面广,是轻工业继续发展提高的基础。改造提高老产品,一是要限制和压缩长线产品生产,尤其对税大、利大的长线产品和品种,必须坚决按国家的统一计划进行安排,决不能擅自组织超产。二是抓争优质、创名牌的活动。现有的名牌产品,一定要在质量上保住信誉,并不断发展提高;其他一切产品,都要在竞争中,学先进、赶先进,首先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在此基础上改进包装装潢,做到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协调一致。三是根据城乡消费者各种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年龄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消费时令的需要,把产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档次尽量搞全,做到买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何时买何时有。四是,在老产品的基础上,积极研制结构新、用料少、一物多用、性能良好、经济实惠、受人欢迎的新产品。企业应按照不同产品在国内今后可能出现的“生命周期”,使产品不断改进提高,更新换代。
在重点抓老产品改进提高的同时,要注意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填补国内产品的缺门和空白。有计划地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是进一步发展轻工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必须列入国家的发展规划。
二、从扩大生产能力为主转移到技术改造为主。为了平衡市场供求,过去的三年,重点抓了以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产量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对于那些因生产能力不足,至今还在大量进口的短线产品,还是要继续搞些新建扩建,尽快把生产能力搞上去。但是,多数行业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了,而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问题却显得十分突出,严重地影响着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产品升级换代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到技术改造上,努力提高现有企业对国内外市场的适应能力。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围绕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方面的内容有:培养科技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研究改进生产配方和工艺流程,提高新产品的制造水平;改造和更换卡脖子设备,研制采用自动控制装置,以提高产品加工过程中各种质量指标的稳定性;加强和完善检测手段,使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标准化、科学化;等等。要根据不同行业存在的不同问题,逐项进行排队,首先抓住影响行业水平提高、阻碍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主要企业,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安排,决不能一哄而上,眉毛胡子一把抓。
当前,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轻工业科研教育摆上重要地位,仍然热衷于争投资、上项目,扩大已经是长线或即将变为长线产品的生产能力;还有些地方根本不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和我国财力物力的可能,不考虑近几年可能达到的消费水平,置老企业于不顾,千方百计上大项目,或花大钱搞引进。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严重注意。
三、从重点抓发展速度转移到重点抓经济效益。今后轻工业能不能继续大踏步前进,要看“六五”打基础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而经济效益的高低,则是衡量今后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
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真正做到物美价廉,提高竞争能力,还必须狠抓企业管理。据今年一季度对全国1万个国营轻工企业的统计,全国的平均产值利润率为10.71%,上海一轻为24.97%,上海二轻为17.68%,而产值利润率最低的省份,一轻、二轻工业的产值利润率只有1%左右。差距如此悬殊,除了技术水平不同之外,恐怕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直接关系。
市场在变化,群众要求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企业如不加强管理,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上狠下功夫,企业的生产不仅不能发展,恐怕连继续生存下去都很困难。因此,对领导生产的同志来说,一定要在提高经济效益上做扎实工作。
  认真贯彻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方针
巩固发展轻工业的大好形势,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仅仅靠轻工、商业、外贸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还必须坚持不懈地贯彻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的方针,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一、要对轻工业继续实行“六个优先”(即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的原则。近几年,轻工业之所以发展较快,主要是国家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对轻工业实行了“六个优先”的原则。前两年执行调整方针,对重工业实行限产,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暂时超过了重工业。但轻工业底子薄、基础差,许多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稍一忽视,生产就会从现在的基础上跌落下去。我们要认真贯彻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规定的精神,“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把着重发展消费品工业放到重要地位。为此,能源和物资的供应,贷款和投资的分配,科学技术力量的分配和科研课题的选定,以及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都应该注意保证消费品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切实搞好市场预测。当前,部分产品的滞销或有时脱销断档,有些并不是生产能力问题,而是由于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的。工业搞预测,商业也搞预测,但工商双方的预测结果往往不一致,以致带来市场供应波动。为此,综合部门要组织工业、商业、外贸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共同进行一些市场调查和中短期市场预测,为轻工业安排当年生产和五年发展计划提供必要的科学数据,避免重复出现畸少畸多的现象。
三、搞好综合平衡,实行归口管理。当前市场上滞销积压的产品,并不都是轻工系统内部生产的,而且质量标准极不统一。我们实行计划生产,但系统外的产品大多没有纳入统一的国家计划,如不解决综合平衡、归口管理的问题,就很难解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的问题。但是,如何综合平衡,怎样归口管理,这些工作由谁去组织实施?便成了大力发展轻工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关方面应多做些调查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以保证轻工业生产建设工作稳步而有秩序地进行。


第5版()
专栏:

  浅谈权衡利弊
  孙旭培
有利的事物也会有弊,有弊的事物也可能有利。所谓“有百利而无一害”,或“有百害而无一利”,只是对某一事物利大或者弊大的情况极而言之罢了。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是,利有大小之分,弊有多少之别,某决策恰当与否,某件事该办与否,应该对利害得失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这就是所谓“权衡利弊”。利很大、弊很小的当然是上策;利较大、弊也不小的,是为中策;而弊大于利的,则是不足取的下策了。我们凡事总要择上策而行,但又不能企求十全十美,因为那是不可能有的。
拿农业方面的生产责任制来说吧,它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发展了农业生产,真是“利莫大焉”。在实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也出现了一些弊病。反观,“大呼隆”、“大锅饭”,虽然也有某种“利”的一面,但小利不足以掩其大弊:“齐步走”变成“齐不走”,平均主义搞成共同贫穷,生产力发展缓慢。岂不是其弊大矣哉?倘若抓住生产责任制的一弊,攻其九利,是大不应该的。不因小利而招大弊,不因小弊而弃大利,这是权衡利弊应该遵循的原则。
大凡一些新的政策刚制定的时候,一些新的措施刚实行的时候,人们对其利弊总有比较敏感的反应,这是正常的。但反应正确与否,与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很有关系。有些同志对于存在已久的事物,即使其弊很大,但习以为常,往往感觉迟钝,见怪不怪;而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东西,则稍见一弊,就产生过敏的反应,进而百般挑剔,大做文章。这恐怕就是通常所说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也有一些同志,对旧的看不惯,认为新的也不顺眼,囿于个人一孔之见,便对根据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所制定的政策评头品足、轻率批评,这也是不足为训的。凡此种种说明,不破除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权衡利弊,判断是非。
权衡利弊之后还有一个存利去弊的问题。权衡利弊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决策,存利去弊是为了让正确的政策得到卓有成效的贯彻执行。只要我们肯下功夫,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做好工作,推行生产责任制过程中产生的那些弊端就可以逐渐消除,完全无碍于整个事业的生机勃勃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