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中宣部关于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的宣传提要
胡耀邦同志代表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二大作的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指出,自从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十二大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对过去六年历史性胜利的总结,为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
报告的中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建设的任务和方针,一个是实现经济建设任务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保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报告对这些重要的指导方针作了概要的说明。我们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农业问题、能源和交通问题、教育和科学问题,是我们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我们经济建设的战略步骤,是二十年分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要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
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相联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突出地提了出来。报告还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又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报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总任务的要求,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小平同志多次讲,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必须有四项重要保证:一是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是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活动;四是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必须紧紧抓住的四件大事。这个报告的内容,贯穿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上述方针的精神。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党二十多年来力求解决而又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总结了历史经验和近几年的新鲜经验之后,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一个新的科学高度。这个报告对于如何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中心,如何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使国民经济稳定地持续地增长,对于政治、思想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政治、思想从哪几个方面正确地发挥对经济的保证作用,都作了比较深刻的论述。这是这个报告的重要特色,需要着重地加以宣传。
关于第一部分: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
这一部分概述了十二大召开时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从思想、政治、组织、经济、文化、军事、党的工作等七个方面概括地总结和肯定了党领导人民六年来在拨乱反正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说明我们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并且指出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分析了胜利是如何取得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六中全会,党以马克思主义的勇气正确地进行自我批评,纠正和克服“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同时以坚定的立场,批评和反对了右的错误倾向,按照科学性全面性的要求,进行了两条战线的斗争。我们采取抓住中心环节以带动其他的方法,有秩序地进行工作。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坚决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顺应了人民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对我们党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报告将这次历史性转变与党在民主革命期间发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反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作了比较,指出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党上下的紧张努力,经过全党同志同全国亿万人民的团结战斗,我们终于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
报告指出,我们要根据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的要求,从这次代表大会到下次代表大会的五年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继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认真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在这同时,我们要同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全体爱国人民一道,努力促进祖国统一的大业。我们还要同全世界人民一道,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面开创新局面的伟大任务。  要结合这一部分内容,着重宣传这次代表大会在我党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与1956年召开党的八大的时候比较,我们党现在对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验丰富多了,认识深刻多了。八大时,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来得很快,全党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准备不足。八大提出了党的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建设转变的正确的战略方针,但是,当时党实现这一战略转变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成熟和牢固确立起来,也没有在各项工作中具体化,以致未能防止以后二十年中发生的巨大曲折。历史深刻地教育了全党。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七中全会,党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重新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建设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在各条战线取得重大的胜利。这次代表大会,就是要肯定这些成果,进一步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纲领,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精神振奋、步调一致地向着共同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党是在政治上思想上比较成熟,比较有准备的情况下召开十二大的。这次代表大会一定会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很重要的一次会议而载入史册。
关于第二部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
报告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7,100亿元增加到28,000亿元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国民收入总额将居于世界前列,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将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报告分析了进一步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问题,教育、科学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一定要把它们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可以促进消费品生产的较快增长,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其他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报告还讲到,人口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本世纪末必须力争控制在12亿以内。
报告提出,今后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在战略部署上要分两步走,在前十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很快。如果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在近五年实现了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到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将全面高涨,发展速度肯定会比八十年代高得多。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报告认为必须继续贯彻执行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条经济建设方针,特别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重要原则问题:(一)关于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的问题;(二)关于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问题;(三)关于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问题;(四)关于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问题。
在宣传报告的这一部分内容时,要充分说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宏伟的、艰巨的,经过努力又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套方针政策。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比过去更加重大的成就。我们的全部经济工作,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计划、措施,都必须立足于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把中央、地方、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发挥出最有效的作用。这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的最重要的途径。
当前在注意发挥地方、部门的积极性的同时,要强调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由国家集中必要的资金保证重点建设。这是关系到后十年的经济振兴能否实现的大问题。如果把资金分散了去进行那些不符合国家整体需要的建设,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上不去,后十年经济振兴就没有希望。因此,必须适当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分配比例和企业利润留成的比例。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这几年党和政府已经作了很大的努力,今后还要继续努力。但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只能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求得提高,而不能靠减少国家必不可少的建设资金的办法求得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必须遵守,否则将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把这些道理充分地解释清楚,地方和部门、干部和群众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对党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会赞成和支持的。
关于第三部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一部分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和任务。报告解释了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指出:如同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现代经济,有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就有可能成功一样,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们就能够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立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报告列举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几个重要特征,指出单有这些特征不够,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
报告说,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在我国得到完全的实现,还需要经过若干代人的长时期的努力奋斗。但是,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运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领导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这个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包含着共产主义,都离不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向着未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目标不断前进的,这个进程不能仅仅依靠物质财富的增长,还必须依靠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如果忽视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伟大任务,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就会使人们的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那样,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
报告说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思想建设决定着我们的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概括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
在宣传报告的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注意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战略方针提出来,并且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这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一大进步。报告根据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理论的和历史的论证,是精辟的,有说服力的。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需要在今后的宣传中作充分的解释和发挥。
我们要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但是,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不能见物不见人。归根结底,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人,不是为了物,如果人变得不好了,物还有什么意义?物质财富既可以使人们幸福,也可以使人们堕落。这里的关键就在摆正目前和将来的关系,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也可以说,摆正物和人的关系。我们一定要按照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措施,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工作做好,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
关于第四部分: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报告扼要地从几个方面讲了我们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我们一定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继续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使人民能够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主应当成为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应当根据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国家和社会保障公民正当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履行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而决不能给危害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以进行破坏活动的自由。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报告说明了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现状,指出现在还有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社会生活上进行着蓄意破坏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动。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人民同这些敌对分子的斗争。报告分析了阶级斗争还将在我国社会的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原因,指出必须作好长期斗争的精神准备。报告还说,在经济领域里严重破坏我们的建设事业的犯罪活动,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存在的同类性质的破坏活动,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我们决不能把这些活动仅仅看成是一般犯罪。一定要把打击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领域中危害社会主义的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进行到底。
报告还谈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爱国统一战线的问题,加强国防建设的问题。
在宣传报告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联系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我国社会政治矛盾的正确估计,即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说明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人民内部的民主就显得更为重要。建国以来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同时,也要对现阶段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保持警惕。我们党现在提出的上述一些根本方针,对于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科学,都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势必带来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的东西。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种种不正之风会乘机侵袭、滋生,各种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的因素,反对社会主义的思潮也会出现。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党的正确的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必须坚决反对各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歪风,深入进行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这是决定现行经济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关于第五部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报告说,我们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我们坚决履行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崇高的国际义务是一致的。
报告重申了中国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同12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同其中的大多数国家发展了各方面的合作。报告还分别谈到中美关系问题和中苏关系问题,也谈到中日关系问题。
报告对于今天全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任务,对于发展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合作,都针对当前国际斗争的现实表明了我们的一贯立场。
报告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同外国共产党的关系问题,指出我们党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关系。
在宣传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着重宣传对外关系中独立自主精神的意义。只有中国革命胜利、摆脱了过去的屈辱地位以后,才有可能坚持执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我们今天执行对外开放政策,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力更生的能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利用国外一切对我有利的因素,以各国之长补我之短,但必须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崇洋媚外的意识和行为,一定要保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于第六部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报告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历史把重大的责任交给了我们党。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我们对十一大党章作了许多有根本意义的修改。修改党章的总的原则是,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对党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扼要地提示了新党章的一些重要规定。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左”的错误,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过去历次党章的规定都更加严格,对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对改善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体制,对加强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对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都作了许多新的规定。它比我们党过去的党章更加充实和完善。它是党的历史经验和集体智慧的宝贵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的重要保证。
报告根据党的现状和新党章的精神,讲了当前在党的建设上必须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一)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使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二)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三)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
在宣传这一部分内容时,可结合解释新党章,着重说明,如同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必须同党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任务紧密相联系一样,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也必须同党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有赖于党的建设的加强。党也只有在正确实现对现代化事业的领导中,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与过去夺取政权的斗争时期不同,在社会主义时期,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活动同广大人民的利害得失关系极大;而这种地位又很容易使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产生脱离群众的危险。建国以来,我们党虽然注意到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采取了一些改善措施,但是并没有予以系统的有效的解决。这次新党章的通过执行,这次报告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将把我们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宣传干部问题和整党问题时,还可注意以下的精神。
关于新老干部交接班的重要性,中央常委的同志多次强调这个问题。最近陈云同志说,这是党的一件大事,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严重的教训,在中国党内也有过严重的教训。我们现在主动地有意识地来进行这项工作,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进一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伟大的党。陈云同志要求老干部要继续担负起对中青年干部传帮带的任务,对中青年干部要成千上万地提拔,大胆地加快提拔,同时又要严格把好政治标准这一关。要确实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
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项最重要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中的头等大事。整党要解决党员是否合格的问题。新党章对党员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如果只是为了挣薪水,根本没有共产主义理想,这样的人不配当共产党员。我们党已经处在领导全国政权的地位。这同取得政权以前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现在,当了共产党员就可能成为干部,当了干部就有了权力,有的可以利用这个权力来占群众的便宜、集体的便宜、国家的便宜,有的可能从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老爷。所以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仍然是普通劳动者的一员,除了制度、法律所规定的合理的正当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不准谋取其他的利益或特权。党章对党员义务也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同时接受以往的教训,对党员的权利作了切实的保证。只要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所有这些规定都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比一般党员更严格。基层组织的重要任务是管理自己的党员,监督自己的党员,要求本组织的党员严格执行党章的规定。
有同志担心,党员是不是会按照这些规定办事?党章通过以后是束之高阁还是能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这是每个党员、特别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答的问题。党员干部,首先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模范地执行党章的规定。要破除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好象党章就是对新党员的要求,对一般党员的要求,我是老党员、领导干部,这些不在话下。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真正按照党章办事,我们进行教育的时候就有发言权了,腰杆就硬了,广大党员就一定会跟着来。在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整顿,要实行党员重新登记。不是口头上,而是实际行动上合乎条件的,就登记,不合格的,经过教育也不愿改正的,就不能登记,有的要开除,有的要劝退。整党工作做好了,党员、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就会有一个新的面貌。只要党风端正了,党的战斗力加强了,党就一定能够胜任和完满地承担起新时期的各项伟大历史使命。
报告最后号召全党团结起来,争取我们伟大事业的新胜利。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有种种障碍和困难。只看光明,不看困难,是完全错误的。害怕困难,不相信党和群众的力量,徘徊观望,退缩不前,那也是完全错误的。满腔热情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振奋精神,开拓前进,坚毅不拔,奋斗不息,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才是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革命风格。报告要求全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继承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各领域的实际,有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善于针对错误倾向,正确地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斗争。我们长期地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
(原载《半月谈》1982年第十七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