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冯玉祥先生与“文协”
于志恭
冯玉祥先生热爱文艺而且是对文艺工作有过贡献的人。
1938年2月14日,周恩来同志与冯先生会晤于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谈话的内容涉及我党提出的“全面抗战十大救国纲领”等精神,深得冯先生的赞许与拥护。当时的形势是:日寇主力已逼近徐州,准备打通津浦路以配合夺取武汉,投降派活动甚嚣尘上。面临这种形势,为加强宣传“全面抗战十大救国纲领”,进一步团结荟集在武汉的全国文艺界爱国人士,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恩来同志特向冯先生提出:支持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并推当时由山东流亡到武汉的老舍同志负责“文协”的筹建工作等。冯先生立即帮助解决“文协”开幕地点等问题。经过老舍和阳翰笙等同志的紧张工作后,“文协”很快于3月27日在汉口商会礼堂开幕了。这是文艺界统一战线的一次盛会,恩来同志邀请冯先生以“丘八诗人”的资格参加“文协”,还推选他为“文协总会”理事。冯先生在“文协”开幕这一天,被请出来演讲,最后又有文艺界人士的表演节目。轮到他表演,他趋向台前,轻拂着一块手绢,大唱泰山民歌《柴夫的儿子》,博得满堂彩声。会后,冯先生假普海春大饭店设宴招待与会的全体文艺界人士,当时五六百位文友欢聚一堂谈着团结抗战的话语,实为一大快事。
周恩来同志还向冯先生谈到:宣传抗战,须有自己的宣传工具,如印刷、报刊等。冯随即在汉口武库街成立了“三户印刷社”,他取“三户”的含义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在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还创办了《抗到底》(即抗战到底)“抗战画刊”。《抗到底》办得虽不很出色,但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随着周恩来同志的以上安排,冼星海领导的“中华全国歌咏界抗敌协会”,派了陶宏来教唱抗战歌曲,一时福音堂里,天蒙蒙亮就嘹亮地响起了一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的抗战歌声,政治空气浓厚极了。冯先生歌兴亦浓,认为吃饭也应有个吃饭歌,他创作了《吃饭歌》,歌词是:
这些饮食,人民血汗。
救国救民,不忘每饭。
日本强盗,全国之敌。
我们应该,拚命血战。这个歌,他规定在军中开饭前必须先唱一遍。
周恩来同志与冯会晤后,邓颖超同志来找冯夫人李德全,提出:各党各派抢救前方受难儿童,组织“儿童保育会”等。冯先生闻悉,极表赞助,当时就协助成立儿童保育会,各界妇女包括联合宋美龄领导的“妇女指导委员会”在内都参加这个保育会。参加保育会的成员,在福音堂开了成立会,后来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办公,她们是:李德全、冯弗伐、邓颖超、张维贞、陈逸云、安娥、刘清扬、郭秀义、谢兰郁等(见上图,左起)。她们开展了为以后成立十个“儿童保育院”的募款工作,作出了成绩,也显示了邓大姐当年开展妇女、儿童工作的统战威力。
1938年10月,武汉撤退,军政中心迁移到重庆,“文协”本部设在重庆中一路张家花园36号。在那敌机狂轰滥炸的日子里,冯先生关心“文协”作家,他请老舍及其他青年作家到他乡下的寓所,歇台子、金刚坡等处住一住,也借此机会向一些作家请教一些文艺上的问题。他彬彬有礼,都是亲自倒上茶,请作家坐下,然后他才坐下。他谦虚而诚恳,孜孜不倦地学新诗、短诗、白话诗。有时请作家们修改。“文协”每年10月有纪念鲁迅逝世的纪念会,是一个难题,因为国民党势必明里暗里派警、特禁止和捣乱,于是冯先生就以“文协”理事(又是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身份出任纪念大会主席,使纪念会开得成功。“文协”会员骆宾基、方殷、孟克等被捕,他关怀备至,积极营救。骆宾基释放后,他请郭老和叶以群作陪,请骆吃饭,以示慰问。抗战后期,“文协”处境更加困难,很多作家生活穷困,冯先生从他主持的“抗日献金救国”献金中提出200万元以为补助作家生活之用。后来他被遣往美国考察水利,还在国外惦记着“文协”,他在他所著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中写道:
“在武汉这一个地方,最好的现象是大家都想团结一致,共同抗战。如同汉口成立的‘抗战(敌)文协’是舒舍予(老舍)他们领导的。我听说,这些拿笔杆子的文人,平时都是你挑剔我,我批评你,谁和谁都不易在一起;这一次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雪我们全民族的耻辱,他们成立了抗战(敌)文协,大家全团结起来了;把自己互相指责的精神,集中起来对准敌人进攻!开成立大会那一天有几十桌客人,我唱了个歌叫《柴夫的儿子》,还讲了一段话。假如在政府的人和党里的新贵族,他们能了解到这一点,我想决不应该后来再弄个张道藩来专做挑拨离间的工作。虽然那位姓张的努了些力,到底也没有破坏文协的团结”。冯先生对“文协”的支持与关怀,茅盾同志曾说道:
“文艺界抗敌的联合战线成立后,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就是冯焕章将军。他是‘文协总会’的理事。‘文章入伍’‘文章下乡’,是当时文艺界同人致力的目标,冯焕章将军是实践了这两句话的。他写了很多白话诗,他自称为‘丘八诗’。那时大部分的职业作家一时之间还不能改变风格,使自己的作品适于‘下乡’‘入伍’,而焕章将军虽以业余诗人,说到就做到,他这种精神令人不能不钦佩。”现录冯先生的诗两首如下,作为对他回忆的结束。
《吊李大钊等二十位同志》
何故被绞杀兮?为革命。
何处被捕兮?于苏联大使馆所在之北京。
何物残忍置诸同志于死地兮?帝国主义的刽子手张作霖。
何人主谋凶杀兮?是帝国主义倡首为日与英。
我方率大军东来兮,师次潼关。
凶耗惊传兮,黄河流水为之呜咽。
三军齐下泪兮,万众号咷。
为最大多数被压迫民族而
痛哭兮,非为同志之寿夭!
死我同志兮,增我消灭敌人之决心!
革命潮流终不被绞杀兮,将更为之激荡而高涨与奔腾!
人孰不死兮?死有异同。
二十位同志之死兮,为世界工农。
革命者的肉体虽可死兮,其精神永留于被压迫心中!
后死者之责任兮,起来向贼猛攻!
继续死者之志愿而奋斗兮,达到革命成功!
《较场口》(节录)
开个庆祝会,本来是很对。
会竟没开成,民众被打退。
对着主席团,居然发大威。
有的破口骂,有的砖石飞。
章乃器被打,李公朴被毁,
郭沫若受伤,施复亮挨捶。
一首写于1927年李大钊等20位同志殉难之后。一首写于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血案之后。周总理赞扬他的诗写得“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确实是如此。(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你是——欢呼党的十二大
臧克家你是泰山的顶峰,崇高又坚硬;你是冲过三峡的长江,汹涌奔腾,一想到你六十一年的形象,耳边呼啸起骤雨狂风!你是一把熊熊烈火,把腐朽的东西烧它个干净;你是聚光的明镜,把人民的希望集中,你在创造崭新的历史,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万众向你欢呼致敬,你胸怀恢阔,不自居功,你脚根扎在大地上,你的威名凌上高空。时代风云滚滚,你是云中一条人龙;恶虎当前,你胆气壮,握紧铁拳,永不放松。你是辟开阴暗的闪电,你是惊起蛰伏的雷鸣,你是智慧的大海,你是高悬的天灯。你是人民的战士——威力无穷!你英气勃勃——永远前进,永远年青!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读《冯玉祥诗选》
叶进
知冯玉祥将军其名者多,知他有1,400多首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独具史料价值的诗者少。在纪念冯玉祥将军诞生100周年前夕,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于舟选编的《冯玉祥诗选》。
《冯玉祥诗选》从第一篇1920年前后写的忆述苦难身世的《养父》,到1948年8月作者离开美国、毅然回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途中遇难前一个月写以言志的长诗《小燕》,共选录100余首。这些诗作的特点是,真挚、朴实、晓畅、通俗,自成一体。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和平民主和科学真理的追求,表达了对人民民主革命无限忠贞的献身精神。同时,倾注了诗人对国家民族黎民百姓挚热的感情。
作者是一个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以至袁世凯、蒋介石)的传奇性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中,无不存在他的影响。他出身贫寒,11岁荷戈从军,为推翻清朝政府发动了滦州起义,后经兴兵讨袁、力挫张勋、把清废帝溥仪赶出故宫、拥护孙中山、五原誓师、从与蒋介石结拜兄弟到反蒋抗日,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为坚定的民主主义斗士。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上的爱国将领,在十年动乱期间,也逃脱不了被清算的命运,夫人李德全同志受到迫害,子女乃至昔日的老部下(许多是共产党员)受株连。
冯诗早有“丘八诗”之称,在抗日战争前后的文艺园地里,成为交口称誉的一枝奇葩。周总理说过:“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这是将军生活经历、政治抱负、文学素养以及锐意创新的结晶。冯先生的诗品,同他那号称“民主将军”、“布衣将军”的人品,交相辉映。
《冯玉祥诗选》为便于青年同志阅读,对许多诗篇都撰有附注,介绍有关冯玉祥的家世、经历及现代史、民国史的背景。书中正文前面录有周恩来同志发表在1941年11月14日重庆《新华日报》上的文章《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对冯先生作了高度评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元铮教授为本书写了序文。他是冯将军的女儿冯理达的爱人,当年曾为将军联络工作、整理文稿、充任翻译。他为诗选的编纂作史实介绍、审阅书中附注,使得诗选更臻准确完善。


第8版()
专栏:群言录

不要“重武轻文”
许寅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荣琛赴美讲学归来,深感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已经形成了一股“京剧热”。但是,过去前往访问的都是演出团体,而且带的剧目,也以武打戏为主,文戏极少,更没有理论阐述,不能满足美国有关专家、学者的要求。他访美期间,许多美国学人,曾经多次感慨地对他说:你们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太丰富了,根本非我们西方所能比拟。可惜你们以前来的京剧,大多是杂技性节目,真正能反映你们戏曲表演艺术水平的戏太少了。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熔歌、舞、诗、戏、画、杂技于一炉,高超、优美、细腻,与西洋戏剧“单打一”的表演艺术不同。其最佳处在于具有极其丰富的刻画人物的表演手段:典型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传情传神,装龙似龙,扮虎似虎,而塑造人物的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又处处不离一个“美”字。这一特色,决非《孙悟空》《雁荡山》《三岔口》《虹桥赠珠》这类戏所能全部概括。而我们过去挑选出国剧目,总是怕外国人看不懂,老是拣一些唱、念、做很少的武戏,光注意突出一个“打”字,这恰恰有似只用一勺水来反映东海的浩瀚——太少了,太小了!想当年,梅兰芳访问美国,引起很大的轰动,主要靠的是《汾河湾》《贵妃醉酒》《费贞娥刺虎》这些唱做俱佳、表演艺术十分丰富、优美、细腻的文戏。直到现在,这些戏还深深地留在美国朋友的记忆里。譬如《汾河湾》就被改编成《一只鞋子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一事实似乎值得那些负责挑选出国剧目的同志好好想一想。


第8版()
专栏:

串亲家(油画) 舒展 罗红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