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金日成、里比契奇
电贺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主席米特亚·里比契奇分别打电报给胡耀邦,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金日成同志的贺电说:“我确信,兄弟的中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您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战斗任务和把台湾回归中国、统一全国的斗争中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朝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是在长期的反帝共同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永恒的友谊。
“我相信,今后两党、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和团结以及合作关系,在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共同斗争中,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发展,祝愿您在领导工作中取得新的成就,并祝您身体健康。”
米·里比契奇同志在贺电中祝胡耀邦同志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为中国人民进一步实现全面繁荣而进行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
贺电说:“我们希望再次表达我们的愿望,南共联盟和中国共产党之间以及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合作,将顺利地和全面地发展,以利于我们两国人民,以利于平等的国际合作、世界和平、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


第6版()
专栏:

各国报纸和通讯社纷纷发表评论指出
中共十二大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转变
本报讯 连日来,各国报纸和通讯社继续大量报道和评论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这次大会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实现了历史性重大转变。
南通社说,中共十二大胜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好的、清除了“左”的错误的新党章。这家通讯社指出中国共产党正在独立自主地开创具有中国特点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共继续奉行独立的对外政策,其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南通社还说,“加强党的民主精神、摆脱教条和个人崇拜,表明了党推动进步和民主进程的方针”。
泰国《中华日报》说,中共十二大在十一天的会议中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大会确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倘能贯彻并按照中国情况实事求是去做,则“什么事情都可办得通”。这家报纸认为,撤销主席制,禁止个人崇拜,对党风和党组织实行全面整顿,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正是顺利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埃及《消息报》认为,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将使中国在今年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最后一点钟》周刊的文章说,中共十二大是“旨在实现繁荣安定的会议,是为了建立一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中共不设主席是为了保证反对独揽大权,而挑选新一代领导人是为了保证现行政策得到贯彻。
秘鲁《纪事报》的文章说,中共十二大给中国带来的变革从未来的角度看,“必然是根本性的”。
日本“时事社”说,中共十二大新党章“最大的目的是要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第一线领导人年轻化,建立起由现代化建设的担当者构成的党”。《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中共新党章仍然“确认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并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的”。
西班牙埃菲社说,中共十二大“确认党的总任务是实现四个现代化”,表明中国打算把健全党组织作为实现它所争取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这家通讯社认为,中国关于“生产、组织、反对官僚主义、纪律”的规定将成为“开创中国历史新时期的准则”。
葡萄牙《新闻日报》社论说,中国领导班子将从十二大起进一步加强。在对外政策方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加强同第三世界合作的方针。
《新芬兰报》发表文章说,中共十二大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它意味着“向新的时期迈出的一步”。
法国《世界报》认为,中共新党章的主要特点是清除了“左”的错误,另一个特点是注意党的干部,规定党的干部必须达到某些要求。法新社说,中共十二大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提高十亿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还谴责了个人崇拜,强调了党内集体领导原则。
美联社说,中国现在执行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政策:独立自主,同第三世界站在一起。纽约《中报》说,中共十二大“肯定会在中共六十年的历史上写下光荣的一页”。


第6版()
专栏:

乔森潘抵纽约出席三十七届联大
新华社联合国9月12日电 民主柬埔寨负责外交事务的副主席、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代表团副团长乔森潘今天下午到达纽约,准备出席定于9月21日召开的第37届联合国大会。
乔森潘副主席在机场会见了几十名旅居美国的柬埔寨人,并同他们进行了交谈。


第6版()
专栏:

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
潘维疆宋希濂等呼吁国共和谈和平统一祖国
新华社纽约9月12日电 纽约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今天在这里正式成立。
在成立大会上宣读的一项宣言说:“我们满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希望分裂的中国能早日统一而早日强大,以便各族人民能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宣言谈到促进会的宗旨是:推动海峡两岸相互交流,增进了解,进行和平谈判,促进中国全面统一。
纽约地区侨社各界代表400多人参加了大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潘维疆、前国民党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前国民党第一一四军军长沈策在大会上讲了话。
潘维疆宣布纽约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正式成立。他说,我们希望国共两党直接来往,再次举行和谈,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促进祖国早日统一。
宋希濂在讲话中说,不管我们在天涯海角任何地方,我们都是从中国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受过那里的文化教养。海外的华人希望尽快促进双方和谈,和平统一祖国,也希望所有热爱中国的朋友们一起来从事这件庄严的伟大的事业。
沈策说,他希望所有爱国侨胞能携手合作,放弃成见,首先大家团结一致,集中全美所有爱国力量,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在访问阿尔及利亚时说
非斯首脑会议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9月12日电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今天对阿尔及利亚新闻社发表谈话说:
“非斯首脑会议的决议是积极的,也是建设性的,它接受了向我们提出的种种挑战。”
阿拉法特说:“如果我们能很好运用并努力贯彻这些决议,这些决议将大大推动阿拉伯行动、特别是巴勒斯坦行动向前发展,以上就是我对非斯首脑会议决议的看法。”
关于非斯首脑会议最后宣言中的第七点是不是阿拉伯国家无条件让步的问题,阿拉法特说:“不,我们引进了新的内容,我们宣布了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保证这个地区包括巴勒斯坦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和平。我们把和平与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连在一起,也与满足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和自决的合法权利连在一起。”
关于美国对非斯首脑会议的决议的态度,阿拉法特说,“美国的立场具有一种否定的迹象,因为,我认为,美国没有权利发表一个反对阿拉伯民族一致意见的声明。”
阿拉法特说,“美国可能提出些计划,但它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参加了非斯首脑会议的阿拉伯世界,是绝对办不到的。”
当记者问阿拉法特,在美国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前,他是否准备会见美国总统里根,阿拉法特回答说:“里根是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我以前就同意举行会见这个原则。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捍卫一种事业”。
最后,阿拉法特强调指出:“道路还很漫长,因为我们的事业是相当复杂的”。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9月12日电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结束了对阿尔及利亚的访问,今天下午离开阿尔及利亚边界城市特贝萨前往突尼斯。
阿拉法特是在出席阿拉伯首脑会议后,前天从摩洛哥到达阿尔及尔的。
他在抵达阿尔及尔时说:“在目前的条件下,非斯首脑会议的成果特别具有积极的重大意义。”


第6版()
专栏:

舒尔茨主张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进行谈判
但再次表示不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国
新华社纽约9月12日电 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主张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一起坐到谈判桌旁来”就和平问题举行谈判。
他在美国一犹太人组织在纽约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强调,目前没有必要就任何原则问题立即取得一致意见,但是,双方有必要就彼此的分歧、愿望与和平问题举行谈判。他把联合国安理会二四二号决议、戴维营协议和美国总统9月1日的谈话列为在中东建立和平的三个基本文件。
他特别呼吁约旦和“被占领的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同以色列谈判,但是他根本不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谈判的一方。
舒尔茨重申美国政府无视阿拉伯国家要求恢复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的立场,并且再次向以色列保证,美国“不支持在这个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他说:“没有理由认为,建立与约旦有联系的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必须不可避免地导致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附图片)
耶路撒冷数百名群众八日举着“贝京是战争贩子”等标语牌,在以色列议会大厦外面示威,要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黎政府军同穆斯林左派武装发生冲突
新华社贝鲁特9月12日电 据黎巴嫩国家电台广播,黎巴嫩政府军今天同穆斯林的一支左派武装在贝鲁特东西区的交界处发生武装冲突。
这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撤出后黎巴嫩政府军在贝鲁特西区担任维持治安任务以来,黎巴嫩左翼民兵同政府军之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
电台说,这次冲突是由于一些武装分子企图阻止贝鲁特西区的一个穆斯林代表团去东区,向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表示祝贺而引起的。政府军立即进行干预,当天下午6点,政府军控制了局势,恢复了平静。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又袭击叙利亚导弹基地
据新华社贝鲁特9月12日电 据以色列电台广播,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宣布,以色列空军今天下午再次轰炸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摧毁了一个萨姆—9导弹发射装置。这是以色列5天中第三次空袭叙利亚军队的导弹基地。
另据报道,8名苏联专家最近视察了在贝卡地区的叙利亚阵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军队已处于全面戒备状态。


第6版()
专栏:

法共人道报节在巴黎郊区古尔诺夫市举行
法共总书记马歇接见《人民日报》代表团
据新华社巴黎9月11日电 法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人道报节”今天在巴黎郊区古尔诺夫市的风景公园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有外国共产党党报的代表。由《人民日报》社务委员安岗率领的《人民日报》代表团第一次应邀参加了“人道报节”。
法国共产党总书记乔治·马歇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法共将“在国内和国际方面提出各种主动倡议,以便使巴勒斯坦人民拥有自己的独立国家的权利得到承认,并使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能参加一切谈判”。马歇在谈到法国共产党的战略时强调说:“我们致力于在我国建设一个新社会。”
今年“人道报节”活动的规模很大,仅出售图书、艺术品的摊位及展览图片的场所就有450个之多。另外还有25处集市文艺节目表演。这些活动大都是法共各地各级组织举办的。今年的节日活动中还为85岁的法国著名作家和诗人阿拉贡组织了庆祝活动和画展。
法共总书记马歇今天接见了《人民日报》代表团。法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马克西姆·格雷梅茨昨天同《人民日报》代表团举行了会谈。
据新华社巴黎9月12日电 法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道报》举办的“人道报节”今晚结束。近100万人参加了在巴黎北郊举行的为期两天的这一劳动人民的盛大节日活动。
法共政治局委员菲利普·埃尔佐今天下午在中央广场举行的大会上代表法共中央发表了讲话。
大会结束时,全场高唱“马赛曲”和“国际歌”,群众情绪十分热烈。


第6版()
专栏:

赞比亚总理视察我援建公路桥梁工地
据新华社卢萨卡9月12日电 赞比亚总理蒙迪亚9月10日视察了中国援建的塞伦杰—曼萨公路上的一个桥梁工地。这座长度为2,804米的桥梁横跨卢阿普拉河。它是塞伦杰—曼萨公路上最大的一座桥梁,也是赞比亚最长一座公路桥。
蒙迪亚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张俊华陪同下听取了中国公路小组负责人有关工程进展的汇报。
蒙迪亚在当天下午在工地上举行的群众集会上说,塞伦杰—曼萨公路建成后,将使卢萨卡能通过中央省与北部的卢阿普拉省直接联接起来,从而不再需要通过友好邻邦扎伊尔进行运输。这条公路还将有助于发展沿线农业和渔业资源的潜力。
塞伦杰—曼萨公路全长330多公里,是根据赞比亚和中国1974年签订的协议,于1977年动工修建的。


第6版()
专栏:

我赠送刚果一批工艺品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9月11日电 中国驻刚果大使馆今天在这里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湖南省对外友好协会的名义,向刚果争取各国人民友好协会赠送了一批珍贵的工艺品。刚果方面举行了正式接收仪式。
在此之前,这些工艺品在布拉柴维尔的市政府大厅中展出了3天。今年8月,中国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和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市结成了友好城市。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苏向印提供一导弹驱逐舰
苏联最近向印度提供了一艘新的“卡辛”级导弹驱逐舰。这艘驱逐舰已经加入印度海军西部舰队。这艘命名“拉纳”号的军舰目前是“卡辛”级导弹驱逐舰中最大的。它拥有4个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船尾装有水下探测系统,并有可供直升飞机升降的舱面。
阿根廷成批生产核燃料
阿根廷首次成批生产的104个核燃料组件于7日交给阿图查一号核电站。制造核燃料组件的阿根廷埃塞萨工厂已于今年4月2日开始投产。据报道,阿根廷自己生产核燃料价格比进口价格低8%。
十八号台风袭击日本
今年第十八号台风猛烈地袭击了日本东海和关东地区。据日本警视厅和海上保安厅统计,至12日夜间为止,受灾地区波及到东京都和周围的20个县,有12人死亡,16人去向不明,44户房屋倒塌,57,000户屋内进水。在交通方面,东海道和山阳新干线,以太平洋沿岸为中心的国营和私营铁路、高速公路以及航空和海上的交通网一时陷入了停滞状态。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约旦河西岸的新一代
乐山
以色列当局无理地宣称,要在若干年后,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实行吞并。然而,历史是不会按照侵略者的愿望发展的。在约旦河西岸,新一代的巴勒斯坦战士在斗争中迅速成长起来。
以色列侵略者侵占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至今已经15年。1967年出生在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儿童和他们的哥哥姐姐们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新的一代。他们反对以色列占领并进而吞并西岸、加沙,要求恢复巴勒斯坦民族权利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和赞扬。
近几年来,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青年一再起来进行反以色列暴政的斗争。1980年2月,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学生为抗议以色列占领当局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残酷压迫,在一些城市举行了示威。他们在街上设置路障、烧毁轮胎,并用石块反击前来镇压的以色列军队。大批学生被捕。
1981年11月,以色列占领当局对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大学生进行大逮捕,并拘留、审讯或软禁大学副校长、教授和讲师。今年3、4月,以色列当局解散比雷市政府,并竭力扶植傀儡人物,为最后并吞约旦河西岸作准备。以色列的倒行逆施,进一步激起被占领区巴勒斯坦人的反抗。示威运动如火如荼。巴勒斯坦青少年是斗争中的重要力量。在不长的时间里,有16名青少年惨遭以色列当局枪杀。
据以色列占领当局公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4岁以下的巴勒斯坦青少年有51.6万人。这些青少年几乎家家都有一本血泪账。一位名叫普纳马基的芬兰人最近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一部分巴勒斯坦青少年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有一个家庭成员被囚禁在以色列占领者的监狱里,40%的青少年有一个家庭成员在反抗占领者的斗争中受过伤。
愤怒的巴勒斯坦儿童经常从校园里向以色列的车辆投掷石块。以色列军警冲进校园,逮捕儿童,并向孩子们施放催泪弹。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有多少巴勒斯坦青少年被关押过。以色列当局不敢发表有关数字,但是大多数观察家认为,仅在今年3月,被关押的巴勒斯坦青少年就多达1,000名。
以色列占领当局采取了多种方式迫害巴勒斯坦青少年。他们不让巴勒斯坦青少年有受教育的机会。以色列人入侵以来的头10年,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没有新建过一所学校,最近5年建立的也寥寥无几。更加用心险恶的是,以色列当局还不许巴勒斯坦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凡有“巴勒斯坦”一词的书籍,一律在查禁之列。一位教师说,“这就使教师无法讲授地理、历史、阿拉伯文和阿拉伯宗教了”。此外,以色列的雇主还把巴勒斯坦儿童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儿童充当着“黑工人”,受着残酷的剥削。
但是,压迫愈残酷,反抗愈激烈。在调查中,有些巴勒斯坦青少年向普纳马基说,“如果我们要活下去,那就必须赶走侵略者”。还有些巴勒斯坦青少年表示,为了赶走以色列侵略者、恢复自己的家园、建立巴勒斯坦国家,他们不惜奉献自己的生命。
约旦河西岸反占领斗争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缓和、熄灭。青少年一代,是巴勒斯坦的民族希望。一位参加过多年反抗斗争的巴勒斯坦老战士说,“看到孩子们在参加斗争,我就深深感到没有理由怀疑我们的胜利。这些青年人会接替父兄们的岗位,把斗争继续进行下去。”(附图片)
一位巴勒斯坦母亲送子上战场。


第6版()
专栏:

为了相互信任和了解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访华侧记
陈封雄 李家德
耶胡迪·梅纽因的小提琴演奏技艺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一家美国航空公司曾经在报纸上刊登过一幅广告,写着:“乘坐本公司的飞机,犹如听梅纽因演奏一样,给你愉快,舒适,美……”
差不多三年前,梅纽因曾来中国讲学,并以他的琴声给成千上万的中国音乐爱好者以美的享受。现在他率领50多名得意门生,再度来中国,通过音乐和中国人民建立更深更广的友谊。他说:“我这次来不是为我自己演出。”他要向中国人民介绍他的学生们的成绩。
梅纽因开办了两所音乐学校,一所是在英国萨里的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另一所是在瑞士的克希塔德的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梅纽因1979年来华时,受中国政府的委托,亲自挑选了4名有音乐前途的中国学生(最大的24岁,最小的9岁),分在这两所学校深造。他们都是学小提琴的,所以经常受到梅纽因的亲自传授。
这4名中国小提琴家在国外学习了两年半,梅纽因特别把他们带回他们的祖国汇报成绩。他们和他们的同学先在上海演出了4场,从11日起又在北京连续演出3场。在北京首场演出时,18岁的张乐怡、12岁的吕思清和27岁的贾红光,分别独奏了莫札特、圣—桑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由中央乐团伴奏。13岁的金力则在第二天演奏了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61号。他们和他们的外国同学们的演奏使听众们沉浸在音乐的梦一般的境界之中。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青少年音乐家已能在不同程度上借琴弦表达出原作曲家的思想和感情,并初步显示了各自的风格。年纪较大的贾红光对人说:“我们如果不能通过音乐来表达感情,我们即或能掌握很好的技巧,那也不过是音乐机器而已。”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在欢迎梅纽因和他的学生们时说:“我们把学生送到欧洲去,并不只是为了学技巧。我们希望他们能对欧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然后将欧洲文化和我们自己的古代遗产结合起来。”
梅纽因很同意吕骥的观点,他说:“他们到我们那里是去理解我们的心,我们来也为的是理解你们的心。”他还说:“我们通过音乐和我的同行们找到了真正的信任,真正的亲切和真正的温暖。这就使生活有意义。”梅纽因向来认为音乐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不受国界的限制。这次他抽暇听了中国音乐家为他演奏琵琶、二胡、笙和箜篌,认为中国乐器所表达的感情非常美。
13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由院长赵沨正式聘请梅纽因为该校名誉教授,并赠送纪念品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感谢他为中国培养音乐人才。
今年66岁的梅纽因从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7岁就登台在旧金山交响乐队伴奏下表演独奏,10岁时曾随纽约交响乐团表演独奏。他11岁在德国柏林举行音乐会时,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听众之一。梅纽因演奏完毕,爱因斯坦兴奋得跑到后台向他祝贺说:“你使我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由于梅纽因是从幼年苦学而逐渐成为驰名世界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的,所以他在晚年很关心世界范围内的小提琴艺术的发展。他以自己的经验,深知必须从培养具有音乐才华的青少年着手。他的努力已经有了巨大的成果,更重要的成果还是他的音乐使各国人民建立了更广泛的信任与友谊。(附图片)
国际梅纽因音乐学院音乐指导阿尔伯托·利西(左一)和中国学生贾红光(右四)、张乐怡(右一)同台演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