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保持共产主义纯洁性

共产主义理想与艰苦奋斗
梁必业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又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艰巨的事业。一切忠诚的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者,总是把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看成是长期的、艰苦的、曲折的斗争过程。没有这种艰苦奋斗,就没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我们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进行的斗争,正是这个伟大革命的一个阶段。”“这个转入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比过去的革命更深刻,更艰巨,不但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而且仍然需要许多代人坚持不懈、严守纪律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们是共产党人,就要有共产主义精神,要有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艰苦奋斗一辈子的精神。我们共产党员入党时都曾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共产党人不是从现在才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自有共产党起,就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艰苦奋斗。回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敌人那么强大,我们力量那么弱小,物质条件菲薄,每天只有五分钱菜金,吃的是糙米、葛根;寒冬腊月还穿不上棉衣,睡觉垫的盖的都是稻草。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既要同围追堵截的敌人作战,还要同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时靠野菜充饥,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皮带都当作食物,随时都要准备流血牺牲。尽管环境艰险,斗争残酷,生活困难,由于大家心里装着共产主义这个奋斗目标,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必然胜利,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动摇。那时,做一个共产党员,不仅要多吃很多苦,还要随时准备为革命献出生命,谁也没有去追求什么样的名誉地位,计较什么待遇报酬,而总是一心一意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去克服困难,消灭敌人,争取革命战争的早日胜利。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今天的物质条件比之过去要好得多了。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条件好了,就可以不再艰苦奋斗了。要看到我们国家毕竟是底子薄,发展水平低,物资还不那么丰富,在十亿人口的大国,既要吃饭,又要建设,特别是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我军建成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还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保持战争年代那种革命劲头和革命精神。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不关心群众生活,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我们也十分重视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尽力改善伙食,设法分一点伙食尾子,解决战士吸黄烟、穿草鞋的问题。今天条件好了,一方面要关心大家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必须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就是将来条件更好了,还要发扬这种革命传统。共产主义的“各取所需”,不是坐等而来,不是空喊而来,还是要靠各尽所能,辛勤劳动而来。现在我们更应当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待自己的生活需求,生活低标准,工作高要求,用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努力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
我们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和建设,目的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为人民谋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造福于后代。物质条件好了,决不能模糊我们这个崇高的奋斗目标,决不能只“向钱看”而忘记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我们应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想在共产主义远处,干在本职工作实处”,艰苦朴素,努力工作,尤其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严于律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不占群众和国家便宜。有的人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要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庄严革命口号否定掉,那是极其错误的。我们想一想,要不是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艰苦奋斗,哪会有我们的今天?作为革命后来人,不能只做“乘凉人”,还要做“栽树人”,应当以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作出贡献,在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史册上写下美好的一笔。
艰苦奋斗,还表现在工作中刻苦钻研,苦干实干。有同志讲,“要取得一等的成绩,必须付出一等的辛劳”。这话讲得好。我们不论干什么,每取得一项成就,都得付出代价。打一个胜仗要流血牺牲,做好一项工作要付出心血、力气,学到一点建设四化的知识和练好保卫祖国的本领,也同样要下一番功夫。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舍得出力气,肯于下功夫,为建设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人物,他们艰苦奋战在边疆,在海岛,在戈壁滩,在高原上,“宁愿吃尽千般苦,换来亿万人幸福”;“不恋城市条件好,乐在天涯洒血汗”,这种崇高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给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的国际条件下和资本主义思想侵蚀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敌人真枪实弹的袭击,也会有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进攻,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就可以打败武装敌人的入侵,顶住糖衣炮弹的进攻。我们一定要把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发扬共产主义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前进阵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党的十二大将为我们绘制建设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艰苦奋斗,一定能够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3版()
专栏:

健全民主集中制 加强党委自身建设
黑龙江各级党组织实行差额选举
本报讯 记者闻政、张持坚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黑龙江省各级党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健全和改善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制度,普遍实行差额选举。全省公社以上党委,绝大多数召开了一至二次党代表大会,按期改选了各级党的委员会,活跃了党内民主生活,促进了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黑龙江省绝大多数公社以上的党组织在召开党代会时,都广泛听取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工作规划。这些党代会在进行改选党的委员会议程时,充分发扬民主,反复酝酿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哈尔滨师范大学一名党委常委、副校长,利用职权谋私利,群众意见很大,在党代会选举党委委员时,他落选了。这不仅教育了他本人,也教育了党委其他成员,使大家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伊春市五营区一位党委副书记,工作方法简单,听不进批评意见,群众过去对他没办法。实行差额选举,对他触动很大,他在党代会上诚恳地检查了自己的缺点。有一些县委成员,过去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思想作风上的缺点,在党代会上,他们听取了代表的批评意见,又看到一些候选人落选,受到了教育,逐步认识到应该把对上级党委负责和对广大党员负责一致起来,积极主动地改正自己的缺点。经过这样的民主选举,党委班子精干了,平均年龄降低了,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了。据海林、宁安、穆棱三个县41个公社的统计,选出的两级党委委员比上届减少57名,平均年龄降低2.7岁,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的比上届增加了10%。佳木斯、牡丹江市大部分工矿企业的党委书记不兼任厂长,减少了职务交叉,实行了党政分工。
黑河地区6个县、市的党委,去年平均开党委会28次,其中研究党群工作的占70%,及时解决了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发挥了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第3版()
专栏:

北京部队在京的部分离休老干部发出倡议
老同志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本报讯 北京部队在京的部分离休老干部,最近向军内外在京的离休老干部发出倡议:老同志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二大的召开。
一、活到老、学到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永葆旺盛的革命斗志。
二、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准则》办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带头遵纪守法,积极维护党的利益,为争取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贡献力量。
三、教育好子女。教育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解放军,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道德情操,经常检查和过问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四、搞好团结。离休干部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要尊重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努力把干休处(所)建设成“文明院”。
五、积极锻炼身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如给青少年讲传统,做社会调查等。


第3版()
专栏:漫话

信仰与乐观
舒展
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有鲜花盛开时,也有荆棘满目日;有顺境,也有逆境。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开创有史以来空前的伟业,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怎样对待这些困难,是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还是信心百倍、一往无前呢?
最近偶尔翻阅1975和1976年两本旧挂历,一页又一页历史的画面,立即重现眼前。这动乱时期的最后两年,两种命运的搏斗,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把九亿多人的情感翻来倒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翻滚、大摔打。人们忧愤之深广,莫过于这些年月吧!但在这个大动乱中,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失望、悲观,而是积极战斗,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他们始终昂扬着革命乐观主义。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甚至身陷囹圄时,仍然时刻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想的、写的是共产主义的正气歌。他们满怀信心地盼望天明,争取天明。身体可以被摧残,但信仰决不动摇。
毛泽东同志常说,“我们这个党是有希望的。”希望之所在,就是因为我们有一大批坚定的、清醒的、能在艰难中开创新局面的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形势越来越好,这是任何人也否定不了的。把今天的兴旺、安定,同昨天的停滞、混乱加以对比,毫无疑问,我们的信仰就更加坚定,我们的乐观就有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第3版()
专栏:

离休志不衰 胸怀大目标
总后兽医大学老干部离休后继续发挥作用
本报讯 通讯员由达报道:解放军总后勤部兽医大学一批党员老干部,离休志不衰,胸怀大目标,在各方面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去年11月以来,这个大学有7名党员老干部陆续离休。他们离休后,有的坚持半天上班,有的上全班。他们都按期缴纳党费,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会,坚持向党小组汇报思想情况。原训练部副部长叶重华,离休10个月来,对学校的政治工作和业务建设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协助训练部审查修改12门课程教学大纲和4种教材。他参加社会活动和到教授家家访,常常是骑自行车或步行前往。原秘书处副处长孙有志,经常对共青团员和学校附近的明德小学师生进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党史教育;他还积极参加校党委纪律检查部门的打击经济领域里犯罪活动的工作,帮助查阅账目,宣传党的政策。原寄生虫教研室主任刘文多,帮助教研室同志做好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准备工作,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材出力。


第3版()
专栏:人物志

对自己严格要求 对群众热情关怀
——记驻马店市委书记傅伯忠二三事
本报通讯员 李云鹤 本报记者 王彪
傅伯忠,1980年3月调任河南省驻马店市市委书记。他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上,就领导大家学习《准则》。他说:“要把驻马店的工作搞好,关键是整顿好党风。要整顿好党风,必须先整顿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要整顿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必须先从常委做起,从自己做起。”
市委、市政府原有三辆小汽车,司机经常忙得不可开交,群众有意见,领导同志之间也常为用车闹矛盾。傅伯忠带头不坐或少坐小汽车,坚持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下去调查研究也很少动用小汽车。有人担心这样做不耽误工作吗?老傅说,不坐小汽车,更便于接近群众,克服官僚主义,往往可以得到坐车得不到的真实情况,更有利于工作。由于书记做出表率,现在不坐或少坐小汽车已经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自觉行动。群众说,坐不坐小汽车,看来事小,却反映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
可也有人说:“领导干部少坐小汽车的关好过,就怕不为亲友子女谋利益这一关难过。”傅伯忠说:“只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关也好过。”
事实的确是这样。人们清楚地记得,在傅伯忠担任地区文教局长的时候,他的女儿和几个同学从省中医学院毕业,有的不愿到外县工作,千方百计想留在驻马店。人事局的同志向傅伯忠反映分配工作难办,他斩钉截铁地说:“有啥难办的,你把我的女儿分配到最远最偏僻的公社去,就好办了。”几个同学听说此话,以为傅伯忠在开玩笑。在他们的心目中,文教局长的女儿不可能分到县里,更不可能分配到公社去。但出乎意料,分配方案一公布,局长的女儿竟被分配在离驻马店200多里的新蔡县砖店公社医院。他们才真正佩服傅伯忠说到做到。时间到了1981年,傅伯忠已是驻马店市委书记。女儿想调回驻马店,老伴也多次叨咕身边需要有子女照顾老两口,傅伯忠就是不同意。还有,他的小儿子在西平县做文化工作,地区文化局的同志体贴老领导的困难,几次想把他的儿子调回,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作为领导干部,一人不正烂一片。我当书记的想把子女咋调就咋调,那就有更多的人跟着学,我说话腰杆就不硬。”至于有的老领导、老朋友、亲戚、熟人想找傅伯忠开个后门行个方便,没有不被他顶回去的。久而久之,有的人私下说:“傅老头脾气太倔!”广大群众却说:“倔得好,如果每个党员都象傅老头这样倔,我们的党风早就好了。”
傅伯忠对自己要求严格到了苛刻的程度,而对群众利益却关心入微。他常说:“我们是群众的‘父母官’,酱油不咸醋不酸的问题我们都要管。”1980年12月的一天清晨,傅伯忠上班时走到一个街口,看见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面带愁容地扫大街。善于留心各种事情的老傅急忙上前询问,那妇女告诉他,她是街道清洁工人,老伴已死几年,现家里有五个孩子都没有工作,全家就靠她每月3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活。老傅听后心情十分沉重,他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说:“你把情况写给我吧。”第二天,他亲自安排落实这名女工的孩子的工作问题。当劳动局通知她的两个孩子上班时,她含着热泪说:“我这个扫街的老婆子,一点人事关系也没有,没想到市委书记真关心群众,俺一辈子也忘不了共产党的恩情。”由于傅伯忠广泛接触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感受深切,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和市委、市政府的同志一起着手解决了驻马店市一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市民看戏难、用水难等等。


第3版()
专栏:来信

党员带头为国家节约外汇编辑同志:
前不久,中国印刷技术代表团对西德进行了14天的访问。代表团中,由我方负担生活费用的6位代表,为国家节约的外汇折合人民币5,000余元。
出国访问前,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认识到节约每一个铜板,支援四化建设,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出国访问期间,6位同志精打细算,处处以身作则。每次在外吃饭,他们都找普通饭馆就餐,每人每餐的花费只占国家规定标准的四分之一。有时他们办完事已很晚了,仍回到旅馆用便餐。
他们每次到外开会、参观,都乘公共汽车或火车。有时近一百公里的路程,需用的时间比出租汽车多一倍,他们宁可早出晚归,也不坐出租汽车。
李峻芳


第3版()
专栏:简讯

西露天矿党委成立思想工作研究小组
辽宁省抚顺西露天矿党委,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不久前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由二十三人组成,任务是:针对职工的行为表现,分析支配行为的思想,找出其根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通过对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分析和研究,探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途径;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3版()
专栏:图片新闻

解放军离休干部、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陕西宝鸡市书法研究社副主任钱亦农同志,两年来,义务教授学生20余人,并辅导了100多名书法爱好者。这是钱亦农同志在辅导学生。
右为钱亦农同志书写的条幅。


第3版()
专栏:简讯

寿县水泥厂党委加强对新工人的教育
安徽寿县水泥厂立窑车间有一百零九名职工,其中一九八○年以后进厂的青年工人占将近一半。他们大多数积极肯干,思想安定,但也有少数青年受不良倾向影响,表现不好。厂党委和这个车间党支部加强对青年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他们讲党的方针、路线和政治形势,使他们明白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给他们讲厂史,讲水泥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当水泥工人的自豪感;同时还给他们传授生产技术。对个别后进青年,从关心爱护出发,包帮到人。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立窑车间成为先进车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