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日本人民同我们在一起
——记三十九年前的华北民众御侮救亡会代表大会
王志之
1933年6月初,我奉派为平津文总代表到张家口参加华北民众御侮救亡会代表大会。同行考察的有潘训同志(潘漠华)和我妻黄远征同志。
大会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于7月20日正式开幕。参加大会的代表总共约计400人左右。大会历时7天,经过代表报告、提案、讨论、总结,最后一致通过了《华北民众御侮救亡会代表大会宣言》。
代表大会第四天下午的议程原是进行讨论。会议开始后,大会秘书老夏向大家宣布:“主席团临时决定:大会讨论暂停。现在有非战反帝大会的日韩代表要求参加我们的大会……”会场上的空气突然显得十分严肃、紧张。我听到有人在悄悄地说:“怎么?抗日军里竟来了日本代表?”老夏也好象听到了这种疑问,带着笑继续说:“他们虽是日本人、韩国人,但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士!他们是真正的日、韩人民的代表!在这个大会上,有了他们的参加,更加强并扩大了我们的斗争的意义!……”
“欢迎日韩人民的使者!”
“欢迎反帝阵线上的战友!”
会场上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主席台上出现了同我们中国人并没有多大差别的两个外国人。据主席介绍,那个短小精悍的中年人叫李先生;那个身躯魁梧的青年叫小谷。主席宣布,先请小谷先生向大家讲话。
小谷先生走到台口来行了一个九十度的大礼,群众回答了一片热烈的掌声。等到掌声停止后,他又向听众行了一个大礼。主席团指定天津代表小于作翻译。他好象在故意给译者留出思索的余地,他的发音是那样的明确,他的语句简短,并且是一字字地吐出来:
“各位代表同志们!可敬的革命战友们!”这是小于的翻译,
“你们能够冲出层层的压迫,坚决地负担起民族革命的任务,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作为反帝的急先锋,这种英勇的斗争,不仅可以得到你们国内的广大民众的同情和拥护,同时还要得到一切弱小民族的敬意和帮助,就是帝国主义国内的一般劳苦大众也在用他们的呼声、他们的血肉来响应你们!在事实上,他们过去是在不断地这样做,现在更准备用更大的斗争来响应你们!”
“同志们!”他又接着说,
“在‘一二八’上海战争中,我们日本的劳动妇女舍了她们的生命,在铁路上卧轨,阻止军队开到中国来;她们组织索夫团,同政府的狗决斗!在东北,日本的士兵常常供给义勇军的军火;还有些日本的下级军官,觉悟到自己被迫着在干那种绝灭人性的事,自杀了!事实证明,侵略中国的并不是整个日本民族,而是剥削大众的统治阶级——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声呼喊从群众中爆发出来。那位小谷先生更加兴奋,拳头举了起来,声音突然提高了。
“……同志们,我们大家认清了,压迫我们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你们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中日两国的民众是没有任何仇恨的,我们是共同在帝国主义压迫下斗争的亲爱的同志!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当然也有中国人的帮助,但那只是极少数的无耻的汉奸!帮助你们的,则是广大的日本国内的民众(热烈鼓掌)!甚而至于来侵略你们的那些日本士兵,他们也跟你们的卖国政府的那些士兵一样,受逼迫、受欺骗,干着违背良心的坏事;只要你们能够坚决地继续斗争下去,总有一天,他们是会觉悟的,他们一定会掉转枪头,从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盗战争,转变为民族革命的解放战争,同东亚的各民族联合起来打倒这个在东方最凶恶的国际强盗——日本帝国主义!”
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小谷先生候着掌声稍息,在台上高呼:
“中日两国被压迫民众联合起来!”
“一切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在热烈的呼声和掌声中,小谷先生站在台口上敬了一个大礼退了下去。
韩国代表李先生不用翻译,他用中国话讲演。他说他是韩国人,不能在本国生活下去,十年前就逃到中国来避难。现在日本帝国主义驱使他们的同胞来侵略中国,将来还要驱使中国人去进攻苏联!如果不把帝国主义打倒,这种强盗战争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他讲演结束后,双手高举在空间高呼:
“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反对帝国主义的强盗战争!”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是,这次听日韩代表讲演却是我一生也不易忘记的,因为它教育了我:日本人民是永远同我们站在一起的,日本侵略者是永远孤立的!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辞“官”不辞责
苏文
据报载,江西有位老干部离休以后,十年来坚持帮助邻近小学搞课外活动,给小朋友讲故事、谈理想,并写了30多万字有关“红小鬼”的革命回忆录,献给邻近小学,很受孩子们欢迎,称他为“红爷爷”。这位老同志说:“我不能人一走,茶就凉,辞‘官’就辞责。我要把剩余的热量献给孩子们,滋润他们那青青的小苗。”这种辞“官”不辞责的精神,委实令人感动!
辞“官”不辞责,历史上也时有这样的例子。郑国上卿子皮(罕虎)让贤以后,大力襄助子产、为子产扫清政治道路,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保护。子产任执政时比较年轻,贵族们专横跋扈,动辄兵刃相见。子产任执政不久,贵族丰卷要求子产批准他田猎以供祭祀。按当时的规定,只有国君才可以这样,所以子产没有同意,丰卷便回去集合家兵,要杀子产。这时子皮挺身而出,一面挽留要出走避难的子产,一面组织力量将丰卷赶出郑国。子产当政的头两年,遇到的阻力是很大的。他大刀阔斧地整顿城乡秩序,厘正土地疆界,用新的伍制改造原来的井田制,打击那些贵族。这就直接触犯了一些贵族的利益,激起了他们对子产的切齿仇恨。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子皮的支持,任凭子产有浑身本事,也可能陷于无所作为的境地,甚至连脑袋也保不住。清人高士奇说:“无罕虎,则子产之贤不彰。”这话是公允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党和国家有一大批年事日高而功勋卓著的老干部主动退居二三线,这是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需要。更使人欣喜的是,他们虽不在其位,但仍关心和帮助原单位的工作,被人们称为“校外顾问”、“编外顾问”、“厂外顾问”。这些老同志一不要官,二不要利,三不经营自己的小家庭,时刻想着人民,想着祖国,想着社会主义事业,想着未来。他们在自然规律面前,辞了“官”,但辞“官”没有辞责,而是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社会主义事业出谋献策,为国为民办些好事情。这不但是精神之寄托,而且是人生之乐趣。这种寄托,这种乐趣,都是令人钦佩的,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选自1982年7月4日《新疆日报》,本报略有删节)


第8版()
专栏:

古籍的回归
雷梦水
毛晋,明末江苏常熟人,性好聚书,湖州书舶云集于门,有谚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前后积至八万四千册,于宋元刊本之精者,以宋本、元本椭圆式印刊之,又以“甲”字印钤其首。晋亦爱好钞书,所藏钞本最精,公私藏家非常重视。世称“毛钞”。嘉庆庚申黄士礼刊《汲古阁秘本书目》,载毛氏钞本一百十七种,传刻钞写古书,流布天下。
宋人叶梦得《石林奏议》十五卷,为汲古阁毛晋摹宋本,钤有汲古阁毛晋宋本甲字印,为清满族大藏书家凤山、禹门氏旧藏,于清光绪间由厂肆翰文斋购得,书已残破不整,委托隆福寺聚珍堂加工装修,完整如新。卷十五末有毛晋题识云:“从李中麓先生宋本影写,希世之宝也,惜有糜烂处”。
辛亥革命时凤氏在广州中弹死亡,他的藏书遗归家人。1925年经修绠堂、文奎堂、宝文书局、文友堂四家书店合资将其全部藏书购得,其毛钞《石林奏议》由文友堂售与日本文求堂书店田中庆太郎,流失海外。1944年又由庸斋以重值重新购归,完璧无阙,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


第8版()
专栏:

街头纪事(二首)
怀舜
飞翔
——写给一位修鞋的小伙子
车在飞翔,人在飞翔,
长街奔涌着飞腾的波浪。
那个人不想再生对翅膀?
时代要飞越流水般的时光。
这里,就是你飞翔的天地吗?
头顶一片布篷,背靠两面山墙!
花儿在笑,鸟儿在唱,
都市高奏飞翔的乐章。
谁的心中都有支甜蜜的歌儿,
为春天酿造芬芳。
你在默默谱写什么曲调呢?
眼里流出笑意,铁锤敲得欢畅。
围来的,急切切送给你十分信
赖,
离去的,喜盈盈带走你一瓣心
香;
为了飞跑,我也坐到你的身边,
呵,却发现你一条残腿、两根
拐杖!
你用长着翅膀的心灵奋飞,
紧紧地贴着母亲的心房……
你千万不要流泪……
你千万不要流泪,不要流泪,
别让泪水打湿了花衣。
前面是昼思夜想的天安门,
快听听长安街深情的呼吸!
这朝霞多象后山桃园的花色,
绿荫里透出故乡融融的春意。
急忙忙接你来看看北京,
也是为了拂去你心上的云翳。
结婚前你不幸因公致残,
爱的火光在他心中长明不熄。
此时,他推着你也推着绵长的
乡情,
多少敬佩的目光,看着他和你!
到了,广场敞开母亲的胸襟,
把儿女们紧紧地搂进怀里。
这怎能不使你幸福得流泪呢?
在他的眼中,你变得格外俊
美、秀丽……


第8版()
专栏:

卢沟桥畔话宛平
贺海 李祯祥文并摄影
我们漫步在卢沟桥畔,这座建于金代已有八百年历史的古桥,虽然久经风雨侵蚀,但那雄健的身躯依然静静地横卧于永定河上,给过往行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历史的回忆。
这座古桥所以著名,一是自古以来,它是京南的交通要道,“卢沟石桥天下雄,正当京师往来冲”。古代出京后的第一站就在这里,行人常在此停留一夜,次晨迎着晓风残月继续登程。因此形成了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二是这座古桥的建筑确属出奇,桥身两侧望柱上的四百八十五个石狮形状奇巧,情态各异,在中国古桥当中是为一绝。(见附图)
在这古桥之东,原有一座巍峨而坚固的砖城,建于明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年)。城名本叫“拱北”,清初改为“拱柱”,即拱卫京师之意。“崇墉百雉,俨若雄关”,当时这个地方,历来都被看作京师门户,咽喉要地。清亡以后,本来设在北京城内的宛平县治,移至此处,因此,改名为宛平县城。
一九三七年,日本军阀在卢沟桥畔张开了血盆大口,想把中华民族一口吞噬,当年的七月七日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当时守卫这座古桥和宛平县城的是二十九军的冯治安师长和他率领的官兵,他们奋起回击,曾经打退敌人几次进攻,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从点燃民族解放战争熊熊烈火之初,到今天的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之林之日,四十五年的时光过去了,如今,我们站在卢沟桥头看着永定河下的缓缓流水,忘不掉的是宛平城头历历在目的日本侵略军当年炮击的弹痕(见附图)遗憾的是,在中日两国已经恢复正常邦交十年的今天,日本的文部省居然在审定他们中、小学的历史课本中,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这种做法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连公正的日本人民也表示反对。
“一舟风雨寻常事,曾自枪林闯阵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被任何凶恶的敌人所征服。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以后也是如此。历史的真实是任何人也歪曲不了的!(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风云(版画) 王兰 刘健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