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祖国需要我们有强健的体魄
全国三好学生、武汉地质学院 刘一新
在这次大学生运动会上,我获得男子十项全能比赛第二名。当我走上领奖台时,心情很不平静。
作为新中国的大学生,我觉得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要有一副强壮的身体,特别是我们搞地质水文工作,成天爬山涉水,在各种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中作业,没有好身骨,一切理想、抱负都将成为一句空话。我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的。我跑、跳、打球、做操,凡是能锻炼身体的活动我都参加。我特别喜欢十项全能这个项目,它能全面地锻炼一个人的体魄和意志,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一个地质工作者来说,这些是不可少的。我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中,尝到了不少甜头,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增强了,精力更加充沛了,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了。有次,我们同宿舍的其他几个同学都得了流感,唯独我一如往常。到野外实习,由于我体质较好,尽管环境很差,我也能适应,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有人说,参加体育锻炼好是好,就是常常与学习发生矛盾。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在学校参加田径代表队,训练任务很多;我还担任了系学生会副主席兼体育部长,社会工作也不少。但我的学习并没有拉下,成绩都在优良以上,今年还以较好的成绩考取了我院研究生。这里,关键在善于处理好学习、工作和锻炼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我每天早晨按时起床进行早锻炼,下午再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外活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锻炼的时候锻炼,我感到做起任何事来,都顺手、专心、有效率。
德智体全面发展,锻炼强健的体魄,这是祖国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今天,我们聚集在首都北京,接受大学生运动会的检阅;明天,我们将用实际工作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第8版()
专栏:

竞赛场上新风尚
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花絮发生在记者身上的新闻
在男子乙组3,000米障碍赛中,宁夏队的李国华被另一名运动员的钉鞋划伤小腿,三道伤口血流不止。小伙子咬着牙拚到了终点。场地记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宋红光赶过去,准备为大会采写一篇感人的报道。他见李国华疼得站不住,立即推来自行车,把伤员送到医院急救室。直到医生开始为李国华做手术,他才悄悄离去。小宋的报道没写成,却用自己的行动写成了另一篇报道。
来得最早走得最迟的人
在跑道终点,每当一组选手跑完,就见四位工作人员迎过去摘下白色的道次号码,跑步送到起点。原来,这次比赛采用了终点电动记时和电视录象,运动员必须在胸前和胯间佩戴道次号码,以便辨认。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王云武等同学任劳任怨,负责收集号码布。激烈的赛跑竞争后,有些运动员往往控制不住感情,成绩不理想容易发脾气。小王他们毫不介意。长跑运动员比赛中体力消耗很大,他们就跟着运动员溜达一阵,等运动员稍稍平静,再帮助摘下号码。
每天,他们最早来到赛场,又常常最晚离去。
运动之家喜讯多
男子乙组1,500米第三名被齐齐哈尔师院的蒙古族运动员村井夺去。
村井的父亲喜爱长跑,母亲是自行车运动员,12岁的小弟弟最近在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上打破了1,500米的区少年纪录。在父母影响下,村井从9岁开始练长跑。1978年他考入齐齐哈尔师院体育系,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行严格训练。这次参加比赛之前,村井的父亲特地从呼和浩特赶到哈尔滨,告诉他最近弟弟的好成绩,叮嘱他一定要赛出水平。村井不负众望,拿下了800米和3,000米第二名。
总裁判的心意
田径比赛的第一天,男子甲组跳高比赛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横竿不断上升,当高度增加到2.09米时,场上只剩下福建队王家声和山东队贾映青两名运动员了。这时,总裁判夏翔走过来,关心地询问了跳高区的裁判员,又走到起跳点前,亲自把踩松了的跑道压了再压。我国解放后第一次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夏老多么希望能创出优异成绩啊!“2.12米!”又一个高度被征服了。山东队贾映青又向2.16米冲击。夏老微笑着离开了场地。
吴杰 刘扬 心诚


第8版()
专栏:

学习锻炼两不误
安徽省中长跑运动员张俊颖,不仅运动成绩突出,而且学业优秀,去年,她被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
张俊颖刚跨进安徽大学的校门时,每天从教室到阅览室,从阅览室到寝室,虽然埋头读书,学习效果却不理想。后来,她参加了学校长跑队。真怪,脑子好用了,记忆力增强了。从此,她每天除清晨坚持长跑,晚上还绕着跑道跑几圈。
张俊颖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运动成绩也迅速提高。一年以后,她就获得全校和全省高校女子800米、1,500米、3,000米第一名。她善于把锻炼与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化学上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她早晨或晚间慢跑时常常边跑边背诵、复习。大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元素周期表以及各种化学符号,就是这样记下来的。四年来,她的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倪 宁


第8版()
专栏:

从锻炼中获得充沛精力
跳高架旁,在一群身高腿长的运动员中间,个子矮小的广东选手江其华,特别引人注目。
江其华是华南工学院的学生,身高只有一米七。然而,今年,他却刷新了广东省高校运动会跳高纪录。在这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他又冒着酷暑顽强地向新高度冲击。在学校里,小江是系学生会的体育部长。他切身体会到了体育锻炼对学习的重要,决心把系里的群体活动开展起来。他和其他同学一起组织了篮球队、足球队,还组织年级、班级之间的各种比赛,调动大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每场比赛中,几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常年坚持体育锻炼,使小江身上保持着朝气,好象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而他就是凭着这股“使不完的劲”去努力学习,积极为同学服务,因而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入学以来,江其华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又被评为广东省“三好学生标兵”。
孙维


第8版()
专栏:

健康——成才的重要因素
陈廷龙
人怎样才能成才?要成才,就要勤奋学习。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个限度,超越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勤奋也是这样。颜回是个很“好学”的“不惰者”,他“闻一而知十”,经常与老师“言终日”而不休息,为人聪明,但他的身体却很弱,三十一岁就不幸短命。唐代诗人李贺,才气横溢,人称“鬼才”,可惜二十七岁就夭折了。可见,健康的身体也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不仅具有超人的才华,而且都具有强健的体魄。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从少年时代起,不仅发奋刻苦读书,而且特别爱好舞剑,经常与妻子唐婉“倚松花剑”,陆游活了八十五岁,写诗九千多首。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酷爱体育,六十七岁时还被选为俄国自行车俱乐部的名誉主席,他终年八十余岁。他常说:“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从小喜欢骑马、划船和旅行。四十岁时,医生诊断他患有心脏病,但他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八十三岁才去世。可见,事业上的成就是同健康的身体分不开的。“德智皆寄于体。”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绷得太紧的弦易断,适当的松弛有益于健康。现在,为了四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潜心求知,想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越是这样,越是要把勤奋求知欲和注意锻炼、科学用脑结合起来,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健身之道和养身之术。


第8版()
专栏:

绿色地毯上的新苗
——记十二岁的北京体操运动员冯雯
1982年5月9日晚,杭州体育馆比赛大厅里座无虚席。只见一个身着蓝色体操服、温文尔雅的小姑娘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绿色的地毯。
小姑娘犹如灵巧的小鹿,急驰奔跑,一个升腾,在空中干净利索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动作“后空翻两周加转360度”。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她忽而盘旋翻腾,忽而翩翩起舞。当她以“屈体后空翻两周”结束自己的全套动作后,记分牌打出了9.9的高分。
她是谁?她是北京体操队的新秀,十二岁的运动健将冯雯。在这次比赛中,她获得自由体操第一名,个人全能、平衡木、高低杠三项第三名。她的脱颖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两年前,冯雯从北京市业余体育学校选调到北京队训练。当时冯雯身体情况不佳,教练先安排她恢复体力。一个多月后,冯雯身体好转,见到一起来的同伴进步了,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她要求训练。
八十年代第一春,冯雯渴望的训练生活开始了。她和另几名小伙伴一起,早出晚归、勤学苦练,即便是感冒发烧,也仍旧一声不吭。她每天早操后马上赶到紫竹林小学上课,下午训练完,又要伏案完成繁重的作业,写训练日记。这对当时只有10岁的小姑娘来说要花费多么大的精力呀!了解冯雯的人都知道,她性情温和、沉默寡言,但训练起来却是眼睛一瞪,虎视眈眈。对别人,教练员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安排训练,提高训练兴趣,而对她,教练员担心的是怎样控制训练量。
高低杠过去是冯雯的弱项。她人小手小,杠子握不牢,为了攻克难尖动作“向后分腿腾跃”,冯雯几次从高处跌下,头撞在硬梆梆的杠子上,教练揪心的疼,她却毫无惧色,爬起来再练。春夏秋冬来复去,在来队后两年多时间里,在摔摔打打,严格枯燥的训练中,冯雯确实做到了教练所要求的“流血流汗不流泪”。去年冬训,冯雯练习“平衡木后空翻转体360度站木”这个高难动作,要求精度很高,稍有偏差就会摔下来。她一个跟斗翻过去落点踩空,大腿立即被擦破一层皮,顿时一片淤血。她却看也不看,爬起来又练,伤口结疤破了,破了再结疤。她的血、汗没有白流,终于在今年全国体操分区赛的平衡木决赛上,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高难动作,象钉子一样稳稳的钉在平衡木上。
杭州比赛以后,冯雯并没有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陶醉,而是更加刻苦训练。她说:“个人的成绩不算什么。国家队的大姐姐们是我的榜样,我也要争取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得荣誉。”
斯 华


第8版()
专栏:

大学生运动会剪影
体操运动员正在进行吊环比赛。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这是田径赛中,男子200米冲刺的情景。
北京队王秀荣在艺术体操(甲组)比赛中,一人独拿四个单项和个人全能五项冠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