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讲党性 讲原则 刚直无私
纪检干部周青被誉为“纪检战线上的优秀战士”
本报讯 上海市手工局党委纪委副书记周青自1979年到任后,坚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党性,讲原则,秉公办事,刚直无私,敢于同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被誉为“纪检战线上的优秀战士”。周青同志因患肝病,于今年6月3日逝世,终年四十九岁。他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的形象,至今仍深深地留在全局同志的记忆里。
1979年8、9月间,两位市里领导同志的亲属,通过该局工艺美术公司供销科有关干部的关系,直接去绣衣二厂低价选购和定制绣衣,群众意见很大。局党委纪委听了公司党委纪委的汇报后,个别同志觉得处理这件事很棘手,有畏难情绪。周青同志认为,要搞好党风就必须讲党性、讲原则,不管涉及什么人,有问题都应认真查处。他将此事向上级作了汇报,并带领局、公司的纪委干部,去绣衣厂作调查。他们分别找厂纪检干部、厂长和有关工人谈话,核实情况,还看了已定制好的41件各式绣衣。在上级党委和纪委的支持下,周青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已购的绣衣由购置人照市价补了款,定制的绣衣全部停止交货。
1981年,手工业局一位领导干部,在杭州主持展销工作期间,动用公家车辆和随同人员去瑶琳洞游览,群众意见很大。周青同志列席局党委会议时,坦率地反映了群众意见,使这位领导同志认识了错误,并在有关干部会上作了检讨。一位局党委的主要领导干部,因出国需要,在本系统所属服装厂做了两套西服,由于经办同志擅自压低工价,造成不良影响。周青同志听到反映后,直接向这位领导同志反映了群众意见,使这位同志了解了事实真相,主动补交了差额。
去年以来,周青同志病情加重,但仍坚持工作。服装二十六厂有位党员供销干部大量套购和贩卖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早就有人揭发此事,但没有查清。为此,周青同志带病同局和公司纪委的干部,一起去该厂调查,终于查明了情况。今年4月,周青同志由于病情发展,不得不住院治疗,但他仍关心着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当同志们去医院探望他时,他一再询问纪委的工作情况,要求带学习材料给他看。
(中共上海市委纪委筹备组供稿)


第3版()
专栏:

重视报纸批评 勇于改正错误
阆中县退回违反原则安置的干部子女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中共四川省阆中县委,十分重视报纸和群众对该县部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批评,采取果断行动,10天之内就让违反原则安置的6名领导干部子女,全部退出县建设局。他们勇于纠正错误的行动,使一些怀疑不正之风能否纠正的群众,受到教育和鼓舞。
阆中县前年成立建设局,先后有6名县、部、局领导的子女,借“以工代干”的名义,通过关系安置进这个局。他们原是商店营业员、纺织工人、复员战士、待业青年。
对这种违反政策的做法,许多干部、群众对此强烈不满。今年初,县组织部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清理局以上单位“以工代干”中的问题,但安置在建设局的6名“以工代干”的干部子女,依仗父亲的职务、地位,有恃无恐,其他人奈何不得。根据群众揭发,《四川日报》7月13日、15日相继发表《建设局的组织建设》、《文件的效力》等短文予以揭发批评。阆中县委对报纸批评十分重视,7月16日专门召开民主生活会,学习《四川日报》的批评文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儿子安置到建设局的县委副书记作了检查。会上决定:6名违反原则安排到建设局的领导干部子女,全部退回原单位或另行安排当工人。同时,对县属其他单位违反原则安插的人员,也要抓紧清退。今后涉及到干部子女安排工作,一律由人事、劳动部门按政策原则办理,他人不准插手。


第3版()
专栏:

蓝天“女闯将”
——记空军某部女飞行副队长汪云
本报记者 蔡善武
世界各国的女飞行员中,能驾驶大型高速喷气飞机的不多。如今,我国有一批女飞行员,她们驾驶着时速900多公里的大型喷气客机,翱翔在祖国的万里蓝天。空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标兵、某部副队长汪云,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四十七岁的汪云在开大型喷气飞机前,飞过四种中小型运输机。1973年,部队党委决定让她和她的女伴韩淑琴改飞大型高速喷气客机。这种客机体形大、速度快、惯性大。开始飞行时,汪云感到飞机象匹野马,很难驾驭,降落时飞机容易弹跳或倾斜。于是,她细心观察教员的动作,下了飞机又认真钻研空气动力学,请战友们给她“会诊”,找症结。她在地面苦练,空中精飞,仅由教练带飞19个起落就能够单飞了。又经过一段勤学苦练,汪云就开始执行任务。现在,她已在这种飞机上飞行了1,480多小时,完成了四种气象课目,不仅成了机长,而且还担任了飞行指挥员。
几年来,汪云驾驶着大型高速度喷气客机多次执行重大飞行任务。1974年12月,她和战友们驾驶飞机送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离京去外地访问。强烈的政治责任心,促使她认真做好飞行前的各种准备。飞机起飞后,她一丝不苟地驾驶飞机,平稳飞行。飞机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航路的前方出现了一片乌云,她和战友们按事先准备好的着陆方案,紧密配合,沉着地操纵飞机从云层里穿了过去,稳稳地降落在机场上。曾经当过飞行员的蒙博托总统走下飞机,发现开专机的是女飞行员,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说:“飞得好,中国妇女了不起!”
同年12月24日,汪云进行了一次最难忘的航行——驾机送周总理去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在这之前,周总理和邓大姐曾坐过汪云驾驶的飞机,总理和邓大姐亲切地勉励她们:“要好好地飞呀!”
这次,汪云看到周总理久病虚弱的身体,心中十分难过。飞机起飞后,她和战友们全神贯注地把飞机开得平平稳稳。飞机返回北京时,长沙机场云层低垂,毛毛雨下个不停,她驾机冒雨起飞。到达北京时,浓雾笼罩着机场,汪云操纵飞机精确地按照航行数据飞行、下降。当飞机降到离地面六、七十米时,一条白带状的跑道突然地出现在眼前,汪云凭着娴熟的技术迅速调整了高度和速度,使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周总理兴奋地来到前舱看望机组的同志,握着汪云的手:
“你飞得不错,以后我还要坐你们的飞机。”
汪云一直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在祖国万里蓝天展翅奋飞。如今,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一直以一个战斗员的姿态,只要一声令下,就立即驾机起飞。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后,汪云5次驾机飞往前线,接送伤员和战备物资。
二十多年来,汪云在祖国万里蓝天飞行了4,100多小时,航程可绕地球几十圈。她安全圆满地接送过31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视察,11次为外宾开专机,还出色地完成了抢险救灾、科研试飞等各种空运任务。
为表彰汪云献身航空事业的可贵精神,上级党委给她记了二等功。人们称赞她是壮志凌云的“女闯将”。(附图片)
汪云(中)和战友们在交流飞行经验。
本报记者 吴森辉摄


第3版()
专栏:漫话

战士的胸怀
华军
8月4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载的通讯《天涯海角情不断》,令人读后赞叹。两位守岛老战士,心甘情愿常年坚守在保卫海疆的战斗岗位上;他们的妻子也深明大义,尽管与丈夫长期分居,却无怨言。她们懂得:“没有守岛人,日子也不会安宁。”
如果说,战士们为了祖国的安全而宁愿牺牲个人幸福的胸怀是伟大的,那么,他们的妻子的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胸怀,同样可以说是伟大的,同样称得上是“战士的胸怀”!
谁愿意与亲人长久分离?战士的感情是相通的,但又有不同。只要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战士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岂止是夫妻分离。“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电影《天山行》里为牺牲的指导员所作的这副挽联,真正体现了战士的伟大胸怀。读了它,谁不为我们有这样的战士而自豪!
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建设年代,我们都有无数的战士为了人民的事业舍生忘死地奋斗,所以才有今天的一切。今天的青年,也只有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才能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愿更多的青年都能理解这“战士的胸怀”,具有这“战士的胸怀”,这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所在。


第3版()
专栏:

认真落实“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
河北省劳教工作取得成绩
本报讯 通讯员孙民强、冀梁报道:河北省党政领导机关和公安部门,十分重视对失足青年的教育挽救工作,认真推广劳教工作的先进单位秦皇岛劳教所的经验,使全省绝大多数劳教所出现了新面貌。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劳教所克服“左”的思想影响,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坚持“教育感化第一,生产劳动第二”的原则,做出了成绩,取得了经验。近一年来,河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省推广秦皇岛劳教所的经验。首先加强劳教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省公安厅先后举办六期劳教干部训练班,组织180名中队长以上干部学习劳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和秦皇岛劳教所的先进经验。同时,对全省二分之一劳教所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选拔了160多名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各劳教所。其次,建立和健全了严格文明的管理制度和所规纪律,改善了失足青年的住房条件和生活卫生条件,对失足青年在严格管理和加强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实行节假日放假和定期探亲制度。要求劳教干部要“象父母对待患了病的孩子,医生对待病人,老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那样关怀教育失足青年,加强对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
为了把劳教所真正办成改造人的熔炉、造就人的学校,河北省各劳教所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还组织失足青年学文化、学技术。每个劳教所都举办了扫盲班、小学班、初中班。考虑到他们解教后就业的需要,因人制宜地办了木工、瓦工、钳工、焊工、铸工以及缝纫、农艺等技术学习班。目前参加文化学习和技术学习的人,占在所人数的54%。
在河北省党政领导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怀、带动下,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的负责人和失足青年的亲属分期分批参观各劳教所,检查指导劳教所的工作,开展对失足青年的“帮心送暖”、赠书送戏活动,发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做失足青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帮助劳教所解决物力、财力上存在的困难。
由于河北省各级领导重视劳教工作,对劳教人员的改造质量提高了。最近,河北省各劳教所对926名解教人员进行考察,其中95.7%的人回到社会以后没有重新违法犯罪。


第3版()
专栏:

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积极安置待业青年
本报讯 黑龙江省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从实际出发,打开城乡两扇门,大力兴办集体企业,为待业青年开辟就业门路。到目前为止,共安置待业青年5,873人,1980年以前的待业青年已经全部安置完毕,1981年的待业青年有相当一部分也得到了安置。去年,这个厂的集体经济单位实现利润131万元,今年头5个月又实现利润30万元。
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重点,国家下达的任务严重不足,几千名待业青年急需安置。他们把过去厂办的“青年点”、“五七工厂”和农场的房屋、设备进行了清理和维修,用来建设集体企业,相继成立了建筑、工业、商业、运输、劳务、农工商联合体等6个集体所有制专业公司,还把国营企业中懂技术、会管理、有干劲的49名科、处级领导干部和1,629名有技术专长的职工充实到各专业公司的领导班子和基层企业的关键岗位,并通过挖潜力、筹贷款、工厂扶持等办法,集中物力、财力和工厂多余的劳动力扩大生产领域。近两年来,他们先后建成的一座年产3万吨的水泥厂和一座水泥构件厂,就安置待业青年1,200多人。
这个厂近郊集体企业在安置待业青年,支援工业生产,改善职工生活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面积达70万平方米的养鱼池,去年10月一网就打捞8.4万斤鱼,全厂职工每人分得鲜鱼5斤。细菜场产的黄瓜等细菜已陆续上市供给职工食用。去年集体经济单位还生产了一批建筑材料,有力地支援了工厂的生产和建设。


第3版()
专栏:来信

关心服务行业青年劳模的婚姻大事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接触了一些财贸部门的基层领导及青年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反映说,服务行业中三十岁左右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在处理个人婚姻问题中碰到不少困难。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看不起服务行业,认为同这些行业的青年谈恋爱“跌身份”。有个饮食行业的青年劳模,先后经人介绍10多个“对象”,被介绍者一听说他在饮食业工作,连面也不见就回绝了。
有些人认为,先进青年不懂得爱情和家庭温暖,光知道在单位里积极工作。有的还说:“我要的是会料理家务的爱人,不要积极肯干的劳模。”
先进青年在各方面都要带头,不少人由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有个青年劳模说,他每天早晨4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碰到店里人员不足时,还放弃休息顶班。此外,每周还有4个晚上要参加文化学习,加上各种会议,时间挤得满满的,与恋爱对象的约会时间往往被冲掉。现在,他已30岁了,个人婚姻问题仍未解决。
我们认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关心先进青年的婚姻大事,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问题。要广泛宣传商业、服务行业的重要性,提高这些行业的社会地位,改变一些人对商业、服务行业的错误看法。在宣传先进青年好思想、好作风的同时,也要对他们的合理要求予以支持,为他们处理个人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他们以关怀和照顾,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四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
政府财贸办公室
方正亚 周兴生


第3版()
专栏:

厦门市委处理侵占华侨私房事件
通报要求党员干部切实纠正不正之风
本报讯 最近,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发出通报,对拒不归还强换华侨房屋的市委统战部干部叶开,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972年,叶开在龙岩军分区工作时,看中开元路282号2楼的华侨私房,由街道及房管所出面,要居住在这里三十多年的代管人郭春富、林蔗夫妇同叶开换房,遭到拒绝。叶开不顾政治影响,在一些人的支持下,将郭家和华侨业主的家具搬到路边,强行迁入。去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市委统战部、市侨办专门为此召开会议,决定要叶开立即迁出。但叶开一再拒绝搬出,后经组织严厉批评教育,才于今年3月14日被迫搬回原住处。
中共厦门市委在通报中,要求全市党员和各级干部,要以叶开为戒,切实改正不正之风,自觉执行党的政策。


第3版()
专栏:

走上新路的幸福
——访特赦释放人员刘新民同志
本报通讯员 胡育华 本报记者 华年轮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现任湖北黄陂县武湖农场种子站保管员的刘新民。
1975年9月,窜犯祖国大陆的刘新民,经我公安、司法机关十三年的教育改造,被特赦释放了。他怀着探索人生新路的心情,回到祖籍湖北黄陂县,在国营武湖农场落了户,开始了农业工人的生涯。
一转眼,七易寒暑,刘新民的情况怎样?我们来到武湖农场刘新民的住处。走进房门,我们立即注意到这位当年在集体宿舍里落户的“新公民”,已经有了个很象样的小家庭:厅北放着茶几、一对红色沙发,对面油漆的桌子上有一架12英寸的电视机;落地台灯、桌椅箱柜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的挂历、山水画更为房舍增添了情趣。
四十五岁的刘新民脸色红润,双眼含笑。不一会,一个乖巧伶俐的小女孩把她的妈妈桂孝梅找来了。
“她今年四岁了,名叫梦梦,是我第二次生命的延续。”见了女儿,他情不自禁地倾吐了心里的话。
解放前夕跟父母一起去香港的刘新民,刚满二十岁,就经人介绍去了台湾。经过专门训练,在国民党“国防部情报局大陆电讯研究室”任上尉报务员。1962年10月,被派遣泅渡到我广东海丰县登陆。上岸的第三天,便被我公安机关捕获。
黄陂是他的老家,但现在已经没有亲人。刘新民告诉我们:“刚到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一想到自己是个罪人,就和周围的人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总在猜度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我这样的心情被农场职工和领导完全看透了。他们对我没有歧视,还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照顾。开始我在农场综合厂搞副食品加工,厂里专门派一名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制粉条、做油面、豆腐、麻糖等。不久前把我调到种子站当保管员,这是农场领导和广大工人群众对我的信任和照顾。这工作劳动量不算大,责任可不轻哩!”
这时坐在一旁的种子站负责人把刘新民的情况向我们作了扼要的介绍:“我们农场是省农科院的一个重点单位,外县需要良种都来这里调换,一个冬春调出的种子就有20多万斤。他管理的100多万斤库存种子不仅没有发现霉烂,连经手的几千条麻袋也无一短缺。”农场副场长也跟着举了个例子:去年他向农场领导反映有个别人任意侵吞国家财产,经过调查,件件是事实,我们支持这样的行动,立即处理了这件事。
看得出来,刘新民对场领导对他工作上的信任是从心里高兴的。接着,他把话锋转到和桂孝梅的婚事上。他说,1975年获释时,他已经三十九岁。当时他只想就业后做个自食其力的新人,至于成家,实不敢奢望。谁知,农场职工同事们却在为他操心呢!他俩的结合,就是农场职工介绍,领导帮忙做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刘新民的“勇气”促成的。
他特别提起了这样一件事:当他与二十八岁的民办小学教师桂孝梅相识后,曾经找她的双亲做了一次深谈。为了使他们了解自己,他一方面向这两位老人表示自己的心愿,又没有保留地把自己过去的罪行向他们和盘托出。两位老人当场表示:“过去的事改了就好。政府对你已经作过结论,我们相信政府,也相信你。”
为了帮助他们成家,农场领导帮助他购置必要的家具。1977年元月,新婚蜜月,他俩还去广州跟刘新民的姐姐和居住在香港的兄嫂幸福地团聚。
桂孝梅现在武湖农场医院当护士。她对刘新民尊重、体贴,还夸他勤劳,工作责任心强。刘新民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让小桂能抽时间多学习业务知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夫妇相敬如宾。
刘新民同志回首往事,至今仍为自己醒悟太迟而深深内疚。
“那时,我们才真正如沉睡梦中呢!”他感慨不已地追述当初的情形说:“当我得知上级命我潜入大陆的消息,便意识到灭顶之灾已经降临。被捕后更确认只有死路一条。直到我们中间一部分人走了自新之路被提前释放,我才觉悟,相信共产党的政策是说到做到的。从这开始,我才努力改造自己,政府根据爱国不分先后的政策,给了我宽大处理,我才获得今天的幸福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