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基本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要重视解决科学技术关键问题
国家科委副主任 杨浚
许多年来,我国的基本建设工程,由于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不重视解决存在的科学技术关键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浪费。云南锡业公司第三冶炼厂的建设即是一例。
该公司自投产以来,已堆存了一亿余吨难选老尾矿,其中含锡20万吨。因为品位低,含锡量仅0.16%左右,能否作为锡的第二次资源加以回收利用,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关注。
1970年仅依据半个月的试验结果,便投资3,000多万元,匆匆忙忙地在该公司建设了日处理500吨难选中矿(含锡1.2—1.5%)高温氯化生产厂。建成后在试车中出现了大量技术难题。从1970年4月到1971年11月,经过12次试车,终因技术关键得不到突破而被迫停了下来。至今,这套设备仍然闲置在那里发挥不了作用。若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月利6厘计算,把3,000万元存在银行里,经12年仅利息就可收入3,909万元,超过了原有投资额。
为了尽快救活这笔投资,1979年国家科委同省委、冶金部商议,决定从科技入手,组织该项目的技术攻关,首先进行日处理10吨矿中间试验。经过努力,攻克了重重技术难关。到1982年3月,中间试验已连续运转792天,获得了大量科学数据,彻底打通了流程。同时还产出精锡88吨、粗铅120吨,价值180万元。目前10吨级中间试验已完全实现了经济上自负盈亏并略有盈余。
今年初,国家科委、国家有色金属总局和云南省科委又与云南锡业公司签订合同,决定建立日处理100吨难选中矿工业试验装置,计划明年一季度建成并投入试验。预计每年可得精锡360吨、粗铅430吨,同时可回收部分铟、镉、铋、铜、锌、砷等多种有益伴生元素,年产值911万元,利润309万元。该项目,由国家科委、省科委、云南锡业公司共同筹资750万元,两年半即可偿还全部投资。
100吨级工业试验成功后,预计到1984年能救活已建的500吨级闲置的生产装置。
在我国另一个锡资源基地——广西大厂,国家投资了2.7亿元,从1967年到1981年新建年产精锡4,000吨工厂。但至今因采矿技术尚未解决,无法形成生产能力,生产厂变成了试验厂,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现在正在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
以上的例子并不是最典型的。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基本建设前期的科学技术准备工作,教训是深刻的。我认为,科学技术工作应该是基本建设工程和大型技术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进行的科研工作一定要先行,必要的技术论证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所需费用应列入基建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中。这样做,看起来要花一些钱,但这是必须花的,很快就可以成倍偿还,比起科学技术不落实,匆匆上马所造成的损失,更是一本万利,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3版()
专栏:

科学院积极参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
派出调研团实地考察,提出重要建议和科研课题
本报讯 正值天气炎热的7月中下旬,中国科学院派出第一个为国民经济重大项目攻关的大型科学家调研团,前往山西煤炭资源基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调研团根据山西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需要,对这个基地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出一批重要建议,并提出6个方面85项科研攻关课题。
山西煤炭基地资源丰富,蕴藏量为全国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这一基地的综合开发情况如何,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国务院组织力量对这个基地的综合开发进行了技术经济论证,并开始制定全面开发规划。
根据赵紫阳总理提出的中国科学院要为国民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和各部委都要关心山西煤炭基地建设的指示精神,中国科学院积极要求参与山西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的制定和科学技术攻关工作。他们的这一要求得到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国家计委、经委和山西省委等有关方面的欢迎和支持。为此,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和院顾问谷羽率领来自全院24个研究所的28名中高级科技人员前往山西进行实地考察。他们深入到厂矿井下、车间、施工现场,与许多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座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同商量科技攻关问题。根据基地综合开发的实际需要,他们提出水煤浆研究;燃煤联合循环发电;煤炭基地的开发与环境;煤系的综合开发等6个方面85个科研课题。经与山西省有关部门共同商定,这些课题将列入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调研团向山西省委的汇报中强调在规划中要更好地体现科学技术的作用,要正确处理煤炭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水资源的开源和节流,并要大力加强矿井安全的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受到山西省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调研团通过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许多科学家表示,中国科学院要积极发挥多学科、多兵种的优势,深入生产实际找课题,加强与地方的协作攻关,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中国科学院党组认为,赴山西煤炭基地调研团为科学院今后参加重大建设项目攻关取得了初步经验。王世中 张云岗 张杉


第3版()
专栏:

我国单机单镜头立体电影摄影装置研制成功
看过立体彩色影片《魔术师的奇遇》的观众,对影片中身临其境的立体画面并不生疏。然而六十年代,我国拍摄这部立体电影的摄影机,是用两部机器同步拍摄的。它根据人们双眼分别观察空间物体的两个投影像,引起观众两眼视线交角的变化,在大脑中形成空间物体印象。但是,用两部摄影机同步拍片和放映,由于其技术上的困难,使立体电影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宁波市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所,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北影、上影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省科委下达的课题,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单机单镜头立体电影摄影装置。
这台装置模拟人的视觉生理特点去拍摄景物,再按全等或几何相似条件去观看,得到空间、体积、深度、透视自然的立体效果。在设计中,采用精确的分光办法与普通反光式电影机巧妙结合,其结构别具一格。
用这个装置拍摄的宁波保国寺风光等七个立体电影试验片断,经上海东湖电影院试放,效果令人满意。一百多位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审看后的评价是:观看较舒适,立体感较强,透视真实,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近,经浙江大学和北京、上海电影制片厂等近二十个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鉴定,认为这台装置的试制是成功的,它能拍摄宽银幕立体影片,具有每秒四十八幅的摄影频率,结构轻巧,洗印、剪接也很方便。但这台装置在镜头焦距调节及拆卸等方面还不够方便,尚需改进。 马国兴


第3版()
专栏:

中年科学工作者温贤芳
在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中作出贡献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报道:43岁的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助理研究员温贤芳所主持的研究室,近年来先后获得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农业部科技成果改进奖。这些成果占该所同期获奖项目的三分之一。此外,他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并主持编写和翻译了3本国内同行急需的专著。
1972年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三室重新恢复时,年仅33岁的研究室负责人温贤芳组织大家向工农业生产实际作调查,根据国家近期和长远的需要定方向、选课题。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上应用的各种同位素示踪的标记化合物,我国绝大部分不能自己制造。进口这类物资不但价格十分昂贵,而且常常遭到禁运。为了填补我国这方面科研工作的空白,他们决心攻克这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尽快拿出国家急需的产品。温贤芳带领大家争分夺秒进行研制,就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期间,工作也未曾间断。化工部组织研制出一批氮肥增效剂,但不知施用后是否留有残毒?对人畜是否有害?温贤芳带领全室同志研制出可以鉴定这些氮肥增效剂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从而较快地为筛选出毒性最小、经济效益又好的氮肥增效剂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还同其它单位的同志协作,用示踪原子法测试各种氮肥在我国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下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实际情况,经过4年的努力,共取得20多万个数据。这些数据为我国各种氮肥的利用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原子能同位素农业利用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为了促进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温贤芳主动组织力量翻译了《作物和土壤示踪教程》等有关原子能农业利用的专业书,受到国内同行欢迎,并且成为大专院校最新的参考教材。他还从1977年开始,和有关专家主持编写了一本近百万字的《核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集中反应了近年来我国在原子能农业利用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


第3版()
专栏:

天津口腔医院帮助农村培训口腔专业人才
本报讯 天津郊县农民基本上不用再为治牙、镶牙的问题进城了。这是天津口腔医院多年来坚持为农村培训口腔专业人才、建设农村口腔科防治网点的结果。
过去牙病防治工作在农村基本上是空白,农民治牙、镶牙非常困难。天津口腔医院从1973年开始,采取了组织口腔专业教学小分队的办法,每年一批,每批去一个县,为期一年,下到蓟县、宁河、武清、宝坻、静海等县,为农村培训口腔科的专业人才,帮助郊县医院建立口腔科,并开展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至今,天津口腔医院已经为五个县培训了93名口腔专业人才,建立了62个口腔网点。各郊县医院和分院普遍建立了口腔科,有的重点公社卫生院也有了口腔专业人才,一般每20里就有一个口腔科的点,牙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镶牙都能就地解决了。


第3版()
专栏:

北京“葡萄常”恢复生产
本报讯 停产达二年之久的北京著名传统工艺品“葡萄常”的玻璃葡萄,目前已恢复生产,并开始在市场上销售。生产这种产品的“葡萄常工艺厂”,请掌握这项绝技的常玉龄以及两位老工人向年轻工人传授技艺。
现在他们所生产的玻璃葡萄,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色,并在衬托葡萄的枝叶方面又有一些新的发展。
贺海 李祯祥摄影报道图为“葡萄常”生产的各种玻璃葡萄。


第3版()
专栏:

不愿出国定居继承财产
聂辽程献身祖国煤炭事业
今年5、6月间,辽宁抚顺矿务局工学院应届毕业生聂辽程,接连收到侨居美国的伯父两封来信,要他去美国定居并继承财产。这是几年来他收到伯父的第七封来信。正值毕业前夕的聂辽程,反复读了来信,毅然作出抉择:不去国外定居继承财产,留在祖国,献身煤炭事业,做开采光明的人。
聂辽程生在煤都抚顺,对矿山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他考上大学采煤机械系以后,经常下矿实习,对许多矿工的高尚品德,由衷敬佩,决心以他们为楷模,做一个为人类采光送暖的人。最近,他又读到煤炭工业部高扬文部长对煤炭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的报告,号召大家“献身煤炭事业,做开采光明的人”。他给伯父写信说:“祖国需要我,我更舍不得这里的一矸一石,更离不开启导我做人、向上的矿工师傅……。”
家里人也相信:远在异乡、素怀爱国之心的伯父,一定会理解晚辈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一颗赤子之心。
现在,聂辽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正准备奔赴煤矿艰苦的生产岗位,为祖国四化建设添砖加瓦。
王葆华


第3版()
专栏:

她自愿留在祖国内地工作
——记暨大八二届毕业生香港学生李桂莲
暨南大学八二届毕业的香港学生李桂莲,自愿留在祖国内地工作了。
凡回祖国内地就读的华侨、港澳学生,国家都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李桂莲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李桂莲家世居香港,母亲和弟妹现仍在港。她原毕业于香港拔萃女书院。得到暨大复办招收华侨、港澳学生的消息时,她已在香港潮州公学任教六年,并正在“夜校师训班”读书,但她放弃了师训班毕业后提职加薪的机会,到暨大外语系就读。
李桂莲到校后,看到学校对华侨、港澳同学关心备至,老师们也总是循循善诱,耐心辅导。特别是当同学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同学们更热情相助。一次,她患了病,学校医学院的教授亲自给她作检查,系里的老师帮她办好住院手续。住院期间,老师和同学经常来看她,还把营养品送到病房……这在香港是不可想象的。她深切地感到:在香港,金钱是衡量和处理人们关系的标准和杠杆;在祖国内地,道德和文明是处理人们关系的准则和动力。
最使她难忘的是在班上任教的张华斌老师。他年愈半百,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十年动乱中,他曾蒙受冤屈。但他对祖国没有丝毫的怨言。他身体不好,对工作仍满腔热忱。他常对同学们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我热爱祖国,我相信党。一个人跑到国外,无论怎样有作为,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在祖国内地工作,是为人民创造财富,换句话说,也是为自己创造财富。张老师的话,使李桂莲深受教育。课余,她经常去拜访张老师。张老师向她讲述人生的哲理,勉励她热爱祖国,做一个正直的、纯朴的人。李桂莲说:“是老师把热爱祖国的感情传给了我。”
在校四年,李桂莲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她想,回香港,物质生活可能好些。但物质生活再好,也无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她也曾想过毕业后去美国,现在她认为,即使到了美国,也会遇到香港那样的问题。参加祖国内地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在祖国内地工作,条件可能艰苦点,但精神上是充实的,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祖国四化作贡献。她的想法得到了母亲的同意和老师的支持。今年4月,她向学校递交了毕业后留在祖国内地工作的申请报告。今年暑假毕业前夕,她再次向领导和老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现在,有关部门根据党的政策和她本人的情况,已适当安排了她的工作。
杜汝初


第3版()
专栏:

大学生暑假期间主动当辅导员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系学生邢舟,7月中旬到郑州探家度暑假,得知父母所在单位团委和居民委员会把单位中小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各种有益活动,便毛遂自荐担当体育辅导员,从7月20日起每天早晨教孩子们打青年拳,还组织他们踢足球,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称赞。 师文


第3版()
专栏:

九位大学生暑假从事义务教学
暑假开始以后,广州市师范学院嵇洁勇、黄小亚、李薇、黄薇、郑薇、钟国雄、张悦华、王物清、杨敏莹九位学生,背着铺盖行李、带上教学用具,自费于7月14日来到了马头中学义务为该校初中部200余名学生补习语文知识和英语。这所中学位于距广州市430多里的新丰县白花林山下。他们这一行动受到当地干部、农民、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广东省新丰县马头中学 周富来


第3版()
专栏:

以边疆为家 以边疆人民为亲人
锦州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杨焕飞、盖占昕,在奔赴新疆之前再次向党组织表示了决心。他们谈道:到新疆,首先一定要服从当地党组织的分配,党把自己安排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生根、开花、结果。
新疆自然环境与内地差别较大,到那里工作会遇到各种困难。对此,他们早有思想准备。杨焕飞说:“困难再大,也改变不了我的志向,动摇不了我的决心。我要以边疆为家,以边疆人民为亲人,为边疆建设贡献一切。”
新疆经济比较落后,工作条件要差一些。但盖占昕说:“正因为边疆还比较落后,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建设。为了祖国新疆的美好未来,我愿把自己辛勤的汗水洒在祖国西北边疆的土地上,把满腔热血倾注到新疆的教育事业上。”
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应该怎样起步呢?他们谈了初步打算:到新疆后,首先向当地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取得党组织的支持。然后访问当地人民,虚心向他们学习,和他们打成一片,熟悉当地生活习惯,并尽快了解所在学校的情况。再到学生家里走访,先做“学生”,后当“先生”。与此同时,着手熟悉教材,做好业务准备。
杨焕飞、盖占昕表示:一定用优异的成绩向党汇报,向共同生活四年的师生汇报。
锦州师院 王宝贵


第3版()
专栏:

上海科大举办暑期科普创作讲习班
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上海市科普作协和上海科技大学于今年暑假期间在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了科普创作讲习班。讲习班邀请科普作家、翻译家、记者和编辑,较系统地讲授了科普创作的理论、方法和基本要求,介绍了各类作品的创作经验和写作方法。
在理工科大学举办这类讲习班,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学生报名人数一再超过限额,最后达130余人。他们说:“我们学理工的,也要学习文科知识,要善于交流科研成果,传播科普知识,这样才是全面发展。”
义方 瑞松


第3版()
专栏:

哈工大毕业生王逸主动到西藏工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七八级六一班团支部书记、三好学生干部王逸,家住上海市,父亲身体不好。面对毕业分配,经过认真考虑,王逸决定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两次向学校党组织写信,要求到西藏工作。
学校党委已作出决定,安排王逸到西藏工作,并号召全体应届毕业生向王逸学习,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常玉礼


第3版()
专栏:

空军雷达学校毕业生愉快服从分配
空军雷达学校400多名应届毕业生在宣布分配名单后三天内已全部离校,愉快奔赴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尽管他们都被分到条件艰苦的高山、海岛、边疆,可是没有一个人要求照顾。不少同学还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祖佑 群明


第3版()
专栏:

暑假生活小景
中国林学会、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市青少年生物爱好者协会最近联合举办了林学夏令营,参加的都是中学生中的生物爱好者。图为营员们在教师帮助下在北京西山鹫峰、庙儿洼和妙峰山林场进行生物考察和采集标本活动。
江荣先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