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图的是人民对党的感情”
——记离休老红军王林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祁阳县一位五十来岁的农民,手里提着一只鸡,一路行色匆匆来到县城。他是下水渡公社光明九队的社员雷保臣,听说离休老红军王林病了,专程从30多里外赶来看望。
一个普通社员为何如此挂记王林呢?
“有党在,岂能容忍这样的事!”
王林是1931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今年七十七岁了。1975年离休迁居故乡后,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使他念念不忘为党为民分忧。这些年来,他协助县里党政部门落实政策,改进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赢得了群众的敬爱。
1980年的一天,衣衫褴褛的雷保臣来到王林家喊冤告状。雷保臣是因修水库从另一个大队移居到光明大队来的。因为他揭发了大队干部乱砍滥伐的错误,受尽了歧视和非难,分配的物资被无理克扣,生活陷入困境,大女儿一时想不开投塘自尽。雷保臣为申诉冤情奔走多年,一直未得到妥善处理。王林听完雷保臣的申诉,说:“有党在,岂能容忍这样的事!”他当即向县委提出自己带人去处理。王林带着一个退休干部来到公社和大队,同公社和大队干部组成了工作组。整整十天,他深入下去,召开座谈会,个别察访。晚上,还带着思想不通的大队干部到邻近大队去听群众的反应,回来让他们谈感想,辨是非,自己则在一旁静听。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干部们终于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这时候,王林才开了口。他把问题提到革命依靠谁的高度,从党的传统讲到战争年代党群之间生死相依的关系,语重心长地说:“象你们这样对待阶级兄弟,冤屈好人,今后一有风吹草动,你们依靠谁呀?”说得干部们低下了头。他又带着大家到了雷保臣家里,听雷倾吐多年的积怨。干部们当面向雷认了错,落实了善后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就这样,几年来王林协助县委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使被诬为“现行反革命”的老红军蒋相林,冤屈入狱的残废军人欧阳勋,被错判徒刑的县草席厂副支书丁国才,错定为“叛徒”的干部周景高——这一批拖延很久的冤假错案,都一一得到平反昭雪。
“我来报忧了”
王林还有个特点——闲不住。平日,他总喜欢东走西看,找群众聊家常,或参加点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常说:“坐在屋里听不到群众的声音,闷得慌。”有一次,王林到茅竹大队去,刚下车,一些社员就围了上来。王林问:“这一向,你们过得还好吧?”一个社员说:“王老,我们别的都好,就是晚上摸黑。”王林问为什么?社员们告诉他:农村供电不正常,供销社又没有煤油买。“当真?”王林要司机把车子开到公社,公社书记说的也跟社员一样。王林拔腿到了供销社柜台边:“买斤煤油。”营业员说:“没货!”“为什么不进货?”“你去问上头。”王林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不是一个公社的问题,便叫司机调转车头,回到县里。县委正在开常委会。王林走进会议室,高声说:“我来报忧了;群众灯里无油,晚上摸黑,会骂我们娘的!”常委们中断会议听他谈情况,立即决定派分管财贸的同志进行调查。果然,全县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现象。在县委的重视下,县里商业、供销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三天就解决了问题。
“我就是要撕破脸皮干!”
群众的议论,常常涉及到一些领导干部的不正之风,对此,王林总是铁面无私地向县委提出来。一次,他下乡调查,听到群众反映县里某部门一位副主任,家在农村的6个劳力全部外出抓副业,一分钱都不交队里,却又从队里挑口粮。王林气愤地告诉县委负责同志说:“这是剥削!一定要叫这个副主任把家里的劳力喊回来。”他又对公社、大队干部说:“以后谁外出抓副业不向生产队交钱,集体就可停发他的口粮,你们要坚持这一条!”还有一次,有人反映县委一位负责同志的家属,利用职权,动用国家30立方米木材做家具,送人情,从中牟利。王林到现场查实后,亲自上门对这位负责同志说:“我到你家抓投机倒把犯来了。”这位负责同志查明情况后,马上叫家属把木材和家具退还给了国家。
王林的刚正不阿,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但也受到少数人的冷嘲热讽,说他“爱管闲事”、“手太长”等等。老伴有时也劝他少管点。王林说:“我就是要撕破脸皮干!”看着王林这股勇往直前的干劲,人们哪里知道他一身竟还患有较严重的低血糖、贫血、骨质增生等疾病。他的胃动过大切除手术,他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当年飞夺泸定桥被敌人打进的子弹。他下乡调查,走村串户,自觉地为党工作,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呵!他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为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出一点贡献。前两年,群众来访特别多,他总是热情接待。遇上吃饭,他就请来访群众一道吃。因此,他家每年要买几百斤议价粮才够吃。有些来访者的情况特殊,他还出路费支持他们外出寻找证人。有时,老伴埋怨他:“你的钱不给儿女分文,都花在这上面,图个啥?”
王林笑了笑,诙谐地说:“图个人情。”
“人情?人都给你得罪光了!”
王林说:“我图的是人民对党的感情。”
是的,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永远惦记着这样的好干部!不久前,老王作为特邀代表,光荣地出席了省劳模大会。
鲁秉林 刘平春(原载《湖南日报》)


第4版()
专栏:

万里、胡乔木会见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会议代表时指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坚持下去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万里、胡乔木同志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会见了参加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和他们进行了座谈。
万里、胡乔木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在勤工俭学工作方面为人民做出了贡献的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和敬意。
万里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这个方针一定要坚持下去,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希望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四化的需要。
胡乔木同志在会上说,勤工俭学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针。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不是为了培养不劳而获的吃闲饭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劳动都是劳动者。每个学生从他上学开始,到以后无论上哪一级学校,都应当抱有学习是为了劳动的坚定信念。在农村学习的学生,任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在农村学习的同学应有这样的志气,就是在城市学习的许多同学也应下决心到农村去,帮助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为农村是中国的主体。而勤工俭学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最好办法。
胡乔木同志指出,勤工俭学的头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文化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假如培养的学生不爱劳动,轻视劳动者,不愿为劳动人民服务,那他就是没有受到应有的德育。劳动教育首先是德育,同时也是智育和体育,因为在劳动中能培养智慧,提高技能,同时在劳动中也锻炼了身体。所以,劳动教育贯穿了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
胡乔木同志说,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次教育部召开的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会议,表明勤工俭学在全国中小学已经取得良好的成就。将来高等学校也要适合各种不同专业的需要和可能,逐步发展和推广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正确的,虽然过去曾经发生过过火的偏向,特别在“十年内乱”中“四人帮”破坏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提出了一些非常荒谬的口号,采取了一些荒谬的措施,使得一部分人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发生怀疑。我们要坚决纠正错误,但并不是要放弃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正确方针。教育怎能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任何脑力劳动怎能不和适当的体力劳动结合呢?社会主义的教育怎么能培养不但不懂得劳动的意义,而且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呢?那就表明教育是走到错误路上去了。我们的国家是劳动人民的国家,教育就是培养在各条战线上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一般总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从事体力劳动的同时也进行脑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的同时也要进行体力劳动,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想就是要打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界线,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如此。现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刚开始恢复,我们要把大家创造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去。我们要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正确结合起来,使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与他的脑力劳动不可分开的体力劳动。决不允许学校中那种看不起劳动,看不起体力劳动,幻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吃闲饭,幻想不劳而获,害怕艰苦奋斗,一心贪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消费生活方面的享受等错误的倾向发展。如果发现学生中有这样的错误倾向,我们就要用适当的有效的方法去纠正,而勤工俭学就是重要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4版()
专栏:

海内外高度评价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说出十亿人心声 表明共产党热诚
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的信发表后,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高度的评价。人们认为,这封信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着想,促进国共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完成国家统一的热诚。
在祖国大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文教、科技等各界人士,以及居住在大陆的台湾籍同胞、归国华侨,纷纷在座谈会上发言,称赞这封信情词恳切,说理透辟,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表达了祖国大陆十亿人民的意志,也说出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心声。港澳许多报纸发表评论,海外一些知名的台胞、侨胞发表谈话,无不认为廖承志的信写得好,句句为国为民,尽是发自肺腑之言,凡是爱国的炎黄子孙,都不能不深受感动。一些现居海外仍和国民党保持密切关系的人士,也认为廖承志这封信民族感情丰富,语言亲切温和,内容恰到好处。外国报纸的评论认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这种恳切的书信,向蒋经国及其国民党表示了最大限度的善意”,“表明了中国领导对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抱有强烈的热情”,“在统一问题上采取主动”。
一些曾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的老人,以及许多经历过国共两度合作的人士认为,历史已经证明,国共合作,对国家民族有利,对国民党也有利;国共分裂,大伤民族元气,于国民党也有百害而无一利。国共二次合作破裂,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离,这是民族的不幸。他们衷心期望国共两党重新携手,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一些从台湾归来的人士指出,所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实在太不现实。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在祖国大陆早已实现,有的已经超过。现在我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孙中山先生在有关三民主义的著述中说,“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祖国大陆现在实行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实行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台湾国民党当局要中国共产党“取消社会主义”、“放弃共产主义”,恰恰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真谛。
海内外同胞一致赞同廖承志信中的论断: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局促东隅,仰赖外人,终非良策,台湾只有依靠祖国才有前途和希望。国家统一是历史潮流,十亿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海外许多报纸的评论说,切切不可把热衷于国家统一、致力于团结的探讨称为“统战手段”,“中共对和谈的诚意绝不能抹杀”。海外报纸的评论还指出,廖承志信中“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这句话很有份量,值得蒋经国先生再思、三思。


第4版()
专栏: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专著有确凿记载
南京大屠杀残酷程度令人震惊
本报南京8日专电 记者高集、颜世贵报道: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小组编写的《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一书,用确凿的史实揭露了当年侵华日军这一震惊世界的残暴罪行真相,以驳斥日本文部省修订的教科书对这一罪行的掩盖。
南大日本史小组早在1960年就开始收集材料,查阅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国民党政府的有关档案,还查阅了中外报刊、私人著作以及有关的材料,并向当年目睹和亲身经历这次浩劫的幸存者进行了调查访问,根据这些材料于1962年编写成书。全书共八章,计7万多字,还附有20多张照片。这是目前记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比较完备的史料。根据这本书的记载,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到次年2月上旬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强奸以及抢劫和破坏,使当时近百万人口的南京几乎变成了人迹稀少的废墟。
参加编写这本书的有日本史小组的高兴祖、胡允恭、吴世民、查瑞珍等4位教师,另外还有7位学生参加了调查。吴世民讲师对记者说,“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残酷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在奥斯维辛和乌克兰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应该记载在现在的国际关系史上,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牢记这个历史惨剧,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
参加编写这本书的八十一岁的老教授胡允恭愤慨地对记者说,“南京大屠杀”这是历史上的事实,是不允许篡改的。但是,日本文部省在修订教科书时却竭力加以掩盖,认为“不必告诉(日本)下一代”,这是极为荒谬的。他们的用心何在呢?无非是用军国主义思想来毒害日本的下一代,这是中国人民,也是日本广大人民不能容忍的。我们编写这本书,正是要中国人民和日本的下一代牢记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第4版()
专栏:

康克清会见泰国全国妇女理事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今晚会见由坤仁奥拉旺·夫德叻军主席率领的泰国全国妇女理事会代表团。
在亲切友好的交谈中,康克清说,中泰两国是友好的近邻。近年来两国的传统友谊有了进一步发展。我们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共同语言。她指出,中泰两国妇女的交往在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越来越密切。
坤仁奥拉旺说,我们是为增进泰中友谊、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而来的。泰中两国妇女面临着共同的任务,都在为发展和建设自己的国家而努力。我们将向泰国姊妹转达中国妇女的纯真友情。康克清设宴招待了泰国客人。


第4版()
专栏:

乌干达军事代表团离京回国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由乌干达民族解放军司令蒂托·奥凯洛少将率领的乌干达军事代表团,结束了对我国的友好访问,8月7日晚上离开北京回国。我国国防部外事局局长柴成文、副局长沈少星等到机场送行。


第4版()
专栏:

一定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下一代
日本教职员工会中央执委三桥敦子在京表示,不同意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篡改日本侵华历史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日本教职员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三桥敦子今天在这里表示,不能同意日本文部省在审定教科书时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改为“进入”。她说,“我们一定要把真实的历史情况告诉下一代。”
三桥敦子是在率领日中友好教职员工会访华团参观北京第五中学时讲这番话的。她说,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教职员工会态度历来是鲜明的。我们的口号是:“决不把我们的学生送到战场上去。”
她说,十年前,中日恢复邦交时两国约定: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当年日本军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屠杀,在中国犯下了种种罪行,同时,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因此,为了保卫世界和平,消除战争,日中两国人民必须真正地友好团结,共同努力。
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杨玉民说,中日两国之间虽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时期,但是随着中日邦交的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不断增加,友谊不断发展。我们总是教育学生,过去的不愉快是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和日本人民没有关系,要向前看,以中日友谊为重。
他说,使我们感到痛心的是,最近日本有少数人企图篡改历史,恢复日本军国主义。他说,我相信,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一定会越来越深厚。
代表团还同五中的教职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了教学经验。


第4版()
专栏:

倪志福会见坦桑尼亚工人工会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今天下午会见了以总书记雷韦加西拉为团长的坦桑尼亚工人工会代表团,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工人和工会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4版()
专栏:

温业湛会见并宴请沙哈尼夫人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外交部副部长温业湛今天下午会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社会发展和人道事务中心负责人沙哈尼夫人。
温业湛向沙哈尼夫人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及我国社会工作的概况。
会见后,温业湛设宴招待沙哈尼夫人。


第4版()
专栏:

中莫两国政府贸易协定在京签字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政府贸易协定今天在北京签字。这是中莫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贸易协定。国务委员兼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陈慕华和莫桑比克外贸部长萨罗蒙·蒙关贝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第4版()
专栏: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剪影
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成果展览自1982年7月21日展出以来,已接待了近4万名观众。在展览会上展出的有工业品、农副产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受到参观者的好评。(附图片)
福建省尤溪县一中无线电一厂生产的电子琴音色优美,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这些土特产品,是新疆中小学生勤工俭学的丰硕成果。
江苏省无锡市东村学校校办厂生产的内线电话,江苏省南京市第26中学校办厂生产的电子风速仪,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