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一个在科学上团结拚搏的集体
——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离子学室
本报记者 王溪元
编者按:固体离子学室的中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很有成绩。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有很多困难,也希望逐步得到改善,但他们不怕困难,不发牢骚,而是互相勉励,团结一致,把时间看作无价之宝,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而拚搏。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有关领导干部如能更主动地关心他们,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先进集体——固体离子学室的同志们,就是这样认识,也是以此自勉的。他们在现有条件下,奋发图强,惜时如金,“决心为祖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发一份热”。
这个研究室共有9人,全是中年,平均42岁;其中6人是“文革”以前的大学毕业生,另外3人是五十年代中学毕业,而后通过“函授”“电大”等形式进修成才的。业务负责人、研究室副主任陈立泉是六十年代初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曾到国外工作进修过两年。9人中有5人是共产党员,组成一个党小组,是物理研究所的模范党小组——因此,党小组长王刚成了研究室里颇有影响的“领导”之一。9人中有8人的家只住一间房,工资最高的是69元……总之,他们都是中年知识分子,从其吃、穿、住和收入来看,他们从社会所取得的并不多。
但是,他们向社会所贡献的却不少。他们现在承担的研究课题是“快离子导体”。所谓快离子导体,这是为区别于一般电子导体而命名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主要是指电子在其中流动的情况而言。后来人们发现,有的固体材料,离子能从其中通过,而电子却很难通过,研究者就把这种材料叫做离子导体。进而按离子在其中运动的快慢,又把离子导体分为一般离子导体和快离子导体。对快离子导体的研究,现在是各国科研上的一个热门课题,因为它不仅能为人类提供某些新的功能器件,还将为人类开辟新的能源。我国在快离子导体研究上,虽然起步比最早的国家迟了十多年,但是进展较快,这与该室及其国内同行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79年以来,固体离子学室的同志们共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在所内外兄弟单位协助下,成功地生长出锗酸锌锂,合成了氯碘化铜铷等一些快离子导体材料,进行了多相体系中离子传输的研究;不仅在国内站住了脚,而且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1980年,西德一位专家来华进行了一个月的学术交流,对这个室的工作倍加赞赏。1981年,法国科学院一位院士来室参观后,主动邀请该室派人去法国工作,并说:“如果你们再召开快离子导体学术会议,请一定告诉我,我自费也要来参加。”几年来,有关国际会议不断寄来邀请信、出席证;美国的
《中国物理》杂志连续刊登该室论文;陈立泉被国际科学杂志《固体离子学》聘请为编委。
“他们的成绩是拚搏出来的”——这是周围人对这个室的赞叹与评论。他们虽然在生活和工作上与其他中年科研人员一样,存在着许多困难,并且希望得到解决;但是他们有个不约而同的默契:不论大会小会,谁也不发牢骚、扯闲谈。他们说:“对于个人生活上的困难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要有个清醒的认识,但那些东西不宜扯得太多,否则越扯越泄气;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的相互勉励。”在他们这里,时间被当作无价之宝,上班时间不够用,就把晚上和节假日也加上。晚上,他们的办公室和实验室里经常是灯火通明,家近的几乎是每晚必到,家远的有时就干脆不回家。1982年的新年钟声,有几位同志就是在实验室里听到的。也许有人会问,“他们拿多少加班费?”其实,若是真给加班费,他们可能会感到意外。在他们这里,荣誉总是被推来让去,困难工作总是被争先恐后地抢走。多年搞研究工作的刘长乐同志,因为工作需要,便乐呵呵地与王昌庆同志搞起实验设备来。巴掌大的电路板,上面的电路却象一座城市的道路一样纵横交错,他们不烦不躁,日夜奋战,用半年多的时间,硬是攻下了一个设备关。承担行政、器材和业务管理的薛荣坚同志,长年任劳任怨地忙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好管家”。在工作紧张阶段,离家远的赵宗源同志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就睡在实验室里;好几位同志中午只啃馒头,而不愿花时间去排队买菜;发给他们的电影票,经常被遗忘在桌上……他们,这一代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承上启下的中年科研人员,就是如此地在拚搏啊!


第3版()
专栏:

冶金部贵金属研究所
尽力为中年科技人员分忧解难
本报讯 记者罗苹报道:冶金部贵金属研究所是我国从事贵金属应用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全所中年科技人员占60%以上。目前全所的科研管理、各个研究室、课题组的领导职务,大都是他们担任。研究所党委十分关心中年科技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首先,是保证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近几年,上级下达的科研、试制和重复试制任务严重不足。所里及时加强国内外发展动向分析、市场信息调查等工作,发掘开发出大批研究课题和生产任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今年,国家正式下达的研究课题只有十多项,试制产值30多万元,而所里却安排了120多个研究课题,数百万元的试制、重复试制任务。近几年研究所自筹200万元经费购置先进设备,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比较精良的实验手段。
这个所的七十年代前毕业的研究人员,普遍没有系统学习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工作起来很不方便。所里专门为他们举办学习班补了这一课。所里还分别为他们举办不同程度的日语、英语、德语学习班、口语班,每人轮流脱产学习半年。平时,允许大家利用工作间隙到大学听课,或者结合研究课题请教师来所里开课。所内经常举办科技讲座,积极开展与外国的学术交流活动。近几年,一批中、高级研究人员出国考察或深造,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储备,回国后都作出了新贡献。
研究所党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改善科技人员和职工群众的福利待遇。分住房的时候,坚持优先照顾中、高级研究人员。三年来,全所新建住宅152套,分给中年科技人员101套,基本上改变了他们三代同室,晚上与孩子抢桌子学习的状况。这个所离城区较远,日常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小孩上学极不方便。研究所取得昆明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米面、肉食和蔬菜都能定期上门供应,每天还有专车接送孩子上学,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第3版()
专栏:

新华书店与供销社紧密协作
福建初步解决农民买书难问题
本报讯 记者孙静报道:福建省的新华书店与供销社系统经过多年密切协作,在全省农村供销社建立起1,800多个专营或兼营图书的门市部、专柜以及售书点。现在全省农民买书难的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
过去福建各地的新华书店,一般只在县城设立门市部,广大农民买书十分不便。为解决农民买书难的问题,省新华书店系统充分运用供销社“腿长”、面广、网点多,与农民联系密切的优势,把农村图书发行工作交给了供销社。这就在农村基本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图书发行网。各供销社日常出售的图书一般都在四五百种以上,从而使农民基本上可以就近买到所需要的书籍。据省新华书店提供的数字,全省农村图书发行量近四年来持续增长,去年的销售金额达1,900多万元,平均全省农村每人将近一元,比上一年增长21.55%;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长。
近几年来,各县、市新华书店的负责人经常跋山涉水,深入农村和供销社门市部,了解农民对图书新要求,帮助基层供销社做好图书发行的“定点、定人、定柜台、定销售任务、定库存”的“五定”工作。
各地新华书店为解除少数基层社怕某些图书积压、占用资金的顾虑,取消了批发起点,并规定,只要图书没有损坏,卖不完可以向书店退货。同时,新华书店还与供销社联合培训基层社图书发行员,评选先进。
福建省的各级供销社对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做到了:领导舍得花精力,县、市和基层社都有一名负责人分管这项工作;舍得花场所,全省有400多个基层社专门设立了文具图书门市部;舍得花人力,一般都挑选思想好、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程度、热爱图书发行工作的职工,担任图书营业员。各基层社都把图书发行与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同样看待,统一布置任务、统一检查、统一总结评比。这就充分调动了营业人员经营图书的积极性,使农村图书发行工作落到了实处。现在,全省各地基层社还普遍开展了用货郎担送图书到山区、海岛,搞图书展销等活动。


第3版()
专栏:

一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
扎根新疆昭苏草原
本报讯 据《新疆日报》报道:一批六十年代高等院校和中专毕业的科技人员,扎根新疆昭苏草原,献身边疆建设事业。
昭苏县聚居着哈萨克、蒙古、汉、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十多个民族的农牧民。目前,这个县已有100多名六十年代的高等院校和中专毕业生活跃在农牧业、医疗卫生、文教等战线上,并已成为骨干。他们中有44人已晋升为助理农艺师、农艺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助理畜牧兽医师、畜牧兽医师、主治医师等,有15人已担任社、场和文教科技部门的领导职务。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自裕是1963年来到昭苏的自治区农校毕业生,十九年来,他坚持在田间种试验田,引进和培育良种,为提高当地农牧业生产水平作出了贡献。吐格勒勤牧场党委书记、农艺师张显畴,从防雹、打井入手,改变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试验推广春麦、油菜等优良品种,并大力推行科学种田。去年这个牧场的小麦、油菜单产创造了全县最高纪录。


第3版()
专栏:

深山窝里的便民医院
地处边远山区的江西省于都县岩前圩,最近新建了一所医院。附近群众交口称赞:“共产党真好,便民医院办到了家门口!”
岩前圩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处崇山峻岭,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过去,由于岩前方圆30里内没有医院,碰上危重病人只得背着翻山越岭,往往不等送到最近的银坑公社卫生院,病人就在途中死亡。为了解决老区人民看病难的问题,去年经于都县人民政府决定,从国家支援老区建设的经费中拨出一万元,采取公办民助的办法,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建起了这所医院。医院的医务人员由银坑公社卫生院派人轮换,并有经过训练的乡村医生协助医疗和做好防疫工作。这所医院现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还有住院部和小药房,一般疾病都能处理,遇到疑难病症,也能在及时处理后送往外地医院。从今年1月以来,每月平均看病600多人次,多年来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这所医院的医生,坚持日夜门诊,病员随到随看,不用排长队。住院病人还可以在医院搭膳,收费低廉,群众十分满意。这个医院的医生,还经常串村走户,为群众防治疾病。3月间的一个深夜,离医院3里地有个名叫康礼秀的女孩因患麻疹合并肺炎,高烧不退,呼吸困难。余道真、李圣清医生闻讯后,不顾一天的疲劳,即刻背起药箱摸黑出诊,就在小孩家里进行紧张抢救。待小孩高烧稍退,他们又动员患者的父亲康新铭,把小孩送到医院输液。经过6天的精心治疗,小孩终于得救了。康新铭亲吻着死里回生的女儿,回忆起礼秀的哥哥,前些年因患麻疹并发症,在送往远离山村的医院途中,抢救不及死去的情景,激动地拉着医生的手说:“没有岩前医院,我女儿哪有今天!”
本报记者 蒋秋生 熊典达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某些科研单位的人员构成为什么不合理
“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科研单位里研究人员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记者在黑龙江省采访时,不少研究所的同志都反映这个问题。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建鹏算了该所的人头帐:目前全所共有工作人员429人,其中技术人员只有200人,占46.6%,和1958年建所时相比,非研究人员增加了近3倍。黑龙江省不少科研单位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非研究人员急剧增加,使科研单位的人员构成越来越不合理,必须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造成研究人员和非研究人员比例失调的原因,一是科研单位正日益成为一个“小社会”。托儿所、小学校、招待所、甚至粮店等等都要自己办,这就扩大了非研究人员的编制。二是接班制度,无论研究人员还是非研究人员退休,接班进来的都是非科研人员。结果是非科研人员数量逐年上升,研究人员比例逐年下降。更严重的是,逐年增加的非科研人员把编制占得满满的,研究单位根据需要想调进技术人员又往往因为“满编”上级不批。这样形成的实际情况就是,非研究人员只进不出,研究人员只出不进。
这种科研单位人员构成不合理的局面,给科研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比如,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黑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要加强食品工业研究,连续两年打报告要求增加一些技术员,都因为“超编”没批。这个研究所的谷氨酸课题组一共有5个人,都是四十六七岁的工程师,因调不进合适的人员当助手,他们只好互当助手,同搞一个课题。研究所负责同志说,如果人员配备合理,他们完全有能力开四个研究课题。此外,非研究人员大量增加,也分散了科研单位的领导抓科研的精力。
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人员构成状况,不少科技人员提出,社会应该尽可能地为科技单位当好后勤,科研单位也应克服小而全的思想,把现有的多余行政部门或人员合并到社会服务部门去;科研单位必须停止实行接班制度,子女就业应由有关部门统一安排。
本报记者 张持坚


第3版()
专栏:建议

发展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中国棉花学会副理事长 陈 仁
中国棉花研究所副所长 刘毓湘
棉花全身是宝,除主产品棉纤维供作纺织原料外,棉籽、棉短绒、棉秆等副产品也有多种用途。近几年,我国植棉业发展很快,但对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用棉籽榨油,棉饼作肥料,棉秆作燃料,这是很低级的利用方法。发展棉花副产品的合理加工和综合利用,对发展棉区多种经营,改善农民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
全国棉田年产棉籽100亿斤左右,其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相当于几千万亩耕地生产的大豆。棉籽油经精炼后是优良的食用油,也是重要的工业用油。榨油后的棉仁粉含蛋白质40—45%,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由于棉籽中含有棉酚——棉毒素,对单胃动物胃粘膜组织有破坏作用,棉仁粉或棉饼不能直接食用。只要去掉棉毒素,就可以大大提高棉籽的经济利用价值。
解决棉籽中所含棉毒素的问题,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榨油工艺,进行脱毒处理。目前我国棉籽榨油大多采用机榨,部分农村社队还保留着土榨,不仅出油率低,而且棉油中棉毒素含量高达0.2—0.3%以上。同时,在机榨中,棉籽经高温蒸炒和高温压榨,蛋白质受到破坏,降低了利用价值。实验证明:采用有机溶剂浸出法可将棉籽中的棉毒素和油份一齐提取出来,然后分离去掉棉毒素,每百斤棉籽可以多出油3—4斤,同时使棉籽蛋白质不含棉毒素。
第二条途径是培育和推广无棉毒素的棉花良种。无毒棉品种的棉籽榨出的棉油,洁净透亮,不需精炼就是优良的食用油。榨油后的棉仁粉或棉饼,可直接作高蛋白食物或高蛋白饲料。棉仁粉和小麦面粉一样洁净,其蛋白质含量比面粉高约3倍,且含有1%左右的油份,可制作高蛋白面包、饼干、奶糕等食品。棉籽蛋白质氨基酸齐全,赖氨酸含量高,有香味,制作的食品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味道很好。我国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引进无棉毒素品种材料进行杂交选育。河南省农科院经过七年的努力,已选育出4个无毒棉新品系,取得了早熟丰产的效果。其他单位也已陆续选出一些有希望的无毒棉新品系,目前,正在进行鉴定试验,近期内将有一些无毒棉良种推广应用。
棉籽壳一般被认为是废物,实际是廉价的化工原料和食用、药用菌类的良好培养基。棉籽壳含纤维素、木质素和戊糖等成份,经化学加工可制取糠醛、丙酮、酒精、醋酸纳、双酚酸、植物激素等化工产品。用棉籽壳做培养基,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每百斤棉籽壳可培养鲜平菇或猴头近百斤,鲜木耳70—80斤,灵芝12—13斤。
轧花以后的毛棉籽,还有一层短绒包被,用剥绒机剥取,每百斤棉籽可剥棉短绒5—8斤。这种短绒在纺织、化工、军工、造纸等方面,都有重要用途,是供不应求的物资。目前,进行剥绒的棉籽不到一半,应进一步增加和改进剥绒设备,把附在棉籽上的几百万担的棉短绒剥取下来,充分加以利用。
棉秆经过粉碎和加入粘合剂,可加工制造刨花板,每亩棉田的棉秆,制成刨花板可顶0.1方木料。棉秆皮又是麻的代用原料,可代替红麻制作绳索、麻袋。据河南等地的经验,棉根皮和提取的棉毒素,还可制造止咳祛痰平喘以及男性避孕药剂。另外,棉花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每20亩棉田可以养蜂一群,产蜜50斤。这也是可以开辟的棉花副产品综合利用领域。


第3版()
专栏:

实行技术转移 发展地方经济
襄樊繁星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本报讯 记者龚达发、陈祖甲报道:新型的技术经济联合体襄樊市繁星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并正式开业。
繁星公司是由在襄樊市和附近地区的二十八个中央部属、湖北省属、襄樊市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由襄樊市科协牵头。
在襄樊市及附近地区有较多的中央部和省属企业,它们行业多,技术力量与设备能力比较充足。早在七十年代前半期,襄樊市就曾依靠这些企业的技术援助,完成了宽幅床单丝光机等十多项较大的科研、技术革新项目。这不仅推动了技术转移,发展了襄樊市的经济,而且也促进了中央部和省属企业单位本身的发展。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一次性的单项技术攻关协作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繁星公司是从总体上联合起来,充分利用成员单位的技术、设备能力、流动资金和器材,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这种联合受到成员单位的欢迎和支持。
繁星公司除了组织成员单位对襄樊市的一些工程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研究之外,更主要的是为襄樊市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工艺设备、技术改造和开发新产品服务。参加单位在隶属关系、所有制、财务渠道、人员组织、物质渠道、销售计划等六个方面不变的原则下,按每批任务的情况组织协作,由公司经理部进行统一的协调,并按一定比例分配协作项目的经济收益。
目前,繁星公司正在加紧进行冷冻车、布纹铜版纸设备的研制工作。


第3版()
专栏:

云南陇川县城子第一小学校长丁国英全心全意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服务。她1957年自愿从内地到边疆工作,二十五年来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大批人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刘扬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