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毁林开荒带来的严厉惩罚
——纳雍县猫场公社木井生产队出现泥石流的考察
贵州省纳雍县农林水综合考察组
编者按:纳雍县木井生产队片面抓粮食生产,在陡坡毁林开荒,把97.8%的山坡地上的林草覆盖破坏殆尽,结果林粮两空,教训是深刻的。
暴雨从天降,非人力所可控制。但改善地表状况,在不宜耕种的陡坡上栽树种草,减轻和避免暴雨、山洪危害,却是办得到的。这样,不仅光山不毛之地可逐年增加经济收入,山下良田好土也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因此,吸取木井生产队乱开荒的教训,下决心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注意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改善水土流失的状况,是山区建设的一件大事。
今年4月以来,我县累遭冰雹暴雨袭击,损失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弄清成灾原因,专门派了考察组,奔赴灾情特别严重的木井生产队进行了现场考察。
木井生产队位于海拔1,300米的葫芦口,三面环山,两沟相夹。全队耕地面积103亩,其中8亩水田,分布于寨子前后,其余95亩全部为挂在30°——42°陡坡上的“挂画地”。
5月10日晚8时40分左右,降了20分钟的暴雨和冰雹,降雨量达45毫米,五六分钟后,泥、砂、水、石俱下,仅30分钟,就造成重大损失:8亩田全部冲毁,淤积泥砂达20厘米厚;挂在山上的坡地冲走耕层5—20厘米,绝大部分地被冲毁;坡面上冲沟满布,最大的宽达4米,深2—3米;20年生的板栗树被连根冲走,沟下竹林被毁。此情此景是纳雍县过去极为罕见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幅惨景呢?考察组对现状和历史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木井生产队的居民点座落在三面陡坡和木井冲杨家冲两条沟的交叉口。除坡下的基本农田和山梁顶部20亩稀疏灌木未受冲刷,其余裸露岩山209亩、开荒地971亩均被冲。这些被冲土地全部裸露,占总土地面积97.8%,大面积山坡植被荡然无存。年复一年的掠夺性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保水透水性能差。过去的拦山沟也遭破坏。这次暴雨时间虽然不长,但强度大,总水量为2.4万方,大大超过了沟道排水量。在没有森林植被的条件下,山坡不留水,天上有多大雨,地上就有多大水,地表径流猛起猛落,泥裹水,水裹泥,泥砂水石汹涌而下。首先在木井冲上部形成了洪沟,洪峰流量达166.99公方/秒,冲下两个直径达1.17米、体积为0.84立方、重3,353斤的大石,卡住另一洪沟的上段,造成洪水决堤改道。由余家大山倾泻下来的另一洪沟,洪峰流量也达154.41公方/秒。两条山沟的流失物迅速会合后,形成了巨大的泥石流,直冲寨子,造成严重灾难。
根据考察,这次暴雨远不及1949年3月底所降的雨量大,时间也短,但那次并未酿成灾害。原因在哪里呢?1957年前,龙背梁子中上部全是灌木林,坡面最大的余家大山,从山脚路边的拦山沟以上直至分水岭是有名的“余家大山林”,上面全是茂密的栎类阔叶林,共有50多亩,最大的树胸围有一、二抱。杨家冲这面山原来上半山是草,下半山是土。两条沟除冬季外,其它三个季节都是绿水长流。但从1958年以后,大山林全部砍光,山顶岩石裸露,只要雨一落地,浑水就流;雨一停,沟水就断,最长时间也只能保持二昼夜。这种情况再一次说明,山上毁林开荒,坡下平地遭殃。
从这次惨痛的教训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只顾眼前的少许物质利益,就会使大量的土地资源毁于一旦,自然生态失去平衡。长此下去,大自然必将给我们日益严厉的惩罚。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牡丹走“麦罢”
本报通讯员 刘保河 本报记者 杨玉良
晋南农村每年麦收以后,年轻媳妇们都要提上盛着雪白大馒头(俗称礼馍)的竹篮,回娘家探望双亲,叙说家常,称为走“麦罢”。如今,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走“麦罢”的风俗增添了新的内容。
端阳节这天,永济县张营公社吕庄大队第三生产队的新媳妇王牡丹,一大早就起了床,从房里推出那辆崭新的“飞鸽”牌自行车,把婆婆递过来的竹篮夹放在车架上,兴冲冲地骑车出了村。
王牡丹的婆家共四口人,公公和丈夫都是小学教师。今年,她和婆婆承包了4亩8分地小麦和3亩棉花。两个人辛勤耕作,共收打了3,000斤小麦,棉花也长得好。王牡丹想着家中的好光景,脚下就象生了风,不多久就到了娘家——张营公社张营大队第五生产队。
爹、娘、嫂子和妹妹,一见牡丹来,忙把她迎进屋。爹问道:“牡丹,你家承包的麦子收成咋样?”
“还不错。我和我婆婆平均每人1,500斤哩!”
“亩产多少?”嫂子在旁插了一句。
“600斤呗!”牡丹说。
“那算啥,人家有的亩产八九百斤哩!”妹妹王淑玲调皮地说。
“爹,您说人家为啥亩产那么高?”牡丹问。
“麦收后我就想这个问题。人家选用了良种,咱家还用的是过去的麦种;人家说咱这里土地缺磷,我不信那些石头粉粉撒在地里顶用,可人家撒了,庄稼长得就是好。看来,种田不讲科学不行。”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要是选用了良种,施用了磷肥,说不定小麦亩产会更高。爹,您看,咱明年选用哪号麦种?”
“麦子一上场,我就偷偷查看了人家种的‘辐63’这个麦种,分蘖能力强,秆矮,麦粒大。听县里技术员说,咱这里好地最适合种这麦种。咱明年就种这。”牡丹爹说。
牡丹一听爹的话,高兴地说:“咱明年也种‘辐63’。”
牡丹妈在厨房做饭,听到父女几人谈得热火,站到厨房门口,不由得接过话茬:“我说牡丹,粮要抓,家庭副业也要好好抓哩!三队你清秀哥家里养鸡,今年就赚了上千块。长处村有一家养了40只貂,听说也赚了不少钱。人家能搞,咱为啥就不能搞?”
牡丹笑了:“妈,咱不会养貂,可会养鸡、喂猪。我也和婆婆商量了,计划多养鸡、多喂猪哩!”她说到这里又问她爹:“不知清秀哥家里怎样养鸡,咱能不能参观参观?”
“行,爹陪你去看看!”
“那咱现在就去!”
胡清秀家里养了 200多只鸡,还喂了三头猪。牡丹到了清秀家,问了鸡舍的尺寸、鸡饲料的配制、鸡的品种以及公母鸡的比例、产蛋率等情况,直到牡丹嫂子连续两次催他们回去吃饭,父女俩才离开了胡清秀家。
吃罢中午饭,牡丹妈要留牡丹住几天。牡丹想着家里的麦子要继续晒,地里的棉花要整枝,秋田的禾苗要耘草,养鸡、养猪的事要跟婆婆商量,坐不住,当天午后就回去了。


第2版()
专栏:

促进农牧业生产 防止水土流失
泉巨涌公社因地制宜大面积种草
本报讯 通讯员张海振报道:辽宁省北票县泉巨涌公社根据丘陵山区特点,大面积种草,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粮食的增产,又防止了水土流失。今年,全社已种沙打旺4,500亩,成片种草木犀1,300亩,林间种草木犀1,500亩,共种草7,300亩。
这个公社地处丘陵山区,人少地多,荒山面积大。全社总土地面积为24万多亩,耕地6.6万亩,丢荒地1.3万多亩,种草潜力很大。前些年,他们片面抓粮食,结果山坡上植被被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土地越种越瘦,粮食单产有减无增。1975年起,他们才根据丘陵山区的特点,开始种草,陆续退耕还草1.4万亩,实现一人一亩草。草多饲料多,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1975年,全社养羊4,500多只,今年已接近一万只。猪的饲养量也较前有大幅度增加。巴里营大队1976年种草1,200亩,1977年光草籽就产4.3万多斤。同时,草粮间种或轮种,又能肥田,增强了地力,还可以控制水土流失,使粮食产量大增。同一地块,种草后比种草前,平均每亩可增产200多斤。1975年,全社产粮840万斤;1979年,上升为1,300多万斤。大旱的1980年,还产粮1,100多万斤。
去年秋天,这个公社在落实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就留出一万多亩的荒坡地准备还林种草。全社平均每人占有耕地5亩多,公社决定每人承包田(包括自留地)不得超过3亩,其余集中还林种草。今年种草的特点是:一、种的早。往年种草,都是等种完大田后才动手,往往墒情已过,有的地块就种不上了。今年4月初种大田的同时就开始了种草。二、连片。最大地块800亩,最小的20亩以上。三、加强了管护。凡连片200亩以上的地块都有专人看护,200亩以下的零散地块,由护林员兼管。四、实行责任制。因此,春播的7,300亩草,大都长势好。


第2版()
专栏:

山西省委责成有关部门
严肃处理郝家岭毁林开荒问题
本报讯 据《山西日报》报道:7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多年经营的山林毁于一旦》的调查报告,报道了山西省中阳县郝家岭大队今年春天以来,大规模毁林毁草开荒,使山区植被遭到破坏的严重情况,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坚决制止破坏水土保持的行为》。山西省委对此十分重视,已责成有关部门尽快进行严肃处理。
山西省委认为,《人民日报》的报道和配发的评论员文章很好、很重要。当天,省委第一书记霍士廉即要求有关部门把郝家岭的问题作为一个典型,按有关的政策法令,进行严肃的处理。26日,省委书记王庭栋召集有关部门的同志开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确定组织由省林业厅厅长刘清泉负责的工作组,专门调查处理郝家岭毁林开荒的问题。工作组已于7月29日出发。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牵动荷花带动藕
沈成嵩
江苏省金坛县城东公社东方大队计划生育工作搞得好,县里派人去总结经验,大队负责人没有直接谈计划生育工作,而是先介绍办好幼托事业、安排好“五保”户生活的情况,并领着大家看望了几户安度晚年的“五保”老人和生气勃勃的幼儿园、托儿所。来人一时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大队的同志笑着说:“牵动荷花带动藕,这也是在做计划生育工作呀!”
好一个“牵动荷花带动藕”!这个大队抓计划生育工作,先从尊老爱幼抓起,这就抓到点子上了。抓了幼托工作,使只生一个孩子的父母由担心变成了放心;安排好“五保”老人的生活,使没有生男孩的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牵动荷花带动藕”,生动地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把扩大红军同解决好群众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孩子的问题联系起来,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做农村工作,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注意解决与工作有关的群众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如同牵动荷花带动藕一样,去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2版()
专栏:

黄河故道葡萄增收
河南省民权、宁陵、虞城等县地处黄河故道,宜于发展葡萄生产。去年各县把葡萄生产列为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大力推广先进经验,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四万多亩。今年葡萄长势好,总产达1,700万斤,比去年增产二成。 郭庆岚 赵世发


第2版()
专栏:

统筹资金 定向投资 集体采购
沈丘县帮助社员克服“买肥难”
本报讯 通讯员孙冠德、李同良报道:河南省沈丘县委、县政府针对大包干责任制后的新情况,统筹资金,定向投资,解决了社员“买肥难”的问题,为今年麦播备好充足的肥料。
沈丘县委、县政府领导在深入调查中了解到,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全县化肥需求量骤增。许多社员为了买化肥,东奔西跑难买到。群众的困难,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他们多次与干部群众商量,决定采取统筹资金,定向投资、集体采购的办法。具体做法是:在年初集体向社员定提留时,增加一项生产投资,列入合同,从社员交售粮、棉、油所得款中分夏秋两季统一扣留,由公社经营管理站代管,建立专帐,存入银行,作为购肥资金,所有权仍归生产队,任何人不得挪用、平调。
资金有了保证,为广开化肥货源奠定了基础。县社两级有统筹肥料办公室,组织县、社有关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多种渠道,广开货源。截至7月底,全县已购进氮肥(以碳铵计算)4.9万吨,磷肥3万吨,基本上保证了全县70万亩麦播底肥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增城县乌榄丰收
著名的广东土特产——增城乌榄,今年获得丰收,总产达二十一万多担。
乌榄是亚热带特产,其果肉含有丰富的食用油,可制成清香的乌榄油;与上等抽油(酱油)浸制成的油榄,色泽鲜亮、软滑可口,作干果和菜料,都别具风味。乌榄核是工艺品——榄雕的原料,也是当地人民喜用的燃料。乌榄仁(又称榄红)是制作“丁类菜”和中秋月饼的好原料。这个县每年都加工大宗油榄和榄红,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现在,有关部门正组织收购、加工乌榄制品供应市场和出口。陈金志


第2版()
专栏:

荣成海带喜获丰收
山东省荣成县是重点海带产区,今年放养的三万亩海带,由于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社员加强了生产管理,长势普遍好于往年。七月十七日已全部收割完毕,估计单产可达三千九百斤,总产接近六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孙建华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甜甜的甘蔗林
石旭初
漫步在茂密的甘蔗林里,眼望那披着白白糖霜和闪耀着翡翠般光泽的甘蔗,你一定会深深地感到,整个生活都是甜的。
甘蔗,是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一般含糖率在13%左右,因而被人们称为“无蜂之蜜”。南美的巴西有“世界糖罐”之称,而最早尝到甘蔗糖的甜味的,恐怕应是我们的先民。
《神异经》上说,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南方就有成片的野生蔗林,古人常在渔猎之余,“折其竿茎,咋齿其汁。”屈原在词赋里提到过“拓浆”。“拓”者,“蔗”也,“拓浆”就是甘蔗糖浆。东汉时,广州一带植蔗已很普遍,并逐步向福建、广西、江西、湖南等地扩展。
北宋初年,四川涪江一带出现了“糖霜”。这是一种非常甜美的甘蔗制品。苏东坡在他的朋友园宝和尚处吃了糖霜,留下深刻印象,后来路过润州金山寺时,特意作诗一首赠园宝:
“涪江与中冷,共此一味水。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到了元代,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地,蔗林如潮,糖坊遍布。十九世纪末,我国蔗糖曾畅销世界各地。现在,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区。尤其是台湾省,不但种植面积大,而且品种资源多。台湾省糖业研究所育成的“台糖134”蔗种,带着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越过海峡,与大陆蔗种“结缡”。大陆蔗农交口称赞的杂交种“粤蔗3号”、“桂糖1号”等,都有“台糖134”的“血统”。
甘蔗汁多味甜,营养丰富,既能制糖,还可当水果生吃,是解热、生津、润燥、滋养的佳品,有“天生复脉汤”的美称。疲劳过度或腹饿过久的人,常因低糖而发生虚脱,只要吃上一节甘蔗,就会精神倍增。
时至今日,甘蔗的用途已远远超出了糖料的范围。蔗渣可以造纸,制纤维板;滤泥可制甘油、丁醇、酵母及柠檬酸等化工原料;甘蔗梢和嫩叶是牲畜的好饲料。世界上产甘蔗最多的国家巴西,甚至不惜用全国41%的甘蔗制造酒精,以补能源不足。近年来,福建、广西、湖南邵阳等地,还巧用甘蔗废渣培育出香菇、猴头、平菇等食用菌,在甘蔗的“功劳簿”上,又添上新的一笔。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王传秀夫妇看得远
山东临朐县五井公社石峪大队社员王传秀、张素兰夫妇共有四个孩子,平日里,他两口子精打细算过日子,但为供给孩子上学,却舍得花钱。有的邻居看着他们整天忙里忙外,劝他们说:让大些的孩子退了学吧!你们也好添个帮手。传秀两口子却说:现在不学点文化,将来一不能为国家出力,二耽误了个人前程,咱可不能打那个主意。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张素兰攒鸡蛋,养兔子,换钱来给孩子们订了《中国青年报》等七种报刊,并给孩子们买了各自喜爱的课外书。平时,只要是孩子们学习需要什么用品,传秀两口子总是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
他们的苦心没有白费。1979年,老大以全县第八名的成绩被海洋学院录取;去年,老二又以全社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县第一中学录取;老三和老四在联中和小学里也都是学习尖子。队里的乡亲们扯起来都说:“人家传秀家两口子眼光远,住在山沟里,门上出‘秀才’,咱也得好好注意孩子们的学习。”
孙巍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溪下山村有了清洁工
地处四明山麓的浙江省奉化县棠云公社溪下大队,今年初安排了一名专职清洁工。
溪下大队有400多户社员。过去,由于无人打扫,村子里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阴沟淤塞,一到雨天,平路成河,来往极为不便。今年2月,大队党支部经过研究,决定配备一名清洁工,负责打扫全村的环境卫生,其工资从大队的公益金中支出。第四生产队社员江祥均平时手脚勤快,干活认真、细心,在修路方面有些技术,因而被选中。
江祥均担任清洁工后,每天早晨带上扫帚、土箕、锄头等打扫卫生的工具,拉着清洁车,出门打扫街面,清除垃圾,干得十分卖力。袁家老祠堂弄的一条100多米长的阴沟,已经堵塞多年了,江祥均担任清洁工不久,便用了20个半天,疏通了它,挖出淤泥十多立方米。以后,他又疏通了四五条这样的阴沟。同时,还积极修补了路面,使整个村子面貌一新。
袁仁助 江哲民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活情报”
小小黑板报,
又会说来又会道。
党的政策它告诉,
国家大事早知道。
科学种田作安排,
天气阴晴有预报。
这是河南林县城关公社逆河头大队社员对本大队黑板报的夸赞。
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逆河头大队党支部针对社员们关心党的方针政策,学科学、用科学的劲头足等特点,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宣传作用,经常刊登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大事。同时还结合农时季节,开辟了“科学种田知识”、“健康顾问”、“生活常识”等栏目。每月还与气象站联系,把天气预报出来。黑板报办得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社员群众出工或收工回来,在黑板报前稍停一时,就一目了然。大家称它是生产、生活中的“活情报”。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他们还在黑板报上表扬本大队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好家庭、好社员、好媳妇、好女婿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好典型,表扬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的先进事迹,对转变民风,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玉琳


第2版()
专栏:

海上明珠(连云港人工种植海带)
韩学章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