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农村通讯

扶持贫困户同走富裕路
——来安见闻
本报记者 张传宣
摆在我面前的,是安徽省来安县一份年报统计表:198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当年扶助的770个贫困户,粮食增产77.4%,人均产粮由上年621斤增加到1,102斤,油料增产1.5倍。
他们为什么能在这样短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效呢?前不久,我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这里。
这个县是安徽实行“双包”责任制较早的县。县委没有在连年农业大丰收中陶醉。他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大好形势下仍有一些农户生产、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承包合同的兑现。原因虽然较多,但主要是由于劳力弱、家底枯、生产技能低。
如何不让少数贫困户掉队?原县委书记王业美说:“帮助困难户致富,是我们的职责,领导应该带头!”他首先下乡包干,扶助困难户——新河公社七里大队的上海下放户沈宝国。沈原是上海三轮车工人,夫妇俩都不懂农活,包干到户第一年,各种庄稼都因为栽种、管理跟不上而抓了“瞎”。去年春,沈宝国正准备变卖东西,带领儿女回上海,王业美赶来了,拉着他的手说:“我是个庄稼汉出身,可以帮你搞生产。”从此,王业美经常到沈家来。犁田、撒种、栽秧、锄地,样样干;生产安排,周密细致,沈宝国一家都成了他的“徒弟”。区妇联主任李友华和农技员也常来登门指导。一年下来,沈宝国基本掌握了生产上关键性的技术,全家六口当年收粮1.1万斤,经济收入2,400元。新春佳节,他带领全家在新瓦房周围栽下一批小树,表示世世代代扎根农村。
县委书记带了头,县里的其他领导干部也下乡扶贫,从县、公社直到大队,很快有近两千名干部找了扶贫对象。党团员也紧跟上来了,全县涌现出1,600多个帮贫小组,一齐向农村中的困难户伸出了热情之手。县委因势利导,提出:“扶贫要扶志扶本!”扶志,即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贫困户消除悲观情绪和依赖思想,树立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扶本,则是改变过去单纯的生活救济,把资金集中用在扶持发展生产上,从根本上治穷致富。去年除县民政部门从社会救济中拿出了4.3万元外,农业银行也拨出30万元作为扶贫专用贷款;粮食部门核减了贫困户70万斤统购任务,并平价供应他们饼肥48万斤;商业、供销部门为贫困户调运了670吨优质化肥;外贸部门从浙江购进7,000只长毛兔,优先供应给他们,发展家庭副业;科技部门派出技术员登门给他们辅导科学种田技术;教育部门免收贫困户子女的学费等,连县委组织部也代表全县共产党员的心愿拿出了1,000元党费!上上下下一起动手,条条块块全力支持。全县制订了扶贫规划和脱贫标准(即达到人均口粮800斤,纯收入现金100元,房屋不破不漏,还清债务等)。各公社通过摸底排队和群众评议后,建立扶贫档案、扶贫公约,定期检查评比,使扶贫活动形成制度。
人们从这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更加认识到肩负的任务。许多家在城镇的干部,把星期天、节日都变成了“扶贫日”,骑着自行车到农村,帮助贫困户。县民政局长周启先谈起包干扶贫的体会时,感慨万千地告诉记者:过去自己虽然把大批社会救济送给了贫困户,却并没有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更没有深切地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
有一户社员姓侍,一家四口,年近六十的母亲带着3个儿子。3兄弟都是三四十岁的光棍,冬天钻草堆,夏天睡稻场。包干到户后,他们不会搞生产,自家的田荒芜,靠帮人家干活挣饭吃。周启先来到侍家,帮他们安排庄稼茬口,教他们生产技术,3兄弟有的是力气,叫咋干就咋干,地里的庄稼长得不比别人差。老周安排好田里的生产,接着又帮助他们安排发展家庭副业,养猪养鸡,冬天,老周介绍侍老大到县窑场作临时工,老二老三到山里砍柴。一年不到,侍家3兄弟人变聪明了,生活改善了。
扶贫,不仅仅解决了贫困户的温饱问题,重要的是使这些长期被贫困压得抬不起头的社员,精神振作起来了,积极投入到生产斗争中去。女社员张德英前夫去世后,改嫁给叶德明,带着4个孩子,又遇到公、婆病卧不起,小叔子呆痴……。年轻的张德英象一株嫩草屡遭风霜,愁出了病。去年经过扶贫,叶家经济面貌大变,张德英一年到头忙里忙外,病也好了。
西武公社社员黄国堂,过去游手好闲,救济粮也拿来抵了债,三间大草屋倒了,老婆离婚了……开展扶贫工作后,县委副书记万德元来到他的小草屋,和他谈心,拨亮了他心里的灯。他同孩子们一起埋头苦干,不久就盖了新房,养了猪娃。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少。从这些人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到,党的政策和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能够使深受极左路线之害的贫困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第3版()
专栏:

热情帮助减产户
今年,湖北省随州市城郊公社和平管理区的9个大队,夏粮共增产126万斤,3,000多户社员中只有83户减产。超产户家里喜气洋洋,干部来来往往;减产户歉收受罚,愁上加愁。党总支书记王家林发现这一问题后,及时召开党总支会,作出扶持减产户的下述五条决定:
一是耐心帮助减产户总结经验教训;二是给减产户送技术上门;三是对减产户优先贷款,优先供应化肥,优先放水抗旱,确保秋粮增产;四是对于缺劳户、“半边户”、特殊困难户,选派农业技术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五是对少数弃农经商而造成减产的社员,重点帮思想,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王家林在走访减产户时,发现蓬勃大队减产户的中稻长势一般,晚稻秧缺肥,便和大队干部商量,给他们贷款,并代购1,000斤尿素。对其中一户复员军人,还指派副大队长陆士民具体帮助。减产户得到这样热情的关怀和具体帮助,都增强了搞好秋季生产的信心,正努力争取全年结算不减产或者超产。 黄相业


第3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
超产得奖,减产受罚,按照承包合同兑现,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这样奖罚分明,联产计酬就落实不了,也不能起到促先进带后进的作用。
但是,从社队领导工作的角度来看,对于减产户却不能只罚不帮,撒手不管。减产户虽是少数,但他们生产的多少,与整个社会产量的增减有关;他们生活的好坏,对农村安定团结有影响。如果听之任之,有的减产户就会成为困难户,而且可能由少变多。这样,必然加重集体经济的负担,达不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的。
和平管理区帮助减产户,及时扶持他们以秋补夏,争取赶上超产户。这样做,是领导有方,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3版()
专栏:

普及科学养鸡技术 解决各种具体问题
高陵县基本实现养鸡良种化
本报讯 通讯员赵政民报道:陕西省高陵县积极扶植农民科学养鸡,促进了养鸡业蓬勃发展。全县农村养鸡前几年只有10万只左右,现已发展到59万多只,其中80%以上是来亨鸡,基本实现了良种化。商品蛋也随之显著增加,到6月底,全县农民交售鲜蛋102万斤,已完成全年交售计划的1.82倍。去年平均每户农民养鸡收入80多元,今年收益还将增加。群众反映:县里帮农民办起了“鸡银行”。
这个县从1976年起,分期分批帮助农民科学养鸡,已坚持了六年。实践证明,本地鸡种一旦改成良种的来亨鸡,再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就能保证养鸡业健康发展,由一户养几只鸡发展到养几十只或几百只,使养鸡收益成倍增长。通远公社仁村大队女社员张芳莲,去年养来亨鸡89只,卖蛋卖鸡共收入1,700元,除掉各项开支,净利1,400多元。养鸡收益大大提高,使这项农家的捎带活,变成了家庭副业的一个主要项目。目前这个县养鸡过百、收入过千元的已有200多户,这类养鸡户目前正在增多。
高陵县群众科学养鸡发展加快,主要原因是县领导重视普及科学养鸡,并能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发展养鸡遇到的具体问题。过去农民一愁买不到良种鸡,二怕鸡病。为此县里抓了提供良种鸡、防治鸡病、改良饲料三个环节。县里办的良种鸡场,专门负责培育纯种的来亨鸡;60个育雏坊,大批孵育鸡雏,供应全县农民。在防治鸡病方面,以县、社畜牧兽医系统为主体建立了全县防疫网,健全了从鸡舍消毒到定期为鸡注射疫苗的全套防疫工作。目前正逐步推广配合饲料,使用配合饲料养鸡的有500多户,还有上千户也准备用配合饲料喂鸡。为弥补鸡饲料中蛋白质的不足,这个县从外地引进了繁殖迅速的“大平二号”蚯蚓,已有200多户社员开始自繁蚯蚓。县里还计划今年再办两个配合饲料厂,争取几年时间全县普遍采用配合饲料喂鸡。


第3版()
专栏:

“老把式”认输记
董贵福 胡立华
“种田老把式张老汉输给大队长陈洪安了!”这新闻象长出翅膀,很快传遍了湖北省谷城县冷集公社土门畈大队。
张老汉叫张贤华,今年五十多,种了几十年庄稼,是土门畈大队有名的“老把式”。他有个倔脾气,凡是自己认定了的理,非得走到底不可,八匹骡马也拉他不回。队上搞了联产到劳责任制后,他自信地想:凭着我种几十年田的资历,按老经验办,说啥也吃不了亏。去年种小麦时,队里从公社弄回一批“鄂麦六号”新品种,大队长陈洪安劝张贤华也种这个新品种,他头摇得象“货郎鼓”,不同意种,还当着众人的面与大队长打赌说:“我的麦田单产要比你陈洪安低了,来年我输50斤麦子给你。”陈洪安也逗趣地说:“世上啥子都有卖的,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大叔,到时可不要后悔哟!”
张贤华嘴上这么说,行动上一点也没含糊,暗暗比试着。他承包的7亩多地经过三犁四耙,每亩地比陈洪安家的多上了20担农家肥,多锄了两道,还不时悄悄跑到陈家田里窥探“情报”。
再说陈洪安,今年三十八九岁,初中毕业,群众说他在科学种田上比别人多长了个“心眼”。今春小麦抽齐穗后,他把麦田普遍搞了一次叶面喷肥。当时,他动员张老汉也这样做,老汉不干,说:“我种了半辈子地,还会把地种转去不成?”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小麦登场脱粒的时候。经扬净晒干,仲裁人用秤杆一横,陈洪安的“鄂麦六号”小麦单产670斤,而张贤华呢,单产仅297斤。这下张老汉可傻了眼,心里象猫抓一样——他心疼的不是输掉了麦子,而是自己的“面子”。想去想来,还是“君子协定”,人言难违啊!这天,张老汉鼓足勇气,背着50斤麦子来到大队长陈洪安家认输。见面后不好意思地说:“大队长,都怪我当初没听你的话,掉了产,这50斤小麦……”不等说完,陈洪安一口接过话茬说:“呵——呵,大叔,我只不过是跟你开了个小玩笑,你捡个棒棒当起真(针)啦?!”他边说边指着屋角竖着的一袋麦子:“这不,我也称了50斤麦子,正准备给你送去明年做种用呢!”此时此刻,张贤华老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回,他又认准了个新理:这种田的学问深,老经验还得加上新科学才行哩!


第3版()
专栏:

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提醒棉区
注意防治当前棉花虫害
本报讯 据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反映:目前我国大部棉区,因前期雨量偏多,气候适宜棉花伏蚜的发生。最近,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四川等省棉区蚜量成倍增长,不少地区棉田有蚜株已达60%以上,一些棉株已经出现严重卷叶等情况。
另外,今年我国南北棉区二代棉铃虫普遍发生较重,防治后残虫数量仍较大。预计,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三代棉铃虫仍有中度偏重发生或大发生的可能。
由于棉花蚜虫繁殖快,数量大,在防治时应以药剂防治为主,并注意科学用药、准确掌握用药量。如果同时有棉铃虫和其他害虫发生,要选用兼治多种害虫的农药或者几种农药混合施用。目前田间气温较高,喷药要躲过中午高温期,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农药中毒。


第3版()
专栏:短评

发展农村家庭养鸡业
今年以来,陕西省高陵县农村出现了“养鸡热”,商品蛋大量增加,养鸡收益显著提高。农民普遍称赞县里抓科学养鸡抓得好,如同帮助他们兴办了“鸡银行”,为农村养鸡下了一场“及时雨”。
高陵“养鸡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千家万户的家庭养鸡业,本来就是商品蛋的主要来源,又是农民日常收入的可靠来源。实行责任制以后,农民劳动致富的愿望很强烈,都想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多发展一些家庭副业,特别是把投资少、费工少而又见利快的养鸡业搞起来。但是,一家一户要由养几只鸡、几十只鸡到养几百只鸡,就有难处:一愁没有良种鸡,二怕传染鸡病,三感缺少饲养技术。高陵县的领导干部适应农民的要求,及时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促进了农村的“养鸡热”,而且是与以前大不相同的“科学养鸡热”。
从高陵近年的实践来看,在农村推行科学养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为什么许多地方长期停留在“抓一把米养只鸡”的境况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地领导往往不把农民家庭养鸡当一回事,看不到它有巨大的潜力,抓养鸡远远不如抓养猪那样认真和用力。其实,只要象高陵这样帮助农民改养良种鸡,仅此一项就能使产蛋量提高近一倍。试想一下,如果全国一亿多农户都改良了鸡种,那商品蛋的供应不是绰绰有余了吗?
农村的“养鸡热”,是农村“科学热”的具体内容之一。它显示了家庭经营的潜力,再次表明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农民的“科学热”和“养鸡热”结合起来,并引向专业化生产,同时兴办国营和集体的良种鸡场、饲料加工厂和畜牧兽医站等,为农民服务,逐步在各地农村建立科学养鸡的社会化生产体系,农村家庭养鸡业就会有一个大发展。


第3版()
专栏:

解决北京“吃奶难”的一条途径
——京郊发展奶山羊大有可为
本报通讯员 黄显铭 本报记者 陶 远
去年,北京市牛奶上市量1.4亿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牛奶供应还是满足不了需要。
如何解决北京市“吃奶难”的问题?市有关部门认为,除了继续发展奶牛生产外,在京郊大力发展奶山羊生产,是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羊奶和牛奶一样,都是含高蛋白的营养品。在羊奶中,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的含量高于牛奶。羊奶脂肪球小,易于消化、吸收。羊奶中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其中有4种超过牛奶含量,有益婴儿发育,对老人和病人尤为适用。只要经过脱膻工艺,羊奶膻味就能消除。
饲养奶山羊和饲养奶牛相比,有更多好处:
周期短。一头奶山羊从出生到产奶,只要一年零三个月时间,比奶牛的生产周期短一半。
节省饲料。奶山羊是多胎食草奶畜,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达50—90%,所以能广泛利用各种青粗饲料,包括野草、树叶和作物秸秆等。饲养奶山羊,只要在母羊产奶期间,搭配少量精饲料就可以了。按年产奶量计算,15只奶山羊的产奶量可顶一头奶牛的产奶量,而精饲料消耗总量,只有奶牛的一半。
易于饲养。奶山羊饲养简单,社员和社队集体都可建圈圈养或拴养。
投资少。据郊区一些社队统计,育成一只奶山羊,所需费用平均不超过50元,总投资只是奶牛投资的1%。
经济效益大。饲养一只奶山羊,年产奶700斤左右,收入近140元,再加上羊羔和粪肥收入,共180元左右,除去各项开支,纯收入可达120多元。羊粪又是极好的农家肥料。
在京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62%,山场上有大量野草、树叶,以及农作物秸秆和蔓秧,这些都可作为羊的粗饲料。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郊区也出现不少余粮队和余粮户,他们可以自己解决养羊所需的部分精饲料。
怎样加快奶山羊发展的步伐?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首先要兴建一批小型奶品加工厂,负责收购、加工社员交售的鲜奶,以解决社队和社员户卖奶难的问题。二、集体和社员饲养奶山羊所需要的饲料,可按目前奶牛供料办法,每交一斤羊奶,国家补贴一定数量的饲料,以促进养羊事业的发展。三、建立配种站,引进一些良种公羊,推广人工授精的新技术,改良羊种。


第3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沙枣锁“黄龙”
袁兴夏
新疆的沙漠举世闻名。大风起时,整个沙山向前流动,犹如黄色巨龙,无情地吞噬田园村庄。谁能挡住它?勇敢的沙枣树!它们肩并肩,挺立在风口,任凭“黄龙”咆哮,一步也不后退。有时,飞沙走石把它们打得皮开肉绽,茎残枝折;有时,滚滚黄沙把它们埋到胸口甚至脖子,但它们决不屈服,依然在沙丘上挺直身躯,以“常胜将军”的姿态傲视黄沙,迫使它垂头丧气、步步后退。你到沙漠边缘走走,常可看到这种情景:在沙枣林的前方,是有待征服的莽莽沙海,而在它的背后,却是生机盎然的绿洲。难怪人们称赞沙枣树是防风固沙的屏障,挺进沙漠的先锋。
沙枣,又名桂香柳、银柳、七里香,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5至15米,大的胸径一米左右。树冠开展,枝条稠密,小枝、叶柄、花序及果实均被银白色的盾状鳞片。5月开花,宛若繁星缀满枝头;10月果熟,色红或金黄,呈椭圆形,一般长一至二厘米,大的似鸽蛋。沙枣树寿命长达60至80年,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百年不衰。
我国是沙枣的故乡。经过长期生存斗争的锻炼,沙枣树形成了抗干旱、抗风沙的特点,因而是优良的固沙树种。
沙枣树不但可以固沙,而且能够改造沙漠地带土壤的盐碱和贫瘠。说来神奇,本来是一块不毛之地,种植沙枣若干年后,居然可以成为植物的乐园。原来,沙枣树的庞大根群深入土地,每天吸收大量水份供繁茂的枝叶蒸腾,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减弱了土壤的积盐强度。同时,沙枣根系长着许多根瘤,能将游离氮素固定到土壤中去,加上年复一年的落叶在地上腐烂分解,使贫瘠的土壤不断增加有机质和其它营养元素,因而变得肥沃起来。
人们喜爱沙枣,除了它能挡住风沙和改良土壤之外,还在于它本身有很多用处。沙枣可食,别具风味;沙枣蜜清香甜美,沁人肺腑;果实、根皮、茎皮、花都可入药;木质坚硬,花纹美丽,是制作家具和小农具难得的良材,也是上等柴薪;枝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脂肪和糖,可做上等饲料。


第3版()
专栏:

灵山岛建成海珍品养殖场
山东省青岛市灵山岛建成海珍品养殖场。这个场主要是繁殖海参、鲍鱼、扇贝等我国名贵的海珍品。去年他们修起了海参、鲍鱼育苗室、实验室和养殖池,购置了实验设备,做好了各种人力物力准备。今年五月中旬,他们把捕捉到的二百只亲参放下池,经过近两个月的人工培殖,七月初,二十万只海参幼苗已安全入海。接着,第二批约三十万只参苗也将入海。参苗在海中生长二三年后,即长成可供食用的海参。他们饲养的三十万粒扇贝也长势良好。
(王启忠、葛本文 潘子贤)


第3版()
专栏:

浙江省金华市西溪公社长庚大队把125亩黄土丘陵桃园包给社员,今年黄桃获得丰收。
新华社记者 沈楚白摄


第3版()
专栏:

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园繁殖天鹅成功。这是雌天鹅带着它的三只小天鹅在水中嬉戏。
新华社记者 刘云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