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泰国国王接见西哈努克亲王
民柬电台揭露越南玩弄“部分撤军”的阴谋
本报曼谷7月5日专电 记者王荣久、杨群报道:7月3日至5日,西哈努克亲王对泰国进行正式访问,受到泰国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诗丽吉王后于今天下午在集叻达王宫接见了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炳·廷素拉暖总理、西提外长和泰国社会行动党主席克立·巴莫亲王分别会见和宴请了他。另据报道,西哈努克亲王还到设在泰国巴真府的柬埔寨难民营慰问了柬埔寨难民。
西哈努克亲王这次访问泰国,是他自6月2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签署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成立宣言后,对东盟五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此间舆论十分关注西哈努克亲王对泰国的此次访问。有的报纸在评论中指出,过去,西哈努克亲王为使柬埔寨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而奔走;现在,他又为柬埔寨的抗越斗争而来到泰国。人们对于西哈努克亲王的欢迎,实际上是对于柬埔寨抗越爱国力量所给予的希望。
连日来,这里的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大量报道了柬埔寨抗越爱国力量三方的联合和三方领导人的活动情况。泰国人民关心柬埔寨局势的发展,西提外长前不久就明确指出,对“泰国直接的威胁来自越南”。柬埔寨问题不解决,泰国以及整个东南亚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证。现在,柬埔寨的抗越斗争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当然高兴。炳总理对西哈努克亲王说,民柬联合政府的成立,对于柬埔寨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西提外长在欢迎西哈努克的宴会上,特别引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诗句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值得指出的是,越南当局最近对东盟和泰国不断进行攻击,同时放风说什么越南可以从柬埔寨“部分撤军”。西哈努克亲王说,这完全是一种骗局。泰国舆论指出,这不过是越南以退为进的诡计。《曼谷日报》的社论说,越南的目的就是企图分化柬埔寨抗越爱国力量的合作,动摇东盟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坚定信念。因此,东盟须警惕越南的阴谋诡计。社论指出,如果越南真的有什么“诚意”要表现的话,那就“应该事先全部撤军”,依据联大决议解决柬埔寨问题。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一篇评论指出,越南必须根据联大有关决议和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国际会议宣言,无条件地从柬埔寨全部撤军,让柬埔寨人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享有真正的自决权。
评论说,越南外长阮基石最近在访问东盟国家之前放风说:越南将单方面地从柬埔寨部分撤军。评论指出,这是越南当局玩弄的欺骗阴谋,目的是要抵制联大和国际会议通过的有关柬埔寨问题的决议和宣言。越南所谓“部分撤军”只不过是一种诱饵,企图诱使东南亚国家和国际社会承认它侵占柬埔寨的既成事实。
评论强调说:“柬埔寨人民和民主柬埔寨坚决要求在越南无条件从柬埔寨全部撤军的情况下,在联大有关决议和关于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宣言的基础上解决柬埔寨问题。”
评论说,如果越南想使柬埔寨问题得到公正的解决,确保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那么为什么不执行联大有关决议从柬埔寨无条件地全部撤军呢?相反,现在却竭力玩弄“部分撤军”的阴谋。这充分表明,越南企图继续霸占柬埔寨,使柬埔寨变成越南和苏联向南推进、控制整个东南亚的前哨阵地。(附图片)
民柬部队女运输队员整装待发。本报记者  王志光摄


第6版()
专栏:

一些国家强烈要求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7月4日电 据坦桑尼亚电台今晚报道,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所有常任理事国利用它们的影响、声望和权力迫使以色列结束对黎巴嫩入侵。
尼雷尔在给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的电报中要求这五个国家采取紧急行动,制止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威胁性袭击,迫使以色列的所有武装部队从黎巴嫩领土上撤走。
尼雷尔说,国际社会不能对以色列袭击联合国一个成员国的行径熟视无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都有生存的权利,以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据新华社阿尔及尔7月4日电 据此间报纸报道,阿尔及利亚和马里今天在一项联合公报中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党和马里人民民主联盟表示坚定不移和无条件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并且始终声援黎巴嫩人民。
由马里人民民主联盟中央执行局成员塞古·米南德里乌率领的马里代表团是6月26日抵达这里的。
据新华社东京7月3日电 日本《每日新闻》今天报道,铃木首相2日会见黎巴嫩驻日大使时表示,日本全力支持黎巴嫩为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
会见时,黎巴嫩驻日大使约瑟夫·纳法首先口头转达了黎巴嫩总统萨尔基斯就以色列军入侵贝鲁特给各国首脑的一封紧急信。铃木请大使转达他的口信:对以色列的入侵黎巴嫩表示十分遗憾;对黎巴嫩表示深切的同情。铃木说,日本对总统为维护黎巴嫩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给予全力支持。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7月3日电 据《瑞典日报》报道,瑞典外交部政治司代理司长戈厄兰·贝格2日分别召见以色列驻瑞典大使阿弗拉哈姆·阿维达尔和美国驻瑞典大使馆临时代办汉密尔顿,以瑞典政府的名义敦促以色列尊重联合国决议,立即从黎巴嫩撤军。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人民反战运动日益高涨
贝京面临着另一条战线
本报开罗7月5日专电 记者邢象超报道:7月3日,以色列“现在就实现和平运动”领导人尤里·阿维尼里前往贝鲁特西区,会见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进行了4个小时的谈话。之后,他还访问了巴勒斯坦难民营。他表示要同巴勒斯坦人民团结在一起,支持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尤里·阿维尼里的贝鲁特西区之行,在以色列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贝京政府气急败坏,扬言要对他进行审讯、判刑。
在战火纷飞,重兵围困的情况下,以色列的一位公众领袖,同作战的另一方领导人会见,而且发表了同政府完全对立的言论,这在中东最近三十多年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民,正在摆脱长期以来以色列扩张主义所掀起的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歧视、偏见和仇恨,独立思考和处理与自己生死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贝京在同巴勒斯坦人民和黎巴嫩人民作战的同时,在国内又面临着另一条战线。
早在贝京、沙龙指挥侵略军入侵黎巴嫩不久,以色列报刊已经透露出以色列人民的不满和对立情绪。6月17日,《耶路撒冷邮报》在题为《战争和痛苦》的社论中,指出:“黎巴嫩的战争可能已经接近结束。但是内部的争论可能是刚刚开始”。同一天,以色列心理学教授拉巴哈尔·摩西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的估计是,45%的以色列人支持这场战争,45%的人反对,另外的10%则无定见。以后,随着战争的进行,以色列报纸几乎每天都有阵亡军官和士兵安葬的消息和阵亡者家属的讣告。接着,又出现了大幅的有几百人签名的反对这场战争的广告和举行反战游行的通知。7月3日,在特拉维夫举行的由“现在就实现和平运动”组织的8万人大示威,是反对贝京、沙龙侵略扩张政策的一个高峰。这场斗争,在普通人民和侵黎军官、士兵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以色列城市的墙壁上,在黎巴嫩阵亡的士兵的墓前面刷写着标语:“贝京,杀人犯”。从黎巴嫩前线轮换来的士兵、军官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场战争的理由、目的都是站不住脚的。他们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侵略军在黎巴嫩的罪行,并征集签名抗议贝京、沙龙的侵略扩张政策。在国外,以色列人民的反战斗争,正促使不少犹太人领袖重新考虑对待贝京政府和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和立场。
以色列人民觉醒的呼声,已经对贝京当局形成不可低估的压力。《耶路撒冷邮报》编辑部负责人约瑟夫·高尔写道:“国内舆论日益增长的分歧,再也掩盖不住了”,“它有着广泛的基础。这是历次以色列战争中从未有过的现象”。
贝京、沙龙在黎巴嫩攻城掠地,大肆屠杀,又一次从反面教育了以色列人民。以色列当局正面临着一条无法用美国飞机、大炮解决战斗的国内战线。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悍然拒绝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存在
埃法将向安理会提出解决黎巴嫩危机联合动议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特拉维夫消息,以色列内阁4日在召开有反对党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之后,发表了一项公报,悍然宣布以色列决不允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以任何形式存在下去。
公报说,以色列坚持要巴勒斯坦游击队全部撤出黎巴嫩,决不允许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政治的、组织的或者军事的形式存在于黎巴嫩。
据报道,以色列这次内阁会议听取了外长沙米尔和国防部长沙龙的报告。会后,工党领导人佩雷斯表示,工党支持政府寻求外交解决。
路透社认为,贝京邀请反对党领袖参加内阁会议增加了这样的猜测:以色列军队要对被围困在贝鲁特西区的5,000 名巴勒斯坦游击队采取行动了。
新华社开罗7月3日电据中东通讯社报道,埃及和法国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项关于解决黎巴嫩危机的联合动议。
报道说,埃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里今天在开罗会见了一个巴勒斯坦代表团后透露说,埃及和法国已拟就了一份工作文件,其目的是:第一,维持停火;第二,结束黎巴嫩目前日益恶化的局势,促使黎巴嫩合法当局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完成谈判;第三,促使以色列撤出贝鲁特周围地区,结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贝鲁特西区的军事存在,把这个城市交给黎巴嫩合法当局;第四,促使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并推动建立一个强大的黎巴嫩合法当局。
报道说,这项联合动议是在埃及外交国务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在巴黎同法国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会谈之后产生的。
加利曾向法国总统密特朗转交了穆巴拉克总统的一封信。加利已于昨天晚上回到了开罗。


第6版()
专栏:

阿盟派代表团访苏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科威特消息:据科威特政府发言人宣布,阿拉伯联盟部长委员会的一个代表团7月4日从科威特前往莫斯科,就黎巴嫩局势问题同苏联进行磋商。
这个三人代表团包括科威特外交大臣萨巴赫、摩洛哥外长布塞塔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主任卡杜米。
7月2日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闭幕的阿拉伯联盟部长级委员会会议曾决定分别向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派出高级代表团,向他们解释阿拉伯的立场,并谋取他们的帮助促使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这位科威特发言人还说,各路代表团访问归来时,阿盟部长级委员会将在塔伊夫再次举行会议,研究访问的结果,然后向阿盟理事会提出建议。


第6版()
专栏:

金永南会见我党的工作者代表团
新华社平壤7月5日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金永南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以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为团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白治民为副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代表团,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会见后,金永南设午宴招待代表团全体成员。
代表团先后在平壤、开城、元山等地进行了参观访问。


第6版()
专栏:

王耀庭结束访问西班牙
据新华社马德里7月4日电 以王耀庭为团长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代表团7月4日结束了对西班牙的友好访问,离开马德里去葡萄牙。
代表团是应西班牙企业组织联合会的邀请,于6月27日来到马德里进行访问的。访问期间,代表团分别同西班牙企业组织联合会主席费雷尔和副主席塞古拉多举行了会谈,并同西班牙工商、银行各界人士进行了座谈。
王耀庭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实行经济调整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后,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以及同外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情况。


第6版()
专栏:

中尼两国政府贸易协定签字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尼亚美消息:中国和尼日尔两国政府贸易协定签字仪式7月2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举行。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吕学俭和尼日尔外交和合作部长达乌达·迪亚洛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由吕学俭率领的中国政府贸易代表团于6月29日至7月3日对尼日尔进行了友好访问。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圣战者在坎大哈市附近打击敌人
新华社伊斯兰堡7月4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报道,阿富汗圣战者6月22日袭击了坎大哈市萨尔波扎普尔附近的敌军,打死阿富汗政府军5名。
6月20日,圣战者在坎大哈市的马利坎地区用火箭炮击毁敌军坦克一辆,打死车上全部敌人。
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6月9日用重炮和火箭袭击了喀布尔东南35公里的查里卡尔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敌军,打毁敌人坦克6辆、吉普车两辆,打死值勤的阿富汗政府军40人。战斗中,圣战者还缴获6门迫击炮,20箱炮弹和几千发子弹。
6月20日,另一批圣战者用迫击炮和火箭袭击了查里卡尔地区敌军哨所。在重炮的袭击下,敌军哨所建筑物被彻底摧垮。驻守在哨所的一批卡尔迈勒士兵参加了圣战者的队伍。


第6版()
专栏:

一名美国记者随游击队活动三周后认为
苏联人无法在阿富汗打赢战争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7月5日一期刊登该刊特派记者爱德华·吉拉德特的一篇报道指出,入侵阿富汗的苏军的攻势已被挫败。
这篇报道题为《一场苏联人无法打赢的战争》。
爱德华·吉拉德特不久前跟随与苏联军队作战的阿富汗游击队一起活动了三星期,行程350英里。
他在谈到苏军最近在阿富汗潘杰希尔山谷对游击队发动的最新攻势时说:“他们迄今为止确实没有学会如何打游击队。他们在无法部署坦克和装甲车辆的阿富汗山区进行一场欧洲式的战争。苏联部队一进攻,圣战者,即游击队,就消失在周围的山里。”
他指出,苏联在潘杰希尔山谷总共投入了2万至2.5万人,才能始终维持攻势。“试想,他们要控制全国,得需要多少人。”
他说:“人们必须认识到,苏联的攻势被挫败了。苏军不得不采取行动,以向阿富汗其它地方显示,他们是能够打败潘杰希尔山谷中3,000人左右的游击队的。但是,他们失败了。”“游击队不会放弃迄今一直行之有效的战术。俄国人进军,他们退避。俄国人撤退,他们回来。”
他说:“苏联现在必须决定是否再派部队来增援已投入阿富汗的9万人。这是苏联进退两难的问题。假如克里姆林宫不派兵加强驻在这里的部队,它们就不大可能对游击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假如它再派部队来,苏联人的伤亡当然会更大。”


第6版()
专栏:

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当选为墨西哥总统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7月4日电 据联邦选举委员会今天午夜宣布,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总统候选人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在今天举行的大选中获胜。
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内政部长奥利瓦雷斯·桑塔纳说,从已经收到的选票中可以肯定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在总统竞选进程中同其他候选人相比遥遥领先”,“获得了大多数选票”。
与此同时,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向国内外记者发表讲话,宣布革命制度党已获胜。他表示,他就任总统后要继续巩固民族独立、推进民主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控制通货膨胀和生活费用上涨。
参加这次竞选的有9个政党提名的7个候选人。这在墨西哥历史上还是前所未有的。据联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字,墨西哥全国选民3,150多万,其中有900多万是第一次参加大选的年轻选民。
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将于12月1日就职,任期6年。


第6版()
专栏:新闻人物

米格尔·德拉马德里
德拉马德里1934年12月12日出生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科利马州首府科利马市。他曾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学习,1957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64年至196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得公共管理师的称号。他曾在墨西哥银行、财政和公共信贷部、墨西哥石油公司、动力资源委员会、外国投资部门间委员会等机构工作。1979年5月出任计划和预算部长,直至1981年9月被任命为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的总统候选人。德拉马德里被认为是现政府中杰出的经济管理专家。
德拉马德里在竞选中曾宣布,他的政府的政策将保持“延续性”和坚持“革命的民族主义”,将继续实行开放的民主政策,努力协调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并在法律范围内推进政治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提出将在执政初期实行经济调整,以便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他还提出,他将充分利用石油资源,以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又要注意不过份依赖石油。
在对外政策方面,他强调要继续坚持墨西哥历来奉行的原则:即各国人民自决、不干涉、和平解决争端、各国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和国际合作。他指出,必须反对强权政治、殖民主义残余、组成霸权主义集团和称霸野心,反对外国势力对中美洲和整个拉美事务进行干涉。他表示支持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主张在联合国范围内进行全球谈判,以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德拉马德里说,他的政府将重视发展同拉美其他国家的关系。他表示,墨西哥将在正义、尊严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美国保持亲切的和积极的关系。
德拉马德里1981年10月在会见当时正在墨西哥访问的赵紫阳总理时表示,如果他当选为总统,将为进一步发展墨西哥和中国的友好与合作关系作出努力。
(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
新华社华盛顿7月4日电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第四次即最后一次试飞以后,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美国西部时间9时9分(北京时间5日0时9分)返回地面,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
美国总统里根和数十万美国人赶到空军基地观看“哥伦比亚”号的着陆。
飞行负责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航天飞机的各个系统在这次试飞中运转良好。与前三次试飞相比,这次试飞特别成功。
在历时一周的试飞中,“哥伦比亚”号绕地球轨道飞行了112圈,航程约464万公里。航天飞机飞行轨道的最高点离地球314公里,最低点距地面300公里。宇航员马丁利和哈茨菲尔德按计划进行了首次空间军事试验和一系列生物、气象和空间物理科学试验,同时再次检验了航天飞机各个系统和机械臂在轨道空间的工作情况。长达15米、可以用来抓举和回收卫星的机械臂在这次试飞中得到多次应用。在试飞第三天,宇航员就用它来把一台污染监测器抓举到航天飞机外面,吸取各种气体样品和寻找可能对将来航天飞机运载来的货物发生干扰的微粒。两位宇航员还从机窗里拍摄了雷暴闪电的景象。
但是,“哥伦比亚”号这次试飞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准备回收使用的两个助推火箭在脱离航天飞机降落时,由于降落伞未张开下降速度太快而沉入深达1,000米的大西洋底。宇航员在操纵航天飞机作头朝下的姿态飞行时曾发生扭矩作用,出现了一系列俯仰和滚动动作,使航天飞机稍为偏离轨道。航天飞机虽然能经受高温和低温的作用,但是它的一扇货舱门和其他部分由于长时间处于低温(摄氏负215度)状态下,曾一度变形。
按原计划,“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经过4次试飞后将从今年11月起作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的常规飞行。(附图片)
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完成168小时试飞任务后于7月4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跑道上着陆。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多米尼加总统古斯曼逝世
多米尼加共和国总统安东尼奥·古斯曼意外中弹,四日当地时间凌晨五时在圣多明各军人医院逝世。据官方宣布,安东尼奥·古斯曼星期六午夜在总统办公室里因他自己的手枪走火造成头部中弹,抢救无效死去。四日在同武装部队高级军官举行一次会议之后,副总统哈科沃·马赫卢塔·阿萨尔宣布就任临时总统。
新加坡成立老人问题委员会
新加坡政府最近成立了一个老人问题委员会,以研究因老年人日益增多而带来的问题,设法使他们得到适当的照顾,安度晚年。目前,新加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约有十七万四千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二,到二○○○年,老年人将增加到三十二万人,约占那时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点三。
萨游击队又破坏一座发电厂
萨尔瓦多游击队六月三十日又炸坏一座圣萨尔瓦多附近的发电厂的设施,使这个中美洲国家的大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中断。当天拂晓前,大约五十名游击队员袭击了首都圣萨尔瓦多以西二十四公里处的克萨尔特佩克的一座发电厂,造成了很大损失。萨尔瓦多国营电力公司宣布,它将实行电力定量供应,优先向工厂供电。萨尔瓦多的大部分工业集中在首都。
南非警察开枪镇压罢工矿工
南非警察二日晚上开枪镇压德兰士瓦西部地区几个金矿正在罢工的黑人矿工,使四人死亡,数人受伤。另外,警察还逮捕了三百多名矿工。黑人矿工不顾警察的镇压,坚持罢工。
南朝鲜干旱严重
南朝鲜从去冬以来干旱严重,目前南朝鲜全境水库的平均蓄水量只有百分之四十二。有六千多个水库已经见底。产粮地区的庆尚南道、庆尚北道、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四万多公顷水田未插上秧。(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人在世界各地分布情况
(数字来源: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朱育莲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