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广播剧是大有前途的
曹禺
这本广播剧的剧本选,集中了许多优秀的剧目。这是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得到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它们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播出来,我们听得出人物的精神世界,他们的思想、感情。台词、音乐、音响效果融为一体,使人神往,耐人回味。
我喜欢在静静的夜晚,独自欣赏这样的艺术。它确实有一种特殊的魅力,触动人的情感深处,使人心驰神飞,使我们的世界在闭目静听中,化成万千生动的面貌。
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千万里外莽原深山的农民猎户,遥远的渔家和边防战士,广播就比电视来得方便。中国电视正在发展,还不普及。在这种条件下,广播剧显然有它的优越性。
就广播剧的艺术本身来讲,它有自己的天地,不同于其它艺术形式。即使电视都已普及,广播剧这种仅有声音而不见形象的戏剧艺术,还有它长久的生命。
据说有声电影初兴时,卓别林觉得无声电影是打不倒的。因为它是哑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但事实的发展证明,卓别林错了。今天的青年,不知道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有影无声的电影,添了声音,无声电影便被淘汰。现在仅听声音、不见形象的广播剧的前途,将会如何呢?
我认为广播剧的前途是无限的。尤其在我们的祖国,它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的八亿农民需要它。
广播剧的生命,在于它有独特的个性。广播剧的艺术家们,给听众留下了广阔的天地,使听众参与了创作。听众是广播剧的创作者。闭目静听,一切人物,生活的无穷变幻,凭借神奇的语言和音乐,你不觉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奥妙的世界中。想象打开了五光十色的宝库。你看得见深情的眸子和明丽的光影,你看得见暗淡的眼神和阴郁的气氛,你会看见人的崇高与雄浑,你会看见人的卑微与邪恶。一切展览在你的眼前:信仰与幻灭,高昂与消沉,悲哀与欢乐,战斗与沉静,胜利者的傲慢与失败者的卑屈,沉睡婴儿的微笑,白发昂首将军的庄严。生与死,善与恶,黑暗与光明。一切展览在你眼前:池塘碎影,高柳垂荫,乌云乱滚,海雨天风,滔天的白浪,浩瀚的沙漠。一切大自然的深邃浩淼,一切大自然的莫测高深,象无边的图卷,流动在你的眼前。
诗有多少意境,广播剧就有多少意境;诗,魅惑人,广播剧,也魅惑人。
广播剧的好处在“短”,在“短”中取胜。它是锐利的武器,一件事,一曲悲歌,一个人物,一位伟大的烈士,一首断肠的情诗,一段童年的回忆,古代的文化与人物,今天建设中的斗争与成果,星星点点,变化万千。宇宙间形形色色的题材,任凭你取用。
因此广播剧的特点,又在“广”。我们要求它丰富却精炼,它深入又浅出,它动人又含蓄,它宽广却又尖锐,它可以说明人生无穷的道路。
中国广播剧的历史,只有四十多年。解放后,它茁壮地成长起来,出现了许多动人的剧本,感人的演出。我们有了广播剧的专业演员、导演、编剧和作曲家,以及音响、录制的艺术家们。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如编剧、导演刘保毅和其他许多有才华的广播剧工作者们。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使广大听众,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提高人的道德观念和高尚情操,引向共产主义的大道。
我请求各方文艺工作者,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显一显身手,在广播剧的剧坛上,试一试你的彩笔,你将发现这是一个多么辽阔的战场,够你奔突驰骋,值得你为它献出你的勇敢、才能和智慧。
(这是曹禺同志为《广播剧选》写的序言,标题是本报所加)


第5版()
专栏:文艺杂谈

提倡平等探讨艺术
谢明江
故事影片《沙鸥》,原来有一个拍摄方案:中国队败给日本队后,沙鸥在比赛场上哭了。沙鸥扮演者常珊珊根据自己在北京女子排球队里的经验,输了球哭鼻子的情况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当着自己的对手流泪。因此,她直率地向导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求修改原规定的表演方案。导演认为她的意见有道理,便修改了这场戏,把她安排在浴室里洗澡时偷偷地哭,并且把莲蓬头喷出的水和她的眼泪巧妙地融化在一起,从而使影片内容更加合乎情理,更加富有艺术性。
一个是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个是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演员和导演之间的这种相互砥砺,平等磋商,探讨艺术的崭新风尚,是很值得称赞的。作为导演,他在影片制作中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和权威,应该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但是,为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导演也应该发扬民主,发挥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创造精神。当某个演员(不管是影坛老将、名将,还是新手、新秀)提出意见,而这种意见有助于角色的创造,有助于提高影片质量,那么,就应该热情支持,给予采纳。这样才有助于发挥每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聪明才智。电影艺术是综合性艺术。一部电影的完成,没有全体摄制人员的配合,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充分发挥演员的作用,也正是好导演的高明之处。
平等地探讨艺术,反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平等原则。而这种原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却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所不容。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他自传中有一段叙述,那是写他在美国基斯顿滑稽影片公司开始其银幕生涯,拍摄最初的一个镜头时的情景:影片公司一位年青的女导演让他拍摄一个拿着水龙皮带在公路上浇水,后来坏人的车子在路面上滑过去的镜头,他向导演提出建议,遭到拒绝。卓别林为此和女导演争吵起来。事情闹到总制片人那儿,不料又遭到一顿训斥:“叫你怎样演,你就怎样演,要不你就给我请出。”在女导演看来,演员不过是艺术舞台上的一个“活道具”;对公司老板来说,演员只是借以牟取利润的一种工具。争吵的结果,公司决定解雇桀骜不驯的卓别林。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文艺事业是社会主义的事业。我们的电影,也不是个人的事业,当然不允许象美国制片商随便解雇演员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要提倡艺术民主,一方面要保证导演的一定权威,使他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责,保证影片拍摄的顺利进行。但是,也要发扬艺术民主,让演员有机会和条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导演和演员平等探讨艺术,充分合作,就一定会使影片的拍摄制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5版()
专栏:

北京人艺演出新戏《不尽长江》
北京人艺创作演出的六场话剧《不尽长江》(编剧顾威)最近在京公演。
这出戏描写了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生活中尖锐的矛盾与斗争,剖析了残存于某些人头脑中的落后思想意识,刻画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生动形象,展示了我们干部队伍新的精神风貌。导演方琯德抓住跳动着的时代脉搏,选择写实的舞台演出风格,对该戏进行了有特色的处理。演员顾威、么文平、李士龙等,对不同职业、性格各异的人物进行了认真的塑造。 (孙安堂)
(附图片)
《不尽长江》剧照:么文平饰李扬(左),严敏求饰袁婕(右)
北京人艺 苏德新摄


第5版()
专栏:

坚持业余演出十八年的农村剧团
范玉山
在赣南山区有一个坚持十八年为群众演出的农村业余剧团,这就是江西省定南县月子公社的大屋大队业余剧团。该剧团成立于1964年。“文化大革命”中,虽然受到过一些干扰,但建团十八年来一直坚持为群众服务,活跃在这个县的岭北农村。他们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的指引下,多年来为群众演出了各种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其中有大、中型地方采茶剧以及自己创作的节目,同时还演出了许多小型多样的舞蹈、相声、山歌、莲花等民间文艺节目。他们多年来为邻社、邻队群众演出短小精干的文艺节目,不仅活跃了农村文艺生活,满足了农民群众的文艺需求,而且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农民,广泛及时地向群众宣传了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本地的新人新事。这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贵在坚持,好在多样的基本经验:
一是支部重视,加强领导。大屋大队党支部对这个业余剧团的健康成长,一直都很重视。从成立开始,关于人员调选、剧团设备、节目排演和剧团的各种实际问题,支部都很关心。
二是注意建设一支热爱农村文艺事业的队伍。这个业余剧团之所以能够坚持,就是他们注意了建设队伍。对剧团成员,他们采取由党支部和大队共同挑选的办法,把思想好、作风正、动机纯、有一定文化、热爱文艺事业、爱好文娱活动的活跃分子选拔到剧团中来。
三是认真贯彻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节约的原则。首先是坚持业余和自愿。人员选拔,做到完全自愿,不搞任何勉强;排演节目充分利用晚上时间,一般不占用白天,不影响生产和工作。在演出中注意节约,服装、道具因陋就简,对必要的开支和费用,他们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


第5版()
专栏:

微观书法
——张云虎的牙刻、发刻艺术
徐洁人
是谁在一寸见方的象牙板上戳上了无数的针点?不,这不是针点,请用一百倍的放大镜看一下,那是三百首唐诗,是上海微刻书法家张云虎的作品。在放大镜下,书体工整、笔笔清晰,难怪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沙孟海要题他的艺术为“笔意清流,有似西陲晋唐遗楮,技高天下,叹观止矣”了。
用雕刻技艺把文字缩微,称为微刻。这种绝技,在我国商代就已有了。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已发现“小如粟米”的刻字,字迹须在五倍放大镜下方能看清。这就是我国原始的微型雕刻吧。数年前,南京有位民间艺人在邮票大的象牙片上刻了3,600字的《实践论》,引起人们的瞩目。今天,张云虎竟在一寸见方的象牙片上刻了1万多字,大大刷新了纪录,被金石家钱君匋评为“艺之精举世叹无双,真鬼斧神工也”。
张云虎的微刻,不仅字微,微到别人还未达到的程度,而且艺精,即所刻的字迹从书法艺术角度评价,也达到很高的水平。他曾在一片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了王羲之的《兰亭序》,连落款共366字,成为一奇。奇在字小,更奇在字好。在放大镜下窥之,但见字体清秀,笔锋圆润,很有二王笔致;字面行距适当,铺排妥贴,整体感很强。学书法的人知道,写字要达到笔锋圆润,用笔须用中锋;如用偏锋,则产生偏平之势。以刀代笔,要达到起笔落笔清楚,笔锋圆润,笔致隽永,手上刻刀的提按起落,手指手腕的动作都要在微乎其微的幅度内进行,完全是一种书法活动。作品完成以后,在放大镜下看到,白底黑字,加上朱红压角章,是一幅品格高致的书法作品,所以著名国画家唐云为它题了“微观书法”四字。
张云虎的微刻达到这样的水平,得益于他书法方面的造诣。他自幼学书,以上海著名书法家李天马为师学习书法,后来他又研究微刻艺术。书法促进了微刻,微刻促进了书法,而对艺术的专注和执著,使他的微刻日臻完美。最近他又在研究、构思他的新作了。
发刻“每逢佳节倍思亲”,长二毫米显微镜下放大三百倍。
“唐诗三百首”局部,显微镜下放大一百倍。
唐诗三百首,三厘米见方。(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祖国的边陲写生展览》
由中国美术馆、解放军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祖国的边陲写生展览》,于七月十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近几年来,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先后分赴法卡山、扣林山、珍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及西北青藏高原等边、海防地区体验生活,实习写生。祖国边陲的壮丽山河,边、海防战士与驻地各族人民亲密团结,屯垦戍边,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高尚品德和团结战斗的精神,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他们以真挚的情感和艺术激情写生,创作了国画、油画、速写等形式的一批作品。这些作品带来了祖国遥远边陲的泥土芳香和战斗风尘,是一束献给祖国和边疆军民的绚丽的花。
(刘杰)


第5版()
专栏:

别再让我们上当了编辑叔叔、阿姨:
最近我买了一本名叫《山城疑案》的连环画,不料打开一看,却和我不久前买的《一双绣花鞋》是同一个内容。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告诉我,这本连环画还有《南园魔影》、《雾都茫茫》等好几个名字。有的同学说,这不是头一次,以前就曾经有过一个内容、几个名字的连环画。
编辑叔叔、阿姨,请在报纸上、广播上替我们小读者们呼吁一下,请出版社今后不要再这样用不同名字印同一个作品,让我们上当了。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城关第一小学 吴 红


第5版()
专栏:

正确看待科幻小说
彭钟岷 彭辛岷
我国科幻小说的成绩是人所共见的。1978年以来,它已经从似有若无的状态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种。不少作品从过去那种以演绎知识为主要职能的阶段发展到努力使思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阶段。近年来,不断有科幻小说获奖,它们受到读者的欢迎,其中不少作品和评论都不断地被介绍到国外去。
但是,科幻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也的确不少。主要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一些作品思想情调低下,编造荒诞离奇的情节。二、有的作品违背基本科学常识,宣传一些反科学的东西;有的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幻想,但却有不少科学性方面的漏洞。三、不少作品艺术质量很差,故事老套,人物形象概念化,缺乏生活气息。
在一个时期里,这种不那么好和很不好的科幻小说在数量上还相当大,也许正是这个缘故,使一些同志对科幻小说忧心忡忡,发出了一片指责声。
应当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诚然,近年来我国涌现出来的优秀科幻作品虽然数量不大,但有不少作品还比较成熟,具有较严肃的主题,新颖的科学思想,丰满的艺术形象和民族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具有那些低劣作品所不可比拟的强大生命力,在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们代表着中国科幻小说的主流和方向。某些错误倾向虽然一度抬头,但并没有湮没或者代替这个主要倾向。
还应当看到,这些不好的科幻小说产生的历史条件,那就是我国科幻小说的历史较短、还比较幼稚。在向“四化”进军的形势下,社会产生了对科幻小说的大量需求。然而,过去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屈指可数,而由一批初学写作者担任了主力军,他们许多人科学知识不足,加之科幻评论的薄弱,国外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影响,文艺界自由化倾向的波及,因此,出现了数量不少的不成熟甚至粗陋的作品就不奇怪了。
不是说,科幻小说出现的缺点、错误不能批评。批评是完全应该的。不能原谅其幼稚而放弃对错误的批评。但我们认为,当前的问题是:我们既对科幻小说的成绩很少认真加以总结,又缺乏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深入细致、有说服力的循循善诱的批评。甚至有的人一看出现了某些不好的作品就否定科幻小说。这样就容易挫伤科幻创作界的积极性,使众多习作者望而生畏,不敢动笔,使更多的编辑部望之却步,对科幻小说关上大门。我们认为,这对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是不利的。


第5版()
专栏:游记

看花山崖壁画散记
邓生才
花山,位于祖国南方边陲,濒临明江,距宁明县城水路有20多公里,崖壁上有大量古画像留存,花山崖壁画因而得名。
今年春天,我们乘机动游艇顺明江西流而去。明静湛蓝的江水,不时泛着银光,春燕几双,在江心翩翩弄舞。新建的驼龙大桥,象长虹一样,从桥拱望过去,但见一片绿茵。厂房、村居、远山、浮动的云沉在江底。明江,一开始就给人以雅淡清新、江小天开的感觉。
船快要驶过明江盆地一段平坦的航程,从船头望去不很远的地方,横亘着连绵不断的群山,但这还不是花山,是珠山。珠山,也有崖壁画。当船来到珠山前,这时整个船都活跃起来了,人们站在船头甲板或登上船顶,目不转睛地在崖壁上搜索。“啊,见到了!见到了!”我视力不很好,但借助望远镜,在深潭顶上的绝壁,终于也看见了:十来个色彩鲜艳的人物画像,大小不一,手脚叉开,状似跳跃,线条十分古朴。人们高兴极了,特别是首次见到古崖壁画的同志,更是感慨不已。有的说:“这么陡的石壁,猴子都难登攀,前人怎能在上面画画呢?实在难以想象!”有的说:“常年风吹雨打,朱红的颜色为什么经久不褪?真是奇迹!”而我却陷入了沉思,为少数民族的创造所倾倒。
从珠山开始,沿岸都是石山。珠山与龙峡之间,列峰对峙,南北夹壁,山环水复,飞湍轰鸣,气势雄伟,仿佛象一幅巨大的活动的水彩山水画。船从高山迤逦西行,山势逐步开朗。过了巴雷,远远望见一片四面环山的小盆地。船转了一个大弯,但见石山巍峨屹立江右。
啊,花山到了!
在花山绝壑上,有一幅高约50米、长约180米的举世罕见的崖壁画卷。啊,这是何等的雄伟壮观!看,那众多大小不同的画组,1,500个粗犷拙朴的人物画像,朱光闪闪地展现在崖壁上,它们不正象在招手,欢迎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么?看,画壁正中,一个身高数米、腰佩长剑的巨人,威风凛凛地站立在一只怪兽背上,观看那些手举铜鼓、铜锣和其它乐器的乐手,以及十数群队列奴隶、徒手狂欢纵舞的场面,完全是古代部族头人主持征伐誓师或凯旋集会的真实写照!我兴奋极了,几乎要跳起来高呼:这不是一幅可以称之为出世独立的一大奇观吗?!
船在花山抛锚,我走上岸边,试图统计画像具体数字,但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怎么数也数不清。我也曾试图用手指去舔一舔画图上的朱红,以便用来推断其年代,但我怎么使劲,也舔不上一点儿颜色来。原来是朱红和石灰岩接触起了化学变化。二者早已融合在一块了。我还仔细观察,看周围是否有斧凿遗痕或攀扶遗物,以便探究前人制作巨画的劳动情景,但岩巉如劈,一片干净,什么也没有发现,我的愿望又落空了。我曾想估量一下制作这幅画的工时,但实在是太艰难了。游伴对我说,就是以现在条件去完成这项工程,也要用一个团的人力画上一年。古时生产力比现在大为落后,何从估计?我越想越觉其难,只有望壁赞叹不已。
花山崖壁画实在太神秘了!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创作而又使之长久保存?往昔人们是借神力来解释的。我只相信,她无疑是世代居住在明江两岸的壮族先人的智慧结晶。尽管目前尚无文字记载可以稽考,但我坚信:历史考古学家们,终将有一天会作出科学的结论来。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中国通俗文艺》
《中国通俗文艺》已经出版了七期。第七期发表了老诗人柯仲平当年写的祝贺徐老(特立)七十一岁的《大寿歌》,《彭德怀自述》中的五小节,台湾话剧《红鼻子》的故事,描写战国时期骄傲的将军赵括的历史故事《赵长年》。此外还有《交猪》、《豁网》等九个短篇。新开辟的“农村文化站”专栏中,有谜语故事、传说、小品等。(唐仁仕)


第5版()
专栏:文艺动态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学术讨论会
全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由西北大学等单位发起,最近在西安举行。
会议期间,代表们就我国唐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等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术讨论。会上成立了唐代文学学会,并选出了第一届理事会。
(严旗)


第5版()
专栏:

晨光(油画) 李培庚


第5版()
专栏:

捶布图(版画)  侗族 吴烈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