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工作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人多地少,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是我们的重大国策。”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的工作做得如何,与农村今后的发展前途密切相关,对我们国家整个四化建设的进程,也将产生深刻影响。认真抓好这两项工作,是摆在农村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注意加强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的工作。但是,有些地方还重视不够;有的虽然抓了,却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有的地方虽然已经行动起来,但仍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硬纠”,往往造成干群关系的紧张,影响工作的实际效果。浙江省金华市开化大队在落实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工作中,既有切实可行的规划,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把计划生育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的落实,建立在搞好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这个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近两三年来,农村建立责任制以后,有些农民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接受计划生育的指导;有些农民在改善居住条件时,总想把房子盖得又宽又大,甚至去占用耕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重要原因,是农民往往只知“家情”,不知“国情”,不能从全国这个大局来认识和处理问题。开化大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群众熟悉的算账对比方法,使农民看到不抓计划生育和计划盖房,已经和将要给当地和给国家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因此开阔了眼界,从“家情”看到“国情”,懂得了国家实行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国策的正确性和紧迫性。他们在社员中深入进行了这样的教育以后,就较好地克服了在生育和占地盖房问题上的盲目性,顺利地制定和落实了人口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开化大队的实践说明,农民群众是通情达理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只要我们在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工作中,坚持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把道理说清楚,农民是会乐意地接受国家指导的。这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的广大乡村,就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公社书记和他的自行车
——记栖霞县寺口公社党委书记陈述先
柳玉福
陈述先同志是俺公社的党委书记。1975年春,他刚调来不久,公社分配一辆自行车给他。从此,自行车就成了他的工作伙伴。
寺口公社是个山区,有40个自然村,最远的离公社机关20多里。老陈几乎每天骑着车子在下面跑。去年三夏,我跟他一起下乡,走到院上村北,有几个人在石坑里打石头,老陈跑到里面扒拉半天,抱出两块大石头捆到自行车上,并告诉我:“你到院上大队等我,我回去一趟”,说着骑上自行车就不见影了。我一边走着一边想,为什么这两块破石头引起他的兴趣?10点多钟,我到了院上大队,刚坐下不久,见老陈满头大汗推着自行车走进来了。他放下车子,一边喝着水,一边了解这个大队的收种情况。我一看表,11点,心里想准要在这里吃饭了。可是老陈站起来把手一扬说:“走!到小草沟去看看。”我一听这话就怵了:小草沟离院上还有七八里,一步好道也没有。但跟着书记下乡,只得硬着头皮往前奔。走到小草沟东山坡,队长王德勋正跟社员们在地里割麦子,老陈二话没说,支起车子,把袖子一挽就割起麦子来。
中午吃了饭,我又累又困,心想跑了一上午,可该找个地方睡一觉了,那里知道老陈又借中午时间召开干部会。两点钟散了会,他又骑上自行车,不知上哪里去了。时间大约过了有一个小时,我正在场院边树荫下打盹,忽听拖拉机的马达声由远而近。抬头一看,老陈站在一辆拖拉机上,从对面山坡奔来。这时我才明白了,他上午发现小草沟收下的麦子运输有困难,刚才蹬着自行车是给他们找拖拉机搬运的。
晚上电灯亮了,我们才赶回公社。一进办公室,栖霞黄金局有位同志早在等着他,两人打过招呼后,老陈把他上午送回的两块大石头拿出来说:“寺口公社与招远金矿是邻居,我就不信俺这里没有宝!”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寻找地下宝藏啊。
一天下午,我们来到阎家庄东泊,大队长阎作仁正在跟社员们往麦田套种行里移栽玉米营养钵。老陈看到后,高兴地对他们说:“春争日,夏争时,你们对时间抓得很紧,我马上发通知,明天在你们这里开个现场会”。说着又跨上车子奔小总机打电话去了。
日头落了,俺俩骑着车往公社走,半路上遇见北横沟大队四队队长李书进,老陈问他麦子收的怎样了?开始脱粒没有?当听到李书进说,他大队昨天晚上因争用脱粒机发生矛盾时,老陈把自行车往后一掉说:“走!今晚到北横沟吃饭!”那天晚上,在北横沟大队召开干部会,专门解决了这个矛盾。散了会已是深夜一点多了,大队干部劝我们宿下,老陈把自行车一蹬,风趣地说:“人困马不累,你们先睡吧,别误了明天参加现场会!”
从麦收开镰,到脱粒入仓,天没下一滴雨。可是老陈身上那件军装褂子,每天都湿漉漉的贴在身上。有一天傍晚,俺俩骑车往回走,我发现他稍微遇上一点坡,就老早跳下车子步行,脚步迈得非常艰难。
第二天上午,听说老陈的自行车被人偷去了,他急着要下乡,就到前院找公务员借车子骑。公务员小阎可急了,哑沙着嗓子对老陈说:“你昨晚发一夜烧,今早晨又没吃饭,快在家休息一天吧。”这时老陈才猛然醒悟“嗳,我的自行车是被你藏起来了,对不对?”小阎把头低下,小声地说:“有病还非得下乡吗?”老陈爽朗地笑着说:“这点小病,只要骑上车子猛蹬一阵,出身汗就好啦,把车子放在哪?快给我钥匙。”小阎噙着泪花,从布兜里掏出钥匙递到老陈手里。
今年三夏又开始了。在下乡的路上,我突然发现老陈的自行车又换了一条新带。这时我无意中联想起,老陈调来七年时间,寺口公社发生的一些变化。
全县18处公社,寺口公社的粮油产量和人均分配,过去总是全县的“老十八”。老陈调来后,带领群众下苦功治理了“五岭”“七河”,改进了耕作技术,不断调整作物布局;利用山多的优势,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因此,到1980年全社人均分配,由原来的每人平均70多元,上升到193元。甩掉了多年“老十八”的落后帽子,名列全县第6位。
这个可喜的变化来得不易,俺公社书记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只要查明他的自行车带不寻常的更换次数,就可以知道一个梗概。


第2版()
专栏:

开化大队进行控制人口保护耕地教育
通过向社员算人口、土地、粮食等几笔账,使社员们从“家情”看到“国情”,自觉地纠正生育、盖房方面的盲目性
本报讯 记者沈世纬、虞云达报道:浙江省金华市开化公社开化大队对农民进行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的教育,使农民从“家情”看到“国情”,克服了过去在生育、盖房方面的盲目性。全大队有效地煞住了毁田盖房歪风,落实了计划生育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去冬开始,这个大队18个生产队的粮食生产都实行了“包干到户”责任制,激发了社员的劳动热情,但也给干部工作带来了难题:一是搞计划生育难,有的群众说:“家家包了地,生儿育女由自己”,二是出现了滥占耕地盖房的歪风。
今年春天,大队党支部组织生产队长、党员,认真学习了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土地、人口、粮食问题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以及中央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然后结合本大队的实际,向社员算了人口、土地、粮食、对国家贡献等几笔账,用具体的数字和事实教育群众,使大家看到全局。群众都说,过去我们只顾打一家一户的小算盘,现在一算大账,才知道认真实行计划生育,保证耕地面积确实是一件大事。开化大队党支部因势利导,发动群众制订了人口规划和社员住房建设规划,并为此制订了乡规民约。在计划生育方面,全大队今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千分之十以内。仅此一项,按照现有的生产水平,就可使全大队每年多向国家提供75.7万斤商品粮,平均每人增加146元的收入。目前全大队的育龄夫妇都落实了节育措施,计划生育指标已列入承包合同,落实到户。
为了实行计划建房,大队成立了建房领导小组,对社员住宅和学校、商店、浴室等公共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并提出了两层楼一小院的住宅设计方案。按照这种方案实施,不仅可以不占一分耕田,还可从老宅基地中腾出20多亩土地来。新村建设方案和社员建房规划公布后,群众非常满意,一些原来在自留地、承包田上挖基备料的社员,都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向大队写了申请报告,要求参加新村统一建住宅。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农民温泉疗养院
赤城县东万口公社利用山涧温泉办起了疗养院,分批接待老队长、五保户、烈军属等进院疗养;社员一天交三角钱就可住院洗疗
郭秋堂 马振环
盛夏季节,我们慕名来到河北省赤城县东万口公社农民温泉疗养院。疗养院座落在黑河中游的塘子庙村,有奇异多姿的72泉:有的平地突起,有的出自“老虎口”,有的从“青蛙嘴”里流出,有的丁冬作响……傍山的疗养院,绿树围绕,鲜花点缀,在这里疗养的农民正在漫步、聊天、下棋,悠然自得。
提起农民温泉疗养院,公社管委会副主任阎克清吟诵了社员编的一首顺口溜:“一股暖流出山间,白白流淌几千年;三中全会春风来,农民建起疗养院。”这几年,东万口公社农业生产发展了,干部和群众都要求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希望利用温泉建造一座疗养院。在公社主持下,社员自筹资金,自己出工,很快就将疗养院建成了。这里设有5个男女浴池,43间病房,有固定床位200张,简易床100个;设有医疗室,能诊断、针灸、按摩、烤电;药房里有中西药达600多种。疗养院建成后,公社首先分期分批让老队长、五保户、烈军属、老病号住院疗养。平时,人们带上行李,一天只交三角钱就可以住宿洗疗。农闲时,有的一家几口人都来温泉疗养。这座疗养院一年的纯收入达7,000多元。
这里的温泉,水温高的有68度,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适合皮肤创伤、慢性溃疡、慢性炎症等皮肤病的水疗。现在,他们已接待了3万多人次疗养,大约治好了2,000多人的疾病。社员杨瑞林年近六旬,关节炎把他折磨了半辈子,他来温泉作了三个月的水疗,现在已能下田劳动了。


第2版()
专栏:

增加商品生产 活跃农村经济
武冈县支持发展多种经营专业户
本报讯 通讯员李永湘、陈瑞康报道:中共湖南省武冈县委、县人民政府最近决定,在全县十二万九千户农户中,因地因人制宜地确定和支持一万个多种经营专业户和家庭副业重点户,要求农村区社和业务部门的国家干部每人联系三五户,县属有关单位结合业务工作,对口支持一批农户。
这个县95%以上的社队已经建立了“双包”生产责任制。一些地方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工作上的失误,只注重粮食生产,放松和忽视了多种经营。县委认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社会产品,社队集体厂(场)不能忽视,专业户和重点户是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不能低估它的作用。因此,他们在坚决制止损害集体财产,巩固现有的各类集体厂(场)的同时,充分肯定了专业户和重点户的发展方向。在3月份召开的全县农村劳动致富会议上,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了二百四十多个专业户、重点户。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同志还亲自上门走访了二十多个养猪、养兔能手和柑桔、茶叶、烤烟行家,鼓励这些生产里手大胆地劳动致富,在各项专业化生产和发展家庭副业中作出榜样。并及时制止了个别地方出现的打击排挤专业户、重点户的现象,给全县社员群众吃了定心丸。在这个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拟订了五条标准,确定支持一万个多种经营专业户和家庭副业重点户。这五条标准是:一、有劳动致富的迫切要求;二、有剩余劳动力;三、擅长一项或几项专门技术,产品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四、能积极完成国家下达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任务;五、在近几年内有大幅度增产增收的发展潜力。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区社和县属有关单位,对已经选定的专业户、重点户要保持相对稳定,实行定期检查,并在生产项目安排、专业技术和生产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2版()
专栏:

农民夺得油菜大丰收
贺集公社兑现合同取信于民
今年,湖北钟祥县贺集公社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的生产责任制,农民生产劲头高,全公社25个生产大队,油菜大增产,比去年翻了两番多,超过合同。油菜丰收了,社员心却不定,有的怕不按合同结账兑现;有少数干部看到今年油菜大丰收了,也怕按合同结账兑现,社员得利多。公社党委了解到这种情况后,立即召开党委会,作出了“增产再多也要奖,不怕社员得利多”的决定,及时召开全公社大、生产队干部会,宣布坚决按合同结账兑现。群众吃了“定心丸”,敢报产量了,还积极向国家出售。
王运宪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何必厌恶蛇
陈广淦 林满山
俗话说:“见蛇不打三分罪”,竟把蛇看成人类的大敌,要大家同仇敌忾,见而诛之。蛇如果通人言,一定要鸣冤叫屈。因为它们虽然有时可能给人危害,但比起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微不足道。
蛇的种类很多,只有小部分有毒。无毒蛇不咬人,毒蛇也不主动向人进攻。人被毒蛇咬后,应当及时治疗,但不能因此而厌恶蛇,更不能憎恨所有的蛇,从而来一个见蛇就打。
蛇对人的好处,首先表现在它能驱疾除病,还人健康。作为传统药材而位居“极品”的五步蛇和金钱白花蛇的肉干,配以其它中草药,能治风湿、半身不遂、疥癣、惊癫等疾病。闻名中外的“三蛇酒”、“五蛇酒”,具有祛风、活络、舒筋活血、祛寒湿、强壮等功效。蛇胆,尤其是毒蛇胆,更为珍贵,能除多种疾病。即使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蛇毒,经过加工也能化为“灵丹妙药”。药学家们用眼镜蛇毒制成的“克痛宁注射液”,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疼痛、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三叉神经痛等,不但具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连续用药不会产生耐药性,也不会成瘾。
别看蛇的外表丑陋,它的肉却又细又嫩,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难得的上等食品。我国广东人、广西人、台湾人都喜欢吃蛇肉,尤以广东人为最,仅广州一地每年供食用的蛇就达几十万条。以烹饪蛇馔驰名中外的广州蛇餐馆,每天都要接待顾客上千人,宾客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许多蛇不但以身益人,而且能帮人做些事情。有的蛇喜欢吃老鼠,是人类捕鼠的帮手。养蛇捕鼠,我国在明、清两代最为风行。现在,世界上有不少粮仓专门养蛇捕鼠。至于养蛇看家,已经不是奇闻。蛇在自然科学研究和文化生活中也有用途。“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是说,蛇的感官极为灵敏,能感觉到人们感觉不到的气压变化,对天气预报极有参考价值。地震前,冬眠的蛇会突然复苏,在地震预报上也有重要意义。由于蛇皮皮质轻薄,有韧性,花纹美,常用来制作乐器的琴膜和鼓皮。更有趣的是,蛇的某些结构奇特,能给人以启发。威力很大的“响尾蛇导弹”,就是人们根据响尾蛇的“热测位器”的原理拟造出来的。
总而言之,蛇对于人类来说,益处大大超过了害处。因此,我们非但不能见蛇就打,而且要对它们加以保护,使它们能够自然繁殖。


第2版()
专栏:

用地热人工孵化孔雀成功
最近,福建省农科院地热农业利用研究所,大胆探索,利用本所研制的地热孵化箱,对孔雀进行试孵。入孵三个受精卵,孵化二十六点五天,孵出三只小孔雀,平均重七十五克,最重的七十九点三克。现在三只小孔雀在饲养员精心饲养下正在成长。(林学明 杨坚)


第2版()
专栏:

一母貂一胎产仔十一只
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甘旗卡水貂场的一只黑色母貂最近一胎产仔十一只,全部成活。
水貂一般每胎产仔三至五只,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它的皮毛可制作上等裘皮服装。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热闹的山村夜校
——贵州农村的一角
李东东
夜幕罩住了黔北高原的山乡和平坝。在修文县小箐公社的山路上,闪闪烁烁的煤油灯和手电光,伴着说笑声,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杉林大队农民技术夜校。
这所夜校原来叫“农民夜校”,只担负扫盲任务,后来在群众要求下,增添了农业技术课。本大队45户里,43户有夜校学员,附近社员也被吸引来了,共有76人在夜校读书。
夜校从开设农业技术课开始,就把课堂讲授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山区育稻秧季节,夜校安排了水稻薄膜育秧技术课。周继山老师详细地讲解了薄膜育秧的技术措施,还用自己去年试验薄膜育秧获高产的事实,说明这种育秧法节约谷种,烂秧少,秧苗成活率高,比老法育秧增产20—30%。
正讲着,一个大嗓门插了话:“老师,发谷芽的时候多长时间淋一次水?我的谷种怎么比别人发得慢?”周老师仔细帮他分析技术上的原因,学员们不约而同地交换着欣喜的目光。原来,这个名叫杨国庆的学员,两年前还是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赌头。包干到户以后,责任田的担子压上了肩,他随着大伙儿到夜校学习,把劲用在生产上,去年,他家人均打粮1,300多斤,烤烟、油菜两项现金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今年,他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长,出席了县“劳动致富”会议。
老师刚回答完杨国庆的问题,后排一个叫尹怀祥的小伙子举起了手:“我今年打算养鱼,请问老师养哪种鱼好?”话音才落,早有准备的周老师很快回答了他。
杉林夜校越办越红火。许多社员家庭,夫妻同入学,兄弟共钻研。乡亲们都说,杉林夜校办得好,尹宜邦和周继山两位老师功劳大。他们白天教民办小学的娃娃,天黑教娃娃们的爸爸妈妈,还和社员一样承包了责任田,一天也没误过上课。


第2版()
专栏:

网箱养鱼 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睢县貂场引进的三十只艾虎,经过九个月的精心饲养,最近已顺利产仔、分窝。艾虎是珍贵的皮毛动物,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一年产仔二胎,一胎就比水貂多产仔三至四只。目前,睢县貂场饲养的艾虎已发展到二百多只。 张兵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