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学政治 学管理 学技术
蒲塘公社加强基层干部的培养教育
本报讯 通讯员莫华、陈彬报道:广西玉林县蒲塘公社把教育农村干部当作一件大事,认真解决有些基层干部“不愿干”、“不会干”的问题。现在,这个公社大多数干部精神振奋,学政治、学管理、学技术,实事求是,秉公办事,对歪风邪气敢抓敢管,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今年开春,蒲塘公社一些地方歪风邪气较盛,春耕生产处于被动局面。公社党委组织工作组到各大队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大队领导班子软弱涣散,部分干部作风不正,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认真贯彻落实。公社党委决定抓好农村干部教育这件大事,改变大队一级的工作无人负责的状态。他们在得到县委的支持后,组织公社、大队两级干部到县党校,联系本公社的实际,学习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使大家提高了觉悟,鼓起了搞好工作的勇气。
通过思想教育,这个公社的干部精神状态改变了,热情高涨了。但是,他们面对当前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难于适应,工作起来十分吃力。这使公社党委认识到,光是解决有些干部“不愿干”的问题不行,还要解决较多的干部“不会干”的问题。
从今年以来,公社党委主要从如下几方面来抓这件事:一、公社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还采取上辅导课、报告会、技术讲座、开设询问处等形式,帮助干部提高理论、政策、技术、管理水平。现在,全公社能在一般情况下独立工作、解决问题的大队干部,已占到大队干部的多数。二、教会干部善于走群众路线,扎扎实实地为人民办事。公社党委引导大家总结过去脱离群众、搞瞎指挥的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凡事都应该紧紧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一道去干。他们还教育干部过细地做工作,办事不要强压硬扭。当上级下达任务、少数群众难于接受时,不急于求成,而应主动地深入到群众中去,讲清政策,摆明道理,使群众愉快地接受。三、领导干部带头干,一级带一级,做好传、帮、带。六九大队地处边远山区,今春曾一度刮起乱砍滥伐集体林木,哄分集体财产的歪风,大队干部看到问题成堆,产生畏难情绪,工作束手无策。公社党委副书记吕超才到这个大队去帮助解决问题,他同大队干部个别谈心,传经验,出点子,还和大队干部一起到问题多的生产队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较快地解决了这个队的问题。


第2版()
专栏:

中共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第一书记罗尚才(布依族),坚持调查研究。图为他(左三)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牛场公社中纳大队与社员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周浩荣摄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从一个社办企业的遭遇谈起
泉州市一家受过上级表扬、经济活动正常的社办工厂,从今年3月份起,原料渠道被切断,生产处在“饥饿”状态。
福建一个受到省、地、市表彰的社办企业——泉州市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最近因生产原料渠道被切断,生产已处在“饥饿”状态,处境十分困难。
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有140多名职工,主要产品是塑料丝和塑料编织袋。前年11月,这个厂与地区物资局的轻工化工建材公司签订联合协议,由公司负责组织供应计划外的聚丙烯,工厂每月从利润中提取2,000元给公司,一部分作为组织货源的活动经费,一部分上交国库。工厂还吸收了公司20名家属进厂作临时工。这样,由于原料有保证,这个社办厂去年的产值达200万元,实现利润34万元。
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开始后,地区有关部门派调查组进驻了轻工化工建材公司。从今年3月份起,切断了对该厂聚丙烯的供应渠道,使这个厂实际上也成了打击对象。
据了解,在这次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有些人没有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划清政策界限,不少社队企业不明不白地被指责得抬不起头来。有的人说,社队企业搞不正之风,污染了社会风气,他们把社队企业当成不正之风的“风源”。因此,有些单位有多余或计划外的原材料,也不敢供应社队企业,怕连累自己。
据反映,目前晋江地区的聚丙烯就积压了数百吨。如果拿出一些让塑料拉丝编织厂生产,不仅将救活20多个用这个厂塑料丝搞加工的编织厂,而且每月可向国家交纳一万多元的营业税。
由于十年动乱中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受“四人帮”严重破坏,目前确实有一些社队企业存在不正之风,例如走邪门歪道,挖计划内的原材料,推销低劣的产品。可是,决不能因此就把整个社队企业看成是“洪洞县里无好人”。实际上,走正道、守法纪的社队企业还是占大多数,就拿江南公社塑料拉丝编织厂来说,它每月的产量、产值、利润等项,都要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自觉接受国家的监督,近几年来,没有发生过行贿、走私等不法行为。不久前,泉州市银行和税务局认真检查了这个厂的账目,结论是:经营方向对头,经济活动正常。就是那些搞过不正之风的社队企业,我们也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全部归罪于他们。许多社队企业的生产不能列入国家计划,原料无保证,有些拥有物资的部门常常对他们进行勒索。只是片面地指责他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社队工业是我国工业的一个方面军,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援四化建设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晋江地区社队企业就吸收了30万集镇闲散劳力和农村剩余劳力,去年产值达4.5亿元,上交国库税金1,400万元,上交地方财政4,000万元,发放了2亿多元的工资,还为国家挣了一部分外汇。因此,我们呼吁:各方面要正确对待社队企业;各级领导要注意解决它们的困难,引导社队企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林群英 王炜中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打铁先要本身硬”
——记大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徐大华
李后平
6月4日,支部书记徐大华在队长会上要各队抓紧完成生猪上交任务。第二天,一天时间内,全大队就向国家交了43头生猪。在湖北通山县南林公社大坪大队,类似的事情还真不少。只要徐大华开了口,就没有下不了“台”的“戏”;再大的困难都能得到解决。这是为什么?听我讲一串故事后,您就自然会晓得其中的奥妙。
徐大华当支书不久,有关部门给了大坪大队几个招工指标。当时区、社二级领导和当地的社员,一致推荐他的二女儿去当工人。让女儿去吗?争着去的人多得很;不让女儿去吗?这是关系到她的前途大事。他经过三番五次的考虑,终于动员女儿让出了招工表。看女儿不愉快的样子,他安慰女儿说:“傻孩子,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务农的,唯独就你务不得农?!”徐大华当十年支书,先后经他手招工、升学送走40来人,唯独就没轮到自己孩子的头上。他5个初、高中毕业的孩子,如今都是生产队里的好社员。
老徐当支书从不兴吃喝风。他下队工作从未在社员家吃餐饭。他叫他老伴专门为他添置了个暖锅,经常把饭菜放在暖锅里等他回来吃。大队送新兵入伍办招待,人家要他陪新兵吃餐饭,他说:“有连长陪就是。”虽不陪吃招待饭,新兵入伍时他都要亲亲热热地送一程。他送走了9个参军的,从未陪吃过一餐招待饭。
去年春初,徐大华建了一栋连3房子。动工前,他在支委会上向大家交代了这样两件事:一、请3天假;二、不准大队干部任何人帮工、送礼物。他建那栋房子没办酒席、没挂红、没放鞭炮。在本队请了31个土工,按每天2元计算共付了62元工钱。徐大华起屋的同时,社员徐景唐也在起房子。由于地基狭窄,景唐只好把一个大坑填起来凑。老徐见了心想,填起来的地基不牢固。他对景唐说:“你往我这边做,我让一部分给你。”景唐说:“你已经把墙脚都打好了,这样越理的事我不能做。”老徐说:“什么理不理,把房子做好就是理。”他把自己做了好高的墙脚扒掉了,请匠人把景唐的屋基牵正。房子建起来,景唐的房子又宽又大,又方又正;大华的房子却扯嘴歪角,一端九尺宽,一端四尺宽。
徐大华打铁本身硬,在群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威信。人们都说:“大华当支书不为名、不为利,我们怎能不听他的话?”


第2版()
专栏:在致富的路上

怎样处理多余的秧苗?
潘克力
今年育秧期间,四川犍为县低温多雨,早稻烂秧严重,秧苗短缺,市场上的秧苗价,一把最贵一角八,最贱一角五。罗城公社坳塘十队由于实行科学育秧,秧苗未烂,除满足自己栽插外,还剩3亩半秧苗。这些秧苗,象“磁铁”一样引来了一大群缺秧队的干部、群众。找队长王兆生的人特别多,拦住他就说:“价钱你们定吧,贵点不要紧。”
3亩半秧苗,最少可扯9,000把,按市场最低价计算,十队可收入1,350元。王兆生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怎样处理秧苗。有人说:“人家烂了秧,已经损失一部分种子、化肥,我们再卖高价,不是把人家整得更惨了吗。”还有人说:“假如我们秧苗烂了,又要出高价去买,心里好不好受呢?将心比心,我们不能看到别人缺秧苗,就抬高价,捞一把。”干部、群众一致表示不能做亏别人、富自己的事。最后队里经过成本核算,按一把秧苗5分钱成本的价钱,将3亩半秧苗全部卖给了兄弟队。


第2版()
专栏:

茶叶减产以后
海杭法
浙江省天台县龙潜公社官员大队陈学期一家,今年承包了五十亩茶叶。由于第一次承包,经验不足,收茶后发现产量比去年减少了三担半。陈学期合算了一下,如果把茶叶都卖给国家,除去上交大队一千五百元,支付采制工资以及燃料等项开支,还要亏本几百元。有人帮他出主意说:目前市场上茶叶很畅销,你只要高价投放市场,准有钱赚。陈学期说:“我们农民事事靠国家,不能做亏国家、富自家的事。”
在茶叶采制阶段,几乎天天有人上门,出三元一斤的高价买茶叶,他都一一拒绝。谷雨前,陈学期全家采摘了一千斤茶叶,如果到市场上出售,这一笔就可以收入三千元,但他没有这样做。今年他家共采摘茶叶二千四百五十斤,除去上交大队一百斤外,其余全部卖给了国家,一斤高价茶叶也没卖。


第2版()
专栏:编后

闪光的思想
上面这两件事,看来平凡,却闪耀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光辉。这些普通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必须把国家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结合起来,而不能用损害别人、损害国家的办法去致富。
我们的许多农民都懂得,个人富裕要建立在集体经济壮大、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上;基础雄厚,个人富裕才有可靠的保证。“金山银山,党的政策是靠山;千好万好,社会主义前程最美好”。象坳塘十队社员和陈学期一样,农村中很多干部和社员,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实践中,时时想着国家和集体,注意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他们不但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为建设精神文明作出了努力。农村各级领导要重视这样的先进事迹,大力扶持这种新风尚,使之在广大农村更加发扬光大。


第2版()
专栏:

丰产的笋用毛竹山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宁波市郊区农林局冲破了经营竹山的一些传统习惯,在一块面积为3.12亩的笋用毛竹山上进行丰产试验,根据竹、鞭、笋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鞭笋越挖竹鞭越叉,挖掘时间可长达100多天,既不影响冬、春笋的孕芽,又确保了竹笋季季增产。
结果,年产笋13,467斤,平均亩产笋4,315斤,比一般笋山高十多倍。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宁陵县柳河公社王庄青年农场职工,多年来坚持科学种田。图为他们正在喷洒农药,精心管理花生。
王 琦摄


第2版()
专栏:

君山银针增产
本报讯 著名的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茶,今年又获增产,总产达到五十九点五斤。
君山银针是我国茶叶中的稀有名贵品种,属黄茶,出产在君山的白鹤寺内,只有十几株茶树。每年清明节前三天和节后十二天采摘。


第2版()
专栏:

发挥农业科技威力 加快农业发展步伐
——从《农业靠科学》一书看技术承包责任制的重大作用
茹一民
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委托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的《农业靠科学》一书即将出版,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的好经验,介绍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农业科学技术。
编入《农业靠科学》一书的33篇文章,是选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在农牧副渔方面推行技术联产责任制的典型经验。作者大都是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推广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将会促进更多的农业领导干部、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社员群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更好地发挥现有农业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从而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
《农业靠科学》一书介绍的共同经验告诉我们:
第一,为了有效地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实行并且继续健全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过去,我国农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和“左”的影响,也出现过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弊病,使大量农业科学技术没有能真正为群众所掌握,没有能够广泛推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并且落实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农民有了自主权。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责任制陆续在全国农村建立起来,农村面貌迅速起了深刻变化。增产增收,农民多劳多得,使蕴藏在农民中的长期被压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农民要求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起来。正是在这种大好形势下,1979年在天府之国的四川,出现了最早的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也叫“技术承包”)。他们把农民的生产责任制、技术员的技术责任制和干部的岗位责任制,用合同的形式、科学的方法和经济的手段结合起来,把农民、技术员和干部各自的职权、责任和利益结合起来。这样,很快就出现了象许多社员所说的“联产如联心,谁联谁操心”,农民、技术员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共同创高产的动人景象。
这种情况一出现,立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全国,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从一种形式的技术承包,迅速发展为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并且正向着专业化、社会化迈进。现在,全国已有很多地方在试行农业技术联产责任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第二,广泛发动和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技术,是发挥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的有效途径。该书介绍的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南石沟公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例证。他们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总结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调整了农业规划和布局,开展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产水平有很大提高,由后进社变成了先进社。公社党委感到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继续高产,只靠一般化的领导和传统的耕作栽培方法是不行的,必须靠科学种田。1980年秋,他们和市、区、社三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签订了小麦技术推广联产合同,重点抓了三项技术措施:一是更换良种、纯种,做到了合理布局;二是适时清棵、疏苗移栽,做到了苗全、苗匀、苗壮;三是采用科学方法诊断植株营养、土壤养分,测定土壤含水量,合理施肥浇水。在1980年冬至1981年春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双方共同努力,使全社15,800亩小麦获得大丰收。总产量达708万斤,比上年增产65万斤,增长10%多;小麦生产成本每斤也降了一分钱。而和他们相邻的4个公社却都减了产。麦收后,双方又签订了玉米技术联产合同,亩产达到548斤,总产达到427.5万斤,比上年增产5成以上。广东高州县科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泗水公社的万亩稻田中推广先进技术,结合农活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00多人次,采用小面积示范与大面积生产相结合、总结群众经验与科学技术指导相结合、田间观察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地推广杂交水稻新技术,使万亩水稻平均亩产千斤以上。据统计,仅杂交水稻新技术一项,全国推广面积累计就达2.5亿多亩,增产粮食260多亿斤。
由此可见,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的强大生产力,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力量。它给更多的农业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农业工作者以启示:把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民中去,更好地把现有科技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发展。
第三,大力组织和培训农村中的土专家、能工巧匠,克服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是发挥农业科学技术作用的有效措施。各地在试行技术联产责任制的工作中,普遍遇到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是观望等待,还是因地制宜组织科技力量?这本书介绍的许多地区的事实已经作出很好的回答。1981年,广西玉林县樟木公社的农民群众,要求技术承包的项目越来越多,技术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公社科协在党委领导下,一面把分散在公社各直属部门的科技人员组织起来,推动他们去担负技术承包任务;另一方面,把分散在农村中的233名土专家、能工巧匠组织起来,和农业技术员一起或单独担负技术承包工作,因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安徽嘉山县石坝公社,没有一名专职农业技术员,也没有被困难吓住。公社党委经过调查研究,从农民中选拔了9名有技术的土专家,搞杂交水稻和烤烟技术承包试点,一年就带出300多名农民技术员;组织土专家办技术训练班,半年多就培训社队干部130人,杂交稻制种技术员193人,烤烟技术员176人。技术力量的发展壮大,对发展粮、烟生产起了很大作用。1981年,该公社人均收入达200元以上,户产万斤粮的农户、人均收入400元的社员占全社一半,创公社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全国有5万多个公社,平均一个公社还摊不到两三个农业技术员。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村需要技术人员愈见迫切。就地培养农民技术员,经过实践证明是当前解决农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切实可行的有效办法。据估计,全国农村的土专家和能工巧匠约有二三千万人,他们中必有许多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特别聪明睿智的人物,如果能够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掘出来,那将是一支不可低估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技术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