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面临严峻斗争
以色列重兵包围要解除巴解武装 苏联同美国幕后交易
据新华社北京电 以色列在从东、南方向缩小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西区包围的同时,抛出妄图基本上解除巴勒斯坦武装的撤军条件。美国在大力支持以色列,而一向标榜自己是阿拉伯人“忠实朋友”的苏联,采取了避免过多卷入的姿态,没有给巴勒斯坦直接有力的支援。因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目前的处境是相当困难的。
以色列凭借军事优势,抛出了它的所谓“谈判”解决的条件,即:解除巴勒斯坦武装,由黎巴嫩军队进驻贝鲁特西区,在黎巴嫩南部建立40公里宽的“安全区”,和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并且扬言,不达目的,决不撤军,气焰十分嚣张。
美国特使哈比卜在同以色列密谋之后,17日向有关各方提出了一项“政治解决”方案,其内容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黎巴嫩政府”;解除巴勒斯坦武装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只是政治性的组织;叙利亚部队撤离黎巴嫩;在黎巴嫩南部建立
“非军事区”,由多国部队进驻。这一同以色列的撤军条件不过是同一内容的两个版本,目的都是企图取消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打击叙利亚,控制黎巴嫩。
黎巴嫩也是这次以色列入侵的直接受害者。以色列强占了它的三分之一的国土,杀害了大批无辜居民。据报道,黎巴嫩救国委员会可能作出的选择之一是:以巴解组织交出武器为代价,由黎巴嫩军队进驻贝鲁特西区,换取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叙利亚在这次战争中也受到较大损失。它在黎巴嫩贝卡河谷的苏制萨姆—6式导弹系统的地面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有消息说,叙利亚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可能作出的选择,是希望通过谈判让以色列侵略军撤出黎巴嫩,而不是同以色列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
苏联在这场冲突中采取了一种滑头态度。苏联官方一直到以色列“几乎完成了军事行动”的时候,才向贝京当局发出“警告”,表示要“在行动上站在阿拉伯人一边”。但实际上它在同美国进行幕后交易。有消息说,当美国特使哈比卜在有关各方之间进行“调解”之际,美苏之间也在就黎巴嫩危机进行接触。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8日报道:苏联官员认为,“以色列从黎巴嫩的最终撤军是同叙利亚撤军和巴勒斯坦的(军事)设施被拔掉相联系的”,并且毫不掩饰地表示,苏联对此毫无办法。难怪巴解领导人阿布·伊亚德忿忿地说,苏联人的态度是“无法解释的”。
居住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人共有50万,其中40%现在生活在以色列军队控制区内。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在黎巴嫩南部的基地被以色列摧毁,在贝鲁特西区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仍被围困。在当前不利情况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面临着困难的抉择:是继续抵抗,同以色列决战呢?还是通过困难的谈判斗争、徐图未来?还是一边打一边谈判呢?不管怎样,巴勒斯坦人民将经历一段曲折的道路。然而,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正义斗争是摧毁不了的。(附图片)
6月25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视察了贝鲁特西区。图为两名老年妇女向阿拉法特控诉以色列狂轰滥炸的罪行。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巴解组织发言人否认将放下武器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贝鲁特消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言人今天断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将“继续战斗,抗击占领”。他说:“我们的决定只有一个——胜利,要不就牺牲。”
这位发言人否认有消息说,巴勒斯坦的游击队在一旦以色列侵略军从包围贝鲁特西区的阵地后撤5公里后准备放下他们的武器。他强调指出: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的决定仍很坚定,一直要打到取得胜利为止。”
消息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说:“我决心战死在我的总部里。我们将在每一条街道,每一块地方战斗。”
据西方通讯社自特拉维夫报道,以色列内阁昨天曾发表关于解决黎巴嫩问题的声明,要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所属部队把武器交给黎巴嫩军队,其成员无一例外地离开贝鲁特和黎巴嫩。美国曾通过其总统特使哈比卜表示支持以色列要解除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武装,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集团离开黎巴嫩的声明。


第6版()
专栏:

南共联盟十二大进行分组讨论
代表们决心沿铁托道路继续前进
大会带头节约实际开支比预算减百分之四十
本报贝尔格莱德6月28日专电 记者黄炳钧报道:南共联盟十二大从26日开会的当天下午起即分6个委员会进行讨论。各委员会的讨论将于28日结束。总共三天半的会期中用两天半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使代表们有机会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这6个委员会分别讨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自治的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稳定问题,关于发展社会主义自治民主的政治制度问题,关于共盟组织建设、南共联盟的章程和干部政策的问题,关于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中迫切的思想问题,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问题,关于全民防御和社会自卫问题。
在第一委员会上作主要发言的是联邦主席团委员克拉伊盖尔。他正在主持制定长期经济稳定规划。克拉伊盖尔讲到,这次代表大会面临的任务是根本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战略战术。
这个委员会讨论的自治和稳定的问题是全党全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也是代表们注意的中心。有三分之一的代表参加了这个委员会。
代表们在发言中分析了自治发展停滞的原因和有效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经济稳定规划的途径。
各委员会的讨论中代表们畅所欲言,充满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来自基层,特别是来自直接生产的代表呼吁,要从空谈转向行动,才能克服今天的困难。
共盟中央主席团委员格尔利奇科夫在第五委员会上做的发言中指出资本主义危机继续深化。
他在讲到不结盟运动时说,不结盟运动一直受到外来的压力,由此产生“天然盟友”,“中立主义”“等距离”等,而这些都是旨在损害不结盟运动的独立性,削弱不结盟国家的团结、合作和相互声援。
第六委员会的代表强调指出,南斯拉夫社会今天的防御保卫能力已能抗击任何侵略,抗击对南斯拉夫自由和独立的任何侵犯。
各委员会的讨论表明,虽然南斯拉夫面临一些困难,但只要继续坚持铁托道路,坚决同违背社会主义自治的倾向决裂,是有力量克服这些困难的。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27日电 稳定经济是南共联盟十二大讨论的主题之一,而增产节约又是稳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次代表大会在厉行节约方面首先起了带头作用。
去年原订这次大会的预算开支是一亿七千七百五十多万第纳尔。共盟中央专门就代表大会的节约问题召开了会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到目前为止,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过程中的实际开支将比原订预算减少40.4%。
为了节约开支,规定外国代表团到达时,一律不拍电影和电视,而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礼宾活动和宴请。外国代表团的食宿都是免费招待的,但他们在旅馆里所用的饮料和洗衣费等均需自理。过去,参加大会报道的记者们每人发给一个皮包,而这次每人改发一个用硬纸做的文件夹。大会印刷的各种材料也减少了。大会的外地代表过去多是提前来到首都,离开得也晚,而这次在大会临近时代表们才开始向贝尔格莱德集中,这就节省了不少旅馆费和其他开支。代表大会带头节约,博得了人们的好评。
根据增产节约的精神,全国各地都提倡以实际的劳动成绩来庆祝十二大的召开。6月26日十二大开幕正是星期六。这一天在南斯拉夫是休息日。但全国各地很多企业、劳动场地依然照常工作,工人们把这一天的劳动作为向南共联盟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献礼。马其顿基切沃的一家发电厂,提前6天完成安装任务,26日开始发电,以表示庆祝大会的开幕。在英雄城市普里莱普的一家啤酒厂26日超额完成生产任务40%。很多青年义务劳动营地都宣布这一天为“劳动突击日”。同时,很多地方的劳动组织和建设工地的工人作出决定,把6月26日一天的劳动收入献给为青年工人和工人子女设立的铁托助学金基金会。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游击队在各地频繁袭击苏军
在战斗中击毁坦克十多辆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27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今天报道,阿富汗自由战士在6月11日和15日的战斗中击毁5辆苏联坦克。
报道说,在获悉苏军车队从喀布尔出发,途经瓦尔达克省前往坎大哈的情报后,阿富汗自由战士6月11日在车队经过的希什加奥附近的公路上用大石块和树木设置了路障。当苏军车队开近路障受到阻挡时,自由战士用火箭发射器向车队猛烈开火,击毁坦克4辆。
阿富汗自由战士6月15日还在加兹尼省卡拉赫巴格军营附近的公路上设置地雷,当8辆苏军坦克在公路上巡逻时,一辆中雷被击毁。
另据阿富汗自由战士消息,在6月份的第一周,苏联武装直升飞机袭击阿富汗北部法里亚布省索尔地区时,再次发射了毒气弹。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24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报道,阿富汗自由战士最近不断袭击敌人,取得新战果。
阿富汗自由战士6月7日在加兹尼省卡拉赫巴格地区袭击了敌人的一个军车队。自由战士事先在车队经过的道路上埋设了地雷,并用火箭筒和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次战斗共击毁5辆坦克、6辆运兵车,打死了车上的敌人。
6月1日,另外一些自由战士在楠格哈尔省的穆罕默德达拉袭击了一个苏联军车队。1辆苏联坦克被地雷炸毁,里面的人员全部死亡。埋伏在附近的自由战士向运兵车开火,打死3名苏军士兵。
自由战士不久前在喀布尔—贾拉拉巴德公路上贾格杜拉克附近的一个关口,击毁了两辆苏军坦克,打死车上的8名苏联军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援引驻新德里外交人士的话报道,阿富汗游击队上周在潘杰希尔山谷南口古尔巴哈附近丛林里伏击了阿富汗当局的武装人员和执政党的工作人员,使敌人遭到重大伤亡。目击者看到有23车死者的尸体被运回喀布尔,当局为他们举行了葬礼。
报道说,当局派了1,000名人员去潘杰希尔山谷执行“绥靖”任务,他们在途中遭到游击队的伏击。(附图片)
阿富汗一支抗苏游击队在进行军事训练。 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总统发表电视讲话
呼吁阿拉伯国家拯救贝鲁特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贝鲁特消息:黎巴嫩总统萨尔基斯昨天晚上发表电视讲话,紧急呼吁阿拉伯国家拯救贝鲁特。
他说:“我紧急呼吁你们,作出努力,同我们一起把贝鲁特从迫在眉睫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他要求阿拉伯领导人帮助他“保护数以千计的无辜居民的生命。”
他说,他这个呼吁是“受到威胁的一个国民的肺腑之言”,是在“贝鲁特面临着被彻底摧毁和遭到大屠杀的危险”的时刻发出的。
在萨尔基斯发出这个紧急呼吁之前几小时,以色列飞机曾向贝鲁特投散传单,扬言要对贝鲁特采取新的行动,要市民撤离贝鲁特。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大使向埃亚德马总统递交国书
新华社洛美6月23日电 多哥总统埃亚德马今天在中国新任大使靳民生递交国书时赞扬中国和多哥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埃亚德马说,中国对多哥的援助是诚挚的和具体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靳民生大使是5月28日抵达洛美的。


第6版()
专栏:

比兰德拉国王接见邹荻帆
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28日电 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和王后昨天晚上在政府大厦接见了中国作家协会理事、著名诗人邹荻帆。
比兰德拉国王握着邹荻帆的手对他说:“你来了,我很高兴。”此后,尼泊尔首相苏里雅·巴哈杜尔·塔帕也接见了他。
邹荻帆是6月21日到达加德满都参加尼泊尔王家学院建立25周年庆祝活动的。在加德满都逗留期间,他和尼泊尔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和记者进行了广泛接触。


第6版()
专栏:

修复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谈判纪要签字
据新华社加德满都6月25日电 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以及重建中国—尼泊尔界河上友谊桥谈判纪要,今天在这里签字。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参赞刘锡惠和尼泊尔公路局总工程师普拉丹代表政府签字。
加德满都—科达里公路修筑于1976年,是中国援建的第一条公路。去年7月,这条公路上有27公里的路段受到洪水的严重破坏,公路上的友谊桥也被冲走。


第6版()
专栏:

阿盟外长紧急会议结束
会上争论激烈未就黎巴嫩局势取得一致意见
新华社突尼斯6月27日电 阿拉伯联盟成员国的外长和代表们今天在突尼斯举行了一整天的紧急会议后宣布:决定成立一个部长级委员会负责研究实施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的决议的办法,和召开特别首脑会议问题。
这个委员会是由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叙利亚、黎巴嫩、科威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代表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组成。
据会议人士透露,会上争论很激烈,在对待黎巴嫩局势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外长紧急会议决定于6月29日在突尼斯召开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


第6版()
专栏:

“要自由就要战斗”
——访一位阿富汗游击队指挥员
一个细雨蒙蒙的下午,我们采访了正在巴基斯坦就医的阿富汗帕克蒂卡省萨鲁扎地区游击队司令纳西姆·纳依姆扎伊。
纳依姆扎伊今年二十七岁,中等身材,黧黑的脸膛,蓄着浓密的黑胡子,双眼炯炯有神。他毕业于喀布尔军事学院,担任过政府军第八十八炮兵团上尉排长。1978年,他因在坎大哈参与组织反塔拉基政权的暴动被捕入狱。1979年9月阿明上台后获释。出狱后他便参加了抵抗运动。
谈到他所领导的抵抗力量时,纳依姆扎伊自豪地说,在他指挥下的自由战士共有千余名,其中200人受过较严格的军事训练,经常出击敌人。他们用缴获的武器武装自己。
纳依姆扎伊还详细地介绍了今年4月份一次战斗的情况。
一天,在卡尔迈勒政权内部工作的爱国者送来情报,说苏军和政府军要出动大批部队到萨鲁扎地区扫荡。他和另外两派抵抗组织决定协同作战,迎击敌人。4月20日,100多辆苏军和政府军坦克和装甲车分几路驶向萨鲁扎地区。车队一进入自由战士的布雷区,顷刻就有几辆坦克被炸成废铁。这场战斗持续了4天。由于事前做好了准备,自由战士在这次战斗中共打死打伤敌人200多名,击毁敌人坦克、装甲车和其他运输车辆15辆。
在阿富汗人民反侵略斗争中,涌现了大批英雄战士。纳依姆扎伊说,这样的战士在他的部队里就有许多。穆罕默德·谢里夫原是个农民,没念过书。现在是率领着50名战士的火箭排排长。在过去两年多的战斗中,他怀着对苏联侵略者强烈的民族仇恨,勇敢作战,轻伤不下火线,一个人击毁过敌人25辆坦克和装甲车,成了这支部队获得奖状最多的人之一。
萨鲁扎地区约有2,000户人家,完全在自由战士控制之下。各小县(阿富汗行政单位分小县和大县)都设立了军事、文化、教育、财政、新闻和司法6个委员会,由各村选举的代表组成。大县则成立了一个执行委员会,统管属下的各小县的军政事务,纳依姆扎伊就是执委会主席。
纳依姆扎伊说,苏联飞机的狂轰滥炸,使萨鲁扎地区不少老弱妇孺被炸死,大片庄稼被毁坏,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当地人民的抗战决心。自由战士每周进行一次军事训练,参加的人数有时多达1,000余人。自由战士亦兵亦民,敌人来时拿起武器,敌人一撤又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正是由于他们顽强地坚持抵抗,苏联侵略军和喀布尔当局才无法在那里立足。
纳依姆扎伊最后断然地对我们说:“要自由就要战斗。”
新华社记者 陈谋华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蒋志强


第6版()
专栏:

印巴将就签订非战条约恢复会谈
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28日电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说,巴基斯坦外交秘书与印度外交秘书将于8月在伊斯兰堡就两国签订非战条约问题恢复谈判。
这位发言人说,巴基斯坦拟定的互不侵犯、互不使用武力的条约草案已于本月初交给印度外交秘书纳特瓦尔·辛格。
双方恢复会谈的决定是6月1日由巴基斯坦外交秘书长沙阿·纳瓦兹和印度外交秘书纳特瓦尔·辛格在伊斯兰堡作出的。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缔结一项非战条约的第二轮谈判原定今年3月份在伊斯兰堡举行。然而,印度因巴基斯坦在日内瓦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及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而于2月24日宣布推迟会谈。


第6版()
专栏:

萨达姆再次当选为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总书记
新华社巴格达6月27日电 据伊拉克通讯社报道,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今天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第九次地区(伊拉克)代表大会的闭幕会上再次当选为总书记。
这次为期4天的代表大会是在伊拉克宣布从伊朗领土上撤出它的全部军队的时刻召开的。侯赛因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作了有关党内问题和国内外形势的报告。
大会选出了由总书记和14名成员组成的领导机构。
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1963年在伊拉克取得政权的。


第6版()
专栏:

新旧之间
——南亚纪行之四
本报记者 蒋元椿
一到新德里,刚下飞机,主人就请我们去看印地语电影《丈夫和妻子》。故事情节是一个醉心西方化的丈夫嫌恶他那土里土气的妻子,另一个土里土气的丈夫,不得不给他的西方化的妻子做饭看孩子。阴错阳差的这两对夫妻,在第三对夫妻的帮助下改善了关系。而这对夫妻也有自己的伤心事,他们的女儿出嫁以后受不了丈夫的虐待,上吊自尽了。
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现实看,印度的婚姻似乎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结婚前只见过对方的照片。其次,妇女仍然处于无权的地位,随时会被丈夫、公婆欺负。
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是穆斯林国家,成年妇女都呆在家里。街上是男人们的世界,偶尔看到一两个妇女,也是从头到脚披着黑色长袍,遮着脸,只露出两只眼睛。女知识分子当然要解放得多,也有穿西服的,但是为数不多。在开伯尔山口,我们见到过一队帕坦族妇女。她们穿着花布衫,每人头上顶着包在一块包袱布里的柴草,嘻嘻哈哈地在公路旁边说边走。巴基斯坦朋友说,这里由于男子生下来就是战士,妇女要操持里外家务,所以比别处的妇女要自由得多。
从我们所见来说,南亚三国的妇女,除了那些富有的以外,都显得比男子矮小、瘦弱。早熟、早婚、早衰,这大概是许多普通妇女的命运。在孟加拉国一所专门从事节育工作的医院里,一位刚作过节育手术、躺在病床上休息的妇女告诉我们,她才23岁,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难怪她显得那么苍老。一次我们在乡下偶尔中途停车,走来一个女孩子,腰上搂着一个光着身子、眼泪鼻涕地号啕大哭的一岁左右的小孩,站在车旁看我们这些外国人。孟加拉国朋友问她,那小孩是她什么人。她说那是她的孩子,而她自己才14岁。
许多印度朋友同我们谈到妇女问题,慨叹旧的风俗习惯的难以改变,对此我们深有同感。即使在中国,歧视妇女的现象也仍然不断发生。妇女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经济问题。在中国,重男轻女同家庭收入、财产继承有密切关系。在南亚国家,妇女问题除了宗教的因素而外,也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当男子都还不能充分就业的时候,要让妇女去同男子争夺有限的就业机会,那是不可能的。而妇女如果在经济上不能自主,也就难以得到解放。可喜的是,印度许多人已经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电影《丈夫与妻子》既批判了对妇女的封建歧视,也批判了把妇女当作玩物和把妇女解放仅仅看作是出头露面、喊喊口号的倾向,主张在夫妻间建立真正平等的关系。这是一种值得赞扬的尝试。
英国的殖民统治破坏了南亚国家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把它们带进了旋风般运转的现代世界,却保留甚至助长了对其统治有利的旧的事物。这些旧的事物现在正顽强地拖住社会前进的步伐,竭力不使自己在旋转中被甩出去。这种新与旧的斗争是到处可见的。印度的神牛就是又一个例子。
牛在印度是极受尊敬的,因为它为人类提供牛奶和耕耘、运输所需要的劳力,它的粪是农民的燃料。这种由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牛的尊敬后来宗教化了。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进印度教的神庙得把身上的一切皮革制品都放在庙门之外。所谓神牛,是印度教徒为了给自己赎罪买来送给神庙放生的牛。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里,常常可以见到它们单独地或三五成群地踯躅街头,挡住行人车辆的去路。这些神牛每天只能碰到什么就吃什么,无人饲养,在城市里更难吃到它们爱吃的草。它们在这里与其说在享受被放生之乐,不如说在忍受饥饿流浪之苦。它们茫然地在城市里游荡,给交通运输造成许多不便。我们注意到,在孟买这样交通繁忙的城市里,神牛就很少见到了。社会的发展正在把这种旧事物推走,但它们的离去却还需要时间。
什么是新?需要什么样的新?电影《丈夫与妻子》在默默无言中实际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南亚三国的朋友们都提到所谓文化污染。一些年青人把西方生活方式当作“新”,把祖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一概都当作“旧”。人们担心,长此下去,优秀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将要丧失,民族的特性也将荡然无存。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保持并发展自己的有特性的民族文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三个国家的政府和文化界人士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巴基斯坦在发掘整理民间的音乐舞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政府官员一般都穿民族服装:白色齐膝长袖衫、黑坎肩、宽大的白色扎脚裤子。孟加拉国也在整顿政府官员的服装。印度这方面我们所知不多,但是显然也在作出努力。
西方文化有其优秀的、值得借鉴的一面,但是它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时代发展起来的颓废文化,对刚刚推翻殖民统治、需要以昂扬的进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家,却有很大的破坏性。这种颓废文化是伴随着西方的资本、技术和商品破门而入的。它利用人们饮食男女这种低级的本能,很容易俘虏那些缺乏文化素养的青年人,把他们变成崇拜西方商品的奴仆,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开辟道路。这是第三世界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看来除了政治和经济的独立之外,第三世界在建立独立的民族文化问题上,有许多需要共同研究讨论的地方。(附图片)
印度神牛在新德里火车站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