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解决马岛争端的正确途径
本报评论员
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交战的双方:英军司令与阿根廷守军司令于14日晚已达成一项停火协议。阿方守军在英军的强大压力下,已被迫同意撤出马岛。英国远征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又重新占领了这一群岛。英阿双方在马岛地区进行的历时两个半月的争夺战,至此告一段落。但是,英阿关于马岛的争端,并未由此结束,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依然有待解决。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15日在向全国发表的电视广播讲话中说,马岛战斗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阿根廷关于恢复马岛主权的这一“民族事业的终止”,阿根廷将继续为这一目标而斗争。阿根廷人民也纷纷表示,阿根廷决不放弃马岛的主权。
马岛争端是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要求,反映了阿根廷独立近200年来人民的民族愿望,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不结盟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的一贯同情和支持。英阿马岛冲突爆发后,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两次发表公报,重申不结盟国家支持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的立场。美洲国家组织两次召开外长会议,谴责英国“非正义的、以强凌弱的进攻”,重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也多次召开紧急会议,两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双方停止敌对行动、撤军和谈判解决争端,并授权联合国秘书长执行调解使命。所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要求合理解决马岛争端的强烈愿望。
令人遗憾的是,所有和平解决这一争端的努力都告失败,而军事冲突则不断升级,终于使双方都蒙受了重大的损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英国在一开始便决心用武力恢复占领。它为此不惜劳师远征,派出庞大舰队、机群,不断增兵,接连发动军事攻势,使冲突不断加剧。在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出面斡旋和调停中,它一再设置障碍,提高要价,并且否决了安理会要求停火和全面执行502、505号决议的提案。这些情况表明,它对和平解决争端缺乏应有的诚意,而是热衷于用军事手段达到重新占领马岛的目的。英国的这种态度,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批评。因为这种作法,即使在军事上能得逞于一时,但远不能导致马岛争端的解决,反而伤害了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民族感情,给自己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美国在马岛冲突中的立场受到了阿根廷、拉美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谴责。美国作为阿英两国的盟友,在马岛冲突发生之后进行过调解。但由于它提出的建议不仅偏袒英国,而且还为自己直接插手战略地位重要的马岛创造条件,因此遭到阿根廷的拒绝。在调解失败以后,美国公开宣布支持英国,对阿根廷进行制裁,激起了许多拉美国家的反对。美国还向英国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多数成员国的意见,无视美洲国家组织通过的有关决议。美国的这些行动妨害了国际社会和平解决马岛争端的努力,加深了它同拉美国家之间的裂痕,在同阿根廷的关系中造成了创伤。
中国人民一贯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不结盟国家和美洲国家组织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要求的有关决议应该得到尊重和执行。这样才能使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争端,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这是解决马岛争端的正确途径,它不仅符合英阿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有利于维护南大西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再次视察抵抗部队阵地
新华社贝鲁特6月16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14日视察前线后,昨天再次视察了黎巴嫩—巴勒斯坦联合部队和阿拉伯威慑部队的阵地。
报道说,阿拉法特同官兵们握手问好,并询问他们需要什么,鼓励他们坚持战斗。
这家通讯社还驳斥了以色列散布的关于阿拉法特在一家大使馆里避难的谣言。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宣传机构昨天在一项声明中指出,美国“不仅为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开放绿灯,而且从军事和政治上大力支持以色列”。声明说,由于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人民的英勇抵抗,以色列侵略军已有4,000人死伤。
另据报道,伊朗第一批志愿人员500人和约旦的志愿人员已到达贝鲁特,并且进入阵地。


第6版()
专栏:

各国继续要求以色列立即撤军
意大利新西兰群众示威声援黎巴嫩巴勒斯坦人民
据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赞比亚总统卡翁达16日说,赞比亚无保留地谴责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且要求它立即无条件地从黎巴嫩撤军。
卡翁达在悼念沙特阿拉伯已故国王哈立德的吊唁簿上签名时说,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都应当同以色列入侵者作斗争,以保卫和平,造福人类。
约旦国王侯赛因15日写信给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领导人,强调以色列军队必须全部撤出黎巴嫩,必须制止以色列的扩张主义计划。
肯尼亚总统莫伊也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当局按照安理会的五○八和五○九号决议,立即从黎巴嫩撤军。
据新华社斯德哥尔摩6月16日电 据《瑞典日报》今天报道,瑞典首相费尔丁15日在一项声明中谴责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他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是对黎巴嫩独立的严重侵犯。
费尔丁强调说,瑞典政府谴责以色列拒绝安理会关于以色列军队无条件地和立即从黎巴嫩撤出的一致要求。
费尔丁表示,瑞典将继续给黎巴嫩正在遭受苦难的平民提供一切可能的人道援助。
新华社惠灵顿6月17日电大约40人昨晚在以色列驻新西兰大使的住所外面示威,抗议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示威者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事业。一位示威组织者说,他们希望向以色列大使表明,新西兰人民对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行动表示关切。
据新华社罗马6月16日电罗马今晚有1万多人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声援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
晚7点,游行队伍举着标语横幅,高呼口号,穿过市中心。游行队伍到达纳沃纳广场后,在那里举行了集会。意共总书记贝林格、罗马市市长韦泰雷以及三大工会和其它一些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示威游行和集会。一些政党和组织的代表在会上讲了话,声援巴勒斯坦人民,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批评美国袒护以色列的侵略,要求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反对以色列政府的野蛮行径。
今天晚上在佛罗伦萨市也有数千人上街游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谴责以色列的侵略罪行。
新华社亚丁6月16日电据亚丁电台广播,民主也门派出的第一批志愿人员已于16日抵达黎巴嫩前线,将同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抵抗部队一起抗击以色列侵略军。
这批志愿人员是15日乘飞机离开亚丁的。
另据报道,民主也门已决定组织一支医疗队前往黎巴嫩前线。
据新华社伦敦6月16日电英国外交大臣皮姆今晚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中发表讲话,再次谴责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要求它立即撤军。
他说,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是“经过周密策划的、最富有进攻性和侵略性的行动,给不幸的黎巴嫩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性后果”。他说:“以色列已经做的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他们当然应该撤走。”
“以色列人应该撤到边界后面去。”(附图片)
原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


第6版()
专栏:

埃及副总理提出三点紧急要求
应迫使以色列撤出黎巴嫩
表示将中断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
本报开罗6月16日专电 为立即结束黎巴嫩战火,迫使以色列侵略军无条件撤出黎巴嫩,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一等外交国务秘书兼总统办公室主任巴兹,目前正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进行紧张的会谈。
阿里副总理在与美国国务卿黑格的会谈中,提出了埃及政府的3点紧急要求:一、立即安排停火,以色列军队无条件撤出;二、撤出战场上的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伤员;三、巴勒斯坦被俘人员应该享有国际法规定的战俘待遇。
阿里副总理15日在华盛顿表示,埃及“支持黎巴嫩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条件下的民族和解”。巴兹对记者说:他不认为目前的黎巴嫩战争能够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他说:“即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军事上受到削弱,它也仍作为一支政治力量存在”。
昨天,埃及民族民主党书记处作出决定,通过红十字会立即向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民提供药品和食品支援。
埃及主要各报今天继续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罪行,赞扬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英勇战斗。
本报讯 据《纽约时报》报道,埃及副总理兼外长阿里6月14日在华盛顿说,由于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埃及将中断同以色列举行的讨论巴勒斯坦自治问题的谈判。
但阿里又表示,中断巴勒斯坦问题会谈并不意味着埃及将同以色列断交,也不意味着埃及将抛弃戴维营协议。
报道认为,埃及中断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无疑是里根政府中东政策的“一个挫折”。


第6版()
专栏:

阿军方宣布停火协议只适用于马岛守军
英力促阿同意停止一切敌对行动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16日电 阿根廷武装部队联合参谋部今晚发表的公报说,阿根廷和英国14日达成的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停火的协议,“只适用于”由阿根廷驻马岛军事长官梅嫩德斯统辖的部队。
公报说,马岛首府阿根廷港的陷落“是英国部队的技术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结果”。公报指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阿根廷决定在马岛停止抵抗。
公报指出,阿根廷守军“不仅抗击了得到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支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赞助的世界一流强国——英国,而且在力量和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给它以沉重的打击”。
据新华社伦敦6月16日电 英国在重新占领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后,正在制造舆论,力促阿根廷同意立即停止在南大西洋的一切敌对行动。
今天发表的英国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如果阿根廷不正式结束一切敌对活动,数百名阿根廷战俘就得挨饿、挨冻和染上疾病。他说,在为战俘提供救济问题上,他也面临重大的灾难性的问题。他说,当英国特混舰队和它的供应线仍遭受阿根廷海、空军攻击的情况下,他要明确表示,“防御是第一位的”。他既不能冒险用英国舰只遣返阿根廷战俘,也不能使在岛上的战俘得到干燥的住处和温饱。


第6版()
专栏:

马岛陷落在阿根廷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6月15日电 马尔维纳斯群岛首府阿根廷港昨天的陷落,在阿根廷国内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表示阿根廷决不放弃对马岛的主权。
阿根廷第二大党——激进公民联盟主席卡洛斯·孔廷说,“不管武装部队在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胜利了,还是被打败了,我们都要象迎接胜利者那样来接待他们。”这个党的另一位领导人安东尼奥·特罗科利认为,“阿根廷已经完成了一个政治目标,即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已不能再被束之高阁,将不得不被列入国际会议的日程”。
阿根廷最大政党——正义党的前国防部长安赫尔·费德里科·罗夫莱多说,已经结束的这一段,不论其结局如何,是一个花了代价的阶段,然而是卓有成效的阶段。他说,在军事失败之后,国家应该继续动员所有的力量来保卫阿根廷在马岛的主权。
阿根廷人民左派阵线的领导人豪尔赫·阿维拉多·拉莫斯认为,阿根廷应该“继续进行经济和政治战”。
从15日早晨起,阿根廷首都群众开始在五月广场集会,人数逐渐增加,到傍晚时已达15,000多人。集会群众反对阿根廷当局作出的停火和从马尔维纳斯群岛撤军的决定。人们高唱国歌,高呼“把我们送到马岛去”,“决不投降”和反对军政府的口号。示威群众还烧毁了一些汽车,砸碎了一些商店橱窗,并在五月广场及其周围筑起街垒,同警察发生了冲突。警察使用了催泪弹来驱散群众,并逮捕了一些人。


第6版()
专栏:

美国总统特使同黎巴嫩领导人会谈
以色列提出从黎巴嫩撤军先决条件
新华社贝鲁特6月15日电 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今天在贝鲁特同黎巴嫩领导人就以色列撤出黎巴嫩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会谈。据贝鲁特电台报道,黎巴嫩总理瓦赞在同哈比卜会谈时,坚持要求以色列迅速无条件地从它入侵以来占领的黎巴嫩领土上撤走。
哈比卜是14日从大马士革到达贝鲁特的。
据贝鲁特的报纸透露,以色列提出,要在黎巴嫩南部建立一个纵深40公里的“安全区”,由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多国警察部队控制,以此作为以色列撤军的先决条件。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言人拉巴迪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接受以色列的任何条件。他说,“以色列无权把它的意愿强加于它的任何一个邻国,我们坚决抵抗到取得胜利为止。”


第6版()
专栏:

一些拉美国家
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近几天来,一些拉美国家的官方人士相继就阿根廷和英国达成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停火的非正式协议发表了谈话或声明。
委内瑞拉总统埃雷拉1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委内瑞拉将永远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马岛战争的胜负并不影响我们的这种支持”。
秘鲁外长阿里亚斯16日对新闻界发表谈话说,秘鲁“既未料到、也不希望”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的那种结局。但是他表示,尽管如此,秘鲁仍然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厄瓜多尔外长巴伦西亚在15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将得到承认”。
巴西外交部16日在一项书面声明说,“阿根廷从1833年以来从未停止过收复马岛主权的斗争。巴西一直承认阿根廷的这种正义斗争。”声明指出,巴西一贯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来解决(马岛争端)问题”。
哥伦比亚外长莱莫斯14日发表讲话说,马岛战争“是一场本来可以避免的毫无意义的战争”。他说,英阿两国应该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马岛问题。
智利外交部长罗哈斯16日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黑格时说,关于马岛问题,他希望“为保证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应该寻求既照顾阿根廷利益、又照顾英国利益的一种解决办法。”


第6版()
专栏:泰国通讯

泰国庄他武里府散记
本报记者 王荣久 杨群
“连空气都是香的”
庄他武里府是有名的水果产地,特别是榴梿、芒果、椰子和独特的红毛丹,产量和质量在泰国都是名列前茅的。陪同我们的比猜先生说:“到了榴梿大量成熟的季节,这里简直连空气都是香的。”
榴梿被誉为“水果之王”。这种水果有一股特殊的气味,但只要吃上一口,真可以使人“流连忘返”。一天,比猜先生带我们去参观一座占地200亩的果园。主人宋赛先生是一位园艺专家。我们来早了一个月,果实还没有成熟。据宋赛先生说,“一棵树最多结100个榴梿,多了,树就受不了”。“榴梿臭中有香。我们尝了一点还不太成熟的榴梿,很甜,但是要适应它的臭中有香的气味,倒是不大不小的一关呢。
“这个果园您如何经营呢?”我们问宋赛先生。
他说:“我们共4个人,3台机器。什么活都干,加上机器的帮助,还过得去。收获季节,有时临时雇一二个帮工。”虽然人手少,事情多,但并不忙乱,因为何时整枝,何时浇水、施肥,何时治虫,什么季节收获,都是严格按照科学的时间表进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带的几个果园的果农都告诉我们,由泰国农业部出资,在这里修建了几十公里的高水平公路,大大方便了运输,对促进水果生产的发展很有好处。
“我们不怕越南人”
庄他武里府,南濒暹罗湾,东临柬埔寨,是国防前哨。也许因为这个特殊的环境,陶冶了人们的特殊性格。他们可以在不安的形势下,冷静、安然地生活着。对于外来侵略的威胁,他们用两个字来回答:“不怕”。“过去不怕外国人侵略,现在也不怕越南人威胁。”这是记者在短短的逗留期间,时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越了解这个府的过去,也就越懂得今天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在庄他武里市东郊,有一座骑着战马、腾空而跃的郑王塑像。塑像高大、雄伟,周围常年都有人去奉献鲜花。
在历史上,泰国曾遭受过外国的侵略。大城王朝被入侵的外国军队灭亡后,拍昭达信(即郑王)率军起义。他决定以暹罗湾东岸的罗勇、达叻、春武里和庄他武里四府为基地,以庄他武里为中心,招兵买马、造船备战。可是,在郑王率军初到庄他武里时,却屡攻不下。最后,郑王决心背水一战,他命令士兵把饭锅全部砸掉,并对全军将士发誓:攻下庄他武里再重新埋锅造饭。结果一攻而胜。到公元1767年,郑王率200艘战船,水陆并进,一举攻占大城,把外国军队逐出国境;同时征服了当时泰国境内割据的群雄,使四分五裂的泰国山河重获统一,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这个王朝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郑王却一直被泰国人民尊为民族复兴的英雄。庄他武里也因此被称为泰国复兴的圣地。
历史总是曲折前进的。十九世纪后期,法国占领柬埔寨后,富饶的泰国东部边境便在法国殖民者的虎视之下。1893年,法国借口泰国公务员“入侵”了它的属地而终于出兵占领了庄他武里府。但是,泰国人民并不屈服。在法国占领的11年里,庄他武里人民没有停止反抗。现在,在本府的令信县仍然保留着一个法国兵营和一所监狱的遗址。在监狱门上有一块牌子,上面依稀可辨的字样是“法国人占领庄他武里府时,建此监狱以监禁抗拒的泰人”。这既是殖民者残暴的见证,也是庄他武里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标志。
回顾过去,泰国朋友不无感慨地说,“我们这个府真是多灾多难。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本来可以期望平平安安地生活,但是,庄他武里市城东60公里,山的那边,柬埔寨却又响起了枪炮声。我们再一次受到越南侵略者的威胁。”威西先生告诉我们,时常有越南军队的炮弹落到泰国境内,它的士兵甚至越界窜进泰国领土。越南人还曾向边境地区洒化学毒剂“黄雨”。我们和一位开采宝石的工人谈起边境局势,他拳头紧攥,严肃地说:“不怕!如果有人打进来,我们就以郑王精神回答他。”
(续完)(附图片)
屹立在庄他武里市郊的郑王塑像      杨群摄


第6版()
专栏:

施密特总理会见黄华
新华社波恩6月16日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施密特今天下午在总理府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黄华。双方在友好气氛中就当前国际形势中的重大问题交换了看法。
黄华转达了中国领导人对施密特的问候,施密特请黄华转达他对中国领导人的问候。


第6版()
专栏:

杨公素大使举行宴会庆祝中希建交十周年
新华社雅典6月16日电 中国驻希腊大使杨公素今晚在这里举行宴会,庆祝中国和希腊建交十周年。
应邀出席宴会的有希腊外交部副部长卡罗洛斯·帕普利亚斯和亚尼斯·卡普西斯等希腊政府的官员。


第6版()
专栏:

波兰军管半年
新华社华沙6月14日电 综述:波兰实行战时状态到今年6月13日已满半年。在这6个月中,波兰国内形势出现了当局所希望的某些进展,然而,经济依然困难重重,社会、政治矛盾照旧错综复杂,冲突和对抗仍旧不时发生。
去年12月13日,以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雅鲁泽尔斯基为首的救国军事委员会成立,宣布全国处于战时状态。战时状态一开始实施,当局就在全国拘留了5,000多名“团结”工会各级领导成员和顾问以及其他“反对派”人士,并宣布停止一切工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活动,禁止罢工、示威游行和群众集会。接着,对200多个重要国营企业和经济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并实行一项应急性的“战役行动计划”,集中技术和物资,力保14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部门恢复生产。
军管初期,波兰大部分省和将近200家工厂企业曾发生罢工,反对战时状态。卡托维兹省的一些煤矿工人还同军警发生流血冲突。今年以来,蔓延全国、无休无止的激烈的社会冲突被当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手段逐步制止,全国基本上未爆发较大的罢工风潮,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全国的社会秩序。在此期间,波兰政府还多次表示要有条件地放松各种限制并分批释放了一些被拘留人员。4月底波兰当局再次宣布在五一劳动节后大大放宽各种限制,但由于华沙等十几个城市又出现街头示威,因此,原已宣布取消的宵禁,5月4日又重新恢复。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在军管后举行过两次全会。党的最高领导政治局没有大的变化,仅增选了两名候补委员。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有相当数量的更换。半年中,全国有20多万人退党。
目前,“团结”工会虽被停止公开活动,但它与当局的矛盾和对抗并未消除。军管以后不久,一些“团结”工会领导人和活动分子转入地下,展开“抵抗运动”,要求取消战时状态,恢复“团结”工会活动。据报刊透露,这一地下运动近来有所发展。几个月来,政府代表曾多次与被拘留的“团结”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瓦文萨进行会晤。讨论关于“团结”工会的前途和作用问题,但未获结果。今年2月中旬,政府发表“关于波兰工会运动问题的建议”,交全国讨论,说“一旦形势能保证工会运动发挥正常职能”时,将立即恢复工会的活动。但据副总理拉利夫斯基最近说,“相当一部分‘团结’工会会员回避参加讨论”,包括“团结”工会在内的“每个工会仍然坚持自己去年12月13日以前的立场”。鉴于工会问题未能解决,波兰局势难以正常化。
波兰当局、天主教会和工会以及各界人士现在几乎都说,克服波兰危机的出路是通过协商和对话实现“民族谅解”。但在什么前提下开始协商,在哪些原则基础上实现“谅解”和“妥协”,由于各方各有主张,打算不同,到现在一直难以落实。
经济状况仍很困难。社会动乱严重地冲击了国民经济,加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波兰实行“经济制裁”,原来依赖进口的原材料和部件严重缺乏,工业除采矿、电力等部门的生产外,其余部门还在继续下降,尽管下降速度已有缓和。农业面临许多困难,全国今年缺粮500万吨。因政府今年年初开始实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大幅度提高食品等零售价格,市场供应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