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学点民国史

武昌起义
编者按:去年下半年,本报开辟了“学点近代史”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些文章经过补充与修改后,即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汇编成册出版发行。
最近,一些读者来信反映,想学点民国史。为此,本报特请正在编写《民国史》的同志,撰写一些文章,陆续在“学点民国史”专栏发表。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帝国主义各国早就在这里辟租界,开商埠,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这就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革命的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军。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夏天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但实际起义并没有按预定计划进行。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总督瑞澂下令搜捕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10月10日,瑞澂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晚7时过后,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领导该营首先发难。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工程营左队队官(相当连长)吴兆麟被推为临时总指挥。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千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澂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
武昌起义枪声一停,湖北军政府即于11日在武昌宣告成立。由于原来的起义领袖被捕、被杀、受伤或逃匿,群龙无首,加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社会上有“名望”的人才能号召组织政府,于是拥戴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推举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为总参议。黎元洪料想革命不会成功,推托不肯上任。革命党人便组织谋略处,担负军政府的领导责任。五天以后,黎元洪再也拖不下去,见清王朝大势已去,才宣誓就职。他上台后,谋略处即被撤销,军政府被改组,立宪派分子及反动官绅纷纷挤进革命政府。革命党人虽然与之进行反复斗争,终究未能扭转以黎元洪为首的旧官僚、立宪党人控制湖北军政府的局面。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立即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又公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规定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在中国第一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军政府发布各种文告,号召各省起义,促进了革命的继续发展。在外交政策方面,军政府宣布所有清政府以往与各国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赔款、外债照旧按期偿付,各国在华既得利益“一体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排外性质”,这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武昌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极大震恐。帝国主义各国迫于革命形势,不得不宣布“严守中立”,同时又派军舰集结武汉江面,作武装干涉的准备。清廷则于10月12日派陆军大臣荫昌率北洋新军两镇南下进攻革命军,14日再度起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委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想趁机攫取更大更高的权位,以“足疾未痊”为理由假意拒绝出任,直到清廷委他为钦差大臣,给他统率水陆各军的大权,他才“出山”南下。10月17日清军不断向刘家庙增兵,于是爆发了阳(汉阳)夏(夏口,今汉口)战争。湖北革命军民奋起保卫武汉,群众踊跃参军,几天之内,军政府扩军达四万人。新兵奋勇投入战斗,工农手持刀矛助战,19日大败清军于刘家庙,首战告捷,汉口全市张灯结彩庆祝。27日,袁世凯命第一军冯国璋部反攻,刘家庙复陷敌手。次日革命军又退大智门。清军纵火劫市,大火延烧三昼夜,汉口繁华之区化为焦土。11月1日汉口失陷。3日,由上海赶来武昌不久的同盟会领袖黄兴受命为战时总司令,16日率部偷渡汉水,反攻汉口未克,次日退守汉阳。21日清军进攻汉阳,黄兴率革命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27日汉阳又告陷落。历时一个多月的阳夏战争结束。革命军维持住与清军隔江对峙的局面。
武汉地区的军事遭到挫折,但武昌起义造成的革命形势是反动力量无法扭转的。武昌起义后,短短一个多月,全国有14个省先后宣告“光复”和独立,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最后终于推倒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尽管以后还出现过几次短命的复辟丑剧,武昌起义终究导致了中国二千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吴以群 韩信夫)


第5版()
专栏:

谈谈我国的公证暂行条例
魏家驹
我国公证工作草创于五十年代初,三十多年来经历了发展、巩固、停顿、再发展的过程。曲折的历程使我们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久前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在总结我国公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公证法规。公证的重要性
公证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大量的。凡是涉及需要证明亲属关系、遗嘱、继承权、个人经历、学历,以至经济合同、招标、公司登记等法律行为或法律事实的,无一不可成为公证工作的内容。在涉外活动中也是不可少的。当事人的活动发生在不同的国家里,每一个涉及权利义务的事项,为了取信于人,都需要通过所在国家赋予其公证职能的专业人员,客观地作出证明。总之,只要公证工作做好了,可以减少许多可能发生的诉讼纠纷;涉讼之后,也可为法院提供有力的佐证,便利法院的审理活动。公证的任务
条例规定:“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以保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身份上、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公证负有证明所要证明的事实或行为的真实性的任务,这在世界各国公证工作中是一样的。外国公证法一般只提真实性,而将合法性作为默示条件;条例则把真实性和合法性并提,作为公证工作不可分割的任务。这种提法强调了依法办事,更切近于公证的实际。因为,需要公证证明的并不是随便什么事实,而是“法律行为”,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作为有效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其必要条件是要有合法性。公证要依法对于所要证明的事实和行为作出判断,哪些是合乎法律因而是可以出证的,哪些是不合法的,因而必须拒绝出证。公证的范围
条例第四条将需要证明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具体化为十四项公证业务,这些业务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证明发生权利、义务、财产关系的法律行为,包括合同、委托、遗嘱、继承权、财产赠与与分割;一类是证明身份上的关系和事实,包括收养关系、亲属关系、身份、学历、经历、出生、婚姻状况、生存、死亡;一类是证明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签名、印鉴属实,证明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一类是有关公证文件的执行、保管等事项,包括对于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认为无疑义的,在该文书上证明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由于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上面所列举的各项并不能概括全部公证业务;同时,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公证业务也各有侧重。为了适应涉外公证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国公证暂行条例第十四项还规定了“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国际惯例办理其他公证事务”。公证的组织
由于历史形成原因的不同,各国公证的组织、公证人员的资格很不一样。就公证组织来说,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属于自由职业者,经过一定考核,即可自由开业;在西德、瑞士、埃及、苏联等国则由公职人员担任。我国的公证是由国家公证机关进行,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直辖市、县(自治县)、市设立公证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市辖区也可设立公证处。公证处受司法行政机关领导。公证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我国公证工作的方式
许多西方国家的公证,一般只是对当事人提供的原始凭证作出认证,这种根据原始凭证的认证一般是真实可取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当事人提供的原始凭证需要进一步旁证时怎么办?我国司法机关历来提倡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公证工作也是这样。条例根据我国公证的多年实践,明确规定“公证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认为不完备或有疑义时,有权通知当事人作必要的补充或者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索取有关证件和材料。有关单位、个人有义务给予协助”(第十九条)。这反映了我国公证工作的特色。特别在所要证明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年代久远,证据散失,很难取得原始凭证时,这种调查研究更是发现客观真实所必不可少的。在实践中,许多需要公证的事实是依靠我国公证人员的高度责任感,查阅档案,深入到基层邻里,一点一滴地调查、对证,负责地作出证明的。


第5版()
专栏:

《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座谈会
《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编写座谈会最近在呼和浩特召开。
与会者在发言中强调,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过程中,各民族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民族关系史的专著出版。“二十四史”中有民族关系方面的记载,但主要是记录各民族统治者在历史上发生的矛盾、征战方面的史实。今天我们编写《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力争要从体制、观点、史料方面多写点新的内容。同时特别强调:要从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这一前提出发,多写各民族共同开发创造中国文明关系方面的积极有益的东西。对历史上发生的民族矛盾和战争,要进行全面分析。
(明珠)


第5版()
专栏:

全国党校第三届哲学年会召开
全国党校第三届哲学年会最近在无锡市召开。
这次年会主要围绕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八篇著作的教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了经验。与会者认为,学习八篇著作重点在学习毛泽东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正确的思想路线,提高执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学习这八篇著作要同四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找出新办法,开创新局面。此外,还要结合学习马列的有关著作,学点近代史、党史。
年会还就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责任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玉)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
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就是在再生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因此,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特点可以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分析中得到说明。
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取决于再生产的状况
任何社会都要进行再生产,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还比较软弱,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的余地还比较狭小,所以再生产的发展是缓慢的,生产扩大的幅度很有限,大体上只能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这就是说,前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特征是简单再生产。在这种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也只能是很缓慢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关系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余地,所以在再生产中除了可以维持原有的规模以外,还有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在资本家要竭力攫取利润这一动机推动下,加上资本家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维持简单再生产后较多的人力物力就会有相当的一部分用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的。在这种再生产条件下,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是很快的。
社会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它可以调动起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有计划地进行扩大再生产。在这种再生产条件下,不仅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速度很高,而且它的内容必然日益丰富、日益完善。
总起来说,不管各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再生产有何种特点,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总是取决于再生产的状况。再生产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性质,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物质源泉
生产过程的结果总是产生出一定的产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个产品总量从实物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二,用以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生活资料;第三,扣除上述两项之后的剩余部分。第二第三部分合在一起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花费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决定于这部分产品的总量、增长速度及其内部构成。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再生产的发展之所以缓慢,就生产过程的结果来说,是因为每年的产品在补偿生产消耗以后,除了满足剥削阶级的寄生性消费,只能勉强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几乎没有什么剩余,如遇到较大的天灾人祸,生产中消耗的产品得不到完全的补偿,劳动者所需用的生活资料不足,劳动力便只有在萎缩的情况下实现再生产,劳动者的人数甚至还会减少。
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能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就是因为扣除补偿生产消耗以后,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增多了,除了为维持劳动者的生存和满足资本家奢侈生活需要以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剩余可以用来扩大再生产。
但是,资本家为了更多地榨取剩余价值总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压低劳动者的工资,这就使得广大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另一方面尽量扩大再生产,并且常常在生产已经远远超过市场需要的情况下还在继续扩大。
这两个方面的发展就使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在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它不可能保证社会生产的持续增长,也不能保证劳动者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条件,经常有为数不少的工人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由于下列原因,劳动者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所创造的产品会大大增加:第一,劳动者成为生产的主人,他们可以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国民经济可以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再生产所固有的矛盾;第三,生产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私有制条件下所不可避免的那些社会限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增多了,而且它的分配情况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因而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已不是越少越好。在增加生存资料外,他们所需要的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也都在逐渐增加。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扣除了生产中的物质消耗和劳动者生活消费后,可以用于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产品,仍可不断增加。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社会消费中不再包括剥削阶级的奢侈浪费。上述这些变化会引起两个结果:第一,积累的源泉扩大了,生产投资就会随之增加,生产就有可能发展得更快;第二,可以继续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积累和消费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所创造的产品,可以分做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部分和用于社会公共消费与劳动者个人生活的消费部分,这两部分互为因果、互相促进。适度的积累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愈发达,就愈能使劳动群众的个人收入得到逐步提高。劳动群众的个人收入提高了,他们的购买力就随之增长,社会产品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条件,从而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
可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就具有积累和消费互相促进的客观可能性。当然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协调的。在劳动者新创造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中,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消费部分就必然过少;如果用于消费的部分过多,积累部分就必然过少。正确地调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调节积累内部和消费内部的比例,是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具有平衡发展的趋势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个别企业是有组织的,整个社会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盲目扩大和广大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日益发展。这就决定了产品的实现始终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的存在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的发展不可能得到平衡。
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两大部类具有平衡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上述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从而使产品实现问题在总体上得到了解决。
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不过它和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情形不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为消费不足、生产过剩,这个矛盾的存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和消费之间已经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那种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得到解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
在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工作中的缺点可能使一部分产品由于不适销对路或质次价高,而滞销积压。不过这种情况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并没有必然联系,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将会长期存在。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做好商品流通工作。有计划地发展生产和组织流通,不仅可以使生产和消费相互协调,而且可以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
本章执笔:李成勋 苏崇德
(原载《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21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