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以对儿童负责精神创作、出版更多更好儿童读物
全国优秀少儿读物授奖大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评选授奖大会今天下午在首都剧场隆重举行。
许德珩、康克清、邓力群、朱穆之、林默涵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士其、严文井、陈伯吹、金近、余心言等,同一千多名少先队员、少年儿童工作者一道出席了大会。
大会向获得优秀读物一等奖和优秀读物奖的64个作品的作者、责任编辑和出版社代表,颁发了奖证和纪念品。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向获奖作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我们同时不能忘记广大出版工作者,正是你们和作者的精诚合作,为我国千千万万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食粮。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都会感谢你们的。要使我们的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我们中华民族进一步富强起来,就一定要造就千千万万志向远大、体魄健全、无私无畏、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接班人。
全国儿童和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康克清在讲话中勉励大家,以对儿童负责的精神创作、出版更多、更好的儿童读物。
少先队员代表赞扬获奖作者说:您们写的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可是我们还不满足,还要求更多的好作品诞生,要结交更新、更美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去认识大地、海洋和天空。
本届评选活动是对1980——1981年少年儿童读物创作、出版工作的一次检阅。获奖的作品中除儿童文学作品外,增加了思想教育、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三个方面的读物。


第4版()
专栏:

鼓舞人民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第一届北京合唱节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首都首次合唱音乐盛会——第一届“北京合唱节”,今天下午在首都二七剧场开幕。
这届“北京合唱节”是由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和北京市文化局联合发起并组织的。参加合唱节演出的专业和业余单位共有37个,3,000多人;将演出260多个古今中外的合唱曲目。曲目中有我国近年来的新作品170多个,有“五四”以来我国著名音乐家赵元任、黄自、聂耳、冼星海等创作的优秀历史歌曲、革命歌曲,还有一些外国合唱歌曲。演唱形式有大合唱、小合唱、民歌合唱,大型表演唱及童声合唱等。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在开幕词中说,合唱艺术在我国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伴随着革命的蓬勃发展,有着光辉的历程。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合唱艺术作为号角和武器,发挥了唤起人民、团结群众、鼓舞斗志、打击敌人的强大战斗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新的更加迅速的发展,鼓舞人民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他说,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来流行歌曲、黄色音乐的污染,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应。音乐界的许多同志,特别是从事合唱艺术的同志提出了“发扬革命传统,振兴合唱艺术”的要求,这是符合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的。我们举办这次合唱节,就是为了推动我国合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促进群众性合唱和歌咏活动更加广泛、健康地发展,使合唱艺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扬、周巍峙、刘导生、李伟、宋侃夫、聂大鹏、赵鼎新、陈模等,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


第4版()
专栏:短评

大力发展我国的合唱艺术
我国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第一届“北京合唱节”,是一次重要的音乐活动,它对促进我国合唱艺术事业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合唱是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它是一种多声部的歌唱艺术,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人的歌声是最有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的,也最有群众性。合唱是集体歌唱的巧妙的组合。推广合唱这种唱歌形式,将有助于提高群众的音乐文化修养,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增进团结。
我国的合唱艺术有着革命的传统、群众的传统和民族的传统。千百年来,一些兄弟民族已经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多声部民歌唱法,很值得重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群众性的合唱成为群众歌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行山上》、《游击队歌》、《保卫黄河》以及许多优秀的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和混声合唱歌曲,传遍黄河两岸,大江南北。许多群众歌曲也被改编为轮唱和简易的合唱,对鼓舞人民、教育人民,都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艺术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和时代相结合、和群众相结合。要使我们的合唱艺术得到真正的繁荣,必须在建立和发展专业性的舞台表演性的合唱艺术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的合唱活动。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这方面的工作有所放松,无论是专业或是业余的合唱活动,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特点和群众审美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各种业余合唱团,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业余合唱团体,力求发展一批,巩固一批,使活动经常化,为专业性的合唱艺术提供一个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了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群众的音乐文化水平,还应该用多种方式大力普及多声部的歌唱活动,使多声部歌唱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自我娱乐形式。
专业性的合唱团体也要适当发展。这些团体必须坚持集体演出活动,努力加强训练,提高艺术表现力。有关领导部门应该从编辑上,经济上加以支持,加强领导,保证他们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专业合唱团体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开展群众性合唱的辅导工作,和一些业余合唱团体挂钩,共同提高。
作曲家们应该努力创作合唱歌曲,要十分重视这种体裁作品的艺术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我们既需要气势宏大的合唱曲,也需要能深刻揭示人们高尚情操的抒情合唱曲;既需要欧洲传统风格的大合唱,也需要民间风格的民歌合唱、表演唱和小合唱;既需要有舞台表演性的合唱曲,也需要有群众风格的易于传唱的合唱曲。总之,合唱曲的创作领域十分宽广,等待着作曲家们进行实践。
我们祝贺这次“北京合唱节”,希望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合唱艺术进一步繁荣。


第4版()
专栏:

非洲各国驻华使节举行招待会
庆祝非洲解放日
据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非洲各国驻中国使节今天下午在国际俱乐部举行招待会,庆祝非洲解放日。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非洲使团团长、摩洛哥驻中国大使哈尔凯特和黄华先后在招待会上讲话。
黄华重申,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坚决站在非洲国家和人民一边,相互学习,并肩前进,为人类进步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奋斗。


第4版()
专栏:

访宋庆龄故居
本报记者 胡思升 罗自苏
北京,幽静的后海北沿,前清醇亲王府的花园内,听鹂轩和恩波亭,长廊和南湖,石榴树和七里香,交相辉映,芬芳四溢。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故居。从宋庆龄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开始,这里将以它的女主人生前工作和居住时的原来样式,对外开放,供人瞻仰。这里保存着一个不平凡的女性留下的朴实遗物——她所珍爱之物件、手迹、书信、照片。这一切,既再现了她的品格、情趣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现了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的、她为之献身的中国革命史实的重大事件的侧面。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宋庆龄故居(占地约25亩),同宋庆龄的名字一样,将永留人间,百世流芳。
(一)
王府内的北楼,由著名建筑师梁思成设计,建于1962年。这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楼下是客厅和治疗室,楼上一间是卧室兼起居室、办公室,另一间是书房。治疗室内挂着四幅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条幅,这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送的,宋庆龄极为珍爱。
卧室内有一张木床,两边的床头柜,一边压着孙中山的手迹,另一边放着她1927年访问苏联时同加里宁夫人的合影。床上放着她和中山先生结婚时用的红绸绣金的被子。
这里还有一架黑色的“斯特劳斯”牌钢琴,在夜晚,宋庆龄常常喜欢弹奏贝多芬的乐曲,作为一种高尚的娱乐和享受。
家具都是极普通的,无论款式和色调,均不成套。书桌边落地灯的绸灯罩,是阿姨自己缝制的。西墙上的一帧“安多利恒花”(夏威夷鸡心花),是宋庆龄和阿姨按照美籍日本人有吉幸治所赠的鲜花样式刺绣的。
书房内的藏书近三千册,不少是英文书。一张方桌上放着一台英文打字机,桌头上放着两盒作画用的水彩。十年内乱期间,宋庆龄不时提笔作画,养性怡神。她画的水彩画多系花草,如玫瑰、蝴蝶花、樱桃,现在作为珍贵的陈列品,供人观赏。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根据宋庆龄的画作设计制成的纪念品将在南楼展览出售。宋庆龄于1953年12月撰写、由何香凝女士手书的“无名烈士碑”的碑文拓片,挂在书房的东墙。此碑立在湖北东湖边的九女墩,碑文的最后一句是:“我们正在建设着明天,为了所有的人民。”
明天,儿童是我们伟大事业的明天。宋庆龄坚信这一点,并为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50年代,她将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所得的10万卢布和她著的《为新中国奋斗》一书的稿费全部献给儿童福利事业。在她故居内长廊边的草地上,安放着两个秋千,这是为来此游玩的儿童们准备的。“六一”儿童节,这里的欢声儿语,使宋庆龄笑逐颜开,欢欣异常。
鸽房里聚集着宋庆龄生前饲养的鸽群。今天,这些可爱的鸽子在蓝天盘旋,似乎还在寻觅它们的女主人。以往,宋庆龄一招手,这些恬静的鸽子就会落在她的身旁,有的停留在她的肩上和手臂上。
客厅、卧室和书房里,日历翻到1981年5月29日这一天,挂钟的时针、分针停在8点18分(下午)。宋庆龄就是在这一天的这一时刻,最终被白血病夺去了生命而永远离开我们的。
(二)
宋庆龄故居,宁静幽雅,适合女主人的内涵的性格。但是半个多世纪的岁月证明,在她温文尔雅的外表下,蕴藏着如海潮般澎湃的炽热感情。对革命,对至亲,对友人,她痛恨冷漠和无情,追求情谊的真挚和永恒。
分设在“濠梁乐趣”和“畅襟斋”两间精美房舍内的展览,陈列着从1893年她诞生之日起直至心脏停止跳动之日为止的照片、实物、书信等等。如此众多的文物,都是她高风亮节的无言的证人。
一幅她二十二岁时和孙中山先生合影的巨幅结婚照片,是1915年在东京留下的实况记录。从此,宋庆龄追随中山先生,为了他的救国救民的事业,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展览厅里陈列的一对小手枪,是她和中山先生当年分别佩带以便在遭到不测时作为防身用的。宋庆龄把它们珍藏了几十年,作为往昔峥嵘岁月的永不忘却的纪念。她的母亲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她的百子图缎绣被面、咖啡具、宝石别针等,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仍然完好如故。我们注意到,在宋庆龄卧床旁的床头柜的玻璃板下压着的孙文手迹“共进大同”,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瞬间,仍然陪伴在旁。这些难得的遗物如果会说话,该能叙述多少泣鬼神的篇章啊!
《孙宋庆龄对时局之宣言》(发表于1927年7月14日)是一篇里程碑式的、震动当时政坛的檄文。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国共分裂、宁汉合流、反革命的屠杀和革命的低潮,接踵到来。宋庆龄毅然奋起,痛斥背叛革命、背叛中山先生事业的人,宣布与蒋介石、汪精卫决裂,严正宣称:
“孙先生的政策是明确的,要是党里的领袖们不能贯彻他的政策,他们便不成为孙先生的真实信徒,党也便不成为革命的党,不过是某个军阀的工具。”这份气壮山河的宣言,陈列在展览厅内。
两张并列的照片,强烈地闪现出一颗高尚的心灵。1936年鲁迅病逝于上海,宋庆龄操办了全部丧事,并同许广平和年幼的海婴一起,出席了葬礼。整整20年后,1956年,宋庆龄还是和许广平和长大成人的海婴一起出席了书有“民族魂”的鲁迅墓的迁墓仪式。岁月消逝,宋庆龄仍然忠实于她20年前给病危中的鲁迅的信中的话语:“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
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一批批进步人士、革命者遭到监禁和迫害。展览厅里陈列的照片告诉人们,著名的七君子,以及被反动当局投入监狱的邓中夏、罗登贤、陈赓、廖承志、许德珩、丁玲等同志,都是因宋庆龄日夜奔走、出面营救,才获得自由的。同样地,许多当时并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友人,如白求恩、斯诺、柯棣华、马海德等,都是由于宋庆龄的介绍,毅然进入解放区,从此成为同中国人民永不分手的挚友。
展览厅陈放的一台略为陈旧的爱克斯光机,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四十年代初的延安,多么需要这样珍贵的医疗器材!宋庆龄费尽心血,把它从香港辗转运到延安。这种雪里送炭的壮举,难以枚举。有意思的是,这台透视机器直到上个月,仍然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里使用,清晰度良好。
在南湖旁,工作人员讲叙了这样一件事:70年代初的一个秋天,宋庆龄获悉周总理患病,特意叫人在湖里打几尾鱼。打鱼时,宋庆龄在旁观看,当她看见打捞到一条23斤半重的胖头鱼时,高兴地叫秘书给总理送去。
十年内乱期间,当她获悉路易·艾黎遇到不应有的怀疑时,力排危难,于1968年8月31日亲笔写出权威的证明:“我从1932年起就认识路易·艾黎。他为中国作了贡献,帮助我们保卫国家。……当白色恐怖笼罩上海的时候,当中外特务追索共产党员的时候,是他把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员的避难所。当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时候,是他在甘肃等内地不怕任何艰苦的生活条件,为中国人民工作着。解放以后,当世界和平委员会派他去外国时,他为我们讲演和辩论。解放前和解放后我都了解他。我觉得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我极端相信他。……”
对革命,对同志,对朋友,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人人敬仰的宋庆龄。
(三)
宋庆龄从早年追随中山先生起,经历了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这段史实应该真实地再现。展览厅陈列的实物、照片,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可贵精神。
两次国共合作,宋庆龄都是参加者、支持者和目击者,因而也留下了珍贵的史料和记录。
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和宋庆龄肃立在主席台中央,旁边站立的是戎装的蒋介石和廖仲恺,背景是当时的国民党党旗和国旗。这张照片摄于1924年6月16日国共合作时期。碧云寺孙中山灵堂的照片,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大字标语前,宋庆龄、宋子文、孔祥熙等肃立致哀。在宋庆龄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与会者的合影照片中,除国民党中央委员外,还有当时以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国民党的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恽代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宋庆龄从香港迁往重庆。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的合影就是摄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宋庆龄站在蒋的左边,宋美龄、宋霭龄于右边。
展览厅上还陈列了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到重庆参加和谈的照片。一张是宋庆龄到上清寺张治中公馆会见毛主席,另一张是毛主席送宋庆龄步出住所。从这两张照片上宋庆龄穿着不同颜色、式样的服装来判断,宋庆龄在重庆曾不止一次地会见过毛主席。这是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时的记录。
另一件迄今没有公开过的文物是李宗仁于1949年1月写给宋庆龄的信。当时李宗仁出任“代总统”、蒋介石宣布“引退”。李宗仁在信中要求“夫人出面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
但是,宋庆龄高瞻远瞩,把握时局发展的方向。北平解放后,毛泽东同志亲笔致函宋庆龄:“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1949年9月,宋庆龄应中共中央邀请,欣然到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步出北楼,登上故居假山之顶的箑(shà,扇子)亭,俯瞰宋庆龄度过她生命最后路程的住地。人去楼在,景物依旧,感触万端。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人的生命都不可能永生,只有她或他的与历史前进的步伐相一致的业绩、理想、情操,才是不灭的。宋庆龄故居,就部分地体现了她所以是民族楷模的道理之所在。(附图片)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陈毅等同志写给宋庆龄同志的部分信件。
1927年3月10日,宋庆龄与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代表合影。全会通过了坚持国共合作和限制蒋介石权力的决议。前排左起六宋庆龄、十吴玉章,中排左起二董必武、八毛泽东、九林伯渠,后排左起七恽代英、八邓演达。宋庆龄同志故居。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