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一手抓粮棉增产 一手抓计划生育
尉氏县沈家大队纪事
本报记者 马鹤青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人们喜笑颜开,高兴得很!还有没有叫人发愁的事?有。在河南省乡下,常听县、社、队的干部说:“农村两个大难题,计划生育宅基地”。这几年,社员们手头钱粮宽裕了,都想盖几间象样的新房子,还想比原先的多一点,大一点。可是,村里空地不多,耕地不能再占。干部今天说服张家,明天说服李家。说不服就可能吵嘴,吵不清就要告状,这是一个大难题。计划生育的难题比盖房问题更大。生活一改善,有些人就想“儿女满堂”,你动员哪家少生个孩子,比叫他少盖间房子还难。有些搞计划生育的干部不愿再干了。
计划生育问题真的没法解决?不是。有没有解决得好的?当然有。我这次到黄泛区的尉氏县,听说这里张市公社沈家大队提了个口号:“一手抓粮棉增产,一手抓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好的效果。
沈家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沈中喜说:“早些年,我们也是光讲‘指标’,光下命令,结果生的孩子老是超过‘指标’,人口增加很快。经验教训多了,就得想点比较彻底、比较积极的办法。这两年我们办了几件事。”
头一件,是1980年春天,党支部请队上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社员代表和男女青年代表共50多人开会,专门商量计划生育问题。沈中喜对大家说,国家提倡计划生育,大家都知道。大的道理不用我多讲,就讲讲咱沈家村的实情。1955年,咱村是820人,现在是1,650人,这25年人口增加一倍出头。刚解放的时候,咱村每人3.7亩地,现在每人只剩1.8亩。这几年,全村每年净增55人,这样增下去,再过25年,要超过3,000人;咱的土地不会增加,到那时恐怕只够盖房子用,发展生产就困难了。这么一讲,来开会的老少三辈人的代表整整讨论了3天。
先是老人们说了真心话。老人们说,咱这里是老灾区穷地方,许多人受苦一辈子,就怕到晚年身边没有子女照应,想多生几个儿孙,这叫“养儿防老”。党支部和大队管委会开会议决:把大队新盖的12间房改为敬老院,先把村里没儿女照顾的8位老人请进来,又用公积金给老人们添置了新衣新被,还请了一位厨师傅,生活安排得很好。逢年过节,队里的干部都来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年有一位老人去世,全村人来开追悼会,给老人送葬。这件事在老辈人中影响很大。有些老人说,这样我没啥顾虑了。“养儿防老”的老观念渐渐淡了,解决了计划生育的一个阻力。
第二件事,开会时有人说,如今实行联产责任制,谁家生的孩子多,将来劳动力多,就能先富起来。是这样吗?50多岁的老社员贺瑞云说:“我有7个孩子,大的24岁,小的才5岁。我从20来岁就为孩子忙,30多年来老是填不满亏空。大孩子一过20岁,又得积粮攒钱给他准备婚事。孩子一结婚又另立门户,也不是我的劳力。所以我忙了一辈子,也没富起来!”贺瑞云的弟弟贺国栋只有一个孩子,负担轻,收入多,现在父子二人都带着亮闪闪的手表。把两家的事一对比,又使许多人思想开了窍。
第三件,是妇女们提的问题:光说只生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不“保险”。要是孩子生病治不好怎么办?大家议论说,看来要想生得少,就要养得好。这话实在。于是大家商定,把大队原有的幼儿园扩大改善。现在幼儿园里有72个孩子,请两个有文化的女社员负责看管教育。孩子生病有“合作医疗”,都长得很壮实。村里人评论说,这些孩子“质量高”。又克服一个阻力。
农村的事,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党员带头干。沈家大队有7名干部和31名党员,这两年只有一个年轻党员在“计划外”多生一个孩子。为这事,党内对他严肃批评,队上给他以处罚,大家说,往后就按这个规矩办。
支部书记沈中喜最后又算一笔帐:1979年,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是12.8‰,去年降到5.9‰。人口“减产”了,农业却增产了,粮食从每亩700多斤增加到1,000多斤。1979年,全村人均收入才87元,去年上升到252元。沈中喜说,这开始富起来不全归功计划生育,可是不实行计划生育也难富起来呀!


第2版()
专栏:

老农艺师田头传艺
徐祖白
5月的一天,在通往江苏沙洲县乘航公社庆安大队的大路上,走着一位须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七十八岁的沙洲县政协常委、农艺师陈灿生同志。
去年,这位老农艺师曾经到庆安大队讲授棉花生产技术,后来又作过现场指导。今年3月,县政协科技组在这个大队搞棉花技术承包合同试点,他又担任合同双方的技术顾问。此后,陈灿生一直把这里的棉花生产记挂在心。眼下正是棉苗生长的关键时刻,他不辞辛苦,第四次来庆安大队察看棉苗生长情况。
在第七生产队的技术承包田头,大队农技员老薛向他介绍了棉苗生长和管理情况。起初,这个大队由于选种不严,出苗率只有60%,后来根据这位老农艺师的意见及时补救,新出的棉苗叶色嫩绿,早出的棉苗正在“假植”。全大队297亩棉田,移栽时可确保每亩有棉苗4,000—4,300株。
陈灿生同志边听边俯身仔细观察苗情。他发现同一床地的棉苗参差不齐,当即指着苗床上的尼龙薄膜说:这是由于苗床内通风不匀。苗床上方的尼龙薄膜要盖好,两边应该揭起。只揭一边,另一边不透风,温度偏高,棉苗直往上长,揭开的一边日照过多,泥土板结,形成僵苗。
老薛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忙说:“待会儿我叫社员来揭膜。”陈灿生却摆摆手说:“不!现在就干。”说罢,当即挽起衣袖,把紧压着泥块的另一边尼龙薄膜细心地揭开。他一边干一边讲,直干到十几块苗床都戴上了舒适的“大凉帽”,才到大队办公室休息了一会。
从大队办公室出来,他又踏田检查别的棉苗床地去了。
(附图片)陈灿生(左二)在棉花播种现场传授科技知识。


第2版()
专栏:

为适应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民的需要,江苏沛县设立小农具市场,大量出售杈子、扫帚、木锨等十多种小农具,方便群众,便利生产。这是群众在选购杈子。
马德民摄


第2版()
专栏:

希望优先供应抗旱用电
当前,正当夏收夏种季节,农业用电的高潮已经到来。每年这时,我们都为提水问题而苦恼。以今年夏种为例,全县栽插早稻、中稻需供水7,500万立方,要在十天之内送到田块,但是,每天仅能提水200万立方,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原因是分配给抗旱用的电太少,现有提水设备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第二个原因是,供电部门强调交钱供电,有的地方钱没收齐,就不供电。对此,我们想提一点意见。
一、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供电不及时,不能及时灌溉,就要影响一年的收成。因此,每年农业用电高潮时,应合理使用有限电力,保证农业用电。不分轻重缓急,平均分配用电量的做法是不妥的。
二、过分强调一手交钱、一手交电,弄不好会贻误农时。供电部门能否和地方政府商量,供电前先付一部分电费,供电后再结清电费,给用电单位一个收缴的时间;采取和用电单位订合同的办法,平时记账,年终结算,如年终不能如数缴费,按合同给以处罚。
我们殷切期望供电部门能想农业之所想,急农业之所急,当好后勤,优先供应抗旱用电。
安徽肥东县委
办公室调研组
王正球


第2版()
专栏:

灵丘县加强农用电管理
本报讯 通讯员侯湘楚报道:山西省灵丘县农村已有60%的大队通了电,去年农村用电已占全县总用电量的35%。社队现有电工252名。实行包干到户后,多数电工和其他社员一样包种责任田,不能集中精力搞电力管理。许多大队的电工由于计酬不落实,工作不安心。部分社队还简单地把电费连同电务管理费一起包给电工,农村用电私拉乱接现象盛行,直接影响安全用电和经济用电。
县电业局调查后决定,实行包干到户的大队的电工,报酬由原来的工分制改为现金补贴。补贴经费和低压线路维修资金,工副业收入较多的大队,从工副业收入中支付;工副业收入较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大队,按照用电设备容量计算,由用电户分摊。大队电工在保证完成管电任务的前提下,按经营能力承包土地。全年补贴所得相当于同等劳力收入的,原则上不承包责任田。这些办法试行后,绝大多数电工尽职尽责,保证了社队安全用电,减少了电力浪费。


第2版()
专栏:来信

及早准备好晒场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有的社队因没有安排好晒场,庄稼收割后,一些包产组、户只好到公路上晒打,既影响交通,又污染了粮食。眼下,麦收就要到了,希望各地社队领导干部帮助社员准备好晒粮场地,不要只空喊“不许在公路上晒粮打场”。
河北省大名县农业银行
关 海


第2版()
专栏:来信

选好种留好种
今年,我们柏木公社在棉花营养钵里试种剥绒棉籽,结果出苗率不足20%。经鉴定,主要原因是种花留晚了,又遇上阴雨天,轧出的棉籽既嫩又小。
各地三麦即将收割,各生产队应该选择穗大粒多的承包田定为种子田,到时候集中力量,及时收打、凉晒和储藏,以便为明年生产备下良种。
江苏靖江柏木公社向阳九队
陈希明


第2版()
专栏:来信

加强储粮技术指导
实行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粮食的收打、脱粒和储存都归各家各户自己搞了,有些社员不会盖粮仓,不懂储粮技术,结果损失了不少粮食。去年,我们这里有的社员户盖的粮食囤子漏雨,霉烂了粮食;有的户虽然在室内储粮,但也遭到鼠吃虫咬。
夏收即将到来,我们公社粮管所已组织人员到生产队和社员户去帮助盖粮仓,很受群众欢迎。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检查,抓紧指导社员户盖粮仓和传授储粮技术。
江苏射阳县合兴公社 许尚明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制止滥剥乱采 保护栓皮资源
秦岭和大巴山区的栓皮资源丰富,年产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栓皮加工成软木制品,在冷冻、食品、纺织、汽车、医药、电气、机械以及军事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栓皮栎生长周期较长,每隔12至15年才能采剥一次。因此,有计划地采剥栓皮,对于这项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近几年来,秦岭和大巴山区的栓皮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陕西省森林工业局反映,去年商洛地区不少县的农副产品公司、供销社和农村社队,为了增加收入,大量组织收购栓皮。商洛地区计划部门去年年初根据资源状况,给丹凤县下达了40吨的栓皮收购计划,县计委将这个任务分配给峦庄区。县农副产品公司却擅自提高收购价20%,在计划外同铁峪铺等六个区的供销社签订了大于计划10倍的收购合同,并与上海、湖北和河南等省、市签订了1,300吨的销售合同。结果,这六个区21个公社,动员了数千农民进山乱剥乱采。事后据技术人员实地观察,这里近二十年无栓皮可供采剥了。这种严重破坏栓皮资源的现象,在安康和汉中地区各县也同样存在。现在,栓皮采剥季节即将到来,有关部门应赶快采取措施,制止滥剥乱采,保护国家有限的栓皮资源。
本报记者 侯嘉荫


第2版()
专栏:

苏甫热木汗承包生产队苗圃
今春提供树苗十三万多株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于田县维吾尔族女社员苏甫热木汗今春从承包的苗圃里,为集体提供了十三万六千多株树苗,共收入三万九千多元,按照承包合同,她本人得了一万二千多元,其余的归生产队。
苏甫热木汗的丈夫在县林业站工作,她从丈夫那里学到一些管理苗圃的技术。一九八○年,她承包了生产队十六亩苗圃,为集体收入一万四千多元。去年又承包了二十七亩苗圃。她辛苦经营,从早到晚带着儿子给幼苗松土、施肥、打埂、喷药,忙碌不息。为了减轻生产队的负担,除了扦插树条和浇水时请一些人帮忙外,平时她没有向队里要过一个工。当地风沙很大,苏甫热木汗每天都要挑水,用喷雾器冲洗树叶上的沙土,促进树苗生长,有时挑水把肩膀都磨破了。由于她精心培育管理,树苗长得郁郁葱葱。


第2版()
专栏:

四下王奉
——记聊城地委书记张程震帮助“三靠”公社改变面貌
本报通讯员 殷庆湘 本报记者 江世杰
被人们称作“沙龙”的黄河故道,是从山东莘县王奉公社进入聊城地区的。去冬今春,王奉公社修起了一、二、三级林网路146条,全长500多华里;培育各种树苗12万株;已在沙荒上植树1万亩。与此同时,“沙龙”所经过的5个县,也完成了在黄河故道植树治沙的勘察设计工作,建设用材林基地的4万亩苗圃已落实到了地块……往日风起沙飞的黄河故道,正披绿挂翠,呈现一派春色。
这里的干部和群众,给我们讲了地委书记张程震四下王奉的故事。
1978年深秋的一天夜晚,刚担任地委书记不久的张程震,来到办公室翻看全地区种麦进度表。忽然,他眉头紧锁,转到地图前,找到了莘县王奉公社,随手用红铅笔画了个圆圈,自语道:“怎么搞的?进度这么慢!”他决定去看个究竟。
第二天上午他到了王奉公社,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荒凉:没有翻耕的地里,玉米秸只有二三尺高;稀稀拉拉的种麦人,一个个无精打采。他一气跑了几个大队,和愁眉苦脸的社员交谈。的确,眼下的困难是够严重的,因为干旱,秋收作物大部分绝产,社员口粮没有着落,土壤缺墒,小麦难以下种,许多人正准备四出谋生。张程震和县、社党委的同志商量,采取三条紧急措施:第一,抓好生活安排,明确向群众宣布,动用国家返销粮,保证每人每天一斤口粮;第二,抓好抗旱秋种,地区和县立即组织力量,帮助公社挖一条20华里的简易引水沟;第三,立即着手规划永久性干渠,种完麦子就全面动工,彻底解决全公社的缺水问题。这三项措施一定,首先抹去了公社干部脸上的愁云。
张程震离开王奉,思绪犹如大海的波涛。这一带,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根据地,这里的人民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却过着贫穷的日子,社员人均从集体得到的收入,一年只有19元2角。他由王奉公社想到全聊城地区,人均分配也才46元,群众的疾苦象一把钢锉锉着他的心……
1979年初,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聊城地委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这年2月,张程震第二次来到王奉公社,由公社党委副书记老曹领着详细察看地形地貌。他从老曹的介绍中知道:王奉这片沙区,过去是块宝地,树林一眼望不到边,苇子一片连着一片,花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打瓜、黄花菜等土特产颇有名气。五十年代前期,这里就是靠这些成为莘县的富地方。后来,刮“五风”,学大寨,地里适宜的不让种,不适宜的又非种不可,硬向槐树要枣吃,这才给折腾成了“三靠”公社。
回到公社,张程震让公社的同志谈改变穷困面貌的打算。公社的同志直率地说:“只要象1958年前那样,让群众多种花生多栽树,这里就不会再吃统销粮,还能很快富起来。”在一旁的县委书记阎廷琛说:“全地区是‘粮棉一齐抓,重点抓棉花’,王奉主要是沙地,就来它个‘粮油一齐攻,重点攻花生’吧!”张程震连声说好,补充了一句“还要抓住林业不放松”。
公社党委把这个意见传达下去,干部群众热烈赞成,立即筹集花生种子,扩大花生种植面积。这一年,在粮食总产比上年有所增长的情况下,这个公社发了“花生财”。
1980年初春,各地对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形式,议论纷纭。王奉公社东滩大队却在一年前已对花生田实行了包产到户,花生亩产比全社平均产量高两倍,社员从集体得到的收入由上一年的人均十多元增加到70多元。公社其它大队的干部社员,大多数觉得东滩的办法好,都想照着东滩的路子走。公社党委为难了:摇头吧,于心不忍;点头吧,怕犯支持分田单干的错误。
就在这个当口,张程震冒着毛毛细雨第三次来到了王奉,他是听人说起东滩的情况而专程来的。公社负责同志喜出望外,忙介绍了东滩大队的情况和全社对包产到户的各种看法,然后试探地问:“包产到户这个法倒是能增产,可就是拿不准它符不符合大方向?”张程震说:“我们要的大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加快生产发展的步伐,让社员都过上富裕日子。既然东滩的做法没有改变集体所有制,又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还增了产,怎能说它不符合大方向呢?你们放开手脚干吧,出了问题有我担着!”
地委书记公开表态支持包产到户的消息,象长了翅膀,迅速飞遍了全区。在那些长期贫困的生产队,这种责任制形式如雨后春笋似的建立起来。1981年,又逐步解决了宜统则统、宜包则包的问题,全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去年5月的一天,张程震第四次来到王奉。
公社的同志汇报了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当前的工作情况,张程震向他们提了个新问题:“下一步,直到1985年,你们是怎么打算的?”公社的同志被问住了。张程震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做领导工作,要象下棋那样,走上步就要想着下步。”接着,他把地委初步议定的从1981年冬季开始,全区要大力植树造林,通过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来保证粮棉继续增产的打算讲了出来。他特别强调,王奉发展林业的潜力大,在造林治沙方面要先走一步。
张程震和公社的同志在王奉的大地上走走停停,时而站在沙滩里四下观望,时而蹲下身和老农攀谈。不一会,他的衣服就被蒙上了一层黄色,耳朵眼里积了不少沙粒,嘴巴一动牙齿间就沙沙作响……,就这样,他和公社的同志一起,制定了一年、二年、三年的造林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在地委大抓林业的思想指导下,王奉公社积极带头,去冬今春全地区16万人上阵,建成各级林网道路1,700多条,植树150多万株。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战斗,已经打响……


第2版()
专栏:

一母马一次生马骡二驹
山东广饶县小张公社小张大队社员刘正功饲养的一匹母马,在4月19日凌晨两点,一次生了一只骡驹一只马驹,生长良好。
马属于单胎动物,一次生两驹的极少;加之马和骡的妊娠期分别为11 个月和11个半月,同时生马驹骡驹的现象更为罕见。


第2版()
专栏:

塔里木马鹿产茸率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正在发展塔里木马鹿饲养业。这种经过驯化的野生马鹿,个体虽小,但易于饲养,产茸率高。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十四团养鹿场介绍,去年他们饲养的217只还没进入产茸旺期的公鹿,平均每只产干鹿茸2.1公斤。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