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太行浩气传千古
——缅怀左权将军
丹 琳
初夏时节的太行山,草绿了,花艳了。在左权将军殉国40周年的日子里。缅怀先烈,我沿着左权将军当年曾经战斗过的足迹,在这里寻觅着,走访着。从十字岭(现名左权岭)到清漳河畔,从武军寺到上、下麻田,从黄崖洞到“圣人泉”,从浊漳河谷到蟠龙滩,只要一提起左权将军,许多当年的老游击队员、老民兵或老妇救会员,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四十年前他们自编的《左权将军之歌》来。
全国三八红旗手、因带领妇女种核桃树立了功、获得了“核桃大娘”美称的74岁的郝改英,象棵挺拔的老杨树,身高背直,筋骨硬朗,还能唱一口好民歌。当她唱到“左权将军牺牲为的咱老百姓,咱边区的老百姓要为他报仇恨”时,沉痛悲切如泣如诉!
“俺见过左权将军!”她带我在蟠龙滩走着,一面走,一面诉说:1940年春天,武乡东部山区的妇女和乡亲到蟠龙滩筑坝造水田,左权将军带领着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同志们也来了。他个头不高,瘦瘦的,却十分精神。干起活儿来,也和战士一样,滚一身泥巴,出满身大汗。有一天,下大雨,他和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一块抬大筐,扛石头。铁锨不够用,他就用双手当铁锨,往筐里捧沙卵石子儿,把手指都磨出血来。“ 真心疼死人啦!”“核桃大娘”沉默了一会儿又说:看到老总们都拚命干,老百姓也没有一个怕累的。一天能干出两天活儿来。军民拧成一股劲,只用半个月的工夫,就在这蟠龙滩南面筑起了坝堰,造成200多亩水田。
战斗岁月的回忆,使她兴奋起来,紧跑了几步,深情地抚摸着当年修就的坝堰,从当年造的水田里抓起一把滋润发黑的沃土,珍重地攥紧在手心里!“多好的军队,多好的带头人啊!我们怎么能不怀念左权将军!”她对着整齐茁壮的玉米地欣喜地说,“‘把石头搬开,变河滩为良田’,‘咬紧牙关,度过难关’,‘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是当时俺们军民的战斗口号。到了1942年春天,俺全边区修筑河滩地9,000多亩,修整旧滩地5,000多亩,还把10,350亩旱地变成水田。麦子、稻子、玉米、高粱、谷子、黄花菜、山药蛋、白菜、萝卜……都得到了大丰收。”
听了“核桃大娘”的话,我更强烈地感到八路军总部在日伪顽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艰苦岁月里,带头大搞生产自救运动的伟大威力!
“核桃大娘”指指南山脚下一片钻天杨和垂柳,兴致勃勃地继续说:“这也是1940年春天,左权将军带领八路军总部的同志们栽下的。那时,俺们白家庄的妇女在北山栽树,中间只隔着这道蟠龙滩,南山北山互相拉歌喊口号。俺们唱:一铺滩滩杨柳树一片片青,一群群当兵的数咱八路军好!左权将军他们唱:山长青松松靠山,松山紧相连,军民团结流血汗,抗战胜利在前面。那场面,真叫红火热闹,到如今也忘不了!”
我扑进杨柳树林,抚摸着笔直的树干,听它们哗哗作响,仿佛在呼唤“左权!左权!”仿佛在倾诉:“左权将军,俺们太行老区人深深地怀念你!”
出蟠龙滩,过马兰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峡谷鸟道攀缘直上太行极顶砖壁村。北面一座高峻孤立的山峰,是关家垴山。远远的东北方向,万绿丛中一座千仞黄崖,雄伟壮观,它脚下的迷沟里就是当年有名的黄崖洞兵工厂所在地。1941年冬天,左权将军和彭总亲自指挥的黄崖洞保卫战,创造了我国现代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战前,左权将军跑遍了黄崖洞附近的100多个山头,检查掩体,配备火力,加修战壕和碉堡,并把每个工事编了号,标在自己新绘的作战图上;同时,对守备人员进行思想动员,使每个人情况熟,方案明,决心用鲜血和生命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结果把号称“钢铁大队”的日寇36师团和第419混成旅打成稀巴烂的“豆腐大队”,取得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
看到听到这一切,使我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忘掉爬山越岭的劳乏,急步奔到砖壁村北玉皇庙院——八路军前线总司令部旧址,在左权将军简朴的故居——一间小庙屋里流连忘返。
迎面墙壁上是朱总司令题的悼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紧挨着悼诗的是彭总的《左权同志碑志》,也写得同样情真意切。右面的条案上摆满了上至总司令下至警卫战士写的悼文、悼诗和悼词,都热情颂扬左权将军任劳任怨、多谋善断、奋勇善战、忘我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军事艺术才能。
转过身来,我看到了左墙上左权将军的遗像——他含着幸福的微笑,抱着襁褓里的女儿太北的巨幅照片。凝视着照片,我好象回到了千里远的北京,见到正在为祖国四化而辛勤操劳已到中年的左太北。由她想到从小抚育她长大成人的彭总,又进而想到我们所有的革命事业的后来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实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宏愿,发扬革命传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艰苦奋斗呢?愿左权将军生前的预言“我们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永远鼓舞我们,愿他的英勇奋斗精神在我们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第8版()
专栏:

童心二题
杨学贵
金苹果
上午第一节语文课,老师按时出现在讲台上。她平日清亮而圆润的嗓音,此时变得干涩而沙哑,而且,每讲几句,就扭过身,轻轻干咳一下。
课程进行了四分之三后,她提出几个讲述过的问题问学生。不料一连提问了几个学生,竟没有一个能作出满意的回答。
老师默默扫视全班50个学生,好一阵没有说话。她没有训斥学生。她教学二十余年,从未用一句粗暴的话语训斥过学生。可这一回,她却不能不骤然感到懊恼和委屈。她瞒着别的教师,带病上课,却换得了这样的教学效果……
下午,教师学习会上,她嗓音喑哑的发言立即引起校长和教师们的关注。再三询问之下,才知道她患了咽炎。
夜晚,她坐在家里的书桌前,批改厚厚一摞作文本。声带坏了,不能讲课,被校长和老师们强迫休息,可手没病,脑子没病,不能闲着啊。
“你看,这是谁的东西?”突然婆婆手捧一个沉甸甸的竹篮子进房来,“就放在门边哩,也没见个人。”
她好奇地接过篮子,见是一篮金黄透红的苹果,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她急忙展开,认出那是小班长的笔迹:敬爱的老师:
今天上午,您带病给我们上课,我们听着您沙哑的嗓音,难过极了。心里直惦着您的病,就没听好课,提问就回答不上了。您能原谅我们吗?有人说,您的病是大前天您带我们植树时,挖那个大洞给累的;有人说,是那晚刮大风,您去给同学补课,给冻的……老师,我们多想去看看您呀!可您见了我们,一定要说话,一说话,会加重病情的,因此,我们决定不去看您。
送上苹果50个,请您收下,润润您的喉咙吧!
老师放下信,看着摩挲着一个个苹果,象摩挲着全班50个孩子的脸蛋……
泉水清
夏夜。瓜棚下。妈妈在给小闹闹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小猎手用智谋斗败了山妖,从高高的灵峰山下取回了圣泉水,给奶奶擦洗眼睛,七天七夜后,奶奶被山妖整瞎了的眼睛,奇迹般地复明了。
第二天早饭后,小闹闹拿了哥哥的小水壶,跟妈妈说了声出去玩,便独自向村后灵峰山下的“一滴泉”走去。
中午,小闹闹汗涔涔地提着满满一壶水回家了。
“闹闹,一上午你跑到哪野去了?”妈妈问。
“我不告诉你。”闹闹快活而天真地一笑,偏着头,又神秘地瞪圆了乌溜溜的眼睛,“等七天七夜之后,你就知道啦,这是——秘密!”
“哟!我们的小闹闹有了‘秘密’了,哈哈哈……”爸爸和妈妈笑了,哥哥也笑了。
饭后,闹闹拿了灌满泉水的小水壶,悄悄走出去,走到邻居五保户瞎老婆婆的门前,轻轻推开了房门……
妈妈早就“瞄”上了。她没有去劝阻,只是倚着门,舒心地笑着,象喝下了一杯灵峰山下清洌洌的“圣泉水”一样。


第8版()
专栏:

从“日出一书”说起
林慧文
今年1月开始,《光明日报》图书广告栏中,每周有一次商务印书馆的“日出一书”,刊登6种书目。从这几年全国图书出版情况看,出书品种不断增加,有的出版社可能每年出书接近或超过每日一种的数字,但这样系统宣传介绍,恐怕还是一个创举。
在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就曾在《申报》一版上刊登“日出新书一种”的广告。那时,全国出版图书每年接近一万种,商务每天能有一本新书出版,在出版界中也算是佼佼者。今天,全国每年出书两万多种,而商务的“日出一书”,还不敢限于“新书”,也说明我们图书品种还要进一步丰富。
增加品种有两个方面,一是新书要陆续积累,二是好书要不断重印。这些年来,有的出版社只重视初版新书,对于过去出版物很少整理修订;新书中有一部分又没有生命力,永不重印。结果虽然品种和册数每年有所增长,而重版书比例却很少。解放初,占出书总数的60%以上,近年来平均只达到 20%左右。有的书长期脱销,有的书只畅销一时,造成读者“买书难”,“日出一书”中有一部分就是重版书。去年,商务印书馆就重印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60多种,有的出版社除本版书外,也重印了三十年代的一些优秀文学读物,如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以及生活书店出版的《我与文学》等,都得以重版。这是值得欣喜的。
增加书籍重版,印刷厂也要重视印数少的“短版活”,努力缩短出版周期;书店认真订货,读者对路,供应及时。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品种,满足需要,逐步解决买书难的问题。


第8版()
专栏:

警惕“拆楼人”
李百臻
毛主席生前曾经不止一次地讲过《战国策》里的一则故事,那就是《触詟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告诫我们:“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个“深远”,既不是让他们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虚受“无功之位”,坐享“无劳之奉”;也不是膏腴之地封之,金玉之器赐之,让他们永世受用不尽。只有“令有功于国”,自己努力“托身于赵”,才是真正的“深远”之“计”。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毛主席讲完这个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也会变质”。斯言信哉!前几年的“双熊”事件,如今的何德明一案,虽说为数极少,但极明显的“变质”,影响却很大。凡认真学习过中纪委《抓紧对子女的教育是革命干部的责任》这篇通报的各级负责同志,都要仔细品味通报中“这是一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必须引起全党的警惕”这两句话的分量。
《聊斋志异》里有一篇百余字小说叫《拆楼人》。说一“家资富饶”的官宦人家“建一楼”,“上梁日”生了个不肖之子,“既长,最顽,荡其家”,成了这个富贵之家的“拆楼人”。何德明不就是这样一个“拆楼人”吗?他爸爸是人民军队的干部,并非“家资富饶”的“官宦人家”,当然没有什么私家的雕梁画栋的大楼可拆。然而,我们却可以把大楼看作上层建筑,如果我们不警惕,老一代经几十年革命斗争矗立起来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的大厦,不就会被这些不肖之子拆掉吗?我们用党心、民心、军心建成的“长城”,不是也要被他们毁弃吗?这都是可以进一步动摇我们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的。
蒲松龄在这篇小说的末尾评论道:“常见富贵家数第连亘,死后,再过已墟。此必有拆楼人降生其家也。身居人上,乌可不早自惕哉!”我们的干部虽然不是“身居人上”者,却实在应该“早自惕”,岂但“自惕”,还“必须引起全党的警惕”呢!


第8版()
专栏:

风 筝 (外一首)
周国勇
飞上去了,飞上去了!我们心中的凤凰。去追求,去探索,飞向蓝天,飞向太阳。带着父老沉甸甸的寄托,带着孩童一串串的幻想……
飘荡着,飘荡着,我们手牵的云朵。象风帆在碧水中巡游,象鲜花在天空绽开,轻轻摇曳。飘呵,飘过山山水水,一路撒下春天的信息……向上呵,向上,理想的丝线,任凭那寒流冷风的吹打。向前呵,向前,飞天的凤凰,系住了多少热切的目光……
跑 步
早啊,晨光中跑步的人们,早啊,跑在晨光前的人们。你冲开凛冽风寒的小伙子,跑步开拓闪光的前程。你穿过蒙蒙灰雾的姑娘,跑步亮出了健美的身影。早啊,晨光中跑步的人们,早啊,跑在晨光前的人们。你两鬓飞霜的老同志,峰回路转,步履依然雄健有力。你双目炯炯的中年人,山高水长,每一步敏捷而又扎实。早啊,晨光中跑步的人们,早啊,跑在晨光前的人们。宽阔的马路上,川流着奔腾的溪涧。清静的胡同里,跳荡着一声声鼓点。跑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跑呵,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


第8版()
专栏:

护林〔版画〕 常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