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
——来自陕西汉中灾区的报告
暮春时节,我们来到秦岭巴山间宽阔而富饶的汉中盆地。展现在眼前的是翠绿的麦田,金黄的油菜,交错纵横的水渠,一幢幢红砖青瓦的新房。千里平坝,银锄、歌声此起彼伏,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山川美景。看到这一切,谁能想到,就在半年多前,这里曾是被特大洪水洗劫过的重灾区呢!
1981年的7、8月间,这里连降暴雨,造成解放以来未曾有过的特大洪灾。淹没冲毁良田40多万亩,受灾农田近300万亩,秋粮减产8亿多斤;冲毁倒塌房屋和危险房屋达30多万间,320多个村镇夷为平滩,20多万人一时无家可归……,汉江两岸,一片汪洋!
面对毁灭性的灾难,英雄的汉中地区人民没有被吓倒,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政组织的关怀、支持下,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修复农田10万多亩,抢种小麦、油菜、杂粮近300万亩;并因地制宜地、有计划地重修被毁的机关、学校、医院和群众住房。学校全部按时开学,绝大多数社员搬进了新居。
今春以来,这里又认真落实了党中央的各项政策和对灾区的指示,完善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眼下,庄稼长势喜人,市场物资充裕,价格稳定,人们情绪安稳,到处呈现着热气腾腾的兴旺景象。人们充满感情地说:旧社会遇天灾家破人亡,新社会遭水毁住进新房;共产党关心咱情深似海,为四化多贡献建设家乡。
胡迪生、安克仁、龙吼、张雅心(附图片)
我们来到南郑县冷水区白庙大队,上山远眺,汉江两岸,庄稼生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被洪水摧毁的村庄,重新建起新房。
1981年8月22日在飞机上拍摄的被洪水冲毁的冷水区(本刊压题照片)一带汉江岸边的民房和农田的照片。
干部和党员始终站在艰苦战斗的第一线。城固县龙王庙公社龙王庙大队党总支书记王永生,就是其中一个,修复河堤时,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指挥战斗。
城固县二里公社谭家一队社员们利用本地资源,积极生产竹编家具。
地处山区的南郑县法镇公社供销社,在受灾后,积极组织生产资料的供应,支援生产。马家岭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社员把购买的化肥往回运。
在勉县定军公社高寨大队,生产热气腾腾,他们决心夺取灾后的第一个丰收。社员们正在整田育稻秧。
城固县秦家坝学校,一排排崭新明亮的教室,学生们正在用功读书。这个学校校舍基本全部倒塌,仅五个月时间,就新建、修复了学校,保证了学生上课。
在抗洪抢险和恢复生产中,部队立了大功,受到人们的赞扬。这是在工地上拍摄到的一个动人的镜头。
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人们采取许多减轻国家负担的互助办法。南郑县山口公社永红大队,社员李友明等,自愿组织起来烧泥瓦。
在汉中市段家营抢修水毁防洪工地,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打桩机、推土机、掘土机、载重汽车吼声一片。人们日夜加班,要赶在洪水汛期前完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