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调整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 改变单一经营局面
大邑县由粗到细制定农业区划
资源潜力得到较好发掘,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
本报讯 记者彭自襄报道:四川省大邑县不断充实、完善农业区域规划,帮助社、队制定短、中、长期农村发展规划,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大邑县从1978年秋季开展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把全县划分为四个一级农业区:发展粮食、经济作物和养殖业的平坝区,发展粮、果、桑和养羊业的丘陵区,发展林、牧、矿和土特产的中低山区和涵养水源的高山区。第二年,又培训和组织了6,000多人的技术队伍,深入山丘和平坝调查研究,开展二十多项专题调查。到1980年,全县规划出六个二级农业区,并相应地建立了14个商品生产基地。平坝地区划分为发展粮、油、桑、猪和甘蔗、油、粮、渔、桑两个二级农业区,建立了粮、油、猪、渔、糖蔗等商品生产基地;海拔550米到800米的浅丘陵区划分为发展粮、果、桑、奶山羊和林、粮、麻、羊两个二级农业区,建立了柑桔、蚕桑、奶山羊商品生产基地;海拔800米到2,000米的深丘地带,划分为发展林、粮、牧和林、牧、矿、土特产两个农业区,建立了用材林、茶、漆、棕、木本油料和中药材等商品生产基地。此外,海拔2,000米到5,300米的高寒山区,规划为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的区域。在综合区划的基础上,全县还制定了土壤、水利、林业、畜牧业、农机及农作物布局等分项的区划,确定了发展生产的方向。
在县农业区划的指导下,去年以来,每个公社都制定出农业区划,90%以上的生产队又按所属公社的农业区划,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和作物布局,有效地改变了多年来单一经营粮食的局面。如山区抓紧绿化宜林荒山,大搞林业基地建设,去年从外地引进、种植的小漆树就有330万多株。浅丘和平坝区深挖水渠和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提高了单产,今年油菜面积由原来的3万多亩扩大到9万多亩,由原来30个公社调整、集中到18个公社种植。
全县由粗到细制定农业区划,各项经济政策也逐步得到落实,农业生产向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一、资源潜力得到较好的发掘。1981年与1978年比,全县土地利用率提高4.3%。二、农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协调。三、农业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山丘地区已停止毁林开荒。三年来植树造林7.4万亩,为建国到开展区划工作前二十九年间造林实绩的1.95倍。平坝区改造低湿田7万多亩,占低湿田的77%。四、加快了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去年全县14个商品生产基地都完成了基地种植计划。五、劳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县从事工副业的劳力,由占总劳力的8.9%上升到16%。


第2版()
专栏:

农作物的“卫士”
——记大理县凤仪公社北街植保专业队
傅旭
在云南省大理县凤仪公社凤鸣大队的田间小路上,我们看到几位身背机动喷雾器的姑娘,说笑着向麦田走去。不一会儿,田野里响起了“突突突”的电动机声,一缕缕药雾从姑娘们身边飘散开去,弥漫了丰收在望的麦田。
这些姑娘是凤鸣大队北街植保专业队的队员,她们发现北街二队的麦田里发生蚜虫,立即赶来防治。这个专业队共有15名成员,都是热爱农业科技的男女青年。今年,他们向凤仪公社各生产队共承包了1万多亩农田防治病虫害的任务,防治效果好,很受社员欢迎。凡是专业队承包的农田,今年小春作物都长得比较好。这里冬季气温高,病虫害容易发生,以前各生产队都是使用手摇喷雾器进行防治,效率低,农作物往往因病虫害得不到及时防治而减产。1980年11月,在自治州农科所派技术人员帮助和指导下,凤鸣大队以北街两个生产队的科技组为基础,建立起了植保专业队,专业队装备了15台机动喷雾器,自负盈亏,与生产队签订合同,防虫效果要求达到80%以上,生产队验收付款。专业队人员,植保工作忙时集中,闲时仍回本队参加劳动。
采用机动喷雾器,比手摇喷雾器提高工效20至50倍,防治面积大,速度快,效果好,省工又省药,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去年,专业队为本公社和外公社74个生产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1.3万亩,仅北街一、二队就省工2,000多个。河西生产队的283亩蚕豆,往年喷3次药以上,要花1,200多元,今年包给植保专业队后,只花了400多元。
植保队不但给承包户喷药,对有些未承包的队,只要听说那里发生了病虫害,他们也主动上门去喷药。去年,富乐村有300多亩蚕豆发生了蚜虫,每茎平均40多个。如果生产队自己喷药,十多个人要喷好些天。植保队找上门去,向队里提出承包治虫,结果3个多小时就把300多亩地的农药喷完了。队长高兴地对他们说:“让你们防治,省工又省药,把虫治住了。明年全包给你们啦。”
凤鸣大队植保专业队的出现,使凤仪公社的植保工作逐步向专业化发展,避免了一些农民因不懂配药和操作技术而出现中毒等事故,提高了防治质量。
植保专业队的名声传开后,不但本公社的上门来请,就连十几里外的下关市先锋公社,百里之遥的洱源县右所公社等社队也有慕名而来的。州农科所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在这个专业队先后办了两期植保训练班,共培训出80多人。现在,全州已先后建立起十多个植保专业队,农作物卫士的队伍越来越大了。


第2版()
专栏:短评

搞农业区划要注重实效
搞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实行科学种植的基础工作。三年多来,大邑县由粗到细地开展这项工作,积极运用资源调查和区划的成果,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作物布局,使多种经营和农林牧副渔各业得到全面发展。这一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应有不同的项目、重点和方法。大邑县因地制宜地划分农业区,确定各农业区不尽相同的发展项目,并且做到农业规划到社到队,把成果落实到基层,运用到指导生产的实践中。这样讲科学,有步骤,重实效,农业区划工作就会受到农民欢迎。
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在谈到大邑区划工作的经验时指出:各地区划工作的步子要加快;一个县要象重视植树造林那样重视区划工作;要把区划的成果应用到农业发展规划上,需要在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作为广大人民的奋斗目标;县的区划工作要分级负责,要落到实处。希望各地按照这个要求,依靠群众,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使农业生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


第2版()
专栏:

农民的正当利益必须保护
洪泽县人民政府对本报批评的答复
编者按:本报3月6日二版《这样中途拦扣是什么行为?》一文,批评了江苏洪泽县蒋坝食品站对待山东昌乐县农民的粗暴态度。洪泽县人民政府对这件事作了严肃的处理,并作了自我批评。这种对待群众批评的态度,值得欢迎。人民日报编辑部:
贵报1982年3月6日第二版《这样中途拦扣是什么行为?》一文,批评了我县蒋坝食品站拦扣山东省昌乐县农民运往南京出售的一批活鹅,造成1,000多元损失一事。我们见到报纸后,当即让工商管理部门和商业部门各派一人专门查处此事。
经查,贵报的批评基本属实。为了纠正错误,挽回影响,我们派了两名同志到了昌乐县,向昌乐县政府和工商局汇报了事件经过。3月20日下午,我县两位同志又到了红河公社(原平原公社)埠南头大队,找到了当事人、生产队会计王文芝,向他检讨了我们工作中的错误,表示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经过双方协商,我县食品公司赔偿埠南头大队社员的经济损失670元。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一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一、我们在工作作风上有官僚主义。据反映,去年地区食品部门部署,二道贩子贩运家禽,查获后可按百分之一、二提取奖励金。而我县商业部门不经请示报告,擅自扩大了奖励标准,致使食品部门的职工为了多拿“奖金”就中途拦扣埠南头大队一批活鹅。直至见报,我们才知道县商业部门这种错误做法。
二、我县食品公司组织观念薄弱。当省食品公司明确指示放行埠南头大队运往南京出售的群鹅时,县食品公司没有坚决执行。省商业厅在通知中责成蒋坝食品站检讨,并赔偿农民的经济损失以后,县食品部门仍然没有认识扣鹅是违反党的政策的错误行为,没有进行深刻的检讨。
三、我县商业部门职责不明。市场管理是工商部门的责任,商业部门可以配合,但不应直接进行管理。然而,我县食品公司既不虚心学习,又不知怎样与工商部门配合,就直接参与了市场管理。而工商部门在事发前既未向商业部门介绍有关政策精神,又未确定和商业部门互相配合的办法,草率答复食品公司可以直接参加市场管理。因此,我县食品公司和工商局对蒋坝食品站扣鹅一事都负有责任。食品公司应负主要责任。
江苏洪泽县人民政府


第2版()
专栏:

建瓯县东游公社垱上大队林场营造的速生林。
本报记者 甄为民摄


第2版()
专栏:来信

大队有线广播不该停
我们到农村了解情况,发现不少生产大队有线广播室停播了。原因是一些社队干部对这项工作不重视,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没有解决好广播员的报酬问题,广播员都回家种地去了,无人管理广播室了。
当前,我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需要迅速传达和落实,变成亿万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民也迫切需要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因此,农村生产大队有线广播室既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又是农民学习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办好农村大队的有线广播,对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尤其重要。建议有有线广播室的社队尽快把广播恢复起来。
广东昌江县
关松瑶


第2版()
专栏:来信

喇叭成哑巴 生产受影响
前两年,我的家乡全州县安和公社文塘大队办起了有线广播。那一阵,群众可高兴了,每到广播时间,大家都聚拢在广播喇叭下收听。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广播线路便坏了,喇叭变成了哑巴。我受村上人的嘱托,去过三趟公社广播站,请求帮助检修一下线路,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过几天去看看”。可是,这一过便是一年,检修的人未去,喇叭也没响。
去年,我们家乡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村上的人都巴望能够经常听到农业技术知识介绍,及时收听本地的气象预报。
今年三月二十三日,当地气象预报几日内将有低温寒潮。由于村上的人不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天播下了早稻谷种,结果损失很大,群众十分惋惜。
目前,这个公社三百二十个生产队中,已经有二百一十个听不到广播了。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
广西全州县 蒋元宇


第2版()
专栏:

群山绿遍
本报记者 田流
多年来,建瓯县因地制宜,坚持植树造林,精心经营,持之以恒,林业生产发展很快。现在,山山岭岭的杉木林、毛竹林郁郁葱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9%。
“今天要走远路了,吃饱一点。”吃早饭的时候,林业局长叶学荣同志提醒我。叶学荣四十多岁,在建瓯县已经工作二十多年。他中等身材,白净面孔,人很精干,五十年代后期在林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就来建瓯县搞林业工作。我刚到福州时,曾听人说闽北地区是个绿色大金库,森林覆盖面积达63%,特别是建瓯县,林业发展更快,是福建省林业生产最好的县份之一。问他们为什么,朋友们回答,除了政策对头,党委重视以外,还因为有个懂行肯干的林业局长。
8点钟我们就出发了。汽车沿河旁公路疾驰。河滩上稻谷金黄,人们正在忙着收割丰收的稻谷。
“我们就这么一点点河滩地,”叶学荣向我介绍说:“全县总共只50万亩耕地,而山却有500多万亩哩。”
我抬头四望,前后左右都是山。抗日战争期间我在太行山地区工作,天天爬山越岭,对山又爱又恨,爱它给抗日军民提供了最好的开展游击战争的条件,恨它光秃秃的尽是大石头,使人民的生活很苦很穷。可是今天一看闽北的山,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美极了。山山郁郁葱葱,岭岭绿波翻滚,满山满岭都是高大的杉木林,茂密的毛竹林,真是群山绿遍。
从县城出发的时候,我曾有点担心:老远去看个林场,又要换得一身疲劳,现在倒愿意那个要去参观的林场离得我们更远些,好使我细细领略这林海的风光。
“这儿的山林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跑老远去看那个林场呢?”我问林业局长。
“那儿有代表性,十年动乱期间也坚持造林。”县委副书记叶光辉没等局长回答抢先说了,“我们县就是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林业生产才大发展起来的。”
不见高山,不显平地,这话一点不假。到了东游公社垱上大队——我们要访问的那个大队,看了他们的山林,才知道沿途那郁郁葱葱的林海,跟它比起来还真是差了一大截子呢!垱上大队的坡坡岭岭,从山脚到山腰,从山腰到山顶,不仅长满了茂密的林木,而且林相也非常整齐美观。看吧,这个山是高大的杉木林,那条沟是翠绿的毛竹林,平缓的山坡又被修成了条条水平梯田,梯田里栽植的是密密丛丛的茶叶树,山脚下还有果实累累的柑桔林。
“好整齐的山林!”我一面看那茂密的山林果园,一面不停地赞叹。
“这是多少年来摸索出来的办法,”叶学荣局长说,“根据山地具体情况,适宜种什么就种什么,这座山适宜种杉树就集中种杉树,这条沟适合栽毛竹就都栽毛竹,我们把这叫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植树造林。社队干部又根据他们那里的具体情况,把这叫做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适地适树。”
“群众怎么说来着?”县委副书记叶光辉问林业局长。叶光辉和我一样,作了几十年的新闻记者,三年前才调来建瓯县作县委副书记的。看他那神气,分明又是新闻记者的“职业癖好”在起作用,好象说,对记者别净说些“原则”、“方针”一类的“领导措施”,也要说点生动有趣的话和事儿啊!
“社员们把我们这些作法叫做……”叶学荣接口说,“叫做山头戴帽,山腰披袍,山脚穿靴。你看,是不是这样!”
经他这一说,再看那山山岭岭、坡坡沟沟,觉得更好看更美还不算,透过这茂密整齐的山林果园,我还看出了社员们的辛勤劳动、精心经营——这里面文章还真不少呢!
“为什么这些山林长得一般高?”我指着东山上一大片杉木林问叶学荣。那片杉木林起码有200亩,长的都是20多米高,大热水瓶那么粗——后来有人告诉我:胸径20厘米。
“这片林子是1965年栽的,两年前已开始间伐”,叶学荣说,“那边是1966年栽的,也可少量间伐了。”说着,他用手在空中划了个大圆圈,又说,“坡坡岭岭,有的高些有的低些,是因为栽植的时间不同,才长成那个样的。”
“1965年栽的,才16年,树就长这么高了?”
“我们这里自然条件好,最适合杉木生长,”叶学荣颇带自豪地告诉我,“土质好,你看脚下,都是黑油油的腐殖土壤;气候好,全年平均温度十八、九度,有300天左右的无霜期;雨量充沛均匀,年平均降雨量在一千六、七百毫米。人说世界杉木中心在中国,中国杉木中心在福建,”他稍微停顿一下,一双有神的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抑止不住那内心的自豪,满怀激情地说,“福建的杉木中心产区又在我们闽北。”
接着他详细给我介绍了全县林业生产的概况:全县总面积共635万亩,除耕地、村庄占110万亩外,516万多亩都是山坡,都适合造林,现在已造435万亩,其中郁闭成林的304万亩,年均每亩木材蓄积量是6.9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69%,全省是39.5%,全国只12%。他还告诉我,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很多社、队的山林都是速生丰产林,杉木二十几年就可成材……
“你到县城以前不是在我们南雅公社作过短暂的访问么?”最后,叶学荣同志问我,“它的伊村大队山场最好,15年树能长25.5米高,胸径18厘米,亩平均蓄积量36.8立方米。
“这个东游公社的垱上大队,同南雅公社的伊村大队比较,谁更好些?”
“当然是伊村大队,”老叶不假思索地说,“不过也不错,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按国家价格计算,全队山林木材蓄积量折价,全队4,000多社员,平均每人已经有5,000多元存在这绿色金库里了。”
“5,000元,年增长率7.3%,就是说每个社员光从林业的自然生长量中,就可以得到360多元的利息喽,对吗?”
“嗬,你的数学还真不错哩!”叶光辉同志说,“我给你说说,光算这个死账不行,林是娘,粮是儿,没有母亲,哪有儿子?这事叶学荣知道得最清楚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叶学荣告诉我们,1958年大炼钢铁一直到1964年,垱上大队共砍伐山林8,000多亩,使山脚下的200亩稻田,由每亩原来产400斤稻谷降到200斤;1965年开始造林,到1972年共造了6,000多亩,说来也怪,不但林业慢慢的有了些收入,山脚下那200亩稻田产量也逐年高起来,1972年竟平均亩产800斤,比1964年提高了三倍。
从垱上大队回来,我们又参观了桂林大队的柑桔园,大队干部告诉我,上年他们的桔园是大年,亩产400多斤,今年本来是小年,却比大年还大,每亩平均产柑桔500斤以上。
回县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垱上大队、桂林大队的事,在想他们的山林和果园,想着想着,慢慢地觉得还有几个问题需要闹清楚:
“解放时,建瓯县的森林面积是多少?”
“290万亩。”叶学荣回答。
“现在呢?”
“435万亩。”
“都是1965年后造的?”
“对,”叶局长说,“1964年前共造1,700亩,却砍了8,000亩,1965年后总计造林100多万亩,作到了砍
1栽1.5。”
“1965年后,正是十年动乱的年代,你们怎么反而把造林工作搞上去了呢?”
“1970年前后,那股风才吹到我们这里,”叶局长回忆说,“可我们1965年栽的树,开的茶园、果园,已经有收益了,稻田产量也有了大幅度回升,群众尝到甜头,照样年年植树造林。”
“没抓走资派?”
“抓,怎么不抓?!”叶光辉插言了,“可是抓的人不知谁是走资派,被抓的也不知道自己是走资派。”
“怎么回事?”
“叫社员开会社员就开会,叫社、队干部站在台上挨批就站在台上挨批,有人领着喊口号:打倒走资派!社员也就跟着喊:打倒走资派!一散会,社员就问干部:今天干什么?干部说,还是上山栽树。于是,社员们又跟着干部上山种树去了。就这样,他们把全县200多万亩林地,变成了现在的400多万亩”。
听了叶光辉的叙说,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怎么说好呢?尽管有人兴妖作怪,想把历史的车轮拉向倒转,人民,广大的干部和群众,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