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数量经济学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
马洪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对数量经济学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课题,有些还是很迫切的课题。
这些重要课题是什么呢?
去年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走出一条经济建设的新路子,提出了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我国今后经济建设的十条重要方针。这十条方针涉及到大量的研究课题。数量经济学的专家们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许多同志已在着手进行这些问题的研究了。赵紫阳同志指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当前我们数量经济研究工作的主要课题和主要任务。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进行经济效益分析,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进行。定性分析是很重要的。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会迷失方向,可能走上邪路。而要做好定性分析,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就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任何忽视定性分析的观点,任何忽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对于定量分析的指导作用的看法,任何企图以定量分析代替定性分析的做法,当然都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只强调定性分析的重要性,而不重视定量分析,只满足或停留于政治的、经济的原则,而没有生动的内容和数量的分析,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不作经济的论证,就不可能有效地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以至发展到搞主观随意性,搞瞎指挥。在这方面我们是吃过苦头的,这个教训必须记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定性分析是否正确,我们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计划、方案、措施等等是否反映客观实际,是否真正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果对社会的实践过程没有定量分析,没有对各种不断变化着的参数形成的各种不同方案的数量比较,并反复进行验证,那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实践证明:单有定性的考察而无定量的考察,是难以解决提高经济效益这个问题的。正是在这方面,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很薄弱。所以,我们在注重定性分析的同时,必须重视定量分析,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加深对客观经济规律的理解,真正做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对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发展起来的数量经济学,我们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种把数量经济学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加以否定的做法,完全是不正确的。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数量经济学。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前有一个困难,就是我们一些比较懂得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同志,对数量经济学懂得不多;而一些比较懂得数量经济学的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党的方针政策则研究不够。因此,要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的数量经济学,需要经济学家和数学家的合作;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的合作;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合作,等等。这就要求上述各有关方面的同志组织起来,加强团结,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特长,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主题进行攻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个经济领域的经济效益的日益提高和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繁荣昌盛。我国从事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同志们是有决心有能力来攻克这个难关的。数量经济研究会和从事数量经济研究的专家们要多为提高我国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为贯彻执行我国经济建设的十条重要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5版()
专栏:

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一代新人
——从《通俗哲学》谈起
冯定
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通俗哲学》(韩树英主编),这是一本针对性比较强、深入浅出的通俗哲学读物,很值得一读。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领导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不是笔直而又平坦的,经常要碰到一些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里,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十年动乱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空前的糟蹋,真伪难辨。至今在一些青年中间还存在这种错误看法:马克思主义似乎不灵了,有没有科学世界观作指导也无关紧要。这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冷淡,正好说明我们要在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中进行教育,把真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区别阐述清楚,正确地通俗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我们还看到,有些干部在新情况新事物面前,仍然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分析问题,仍然用“单打一”、“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的干部也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任务,必须学点哲学。由此可见,现在为广大青年和干部编写一些系统而又通俗的哲学读物,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我相信,《通俗哲学》的出版,必将受到广大青年、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应当是易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而且,只有通俗易懂,它才能在群众中普及;只有广泛的普及,才能更好地成为广大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毛泽东的许多科学著作,在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作出了光辉的范例。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可贵的探索,并且是有成绩的。应当说,《通俗哲学》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本书的出版,是为了向一般知识青年和一般干部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但是,它并不是板起面孔进行哲学说教,而是针对自己的读者的特点,选择他们熟悉的生动事例,抓住他们所关心的迫切问题,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哲学普及工作的一个可喜成果。
这本哲学读物,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但又并非是肤浅零碎的。该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论述,并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从这一点上看,《通俗哲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哲学工作者走过弯路,有过教训。比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出现过片面地强调哲学通俗化的倾向,以零碎的举例,来代替系统深入的理论宣传。结果,不是哲学的通俗化,而是哲学的庸俗化,以至把本来是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搞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成为某些政治骗子随心所欲的整人的“工具”。
粉碎“四人帮”之后,党中央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当然,这也是对哲学宣传提出的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不仅要继续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要完整、准确、系统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我们看到,《通俗哲学》明确地给自己提出了这一任务,并且取得了应当肯定的成绩。因此,我认为:它对于初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是一本有启蒙作用的入门课本;而对于有一定哲学素养的人,也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物,要尽可能地正视和回答这一类的新课题,尽可能地给予科学的总结和概括。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物是否有价值的一个严重考验。应当说,《通俗哲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可贵的尝试。例如,书中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哲学的关系有适当的反映;在讲到物质论时,否定了电脑可以代替人脑的说法;对于认为宇宙中有绝对不运动的黑洞的理论,给予否定的回答。同时,《通俗哲学》对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努力采取科学态度的。
毛泽东在批评“党八股”时,曾尖锐地指出,那些“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的宣传品,没有人喜欢看,没有人喜欢听。我们的某些政治理论读物,也还没有完全克服这种毛病。这里的关键之一,是语言上的问题。《通俗哲学》的语言比较生动通俗,并且适量地运用了成语、典故和形象比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解释得亲切易懂。可见,努力学习群众的丰富语言,吸收古人和外国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读物写得生动活泼、切实有力,是可以办到的。书中还配合了一些漫画插图,把抽象的哲理寓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发人深思,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创举,很值得提倡。
当然,《通俗哲学》一书,并非没有缺点,没有值得推敲之处。从全书总的结构上看,有些地方显得松散,语言尚欠精练。这些都希望作者再版时加以改进。


第5版()
专栏:

略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道路
刘隆
我国旅游发展道路,大家正在探索。我认为,除了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外,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重,现在以国际旅游为主,从长远来看应以国内旅游为主。当前,由于交通比较拥挤,旅社不够,只有暂不提倡国内旅游,以免造成交通和旅社更加紧张。但在交通、旅社许可的地方,也应积极开展国内的区域性旅游。
我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应当有预测,才能争取主动。从世界旅游事业的发展趋势看,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三十多年中,除1973年和1979年旅游增长速度略有下降外,其余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0%左右。而且旅游增长的因素还在发展:一、工作时间缩短,假日增多;二、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个人收入额都在逐渐提高,有一部分收入用于旅游;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吸引着更多的外国人来了解中国,促使更多的侨胞回来亲眼看看祖国的崭新面貌;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际间文化科学技术交流日益增多。我们对旅游的这种发展趋势应认真研究,及早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要调动两个积极性才能办好旅游业。目前旅游业统得过多,地方积极性受影响。在旅游收入上,必须实行兼顾的原则,各级均有一定比例的收入。目前不少旅游区处于初创时期,设施不完善,园林未培植好,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因此,把旅游利润相当一部分分给地方,让地方用这些资金去开发新区、培植老区,是合理的。
第三,旅游管理体制应当改革。改革办法是政企分开,走企业化道路。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专业化的旅游公司,中央为总公司,地方设分公司,所获利润按投资比例分成。公司下的旅社、餐厅、工艺美术门市部等企业,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样把经营效果与职工的利益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消除目前吃大锅饭、等客上门等不良现象,能够积极寻求客源,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旅社的利用率。至于旅游事业管理局,它是政府的管理机构,主要管方针政策和监督。各地方政府则按旅游企业的收入比例收资源税、所得税等。旅游业实行企业化后,应当给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权,比如组织客源的权利。这种做法是符合国务院所规定的“统一领导,分散管理”的原则的。
第四,旅游业也应走联合之路,成立若干旅游中心。联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纵向联合,如中央与地方、省与地县、地县与社队之间的联合;有横向联合,如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县与县之间联合办旅游业。在联合的基础上,全国办几个旅游中心。


第5版()
专栏:书讯

《文史知识》第三期出版
《文史知识》自今年改为月刊以来,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通俗性、生动性。一九八二年第三期 “文史工具书介绍”一栏发表了杨济安、杨忆坪的《顾祖禹和〈读史方舆纪要〉》一文,介绍了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必读书《读史方舆纪要》的优点和不足,并细致地讲解了使用该书的方法。《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是重要的古典文献,进行文史研究的同志没有不接触这两部书的,李鼎霞在“文史书目答问”栏中把两部书作了比较,较客观地指出各自的优劣长短,可以帮助我们用好这两部书。同时,《文史知识》更加注意面向中小学文史教师。它还开辟“文史信箱”等栏目,力求解决中小学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一问一答,切实有用。它发表了《“月氏”究竟读什么音?》、《〈玄奘图〉中玄奘背的是什么》,有图有文,短小生动。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文史研究动态,解决边远地区资料难找的问题,《文史知识》特别加强了“文史研究动态”一栏,今年一、二、三期连续刊载了《关于〈李自成之死〉的争论综述》、《关于〈李秀成自供〉之谜》和《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引起的争论》,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文史研究领域争论的重大问题。
(余哲)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
区别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特征的东西,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特征以外的东西,对于正确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非常重要。
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决定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的基本特点。
在私有制社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能否实现,取决于生产资料私有者,即劳动者要得到生产资料私有者的允许,才能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能否实现取决于社会。作为整体的劳动者和归劳动者整体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直接的结合。某个劳动者个人和归劳动者整体所有的生产资料的结合,也不再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阻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劳动者失业的必然性。在这时如果存在失业现象,其原因只有两条:一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缺少;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是组织生产的工作没有做到家。失业现象也决不是社会主义的本性的产物。
在私有制社会中,生产的目的总是为了私有者的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资本家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是资本的扩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的主人翁是劳动者。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就只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劳动者的需要为目的。在这个“劳动者的需要”中,首先是劳动者的个人的物质需要,但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劳动者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消除了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指导管理机构,就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者,整个社会主义的经济才可能有计划地进行。而在私有制的社会中,不仅社会分裂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同时整个社会是由互相分离的私有者组成的。因此,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国民经济即使可以有某种一定意义下的有计划的发展,但决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国民经济发展决不能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那样的有计划的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伴侣——生产无政府状态、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劳动者的失业等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都可以避免。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就不可能发生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等现象。但是应该指出,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本性中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于违反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本性和组织管理不善等主观指导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社会主义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错误地确定生产的目的和国民经济的结构的时候,当他们没有很好地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甚至不顾客观规律陷于主观主义的时候,这样的现象就会发生。
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使劳动者可以用不着必须接受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剥削的条件就能进行生产,因而他们不再遭受剥削。
劳动者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翁,劳动者不可能自己剥削自己。劳动者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一部分供自己个人消费,而另外一部分提供给社会,这是劳动者应尽的社会义务,但最终也是为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这同受剥削根本不是一回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分为为自己和为社会两个部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本性的。至于脱产干部过多或者某些干部侵占劳动者的劳动果实等现象,也不是社会主义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主义分配中要与之斗争使之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事情。
按劳分配这个原则的正确实行,一方面可以避免平均主义现象,做到多劳多得,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得到鼓励;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劳动者收入悬殊,因为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尽管有相当大的差别,但其差别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不是按照别的,而是按照劳动的数量与质量来分配社会消费品,劳动者的收入虽有差别,但不可能悬殊。
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唯一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对丧失劳动能力而又得不到家庭赡养的残废者与老人,或者对得不到家庭抚养的儿童,给以生活上的物质保证。这种物质保证,在今天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已成为制度。但它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者长期斗争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本质的表现。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它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分配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社会主义交换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制度下既然存在着商品生产,生产和经营单位之间相互进行交换时,就还要计算彼此间的利益,就要考虑价格、成本和赢利。这些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生产也是价值的生产,价值规律在它们之间的交换中仍旧发生作用。
但是我们知道,社会主义生产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生产,从本质上说是使用价值的生产。整个社会主义生产是由各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生产所构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生产和经营单位的生产,本质上也仍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而不是价值的生产。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的交换、社会主义价值的生产从属于使用价值的生产。它们的意义首先在于保证使用价值生产任务的完成。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交换同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的交换不同的一个基本特征。
因此,各个生产经营单位既追求赢利,又不是单纯追求赢利,既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又把全社会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后目标。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使用价值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统一,各单位的利益和全社会利益的统一,是由社会通过它的计划,通过它的多项政策,通过各种制度(如价格制度等)来保证的。
换句话说,由于我们的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那么社会主义的交换,社会主义的市场,就是加强这种计划性、保证计划任务完成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与社会主义计划相对立的商品生产,与计划相对立的市场,是存在的,但它不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社会主义交换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
一国的消费水平主要是直接由它的生产水平决定,而不是直接由它的社会制度决定的。但是劳动者的消费水平也受不同社会制度下分配关系的影响。例如,有利于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可以在生产水平相同时使劳动者的消费水平高于私有制分配关系下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当然这只是科学的抽象。在某一国家的某一个时期,劳动者的消费水平究竟达到什么程度,那是要受各种具体条件的影响的。我们要对具体的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品的产品结构是互为因果的。决定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两个因素,一是生产水平,二是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习惯。其中第一个因素又是根本的,即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某些历史形成的习惯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消费结构又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有其特点,即它是给人民真正带来幸福的消费方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的消费是他自己私人的事情,社会不予干涉。但应对社会消费给以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又是社会主义消费的一个特点。(本章执笔 方生 王瑞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