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缺柴地区更要发展薪炭林
本报评论员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古以来,柴就是人们重要的生活资料。目前,在农村中燃料严重不足,每年缺烧柴三个月以上的农户约占全国农户的一半。这些农民整年为找寻烧柴而忙,有时仍难以解决烧柴问题。由于缺柴烧,很多地方的森林、灌木以至草皮被砍伐、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农作物秸秆不能还田,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村燃料缺乏,已成为加快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去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在烧柴困难的地方,要把发展薪炭林作为植树造林的首要任务”。我国南北各地都有许多生长快、萌发能力强的薪炭林树种,例如东北地区的杨、柳、桦、柞,西北地区的沙柳、沙棘、沙枣、柠条、酸刺、梭梭,华北和中原地区的刺槐、紫穗槐、柽柳、杨树,南方的松、栎、桉、相思树、黎索树、木麻黄、合欢树等等。这些树一般营造三至五年后即可受益,每人占有1—2亩薪炭林,就能满足全年的烧柴需要。目前,已有一些地方营造薪炭林解决了燃料不足的问题。山东省文登县过去烧柴困难,经过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现在可以解决三个多月的烧柴。新疆和田县先锋公社,到处都是盐碱地,前些年社员在雨期插条栽植酸刺,三年时间就做到了烧柴自给。地处毛乌素沙漠北缘的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过去用畜粪做燃料,近几年栽植大量沙柳,三年即可收割,出柴量很高。营造薪炭林成本低、见效快、简便易行。薪柴树种一般具有天然再生能力,割伐后可以更新萌发。只要经营得法,使用合理,就能一次种植多年收获。
薪炭林作为一种绿色植被,同其他林木一样,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和草场、改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效益。刺槐、紫穗槐、沙枣、柠条等树种的枝叶,是营养丰富的饲料,又是含氮量很高的绿肥。薪柴多了,可以拿出更多的秸秆沤制沼气,或直接还田,增加耕地的有机质来源。这些情况说明,营造薪炭林也是促进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发展薪炭林要贯彻“谁造谁有”的政策,发挥社队集体和社员个人的积极性。可以集体营造,统一管理,按户分配;也可以集体营造,分户管理使用。按照政策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应允许每户社员拥有几亩或十几亩自留山或沙滩、荒滩,用以植树种草,解决烧柴、用材之需。这个政策要逐步落实。同时,要加强发展薪炭林的技术指导和典型示范工作。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速生、高产和发热量高的树种,实行乔木、灌木、草相结合,薪炭林与用材林、防护林相结合,搞好封山育林,注意合理樵采,提高薪炭林的再生能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缺柴地区要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中,有计划地多造些薪炭林,以保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第2版()
专栏:

给社员划分一定数量林地,帮助解决苗木和资金
明水县平均每个农户有二亩多薪炭林
本报讯 通讯员沈清良报道:黑龙江省明水县给社员划分宜林地营造薪炭林,收到显著效果。三年来,这个县50,000多农户,都象种自留地一样营造薪炭林,平均每个农户已有薪炭林2亩多。1979年营造的薪炭林,已经开始受益,为解决社员锅下愁创造了条件。
明水县宜农、宜牧、宜林。1957年以前,这个县有薪炭林15万亩,那时,“洼洼都有柳,户户有柴烧”。后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到1978年,全县薪炭林只剩下5万亩,有三分之一多的农户夏天吃凉饭、睡凉炕。
为了解决社员烧柴问题,明水县委、县人民政府从1979年秋天开始,发动干部群众开始插柳。1980年,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划给社员一定数量的宜林地营造薪炭林的指示精神,全县各社队通过调查,摸清资源情况,划给了社员自留林地。
林地确定后,规定薪炭林地权归集体,林权归个人,限期造完。宜林地划分到户后,县政府发给了营林执照。各社队对社员营造薪炭林积极给予帮助,生产队统一整地,缺苗木的由生产队负责调剂,资金有困难的由集体垫付,生产队还指定护林员统一看护。


第2版()
专栏:

发展薪炭林是当务之急
刘杰
自从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人类开始吃熟食以后,柴就在炊事上占着重要位置。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口以木柴为主要燃料,约烧掉每年生产木材的一半。我国烧掉木柴的比例比这还多。由于我国长期忽视培育薪炭林,现在薪炭林资源还不到整个森林资源的3%,不仅远不能满足群众烧柴需要,还给保护森林造成严重困难。所以,发展薪炭林是当务之急。
造薪炭林和一般造林不同,要选择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萌生快、火力旺的树种。平原地区适于栽种刺槐、紫穗槐、桉树、杨树、柳树等;山区可栽种多种槐类、栎类和松类;盐碱地适于栽种紫穗槐、柽柳等;风沙区适于栽种梭梭、沙棘、沙枣等。在栽种方法上,对萌生力强的树种,可采用齐地面平茬办法更新,有些树可在两三米高处进行截头作业,使其另发枝条,增产薪柴。刺槐两三年平茬一次,亩产柴四五千斤。群众说:“刺槐就是好,满身都是宝,花可吃,枝可烧,树叶又可当饲料,树根能够改良土,树干又是好木料。”桉树萌生力更强,一年萌条可长三四米高,两三年内每亩可产薪柴四五千斤。栽紫穗槐当年就有收益,三年后每亩可产条子三四千斤,既可当柴烧,又是编织的好原料。不易萌芽更新的树种,可密植或进行丛状栽植,以后逐年间伐或去劣留优,既可连年生产薪柴,又能培育用材。
为尽快解决群众烧柴、用柴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给群众划分一定数量的自留山(滩),限期种树。
从各地经营自留山(滩)的情况来看,只要定权发证、干部带头、公家扶持等工作跟上去,认真解决群众怕变的思想顾虑和种植上的实际困难,就可出现全家老少齐上阵的局面,造的林子不但多,而且质量好。


第2版()
专栏:

货好价廉得人心
——记社办企业冀县暖气片厂
本报通讯员 王润庭
别看河北省冀县暖气片厂是一个社办企业,牌子却挺亮,在河北,在全国都叫得响,除了个别省、区以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来买他们的产品。最近还应邀参加了今年春季广交会。
要讲这个厂子的过去,可说是“要饭的做官——穷底”,原先只是一个11人的翻砂小摊摊,全部家当只有一个撅尾巴化铁炉、一台牛头刨、一台皮带车床、一个小台钻,还都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的。现在可就完全两样了!全厂有250万元的固定资产,500万元的流动资金,4,000平方米厂房,日产成品6,000片,去年的利润达到254.9万元。城关公社有这么个“摇钱树”,日子好过多了。近几年,厂里给农业投资287万元,全公社粮食产量增加两倍,还用暖气片厂积累的资金,办起了胶辊、化工、轴承厂等十多个工厂。过去社员每年平均分配收入没有到过50元,去年是160元。今年,这个厂被评为先进集体,出席了河北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代表大会。
一个小小的暖气片厂,为什么这样受欢迎?详细说,内容挺多,简单说,就四个字:货好价廉。
先说货好。南京一位买主一到厂就先问:质量怎么样?厂长何衍庆说:“光我们说好不行,你看看吧。”这位采购员随手从这一垛上那一垛上拿起两片暖气片,往起一扣,问道:“你们的标准误差多少?”厂长回答:“不超过20丝。”采购员指着扣在一起的暖气片说:“你看,缝子挺大。”厂长一愣:怎么会差这么多?他左相相,右看看,发现对口上沾着一点白灰,擦掉白灰又扣在一起说:“这回你再看吧”。采购员随手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对着缝左试右试,塞不进缝里去。这张纸的厚度不到四丝。这一下,采购员连连点头,一下买了600多片。
暖气片质量好,原因是这个厂从厂长到工人都把产品质量看作企业的生命。他们清楚地记得,1974年国庆节的前夕,刚开始批量生产不久,突然从兰州发来电报,说暖气片配件不合格,让去人解决。接着,天津打来电话,说暖气片配件有问题,要求退货。这晴天霹雳,震动了厂领导。国庆这天,谁也没心思休息,厂长何衍庆从仓库里搬来一袋配件,几个干部坐在一起检查,发现有一半质量不合格。他们心情很沉重。后来全厂来了个七天停产大整顿,挑毛病,摆危害,查漏洞,挖根源,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检验规范十一章八十条,落实到人,奖罚严明。很快,成品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质量好,本来就是一朵红花,再配上价格低的绿叶,就更讨人喜欢了。几年来,他们的暖气片一再降价,光是去年就降了三次,降价20%多。怎么能降这么多呢?他们算过一笔账:如果生产率提高1%,平均每片暖气片的成本就降低1分5厘钱;成品率提高1%,一片暖气片的成本就降低7分钱。他们通过更新设备、革新技术,生产率和成品率都提高20%以上。这两大项,每片暖气片就降低成本8角钱。翻砂是铸造暖气片的主要工序,每年这个厂要用4,000吨砂子。过去从外省买进,每吨花26元钱。大伙觉得这个钱花得冤。技术员刘飞雄经过调查,在附近找到了完全符合翻砂要求的砂子。用本地砂每吨只用2元5角。这类事情,在冀县暖气片厂多得很,可以说勤俭节约人人有行动,降低成本处处见精神。他们就是这样把价格降下来,和产品质量好配合在一起,为用户捧出了一颗火热的心。


第2版()
专栏:

子科滩上的绿城
本报记者 蒋鹏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县城,座落在海拔3,300米的子科滩上。
“子科”,在藏语中是芨芨草的意思。23年前,当第一批干部、职工搬迁到这座新建的县城时,只见街道旁、院墙内、旷野里,一丛丛枯黄的芨芨草在寒风中颤抖,一片荒凉景象。
青年人有着象芨芨草一样扎根草原的决心,更有着改造自然、美化县城的憧憬。县兽医站的小伙子们首先在院子里挖土平地,打起防风墙,从十多里外拉来山泉水,种下了一排排杨树苗。在这样高寒、干旱、多风的草滩上,树苗能不能成活?全城的人都在关心地议论着,好奇地注视着。第二年春天,一部分树苗居然抽芽吐绿了。青枝绿叶给子科滩增添了春色,吸引人们纷纷前来观赏。这以后,人们满怀希望,在房前屋后种起了青杨。
1970年,兴海县城修通了自来水管道,引来了清泉,也引来了“植树热”。每年开春,全城的干部、职工、学生、家属一齐出动,在两条大街旁,各单位的院落内,按照统一规划,种下了上万棵树苗。县林业站的十几名职工,平时巡回检查,精心看管,春天修整枝丫,夏天喷药治虫,入冬前灌足冬水。十多年的努力,换来了满城葱郁。近两年,他们种树的积极性更高了。今年都在抓紧准备,从4月下旬开始,开展植树活动。现在,这座只有3,000人的小县城里,成活的杨树已达8万多株。最先种下的一批树,早已枝叶繁茂。春夏时节,绿树夹道,浓荫盖屋,各种色彩斑斓的鸟雀鸣唱枝头。从内地来的干部、职工,看到这如画的美景,更加热爱、留恋这个地方了。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应当根据贡献大小奖励干部
记者在吉林省农村采访时发现,一些地方为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采取增产分成的办法,造成干部所得奖金过高。这种情况值得注意。
奖金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形式之一。农业增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增产之后适当奖励有贡献的干部是必要的,但是,不根据贡献的大小和有无贡献,对所有干部都采用分成办法,都按一定的比例分红,就脱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如吉林省四平地区有个大队干部,去年一共到他包的生产队去了三趟:一次是去喝酒,两次是为私人串换粮食品种。这个生产队去年增产幅度很大,这个干部也领到一大笔奖金。群众讽刺这种无功受禄为“坐车奖”。据了解,得“坐车奖”的并不是个别干部。
不根据干部贡献多少一律拿分成的办法,增加了社员的不合理负担,影响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有个生产队1981年负担本队和大队干部的奖金共3,600多元,全队58个整劳力,每人负担奖金62元。因为支付奖金,使劳动日值下降0.1元。群众对这种高奖金意见很大,提出批评说:“干部干一天,抵上我们二、三天,太不合理了!”有个闻名全省的先进公社,1980年初评选出5名模范生产队长。这两年由于他们拿高奖金,脱离了群众,其中4人,群众明确表示不拥护他们当干部。
对农村干部奖金中的问题,吉林省不少地方早有察觉,并采取了限制奖金额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记者跟一些农村工作者探讨奖励干部应该遵循的原则,大家议出以下几条:一、增产增收应作为奖励的一个重要条件,奖金的多少应该依据干部实际付出的劳动量和贡献大小确定。二、奖励生产队长、包队的大队干部,应该由社员民主评议,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见。三、根据三中全会通过的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干部奖金不宜过高,奖金总额应该严格控制,不要增加群众的不合理负担。四、必须把物质奖励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以保证物质奖励更好地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范向群


第2版()
专栏:

春用种薯一块 秋获薯种万斤
“甘薯优大高密繁种法”试验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电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报道:一块仅2两多重的甘薯种,一年之内就繁殖了6万多株秧苗,插植10亩后,收获17万多个薯块,重达1.4万余斤。
这个在甘薯良种繁育上的新成果,是四川省隆昌县宝丰公社科技站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与有关单位协作研究的“甘薯优大高密繁种法”获得的。
“甘薯优大高密繁种法”是,收获季节在大田中选择一个生长健壮、产量高的优种株做为来年春季育苗的原种,待原种出苗后,拔苗培植若干个大株薯秧,然后把繁茂的大株及时截成单叶或双叶节密植,扩大繁殖,结成的种薯,就是下一年普及推广用的良种了。
长期以来,我国甘薯传统的留种方法,都是采取在春薯上剪蔓、栽夏薯留种,繁殖速度慢,品种病、杂、退化也很严重,因而影响甘薯单位面积产量。
科学工作者估计,“优大高密繁种法”普及推广后,有可能在甘薯病、杂、退化地区使亩产提高约50%。
今年,遗传研究所和协作组的有关科研人员,正在进一步研究完善这种繁种方法,并计划在山东枣庄、安徽阜阳、河南郑州及四川内江等地区的较大面积上示范推广。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江苏试验无公害蔬菜
本报讯 江苏省科委组织淮阴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在南京、扬州、常熟等地,安排两万多亩无公害蔬菜试验田。这种试验,主要是利用苏云金杆菌类生物农药——7216、HD—1和杀螟杆菌等制剂,防治叶菜类的主要害虫——菜青虫和小菜蛾等。试验初步表明,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化学农药敌敌畏和敌百虫,成本比化学农药降低30%左右。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无公害蔬菜
蔬菜生长周期短,分布集中,因此威胁它的害虫多,发生量大,危害严重。防治蔬菜病虫,如果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就会污染环境,污染蔬菜,危害人体健康。
所谓无公害蔬菜,就是指应用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等生物防治措施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综合防治蔬菜病虫,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允许食用标准。外国有些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已开展栽培无公害蔬菜的科研工作,并取得成绩。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无机农业与有机农业
高永仁
无机农业又称能量多投型农业,是以机械化和化学品为基础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又称生态农业,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耕作方法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前者是目前西方普遍实行的,后者是西方正大力提倡的。
无机农业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那时,在西方一些国家,迅速发展的工业,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能量和化学品。于是,靠机械化耕种、灌溉,靠大量化肥、农药来增加地力和防治病虫害的所谓无机农业便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生产专业化了;一套大规模生产、大批量运输与贮存、在大城市中心市场大批量集散的产、供、销系统形成了。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以大量农业机械和石油能源投入土地,取代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产量。但是,它同时出现了很多严重的弊病。首先,耗能多,成本高。例如美国生产五大卡能量的玉米需要一大卡能量的成本;其次,大量施用化肥和种植单一化,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下降;还有,大量施用农药对食物带来污染,并使其内含的营养素降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普遍关心,在西方一些工业国家出现了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的耕作方法相结合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主要内容有:改良作物品种,采取措施保持水土,用有机肥代替化肥,实行轮作套种,应用生物治虫等等。例如,美国中西部玉米产区,过去玉米连作,大量投入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有机成分枯竭。近年来,就改用苜蓿、大豆和玉米轮作。那里还出现了有机肥料公司。畜牧场的厩肥成了种植业农场欢迎的商品肥。目前,这种有机农业在西方正越来越受重视。


第2版()
专栏:

从蚕粪中提取三十烷醇
山东省益都桑蚕育种场从蚕粪中提取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经化验证明,含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七点三六,超过从蜂蜡中提取的含量水平。
三十烷醇具有促进农作物种子发芽、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强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促进早熟等生理功能。根据有关单位试验证明,用三十烷醇的百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稀释液浸种或喷洒作物叶面,可使粮食作物增产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十,可使有的蔬菜增产百分之四十左右。


第2版()
专栏:

邹县农村普遍实行乡规民约
山东省邹县820个生产队普遍建立了乡规民约,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这是中心公社程岗大队干部和群众一起总结执行乡规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王新著摄


第2版()
专栏:

浙江农村兴办小型自来水厂
浙江农村目前已建成小型自来水厂两千五百座,有二百五十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平原水网地区的德清县和丘陵地区的金华市是浙江省最早兴办农村自来水的地方。现在,金华市农村已有近一半人口用上自来水;德清县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也用上了自来水。
浙江农村在兴办了自来水厂的地方,广大群众基本上改变了吃不干净的河水甚至脏水的状况。有的社员家里还修起了淋浴室,生产队的蚕房、饲养场也都用上了自来水。(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