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县委书记抓犁耙
本报通讯员 余昌刚
湖北省汉阳县委书记许礼钧最近亲自抓犁耙,解决春耕中的当务之急。
这个犁,是手扶拖拉机配套双圆盘犁;
这个耙,是农民耙田常用的木耙。
为什么呢?
汉阳县实行“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和“双包”责任制的队占90%。在备耕中,许礼钧同志走村串队,从自己的点上和面上看到:由于作业形式变小,作业头绪增多,使得耕牛紧张,犁耙欠缺。这个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贻误春耕,影响责任制的稳定和群众积极性的发挥。
他想:中央要求国民经济有一个扎扎实实、没有水分的增长速度,我们就要做扎扎实实、没有水分的工作。他立即转回县里,同有关单位紧急商讨后,确定立即抓紧做两件事:
——迅速生产、推广双圆盘犁。这种手扶拖拉机的配套犁,在汉阳县已经试验一年多,使用方便,价钱便宜,8小时可耕田20到28亩,群众很欢迎。农机部门在大忙前突击生产500台,投入春耕,并且逐步将全县2,282台手拖配起套来,充分发挥作用,减轻耕牛压力。
——抓紧生产、供应农用木耙。过去一个生产队只有两三盘耙,现在一般都要四、五盘。决定在原安排的基础上,再拨一批杉木赶制木耙,专材专用,抢在春耕大忙前完成。此外,要求公社也想方设法生产一些木耙,以供农民急需。
县委书记亲自抓犁耙,一些农民称赞说:“这真是想到我们心坎上了!”


第2版()
专栏:短评

把工作做到实处
这两篇短短的通讯,介绍了两位县委书记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读了很给人启发。江西莲花县县委书记宋宜雅帮助一个犯有过失的社员,思想工作做得细致入微,实际问题解决得切实具体,使社员感动得流泪。湖北汉阳县县委书记许礼钧在春耕中亲自抓犁耙,看来事“小”,实际上关系着今年农业的丰收和责任制的稳定,农民称赞这事“真是想到我们心坎上了”。
这两位县委书记,处理的问题不相同,但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深入具体,扎扎实实。他们走村串队,甚至走到社员的家里,就在下面边调查、边解决问题。他们不是搬弄空洞的大道理去做政治思想工作,而是亲切地和群众谈心,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困难。县委书记带头这样处理问题,也为一般干部作出了榜样,有助于广大农村干部改进作风,做好工作。
现在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工作千头万绪。这种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改进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可是有些同志,至今还习惯于搞“大呼隆”,满足于开大会,作报告,一般号召多,解决具体问题少。他们很少到下边调查研究,即使到了下边,也是走马看花,不着边际地指指点点,说过就算,不去具体落实,一抓到底。这种不扎实的工作作风如果不改变,势必与当前的新情况越来越不适应。象这两位县委书记那样,切实革旧习,树新风,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这种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


第2版()
专栏:

当社员有了过失的时候……
——记县委书记宋宜雅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
本报记者 马钟明 刘光辉
雨,淅淅沥沥,天,阴阴沉沉。江西省莲花县路口公社社员刘玉香正为赌博输了钱粮,交不起征购粮,拿不出集体提留,躲在家里发愁。忽然,他看见阴雨之中,大队干部刘兵文带来一个穿旧军装的人。刘玉香一惊:莫不是公安局派人查赌来了?
“县委宋书记来了!”刘兵文介绍说。刘玉香不答不理,坐在灶前闷头烧火。刘兵文见他这副模样,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还不交提留?弄得干部补贴兑现不了。”刘玉香一听,闷气爆发了:“去年闹赌风的时候,你们当干部的,一不教,二不管,使我输到这步田地。错在我自己,责任你们也有一份……。”
宋宜雅同志不声不响地搬条凳子坐下来,先和刘玉香拉家常,缓和缓和气氛,接着说:“你刚才说,去年参加赌博,错误在你自己,干部也有一份责任。这个话是对的。”又回头对刘兵文说:“听到社员的意见了吧!当农村干部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开社员不关心。”刘玉香听了这些话,消除了误解,灭了火气。
宋宜雅严肃地对刘玉香说:“你参加赌博,虽然不批斗你,但我要批评你。去年别的社员增产增收,你却减产减收,卖房子,卖东西,气得老婆要闹离婚。今天,你吃到了苦果,要记住这个教训啊!”宋宜雅责成他写检讨,他连连点头。最后,宋宜雅和大队干部商定:根据刘玉香目前的实际困难,去年他的征购粮任务和集体提留,都缓到今年完成;口粮不足则作为困难户,由集体借粮解决;信用社贷款买300斤化肥,支持他搞好今年的生产。刘玉香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第二天一早,县委书记宋宜雅收到了刘玉香的检讨信。上面写道:“从今之后不赌博”,“力争今年超千斤”,“交了公粮卖余粮”。


第2版()
专栏:

我又吃到了杂面
前些日子,我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去溜达,市场上摆满了各类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赶集的人群熙熙攘攘,真是热闹!我转来转去,突然看见一位农民正揭开笸箩上的盖布,凑近一看,原来是“杂面”!细细的杂面条儿,摆得整整齐齐,散发着扑鼻的豆面香味。我问过价钱之后,当即称了2斤。这当儿,围过来许多人,你1斤他2斤的,一会儿工夫,几十斤杂面就全部卖光了。中午,我们全家吃了一顿杂面条儿,都觉得别有一番味道。
提起杂面来,它和我有着特殊的感情。解放前,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了中午的再想法子凑晚上的。有时候,临时拿两个鸡蛋换“一窝儿”
(半斤)杂面,放上一锅水,再擦上一盆萝卜丝儿,全家人吃上一锅杂面萝卜丝儿汤,把肚子装满了就算一顿饭。也有的时候,生活上稍好一点儿,中午吃玉米馍馍,再煮上一锅杂面汤,这样稀的搭干的就吃得特别饱。
杂面,是用绿豆、豇豆和杂豆做成的,营养丰富。特别是绿豆,还有辅助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前些年由于豆类的产量较低,加上一味强调种植高产作物,因而农村种豆类作物越来越少,当然,杂面在市场上也就很少见到了。
近几年,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大大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去年一些生产队又开始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豆类作物。有的生产队和社员个人把多余的豆子加工成杂面、豆腐、老豆腐等食品,拿到农贸市场上去出售,使多年少见的一些农村加工的传统食品又恢复了。这样既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调剂了人们的饮食生活,真可谓一举多得!
北京市房山县 陈德义


第2版()
专栏:

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投书本报
谈“爱鸟周”的意义
本报讯 著名鸟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鸟类学会理事长郑作新最近投书本报,认为国务院批准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是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好活动。
郑作新指出了“爱鸟周”的三点意义:
一、我国鸟类不但种类繁多,而且还有不少特产、珍稀、益农的种类。截至1981年年底,国内已知的鸟类,达到1,183种,再加亚种,总数为2,145种。一提到鸟类,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都会更深切地体会到咱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得天独厚的国家。所以开展“爱鸟周”的活动,其重要意义首先就在于提倡爱国主义。
二、鸟类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绿化招引来不少禽鸟,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为大自然增添了不少风光,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国开展“爱鸟周”的活动,其科学意义,就在于提倡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及其资源。加强对鸟类资源的保护,可以使一些濒危的种类和珍贵稀有的种类得以留存,使优势种类在增长过程中合法合理地适当利用,为祖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三、保护鸟类,首先要树立爱鸟思想。爱护鸟类,是一种在文化上有相当修养的表现。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爱鸟周”的创举一定能深入人心,使全国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们,都养成爱鸟的美德。


第2版()
专栏:

人人都来保护鸟类
钱燕文
鸟类是人类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拿猫头鹰来说,一只猫头鹰一年可以捕捉1,000多只田鼠,而一只田鼠一年至少要吃掉2斤粮食,还要毁坏不少庄稼。所以一只猫头鹰一年至少保护了2,000斤粮食。现在有些地方鼠害成灾,这同猫头鹰等鼠类的天敌大量减少有很大关系。旅游胜地崂山,前几年由于乱捕滥猎,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其中啄木鸟、黄鹂等一度很难见到,结果许多树木虫害严重,不少树叶被吃光,树枝被蛀断,大煞旅游胜地的风景。后来,由于当地加强了鸟类保护,情况才开始有所好转。
鸟类具有新陈代谢快、对环境污染反映敏感的特点,可以作为我们对环境污染监测的标志之一。五十年代,北京城里的树木多,鸟类也多,后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三废”污染加剧,栖息在城里的鸟类越来越少。不要说曾经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筑巢的白鹭早已离去,就是过去最常见的乌鸦、雨燕也少见了。据北京动物园的同志观察,六十年代在北京能见到75种鸟,有15种在这儿繁殖,到了七十年代已有20多种见不到了,能在这儿繁殖的也只有麻雀、燕子等很少几种了。鸟类的逐渐减少,要求我们加强对“三废”的治理。
此外,鸟类还能为我们创造财富。一些鸟类肉嫩鲜美;有的鸟歌声婉转动听;有的鸟羽翼艳丽,姿态动人;对优势种类进行有计划、有限度的捕获、加工,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的还可出口换汇。如广东省三水县的一些农村社队,充分利用沿江的荒洲滩和靠岸的低洼地,播种芒草1,000多亩,让禾花雀在那儿栖息,每年捕捉数十万只加工出口,成为这一带很有发展前途的副业。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按照有关的保护鸟类的法令,严肃处理破坏鸟类资源的案件。


第2版()
专栏:

毛坝漆收购量创新纪录
据湖北省恩施地区土产公司统计,驰名中外的毛坝漆去年收购量达到6,990担,比最高年产量多1,200多担,是历史上收购最多的一年。
恩施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漆树,是我国生漆的老产区。毛坝漆是漆中上品,历来是当地的出口产品之一。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金鱼飞渡太平洋
由浙江省萧山县长河公社江二大队18户社员联办金鱼场,一年多来繁育出12.5万多尾“墨龙睛”、“鹤顶红”、“红水泡”、“玻璃花高头”等名贵金鱼。去冬今春有2.5万多尾远销美国和香港。最近,浙江省外贸部门又从这个金鱼场挑选十多个品种的1,429尾金鱼,装在充氧的塑料袋里,装箱空运日本展销。
(张成龙)


第2版()
专栏:

基建工程兵某部认真保护鸟类
本报讯 担负青藏公路改建任务的基建工程兵某部党委,从1979年起就向指战员进行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的教育,并制订了具体措施:一,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反复宣传保护鸟、兽的重要意义;二,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下部队检查工作,把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情况做为一项内容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三,各单位向上级汇报工作,要把是否有打鸟、兽现象做为一项内容汇报;四,凡打鸟、兽或知情不报告者,取消当年评功授奖资格。


第2版()
专栏:

海岛上的?鸟。 孙志成摄


第2版()
专栏:

万载夏布销海外
江西万载县早在汉明帝年间,就以苎麻为原料生产一种不皱褶、不变形、清凉爽汗、轻盈耐用的夏布。近年来,这个县建立了二十多个苎麻生产基地,调整了夏布销售价格,并让三千多名长于此技的农村社员从事夏布生产。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农村生产夏布六千五百多匹,其中外贸出口二千四百多匹,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彭少敏)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左老汉正名
河南省新县千斤公社大塘大队左洼生产队年近六十的左老汉,最近当众宣布:如今已变富,正名左光彩。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左老汉出生后,父母希望他将来能替父辈增光加彩,就给他取名叫左光彩。解放后,左光彩和他的名字一样,确确实实光彩了些年。可是,后来由于左的影响,几年的光景,就把个左洼生产队折腾得“山穷水尽”了。左光彩10口之家,不仅吃穿顾不住,还欠了700多块钱的债。仅有的3间旧瓦房,早就“晴露阳光雨漏水”了。左光彩白天愁,夜里愁,五十多岁白发满头。队里的一些人有时穷开心地问他:“老左叔,日子过得还光彩吗?”他听后把手一挥,生气地说:“光彩个啥?真不如叫光穷”。打这以后,队里老少就常常喊他左“光穷”了。
1979年,党制定的富国裕民政策传到了山沟里,左老汉琢磨:要想早富快富,单靠种好5亩2分责任田不行,还得想点其他生财之道。“江河满,山水凑”嘛。咱队四面都是山,山上野生红藤多,利用这个条件搞藤编,倒是投资小、见效快的好营生。1980年,他安排两个儿子和大儿媳妇负责种好责任田,他自费到公社综合厂拜师学藤编。3个月“出师”回家,立即动手干起了藤编行当。当年全家总收入为2,700多元,还清外债后,还有结余。去年,他家又喂猪喂鸡、养兔放鸭。全家齐心协力,一年下来,收打粮食6,900多斤,油脂74斤,出售藤椅170多张,加上种植业、养殖业,全年总收入达4,400多元。左老汉利用这笔收入,当年整修了3间旧瓦房,盖了4间新瓦房,添置了缝纫机、收音机、手表,还为二儿子办了婚事。大伙说:“老左叔,如今再不能喊你左光穷啦!”他高兴地把手一挥,当众宣布说:“靠党的好政策,我现在富起来了。从今天起,正名左光彩!” 河南省新县广播站
金世绵 王强


第2版()
专栏:农村新貌

颂根大叔的新要求
浙江省象山县泗洲头公社井坑大队社员朱颂根,青年社员叫他颂根大叔。颂根大叔这两年日子越过越美气了。他一家大小8口,去年挣得集体工分10,000多个,分进稻谷4,000多斤。他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蘑菇屋里,搭着二人高的蘑菇架子,种着600多平方尺蘑菇。我们去时,冬菇已经卖了500来元,春菇也可收上400元。此外,他家还养了一头母猪,去年已经产了两窝小猪,收入800元,现在家里还养着两头肉猪。他家门口的一块小菜地,一株株水灵灵的蔬菜又大又嫩,陪同的一位同志对我们说:“别小看这巴掌大的一块地,蔬菜收了,他就育蕃薯秧;蕃薯秧一收,他又堆蘑菇料。去年,他一家的副业收入少说也有2,000多元。
收入多了,不愁吃、不愁花的颂根大叔在想些什么呢?颂根大叔说:“唉!真是没技术没文化的苦哇!不知咋搞的,我养的蘑菇收入总是不高,人家一平方尺收上两元多,我只能收上一元多。”我们笑着安慰他说:“不要急,慢慢学,会赶上别人的。”
离开颂根大叔的家,在路上我们就议论开了。如今,农民多么渴望向生产的深度进军啊!如果说“不要再折腾了”是电影《月亮湾的笑声》中那位“冒富大叔”的呼声,那么,“要知识、要技术”不就是今天我们这位颂根大叔的呼声吗?
浙江省象山县
广播站 邱明亮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点点红萍粒粒谷
石旭初
“萍生水中,漂泊无定”,在历代文人笔下,它常被用来比喻游客来去不定的行踪。然而,浮萍虽然寄身流波,随风靡倾,不象扎根土地的植物那样稳固,但它们却有一种固氮的本领,能将空气中的氮固着在自己的身体里,使自己长成一种高产优质绿肥。同时,它还是禽畜饲料,并且有希望成为未来的能源。
红萍是浮萍的一种。我国养殖利用红萍源远流长,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稻田壅萍”做肥料的描述。清光绪二十四年时的《农学报》记载,当时浙江温州一带,“春时萍浮水上,禾间之草,辄为所压”,“夏至时萍烂,田水为之色变,对苗最为有益。”
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化肥固然能解决作物生长的“燃眉之急”,但从提高地力,防止污染,节约能源等要求看,发展绿肥,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措施。而红萍,占地少,用工省,肥效高,堪称绿肥中的佼佼者。由于红萍体内居住着形似念珠的鱼腥藻,所以能够生产氮。它比工业合成塔高明,能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100斤鲜萍,可以固定空中氮素2~2.5斤。据各地早稻试验,每亩养萍田可多收稻谷100多斤,真是点点红萍粒粒谷。
红萍分身有术,繁殖力惊人。在春秋盛发季节,萍体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成倍增长。有人做过试验,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母萍从霜降到来年小满能变成260,000个。小小萍体,微不足道,数量多了,肥效可就大得惊人。有人计算:一亩红萍合成的氨相当于30斤硫酸铵(每亩按产鲜萍3,000斤计算)。
近年来,我国广泛养殖美国红萍——细满江红。细满江红与普通红萍同宗,都是蕨类植物,但它的固氮能力和抗逆性却比普通红萍强得多。它个子大、叶片多,萍体能脱离水面伸向空中,象“叠罗汉”般重叠出四五层,一般亩产四五千斤,高的上万斤。细满江红来自美国北部的阿拉斯加州,经受过严冬的考验,所以能耐低温。当气温降到5℃时,普通红萍难以活命,它却照样生长,继续蓄积肥料。
更为有趣的是,和红萍共生的固氮蓝藻,在氢化酶作用下,还可以放出氢气。而氢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燃料”,是理想的能源。按红萍放氢量推算,国外科学家预言,将来如果能收集到20亩地红萍放出的氢气,用来发电可供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使用。


第2版()
专栏:

水乡之晨 黄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