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要善于发掘
白玉
努力发掘蕴藏于生活深处的先进思想,用以推动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政治思想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在于领导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善于发现典型,及时推广,不断把这种好思想,好品德,推广开来,发扬光大。
2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揭开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秘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刘美娟、高俊保等同志,长期义务为一对在北京的老人提供赡养费,从1958年5月到去年年底,月月不断,共寄5,000余元。”这个保守二十三年的“秘密”,终于被记者在“偶然机会中获悉”。事实本身无疑是十分感人的,问题在于假如说没有这个“偶然机会”,象这种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思想,谁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会被公诸于众呢?
二十三年呀,多么不平凡的二十三年。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样伟大的事业,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还走过了它艰难曲折的道路,更何况对一个人来讲,倘若没有高度的革命自觉性,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决不会坚持二十三年,不论是三年暂时困难时期,还是在十年内乱中,按月定期寄生活补助费给远离几千里的两位老人。不加任何评说,单是事情本身,就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它又一次雄辩地说明了,我们广大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三十二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的锻炼,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是有觉悟的,他们当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想到和看到,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这就是生活的主流,这就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坚持不懈地为别人做好事,这种可贵的精神,必将象春风一样,吹遍祖国大地,在建设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和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涤荡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对于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目标,我们的同志,可以从这个二十三年后被揭开的“秘密”中,看到我们的主流和力量,发现我们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贵在发掘。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丰富地蕴藏在亿万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蕴藏在亿万人民的心灵上,问题在于我们去发掘,特别是我们的各级领导,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才能了解人们想什么,干什么,才能把握不断出现的好人好事好思想,并且充分发掘,不失时机地加以宣扬。这就是政治思想工作,这就是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8版()
专栏:

小虎子
哲中
我喜欢他,特别是他那两颗虎牙,笑起来的时候,在闪闪的目光照耀下,甜极啦!
他才十八,个子不高,瘦精精的,成天光着两个脚板,在沙漠上“吧嗒”、“吧嗒”……
这个说:“虎子,我的坎土曼坏了,帮我修一修。”
他答一声:“好哩!”“吧嗒”、“吧嗒”走过去;
那个说:“虎子,我的扁担挑断啦,你明天进森林,帮我砍一根……”
他答一声:“好哩!”次日是星期天,他没等天亮就出发了,带着两个馕,一壶水……
进森林,对他来说,如同是逛一趟老家的马路。
荒地上,一百多号人,哪个的肩上没担过他砍的扁担,哪个的手心没攥过他做的坎土曼……
这天晚上,我查铺,没见到他,心里就不安。
第三天,他没回来,我焦急得喝不下水,吃不下饭。
第五天,他没回来,全队的人,坐立不安,睡不着觉。
派出去找他的人,一批批回来垂下眼睛。
放出去的哨鸽,早回窝了,还是不见他踪影。
白天,我们点一柱烟给他指路。
晚上,我们烧一堆火,为他照明……
大家都不说话,眼睛里含着泪水。
世界上,能有比失去自己的同志更痛苦的吗?
世界上,能有比不能拯救自己的伙伴更痛苦的吗?
成立垦荒队时没有他。他是独生儿子,我们不让他去。他哭着闹着要求。我们走近沙漠,他已经站在沙漠路口,朝我们笑嘻嘻……
他父母来信说:“队长同志,我把虎子交给你们了,你们骂他,打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教他成人……”
这一年,他在荒地上过十八岁的生日,我们点一堆篝火,为他庆祝。
他咧着虎牙嘻嘻笑道:“等我在沙漠上过八十大寿,叫你们的儿子孙子来给我磕头……”
从“十八”到“八十”,那六十二年,真……?今天已经第九天了,只带两个馕,一行军壶的水,难道……?
晨风里,传来一阵脚步声,我疯也似的跑出去,原来是一只野羊起了个早,在沙漠里奔跑。
晚霞里,大漠上走来一个黑影;我疯也似的迎上去,是一只野骆驼,从河边饮水回来,在找它的驼群……
不知在什么时候,我睡着了,梦中响着铃声。
我猛醒过来,跳了出去,寻找响铃的人。
幽幽的月光里,大漠上过来一辆牛车,牛车上坐着一个人。
他发现我,叫了一声“队长!”那亲切的叫声里,带着几分童音,我敢说,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乐音。
我疯也似的奔上去,一把抱住他,一个劲地哭……
他笑嘻嘻地指着牛车说:“你看我给大家拉什么回来了?”
这时我才看到,牛车里装着满满的银光闪闪的大头鱼。
他在迷途中,遇到一条将要干涸的河道,里面有许多大头鱼,每条约有五、六斤。他点一堆篝火,饱尝了一顿干烤大头鱼。想起大家从进沙漠以来,生活很艰苦,就在附近找到一位老乡的羊舍,从那儿借了牛和牛车,装了一车大头鱼拉回来了。
我把他搂得更紧,泪珠儿止不住地滚……
他却说:“干吗为我操心?我是大漠的人,大漠的人是不会死的,象这遍地上的沙粒那么晶莹,有着顽强的生命……”
他在作诗了!
他,就是诗!


第8版()
专栏:

去植树
邹荻帆去植树吧戴红领巾的孩子,你会看见小树成长,试比你个儿的高低。你会知道樱桃不该砍伐,而荆棘应该铲除。去植树吧少男和少女,战士的脚步应该绿遍天涯,让红花绿树记下情谊:这儿有杨柳依依,那儿有桃李处处。去植树吧白发的老一辈,你们记下了土地一样古老的谚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种桑种桐,子孙不穷。而我们绿树的梢头飘扬的不是酒帘,是五星的红旗。去植树吧让我们人手种植一株,象当年人人拿起武器树起了铜墙铁壁。一样是为了子孙而打仗,每株树都是绿色里程碑,让山外山青水更绿,沙漠从我们手上节节败退,改造山河,匹夫有责,我们从植树做起。我以为实践论哲学的讲义最好用植树来举例,它给我们一条真理:种下的是海棠,收获的决不是蒺藜。我以为五讲四美的创举最好是从植树做起,人人植树,人人爱护,从心灵的深处,培养起爱护集体的株株玉树。啊,让一切树木的年轮都记录下我们进入新世纪。让一切的绿树都睁着眼睛般的树叶来检视,种下多少树,会收获多少果实。喜鹊回来吧,登枝报喜!听,千山鸣杜鹃,万里黄莺啼!我读过一本古书《管子》:“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们正风华当时,春风春雨,紧催马蹄,种谷、树木、树人,同时并举!去植树吧,去植树!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社会主义的春天,人人去植树!


第8版()
专栏:论语说文

赶快修订《常用字表》
郑林曦
《印书印报得用多少个字》1月14日刊出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主要提两个问题。一是问《按字音查汉字频度表》从哪里可以买到。个别答复很费事,这里顺便说一声:这本资料可以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资料室(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买到,每本收成本费四元。二是有些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提出要利用这些分级常用字来教儿童识字,问是否可以从最常用字学起。
回答这个问题,却不那么简单。首先要说明,2,162万字书刊用字的频度统计表,只是一段时期内一定数量书刊统计的客观结果,从出版印刷上分常用不常用的级别。这次规模较大,材料较新的统计结果,可以作为研究现代常用字问题的重要参考数据,但是却不能仅仅根据这一资料,就把常用字表定下来,特别是教育儿童和扫除文盲用的常用汉字表,还得从较多方面来考虑和选择,才能制定。
从来信看,好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还不知道人民政府教育部1952年6月曾公布过一个《常用字表》。这也难怪,整整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字表既未重版,也没修订。因此人们就记不得也买不到它了。其实,三十年中《常用字表》对儿童识字、成人扫盲以及小学教科书、通俗字典和儿童读物的编辑,都起过不小的作用。然而,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两千常用字中有些合并了(如並、併合为并),有些被兼代了(如衝简作冲,佔整理为占),还有些兼了别的字的职(如出兼作角,台兼作臺、檯、颱)。合计一共精简掉了88个汉字。另外,字形也有不少变化。再说,有些字原来不常用,现在变成了常用字(如“塑”,在五十多年前55万字的统计中只出现5次,在《按字音查汉字频度表》中却出现1,939次)。而另一些字却由较常用变得不那么常用(如“厨”在四十年前149万字的统计中出现137次,而现在2千多万字统计却只有36次)。这都说明《常用字表》非加以修订不可。
怎样修订呢?根据三十年前我参加编制《常用字表》所得的经验,和近年研究编写《按字音查汉字频度表》所掌握的材料,1979年我提出了修订《常用字表》、选定常用字的三原则:(1)常用字必须是查频统计中出现次数多的;(2)常用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构词能力强的;(3)常用字必须是日常生活中用处大的。根据这些原则,我和一些同志试编了《增订常用字表(稿)》,选了2,200个常用字,曾发出征求意见。可是这件工作,不是少数几个人所能完成的。希望原公布《常用字表》的机关教育部能重视这件事情,挑(tiǎo)起头来,赶快约请有关专家,共同认真负责地把《常用字表》修订好,来满足热心于儿童识字教育和工农通俗读物编写工作者们的迫切需要。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唐宋词简释》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中,唐宋词是一颗晶莹的明珠,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词简释》,是一本帮助读者理解、欣赏唐宋词的思想含义和艺术成就的良好读物。唐先生是当代有名的词学专家,这本书共选唐词56首,宋词176首。根据每首词的特点,并结合作者不同的风格、技巧,从起结、过片、层次、转折、脉络等各方面,进行释解分析,以使读者从中得到欣赏体会和借鉴。(萱)


第8版()
专栏:

无题有感
对捧人者,巴尔扎克说:这“是小人的伎俩”;对于喜捧、嗜捧者,鲁迅说:他们“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契可夫说:“被昏蛋称赞,不如战死在他手里。”有了成绩便去捧,当然低级、庸俗、不好;更糟糕的是,犯了错误,出了问题,居然也有人捧。鼓歪风,吹邪气,只会使有错者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李辰)


第8版()
专栏:

照老规矩办〔油画〕  郭华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