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草原的管理和建设要有责任制
本报评论员
内蒙古伊克昭盟牧区的一些社队,建立草原管理和建设的责任制,同牲畜饲养的责任制相结合,合理地利用和有计划地建设草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好经验。
饲草饲料是牲畜生长的物质基础。没有充足的优质饲草饲料,就没有发达的畜牧业,也就不可能有优质的牲畜。过去,一些地方对草原只利用,不管理,不建设,以致草原沙化、退化的现象逐渐严重。据调查,全国几个主要牧区草原退化的面积已扩大到草原总面积的30%,退化的草场上可食性牧草减少了4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草原退化、沙化的面积还在继续扩展。随着牲畜的增长,畜草矛盾越来越尖锐,有的地方已面临牲畜缺草吃的威胁。牧区的各级领导,要在发挥农牧民增加牲畜和畜产品的积极性的同时,抓好草原的管理和建设。饲草饲料多了好了,载畜量就能提高,牧区的畜牧业生产就能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多年来草原的建设见效不很显著呢?主要是还没有充分调动起广大牧民管理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在放牧方面存在吃“大锅饭”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牧民为了使自己负责饲养的牲畜吃饱养好,争牧、抢牧、重牧、滥牧,使得草原退化。我们应该结合实行牲畜饲养责任制,建立和健全草原管理和建设责任制,把草原分片承包下去,把群众养畜和种草管草的权、责、利联系起来,保护草原、合理使用和建设草原,稳步地提高载畜量。这是完善牧区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草原的管理和草原的建设密切相关,互相促进。各地要协调好牲畜放牧和草原建设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部分牧场种草植树,建立一批饲草饲料基地,以解决冬春接羔旺季牲畜用草的矛盾。基地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量力而行,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在国家和地方目前尚无足够的财力、物力建设草场的情况下,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得依靠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因此,对天然草场要妥善保护,合理使用,逐步建设。要注意创造条件,实现草畜平衡,以草定畜,合理地确定载畜量;同时要大力种草,管好用好草场,提高草场的载畜能力。这是繁荣畜牧业的一条可靠的途径。
我国的牧区大都地处干旱、寒冷、多风沙的内陆地区,草原建设难度较大,国家有一定支援,但数量有限,当前应以集体和个人力量为主。牧区社队要尽力积累草原建设资金,组织广大牧民坚持不懈地为草原建设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这几年,有的地方在种植多年生优良牧草的同时,混播油料或其它经济作物,增加了经济收入,积累了草原建设的资金;有的地方组织牧民联户建设围栏牧场;有的地方利用闲散劳力,开展畜群小草库伦建设;有的地方提倡牧民在房前屋后和就近的地方种植几亩、十几亩高产优质牧草,谁种谁收。这些措施都是可行的。各牧区要善于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推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建设基本草场要从实际出发,中小型结合,以小型为主。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草原建设起来,为发展畜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版()
专栏:

伊克昭盟落实草原管理责任制
结合牲畜饲养责任制建立草原管理、利用、建设责任制,解决畜草矛盾,推动了草原建设
本报讯 记者傲腾报道:为解决当前牧区日趋尖锐的畜草矛盾,内蒙古伊克昭盟部分旗、县,在实行牲畜饲养责任制的同时,抓紧落实草原管理、利用和建设的责任制,实行以草定畜,鼓励牧民在不断提高草场产草量的基础上提高载畜量,推动了草原建设,使畜草矛盾开始得到缓和。
伊克昭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是风沙灾害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过去由于受“左”的干扰,这里的农牧业生产长期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发展,以致全盟沙漠化面积达45,000多平方公里,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每况愈下,人均占有粮食与牲畜分别下降了40%和30%,农牧区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50元左右。
近几年来,全盟牧区推行牲畜饲养责任制,牧民养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类牲畜得到发展。但是,牧民之间常常为了让各自承包的牲畜吃好,发生争牧、抢牧、滥牧和在秋季进行掠夺性的打搂饲草的现象,激化了畜草矛盾。这一新情况说明,只有牲畜饲养责任制而没有草原管理、利用和建设方面的责任制,牧区的生产责任制还不算完善,势必进一步造成草场的退化,畜牧业生产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1980年初,盟委三位主要领导同志分别带领工作组,到不同类型的牧区进行调查研究,开展草原管理责任制的试点工作。
在草原大面积沙化的伊金霍洛旗,主要采取了定额制,把已经退化、需要建设的草场分片划出来,由集体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制订定额,供应草籽,组织劳力、畜力、农机具,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种草种树,然后封闭复壮。报酬与奖惩根据所种牧草的数量、质量兑现。新建的草场有专人看管,收获的牧草由集体支配。这种责任制,不允许牧民自由选点种植和自由选草种种植,适合于大规模治理退化、沙化草场的作业要求。
农牧矛盾和畜草矛盾突出的东胜县、准格尔旗,采用的是草场承包合同制。他们把草场使用权以合同形式分片固定给用户,实行以草定畜,鼓励牧民用科学方法管理、利用和建设草场,提高草场的产草量。这种责任制,克服了过去牲畜吃“大锅饭”的现象,防止了牧民争牧、抢牧、开荒种地,把草原经营的好坏和饲养牲畜的好坏都同生产者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有力地调动了牧民建设草原的积极性。这两个旗、县实行责任制两年来,光是种植柠条(当地优质牧草)面积就达到了200万亩,70%的草场植被开始恢复。
这个盟西部三个旗,草原面积大,牲畜多,是重点牧区。这类纯牧业区主要实行按社员饲养的牲畜头数下达草原管理、建设的任务,分片负责,并鼓励牧民在自己定居点附近围建畜群草库伦,作为牲畜过冬度春补贴饲草饲料的基地。
伊盟盟委总结了这些点上的经验以后,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全盟范围内普遍推广,推动了草原建设的步伐。近两年来,全盟每年种树种草面积共达300万亩以上;75%的畜群就近有了小草库伦,总面积达10万亩。


第2版()
专栏:

江苏省海安县今年全县近30万亩棉花全部采用营养钵温床育苗,力争实现早苗、全苗、壮苗,为夺取棉花丰收打基础。这是曹园公社农科站第二生产队社员在做棉花营养钵。
杨一秋摄


第2版()
专栏:

林业科技工作者伊力买买提建议
牧区要提倡营造护牧林
新疆维吾尔族林业科技工作者伊力买买提,就牧区营造护牧林问题(或叫护草林、养畜林),在天山南北的牧区进行了调查。最近,他向记者谈了牧区要大力营造护牧林的看法。
他说,新疆有天然草场12亿亩,现能利用的仅有7.6亿亩。这些草场有林无林情况大不一样。地处天然森林地带的夏草场,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可是林木稀少的春、冬草场,自然灾害频繁,常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尤其在春季产羔期间,狂风、寒流、暴雪等变化异常的气候,往往对刚产的羊羔和体弱的牲畜造成大量死亡。要防御自然灾害,改变长期来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必须在牧区营造护牧林。
有护牧林的草场产草量高。疏勒县羊达曼公社第一草场,从1972年以来营造了护牧林,建成上有林、下有草、林草结合的“双层草场”(或称“立体草场”),改良了草场,提高了产草量,同时收获的树叶和果实也为牲畜提供了饲料来源,因而载畜量大大提高。
护牧林还能改善草场的小气候,为牲畜提供避风、防寒和乘凉的场所,对提高牲畜的健康水平和生产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伊力买买提说,新疆牧区搞草库伦,有条件的地区选用一些带刺的灌木,作生篱树墙围圈。新源县团结公社从1977年开始,在平原草场上搞了1.2万亩面积的草库伦,全是用生篱树墙围圈,营造林带9条共1.78万米长,共有杨、柳、榆等树种14万株,林带两侧还栽植了稠密的沙棘灌木林,形成了很密的绿色围墙,人和牲畜都难以穿过。这种由乔灌林木围圈的库伦,投资少,效率高,值得推广。
本报记者 王良佑


第2版()
专栏:

王桂云义务修桥补路24年
今年八十六岁的老社员王桂云,坚持义务修桥补路二十四年,被湖南省桃江县板溪公社一带的干部群众誉为“模范老人”。
板溪,地处山区,溪多桥多,道路狭窄,大雨、山洪一过,常常发生桥被冲走,路被冲垮,行人十分不便。二十四年前,当时已经六十二岁的王桂云,抱着“为民众做点事”的想法,用儿子给的生活费,买了钢钎、铁锤、羊角锄等工具,走东村,串西冲,开始义务修桥补路。据统计,二十四年来,经他架设和维修的小桥有40座,修路所搬动的土石方已无法计算,只要看看他那根原来7尺长的钢钎磨得只剩一半,就知道他凿石补路所付出的劳动了。
王桂云为群众修桥补路,人们曾以各种方式来酬谢他,但都被谢绝了。
他总是说:“我想的是为民众办点事,没想到自己要得点好处。”有一次,他花一个多月的时间,为翔公塘大队改直了一条山路。大队买了11斤肉、两斤粉条送到他家里。老人再三推却不了,只好收下。第二天,他把这些东西亲自分送到翔公塘大队两个五保户家里。现在,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是没有让那修桥补路的工具闲着。他说:“有朝一日走不动了,也要把这些工具交给儿孙们,让他们继续为民办好事!”
牟先荣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巧用“一把草” 六畜保平安
——记老兽医赖人材
雷永和的一头黄牛牯,腹胀如鼓,7天没有进食了,眼看就要倒毙,一家人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汗涔涔地来到了雷永和家,捋起袖子,就给牛治疗,还灌服了一包随身带来的草药粉末。第二天,牛的病情大见好转,开始吃食了,不几天便完全恢复了健康。
给牛治病的是谁?就是江西安国县均村公社畜牧兽医站长赖人材。他用的草药是当地随处可找到的秤星树叶制成的。如今,这种普通的树叶,已成了这里医牛治猪病的“宝”。兽医站的职工说:“这件‘宝’的发现和应用,可是我们老站长的一大功劳啊!”事实确是这样。孩提时代的赖人材从曾祖母的口里,知道了秤星树叶可以用于人体外伤解毒,他当上兽医后,大胆地把它应用到畜禽剧毒农药中毒的解救上来。自1977年5月迄今,他和全所职工对62头(只)剧毒农药中毒的牛、猪和家禽进行解救试验,成功率达到95.2%。
去年5、6月间,流行性牛痢疾在均村暴发,这种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过去治疗这种病,是用大剂量抗菌素,治愈率只有40%左右,而且成本高。当时,老赖心急如焚,他深知包产到户以后,牛牵着社员的心。他下决心要把这种很难治疗的病症攻下来。老赖反复琢磨:秤星树叶有解毒特效,牛痢疾是滤过性病毒所致,为什么不能解掉病毒呢,他决定试一试。经过反复摸索,不断改变药量、浓度,终于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治疗的63头牛,治愈率达96.8%,而且每头牛的药费成本由28元多下降到3元5角。
他们还用秤星树叶制剂治疗牛肠炎腹泻、仔猪白痢、猪肠炎腹泻和家禽白痢等病症398例,治愈率也在95%以上。从而控制了畜禽暴发性流行病的蔓延,有效地减少了牛猪死亡。
赖人材今年六十四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已整整27个年头。他一心扑在兽医事业上,摸索用“一把草”为群众医牛治猪。他只有初小文化,为了弥补自己兽医基础理论的不足,经常读书、查阅资料到深夜。1976年,他在一无技术,二无设备,三无资金的情况下,和全站职工一起用舌辨口尝,眼观鼻闻去识别药的性味;用饭甑、铝锅加上玻璃管搞蒸馏;用喷雾器、酒精灯代替喷灯封瓶口,试制出高疗效的复方七连素针剂。经有关科研部门鉴定符合卫生标准。五年多来,兽医站应用七连素针剂共治疗牛、猪的13种疾病2万多例,治愈率达96.2%。
五年多来,赖人材和兽医站职工共制成13种草药针剂,全社猪的死亡率由实行合作防治前的4.4%下降到现在的0.399%;牛的死亡率由1.7%下降到现在的0.5%以下。猪病的治疗药费由每头次0.853元下降到0.053元,减轻了群众负担,站里增加了收入,现在存款达3万多元。这个站被评为江西省中兽医科技先进单位,赖人材最近被选为江西省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黄友深 王德廉 陈棨棻


第2版()
专栏:

晋东南抓紧修建公路
本报讯 通讯员陈茂盛报道:山西省晋东南地委、行署为了提高货运能力,繁荣山区经济,抓紧新建和改建公路。由地区直接抓的十条公路,全长408公里,完工后年货运量将增大1,000万吨以上。
全地区各县、社也积极行动起来,自力更生,抓紧公路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地区县、社在今年内要新建和改建公路73条,全长1,122公里,其中有12条是通向外地区或外省市的。目前各县已筹资金140多万元,已动工的项目101个。壶关县鹅屋公社交通闭塞,去冬以来他们投工12万个,投资12万元,修通社队公路152公里。


第2版()
专栏:

农副产品收购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江苏省阜宁县供销社85个农副产品收购人员中,懂得全面收购技术的只有25人,占30%。收购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适应多种经营发展的新形势,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个问题很值得重视
我们在阜宁县农村调查中,看到这里多种经营生产发展很快,门类广,品种多,出现许多新型生产项目。但由于收购人员技术水平不适应,收购工作跟不上,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收购队伍突出的问题是:兼职多,技术素质差。据调查,基层收购单位有一半以上是兼职,收购人员一人兼搞几项不同性质的业务,有的是经理兼,有的是会计兼,有的是其它专柜的业务员兼。阜宁县过去农副产品主要收购项目只有30多种,现在发展到50多种。收购总额比两三年前增一倍多。有些老收购员虽然有一定技术水平,但对许多新兴的生产项目不谙行,无法收购;一些新收购员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不懂收购业务。阜宁县供销社85个农副产品收购人员中,懂得全面收购技术的只有25人,占30%。其中懂得蚕茧收购技术的只有两个半人(其中有一人半懂),懂得中药材等收购技术的则更少。
收购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多种经营商品生产的发展,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个县施庄公社从上海引进一万条大平二号蚯蚓,已繁殖到10万条,群众担心无人收购,不敢再发展;有个生产队将20斤银耳送到土产公司代销,因不识货,放了几个月才给钱,群众气愤地把银耳基砍了。羊寨、北沙等地种有20多种中药材,收购人员只懂得收龟板,其余不懂或不太懂,只好限收或不收,群众也只好不种。这两年该县毛兔生产发展较快,由4万只发展到11万只,兔毛收购量增大,有些群众怕收购人员看不准等级,压级压价,有的往返几十里拿到县城去卖,往往花去一天时间,这使群众增添了发展毛兔生产的思想顾虑和烦恼。
针对这个问题,县人民政府已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培训收购人员,举办训练班,请老收购员和内外贸技术干部讲课;开展新老收购员的传帮带;组织专业人员归队,充实收购力量,保持收购队伍的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兼职,使收购人员集中精力学习、钻研收购技术。
陆海洋 薛维松 朱枝富


第2版()
专栏:

四川省温江县玉河大队第三生产队组织育秧专业组,培育壮秧。这是育秧专业组成员在检查稻种。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第2版()
专栏:

把供销社办成农民自己的商店
回忆建国初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如同鱼和水。提起供销社,社员们总是亲切地说:“咱社里如何如何”。当地党委也把供销社看作是“农业的好后勤”。当时,广大农民既是供销合作社的社员,又是主人。供销社里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都要召开社员代表大会或找社员代表商量,社员代表大会还有权选举和罢免供销社的领导干部,审查决定供应和推销业务计划和财务管理等事项。供销合作社与广大农民有着血肉联系,在发展农副业生产、组织农村经济生活、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惜后来由于“左”的错误影响,供销社由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变成了国营商业,捧上了“铁饭碗”,过去的许多优良传统也丢开了。
要改变供销社的体制,首先要恢复和发扬供销社的优良传统,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群众自己的商业。恢复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的制度,供销社领导人由社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不称职者可罢免),供销计划和财务管理等由社员代表大会审定。制定和完善基层供销合作社章程(草案),作为基层供销社各项工作的准则。
恢复“供销”二字的本来含义:“供”本指供应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生活必需品;“销”本指推销各种农副土特产品。而现在“推销”被许多同志改作“收购”二字了,前者是站在农民的角度讲的,后者则相反。这涉及指导思想,应该树立为农民“推销”产品的观点。在城镇还应该恢复“农民招待所”,为农民进城提供食宿方便。总之,要使广大农民仍然把供销社看成是自家的“买卖”。
河北邢台地区供销社干校 成永生


第2版()
专栏:

当年植桑当年养蚕
用常规的方法培育桑园,一般要经过四年左右才能采桑养蚕。去年春天,江苏铜山县棠张公社晁湖大队在科技人员帮助下,将冬天刚嫁接好的桑苗直接移植下地,把以前每亩种八百棵,改为八百穴、每穴三棵。在桑苗吐芽生翠时节进行摘芯,桑苗便开始分杈生长。由于合理密植,提前摘芯,到了秋季,桑树高达近三米,满枝肥叶,晁湖大队用桑叶养了三季秋蚕,亩产茧一百零一点六斤,收入一百七十二元。


第2版()
专栏:

“莱州月季”销路广
“莱州月季”的主要产地——山东掖县大原公社和城关镇,最近将一百九十多万株月季花苗,运销全国二十四个省、市。掖县为古时莱州府所在地。“莱州月季”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以品种繁多、花大色艳、瓣厚味浓、品质优异而闻名。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