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村调查

“先专后包”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
——江西宜春地区调查
编者按:江西宜春地区采取“先专后包”的办法完善生产责任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好经验。这个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它在完善责任制的过程中贯彻了大农业的思想,把责任制和农业发展规划、发展多种经营结合了起来。例如,逐步改变“全部劳力归田”,在专业承包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变劳力投放比例,进一步推行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等等。实践证明,宜春地区这种“先专后包”办法,有利于农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壮大。
全国农村目前已经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以积极、慎重的态度,毫不松懈地做好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工作。完善责任制要抓些什么?向什么方向发展?当然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规定一个模式,让各地都按这个模式去套。为了搞好农业,要坚持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同时要发挥社员个人积极性,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的方向是要搞大农业,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就要选择适宜的责任制形式。宜春地区的“先专后包”,是这方面的一个有意义的探索。各地在总结本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会找出完善责任制的办法。
江西宜春地区在相对稳定、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先专后包”的办法,把农、林、牧、副、渔是一个整体的大农业思想贯彻到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去,使责任制适应农民加快发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新要求。
宜春地区这几年农业生产获得比较快的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情况:一是全地区人均口粮已到630斤以上,集体还有3亿多斤储备粮,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不论是社员个人或集体,想的盼的是希望大幅度地增加收入。地区规划1985年平均每人分配收入超过300元,也就是今后几年里要求每年增加收入几十元到百把元。这么大的幅度,靠目前“三分韭菜两分蒜”的多种经营水平是达不到的。二是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打破自给自足的生产局面,发展商品生产。一些山区社队着手发展山区经济,一些摘掉了“三靠队”穷帽子的新兴生产队开始有计划地建立多种经营的小基地,从平原到山区,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都比较高的种植或养殖专业工、专业户越来越多了。这两个新情况,归结到一点,都是要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把农林牧副渔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生产责任制。
可是,这个问题去年一度没有为大家所重视,一些同志在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时,只管大田,不顾是否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全区原来大多数生产队实行“四专一联”(专业队、组、户、工,联产计酬)责任制,促进了多种经营的发展,然而水田是包产到组,存在吃“中锅饭”的弊病。有些队只考虑到克服这一弊病,对水田实行“双包”,来了个“按人口平均分田”,结果,“劳力全部归田”,把多种经营的专业组、户、工冲掉了,回到了“单打一”的老路上去。社员们,特别是劳力多、耕地少、资源不足地区的干部、社员,产生了“两担心”,一是担心劳力多,没活干,窝在家里;二是担心散掉集体多种经营,减少收入。
早在去年上半年,中共宜春地委就教育干部,建立和完善责任制,要考虑到农村出现的两个新情况,要有大农业的思想,做到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后来,在解决“四专一联”的吃“中锅饭”弊病时,地委又向干部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吸收“双包”责任制的优点;同时,也要保持和发挥“四专一联”特有的长处。接着,地委书记王树衡历时半月,行程千里,到了五县一市和40多个社队作责任制的调查,从基层总结出了“先专后包”的新经验。就是生产队根据全面发展的生产计划,先搞专业分工,把多种经营劳力定下来,搞好专业承包,然后再把大田包干到户、或包干到劳。这个办法可以确保多种经营和粮食一齐上。以后,经过县委书记会议进一步讨论和完善,一下子就在全区推开了。那些已经搞了“按人口平均分田包产”的生产队,也采用“先包后专”的办法,组织剩余的劳力,把散掉的多种经营恢复起来,有的还发展了新的项目。
现在,全区实践证明,“先专后包”是完善责任制中贯彻大农业思想的好办法:
一、不仅可以避免“按人口平均分田、全部劳力归田”,回到“单打一”的老路上去,而且能在专业承包的发展过程中解决大田剩余劳力的出路,逐步改变劳力投放的比例。宜春县西村公社社台大队各个生产队,去年就是采取“先专后包”的办法,不仅保持了原有的工副业生产,还把大田剩余下来的劳动力安排到多种经营上,养鱼、养鸭、烧砖瓦和扩种经济作物,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力由上年的24%增加到38%,去年粮食增产28万斤,总收入增加17万多元,人均集体分配收入增加41元。从全区来说,劳力投放不合理的状况近两年虽然有所改变,但是80%的劳力仍然投放在只占土地总面积20%的水田旱地上;林、牧、副、渔的山地、草坡、水面占土地总面积的70%,而投放的劳力却只有15%,这种劳力投放比例不倒过来,多种经营不会有大的突破。上高、宜春、万载等县有一些生产队,前几年平均一个劳力种田三到五亩,实行责任制后提高到七、八亩,去年又增加到十来亩。这些队去年“统一安排、先专后包”;把劳力投放比例倒了过来,即大田和多种经营的劳力由过去6∶4,变为4∶6,多种经营的收入上升到占农副业总收入的70%以上。这些队走在全区的前头,他们的经验今年正广为传播。
二、不仅有利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逐步调整农业内部不合理的比例,而且能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有计划地建立商品基地,使多种经营有个大的发展,比较大幅度地增加社员的收入。边远山区宜丰县,去年部分生产队采取“先专后包”的办法,拿出了一批劳力开发山区资源,粮钱两增,尝到了甜头。今年全县各地的生产队不管采取哪种责任制形式,都采取了“先专后包”的办法,安排一批人力专门发展山区多种经营,还从长远出发,和外地签订引进技术合同,请进一批技术人员,帮助他们发展果、茶,加工竹木制品,合理地利用山区资源。全区去冬以来,结合建立和完善今年的生产责任制,统筹安排各业需要的土地、劳力和资金,以生产队为主,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建立了4万多个多种经营小基地,其中有三五亩经济作物或十来亩经济林的种植基地,有养鱼、养猪或养兔、养羊的养殖基地,也有加工各种农副产品的小基地,“先专后包”的办法为解决建设多种经营小基地的劳力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小基地的兴起和发展,突破了“三分韭菜两分蒜”的经营水平,将改变不合理的农业布局,使农村出现全面繁荣的景象。
三、不仅有利于专业分工,发挥社员的特长,而且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在推行“四专一联”责任制中,各种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专业户、专业工,全区一共有1万来个。去年有些生产队搞“按人口平均分田包产”,使专业户、专业工也“归田”了;后来实行“先专后包”,专业户、专业工得到了恢复和巩固。
实践表明,设立这类专业户、专业工,使有技艺的社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便利了生产队管理。现在一下子办起一批多种经营的大场,不仅资金、设备、物力困难,管理也跟不上,而每个队设立两三个专业户,或者四五个专业工,却是比较容易办到的,经济效果又好,实际上一个专业户或专业工,就是一个场(厂)。分宜县凤阳公社琴山下生产队社员李金莲,当养猪专业户,去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猪肉9,000多斤,超过了过去四五个劳力办的集体猪场。安义县石鼻公社祠三生产队社员刘敦发,善于养鸭,当养鸭专业户,一年向国家提供商品蛋1.5万多斤,也超过了某些集体的养鸭场。
本报通讯员 陈全义 本报记者 刘光辉 马钟明


第2版()
专栏: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 探讨防治洪涝措施
四川对去年特大洪灾进行科学总结
据新华社成都电 新华社记者于竞祁报道:“大自然的惩罚使我们清醒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在最近举行的四川省1981年特大洪灾科学总结会上,说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今后在改造自然和经济建设中,一定要尊重科学,努力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便是会议参加者共同得出的结论。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四川省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受灾地县的干部和科技人员500多人,举行了这次别开生面的会议。
气象部门的代表,用大量的资料和图表说明,气候因素是造成这次洪灾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他们指出,去秋大气环流的作用,把孟加拉海湾和南海湾的暖湿空气大量送到四川盆地,北方冷空气大量南下,而一股低空急流又促使暖空气急剧上升冷却成雨,致使全省80多个县暴雨成灾,大多数江河猛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长期以来,在改造自然和经济建设中存在着盲目性和片面性,许多措施失当,加大了洪灾的规模和损失。前些年,农业上片面强调粮食生产,一些地方大量毁林开荒,垦殖坡地,围河造田,忽视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去年洪水冲毁的100多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坡地和河滩地。
由于林业工作中存在着重采伐轻造林的思想,以及乱砍滥伐等其他原因,四川树草植被面积减少,森林和其他植被调节地形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护岸保田等作用减弱,水土大量流失。洪水期间,每小时从三峡通过的泥沙达180万立方。
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江河上游没有控制性工程,江河开发放任自流。一些地方大量开发江心洲,围河造田,乱筑堤坝,还有些厂矿和建设工程单位大量向江河中倾倒废渣,河道因之变窄,河床淤高,泄洪能力下降……以上种种,都是酿成洪灾的因素。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负责人在会上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共同探讨防治洪涝的综合措施。当前,第一个行动——大规模的春季造林已在全省广泛展开。


第2版()
专栏:

各级重视加强领导 划给农户造林用地
松嫩平原农区大造薪炭林
本报讯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的嫩江、绥化、松花江三个农区,为农户划出营造薪炭林的用地,解决社员烧柴困难。群众反映说:“今后再不用为锅下发愁了!”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的粮仓,但农民缺少燃料情况十分严重。省人民政府决定,除对山区农户划给荒山荒地造林外,对全省平原区农户也划给营造薪炭林用地,每户3亩左右,地权归集体,林权属个人,长期不变。到目前为止,这3个地区已有127万多户有了营造薪炭林的用地,并插牌注名,登记造册,发放林权证。实行这项政策,调动了千家万户造林的积极性,群众积极筹集资金购买苗木造林。1981年秋,一季就营造薪炭林52万亩,相当于头年同期造林的1.5倍,还为今年春季造林整地174万亩,提前挖下树坑。
省营林局和省农业银行积极扶持群众营造薪炭林,拿出247万元资金作为长期低息贷款,供群众购买苗木。生产队集体帮助社员整地和调剂苗木。明水县是个仅有28万农村人口的小县,但群众干劲很大,平均每天出动5万多人,不到10天就造林9万多亩,加上头年营造的4万多亩,共13.7万多亩,成为全省第一个基本实现户均近3亩薪炭林的县。青冈县柞岗公社建国大队五队的社员,在薪炭林地里既栽杨又插柳,乔灌结合,烧柴用材结合,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解决了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他们算了一笔账:春插杨树苗一亩,当年秋就可割萌条8,000多株,价值200元左右。如间种经济作物豆类、甜菜等,也可收入70多元。一亩柳树薪炭林,三年后即可年年利用。
松嫩平原所以出现大造薪炭林的高潮,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加强了领导有关。省委许多负责同志多次到各地检查林业工作,省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地、市、县长参加的林业会议,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造林的认识。拜泉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一起抓造林,全县一次划完薪炭林用地21万亩,户均3亩,因此,去年秋季造林超过计划1.7倍,还挖树坑400多万个。
赵树森 郭叔庆 雷恩承


第2版()
专栏:

加强组织领导 搞好宣传教育
利辛县落实今年生猪派购任务
本报讯 安徽省利辛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措施,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今年12万头生猪收购任务,已经落实到农户。
利辛县地处淮北平原,有发展养猪的优良条件,近两年由于对实行责任制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估计不足,生猪生产有所下降。县委和县政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定生猪生产实行派养派购政策。各社队除回民、五保户外,基本上按人口、农户和地亩的多少,逐户签定派养、派购合同,按季分月组织交售。为使群众乐于签定派养派购合同,县、区、社分别采取广播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刚开始,个别农民对派养派购不理解,他们就宣传农民养猪供应城市,城市组织工业品下乡,城乡互相支援的道理;并列举农副产品提高收购价格,食盐、火柴、煤油等农民生活必需品一直保持低价等事实,说明国家照顾农民的利益,农民也要为“四化”多作贡献。
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社员认识到生猪实行派养派购,一能保证国家收购计划的完成,二能稳定市场猪肉供应,三可打击投机倒把,四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因此,全县今年的12万头生猪收购任务,很快落实到了农户。


第2版()
专栏:建议

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徐乃良建议
把发展薪炭林纳入林业计划中去
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破坏森林,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但是,森林不断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和增加森林资源?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徐乃良在广西生态平衡学术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他说,据调查,在我国1.7亿农户中,严重缺烧柴的就有7,000多万户。目前农村每人平均每年需要薪材657公斤,而实际提供只有146公斤,其余的就靠砍伐森林,铲草刮地,靠烧农作物秸秆、粪肥来补充。据统计,吉林省烧掉秸秆,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原来的4%下降到1—2%;内蒙古每年有70%到80%的畜粪作为燃料消耗掉,按每吨畜粪增产粮食100斤计算,则少收粮食5亿斤左右;广西桂中、桂南和桂东南等低山丘陵地区因为缺乏柴草,不仅天然森林早被砍伐殆尽,就连新栽的林木也强行打枝。这样,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态失调,使人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但是,人们要活着,就得吃饭,要吃饭就得烧火,就离不开柴、草、炭等。随着人口的增加,柴禾的消耗量将不断上升,现有的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耗。徐乃良认为,要解决这一潜在的能源危机,各级领导必须把发展薪炭林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纳入林业计划中去,放手发动群众,大力营造。
徐乃良说,专营薪炭林的树种要生长快、产量高、萌芽更新力强、容易繁殖、能形成矮林,并能产生高热量、燃烧时又不会发生火花或有毒气体,一般栽植三至五年就要获得大量薪材。如广西就可选择桉类、台湾相思、艮合欢、麻栎等作为薪炭林树种。他建议全国各地要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薪炭林的科学研究,因地制宜地选择薪材树种,提出科学的造林方法和经营措施,保证薪炭林得到发展。本报记者
朱 明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让更多人掌握行家的“绝招”
——邵武县委书记访问生产能手纪事
在地处闽北山区的邵武县,县委书记郑启安每次下乡,总要登门拜访一些当地有名的生产能手。一次,他来到莲塘公社,听说有些干部和群众对山口大队欧寿仁一家养很多肥猪有不同看法,他就翻山越岭来到欧寿仁的家。老欧单家独户住在山边,屋后山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饲料作物,房前四间猪栏里,养着20多头大肥猪。在攀谈中,老郑得知欧寿仁养猪有套科学的饲养方法,但在割“尾巴”时,却因为养猪多挨了批。郑启安鼓励他:“靠科学和劳动多养猪是好事,我们支持你。”县委书记支持欧寿仁养猪的消息传开后,群众议论说:“看来,寿仁做对了。”
郑启安访问生产能手,推广他们致富的经验,是有原因的。他自1979年来到邵武后,对全县14个公社的生产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在实行专业承包中,一些生产能手一开始富,就受到种种责难,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农村中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就难以发挥作用,影响着多种经营的恢复和发展。
他决心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些思想不通的人转过弯来。在莆明大队,他同一个种花果的生产能手交了朋友,这个人叫吴金添,是退休工人。1972年,吴金添在他的房前种了14株桔树,现在年均株产已达到百斤上下。而他所在的大队,同年种的2,000多株桔树,因管理不善,现在一年总共才收100多斤。“老吴到底有什么绝招呢?”老郑来到老吴家求教,并建议大队请老吴帮助培训柑桔技术员,让更多的人掌握老吴的“绝招”。
一次,郑启安来到偏僻的高山区金坑公社。这里有个养蜂能手詹梁栋,一年养蜂给市场提供1,000多斤优质蜂蜜。他立即到小詹家,了解他养蜂的情况。郑启安给在场的社队干部算了一笔账后说:要是能让詹梁栋的技术在全社传开,社员增加的收入是可观的,如果在全县传开,那就等于办了一家大蜜糖厂了。
本报通讯员 魏醒樵
本报记者 林群英 林斯定


第2版()
专栏:

罕见的翻车鱼
江苏连云港海洋渔业公司五○六号渔轮二月十四日在远海渔场捕获一条罕见的大翻车鱼,长二点二米,最宽处二点八六米,体重一千二百斤。翻车鱼是大洋漂浮性鱼类,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它的特点是体宽常常超过体长,口和鳃孔很小,背鳍和臀鳍高大相对、尾鳍呈波浪状。


第2版()
专栏:

多花山竹子树
湖南省森林资源考察队在绥宁县黄双公社赤板大队、老团大队一带的溪流两岸,发现散生和小片状分布的水果兼油料树种——多花山竹子。这种树主干通直,枝叶平展而稍下垂,叶片肥厚、浓绿有光泽。这个树种在湖南还是第一次发现。据化验,其种子含油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油脂可制肥皂和作润滑油原料。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植树
王明月


第2版()
专栏:

北京市四季青公社巨山猪场积极为首都人民生活服务。他们去年向国家交售肥猪比前年增加一千六百多头。
新华社记者 郑书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