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说话算数
杨群
报载,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最近发出通报,要求各级党委、纪委下决心“严肃处理一些重大案件,扎扎实实地做几件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国法的事”,“使人民群众亲眼看到我们党对整顿党风有决心,说话是算数的。”
这话说出了一切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心声,道出了全国人民热切的期望。是的,要使人相信说话算数,就得做出实事来给人看;而有了“说话算数”的事实,以后就会令行禁止。
我们共产党之所以在群众中具有威望,不只是由于我们党有正义的主张,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党的言行一致,有足以使人信服的行动。就拿严于律己、维护法纪来说,人们便会想起延安时期毛主席给雷经天同志的信和建国初期对于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判处犯杀人罪的黄克功以极刑给雷经天同志的这封信里,表明了党的这样一条原则:“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并要雷经天同志在公审黄克功的大会上当众宣布这封信,并要求“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戒”。刘青山、张子善,是建国初期被揭发的大贪污犯、盗窃犯。战争中,他们出生入死,革命不能说不坚决。入城后,自恃功高位重,大权在握,违法乱纪,为所欲为,贪赃枉法,走私贩毒,终于堕入法网。当时,他们一个是地委书记,一个是地区专员,但我们党对他们并没有丝毫的袒护,而是给他们以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党纪严明,国法昭彰,民气大振,人心大快!总之一句话:“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区别!”
解放初期这一全国震动,举世瞩目的事件,证实了毛泽东同志在进城前夕所作出的预言:“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刘青山、张子善就是这种打败仗的典型代表。
岁月如流,一眨眼三十年过去了。当时许多新参加革命的同志都为此对党肃然起敬,许多出生入死的老同志更策励自己,保持革命节操。值得警惕的是,同糖衣炮弹的战斗并没有从此结束,今天,在糖弹面前倒下去的,不是还有人在么!
我们党执掌了全国政权,仍然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就不容许蜕化、腐化、僵化。今天,党再次发出清除自己肌体中的病毒和赘疣的宣言:“下决心严肃处理一些重大案件,扎扎实实地做几件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国法的事。”而且说到做到,报上已经陆续披露了一些重大案件,开始“使人民群众亲眼看到我们党对整顿党风有决心,说话是算数的”。自然,我们已经有了三十年的法治经验,审时度势,量刑定罪,绳之以法,罚各当罪,法律的尊严是不可触犯的。
总之,这是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大事。国法伸张,党纪严明,人心大振,世风改变,四化有望,此其时矣!


第8版()
专栏:

到昭君墓去
时家翎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南郊20里处,在大黑河滨,便是用绮丽故事和传说筑成的为历代文人称之曰青冢的昭君墓。自从马致远作《汉宫秋》,说昭君投黑水而亡始,历代文人多缘其说,赋诸感喟,“多哀怨之声”。他们或怨其远嫁绝域,或怜其失宠旧主,或为之念家国之忧,或为之挥望乡之泪……然而,那不过是他们“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而已。倘若你看过今人曹禺的《王昭君》,你会看到属于历史又属于艺术的真实,看到危坐马背,怀抱琵琶的昭君,正纤手弹拨,倾心吟哦呢!这黑水就是颤动的琴弦,正流出她的言志递情之声:“上邪!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毋绝衰……”
昭君墓,高约30多米,平面占地20余亩。因崛兀于平川,更显得峭拔高峻,姿态壮观了。墓旁千树层叠,高低差互,真乃一片青峦翠障;青冢恰似独占风光的群峰之冠。
墓前碑石排列。董老1963年录碣昭君墓诗一首,亦刻于迎面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沿着这诗行铺敷的小径,穿过酒花覆盖的甬道和悬有“书画社”大字的古铜色匾额时,这位和亲使者会迎接你的光临。她戴狐皮帽,着绣花皮袍,披衣领鬃鬣,神情是如此飘逸,举止是如此雍容,风度是如此隽永,而在右侧的文物陈列室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行踪,看到她告别故乡翠峰簇拥的巫山和细流涓涓的香溪,看到她入汉宫数岁而不得见御的恚怨和求行出塞的愿望,看到她一路风尘的绰约丰姿和驱驰草原的情怀……
冢顶辟一片平地,环四周栏杆,一座与墓前同等结构的小亭峙立中央,一如飘飞的一片彩虹。亭旁有榆树一棵,摇曳在清徐的风里,颀具风采,站在这里,给人心旷神怡、疏放豁达之感。凭栏眺望,但见一片片方格子田,浓墨重彩,井然有致,从脚下的桃花公社直涌向看不见的遥远;还有叶子似的村落,村落上淡蓝色的炊烟;苍绿的青城,如云如烟;绵延的阴山,如浪如涛。
透过这如诗如画的壮景,我们仿佛看到古代的昭君正在千里草原跋涉,穿过黄云紫塞,落地惊飙。“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车轮马蹄踩碎了黎庶干戈之役,一曲琵琶止息了数世烟火之警,给草原,给塞北,带来“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团结景象。
关于昭君墓的形成,就有一个绮丽的神话。说昭君原为天仙,为平息胡汉干戈,从天国飘落人间。偕同呼韩邪单于来到阴山黑水,以一曲琵琶,消融了弥天盖地的风雪,于是阴山现绿,黑水澄清;从锦囊里取出金剪,把云霓裁成各种意象,于是车马疾飞,牛羊如浪;从锦囊里取掬一捧种子,撒于地上,于是塞外呈一片庄禾,一片田园,最后在伴有轰雷的红光中,昭君回归天宫,给后人,给来者,留下一座作为纪念标识的小山。这小山被人们呼之为昭君墓。
神话固然飘渺而且虚无,但毕竟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土壤,至少反映了人们对体现民族团结精神的昭君的拥戴和景慕。千百年来,人们来这里凭吊,拜谒,可见人们对这种精神的怀想和意念。


第8版()
专栏:

香甜的梦(外二首)
解放军某部 王田
是谁把战士从梦中唤醒?
是谁给战士下一道命令?
雷声挤走了战士的梦,
生产队晒谷场上一片欢腾。
老奶奶手提着茶水开了口,
“啧啧啧,还是当年的老作风。”
粮食珍藏在战士的心里,
茶水系着对子弟兵一片深情。
当战士愉快地回到了营房,
窗外响起了风声雨声,
风雨就象一支小小的催眠曲,
又把战士带进了香甜的梦中。
夜校
工地上雪花飘飘,
帐篷里汽灯闪耀,
炉中的火烧得正旺,
噼啪噼啪驱散了寒潮。
床铺成了战士的课桌,
柔软的小凳是打紧的背包,
小教员红着脸登上了讲台,
手里还拿着一摞厚厚的讲稿。
技术革新需要这样的公式,
距离测量需要这样的绘描,
多少双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
洁白的纸上出现一幅幅图表。
看看战士,喜悦挂上了眉梢,
添了铲煤,风拨起火苗。
两个小战士说起了悄悄话,
“瞧,‘老抗大’也参加了咱连里的夜校。”
写在长沙第一师范
别致的校舍,繁茂的花草,
琅琅的书声,浓荫的小道。
人们把脚步放得轻轻,轻轻,
去把领袖当年的足迹寻找。
在自习室里探讨真理,
在君子亭下酝酿学潮,
大教室里他曾耐心地给学生们宣讲马列,
阅报室里他曾仔细地把世界形势推敲……
这一切会张开人理想的翅膀,
这一切会点燃人心上的火苗,
这是历史留给人们的遗产,
生动的教材啊,会永远把人们的思想熏陶。


第8版()
专栏:

贺上海新设文史哲书刊门市部
谢国桢
英才隽逸集东南,
众壑群流汇百川。
白下春深花万朵,
大江东去拥千帆。
八千卷楼书常在,
天一残丛待整编。
我本耽书性成癖,
每一寻访一欣然。


第8版()
专栏:拾柴集

“小卒”肚里也要能撑船
刘汉中
“宰相肚里能撑船”,这话常被古人用来赞誉豁达大度的人。当然,这样的人物在封建社会极少。为了不再纠缠历史旧帐、计较个人恩怨,搞好安定团结,今天提倡“宰相肚里能撑船”仍是对的。不过,领导固然应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的风度,作为“小卒”的普通群众,是否也该做到“肚量深似海,破腹任人钻”呢?
旧社会的老百姓,都属被统治者一类,自然无权对社稷大计多嘴多舌。而现今的普通群众,则坐上了国家主人的位置。既然是主人,有参预国家大事的权利,肚量过小了,当然行使不好主人的职权。
平民小卒,看来人微言轻,不很起眼,但在革命的大棋盘上,他们同那些“车、马、炮”一样不可缺少,对全局发生大作用。再说,“小卒”的数量极多,如果稍遇挫折、略受委屈就都计较个没完,成天价吵得狗跳鸡飞,那就非乱套不可。
陶铸同志写过一句诗,叫“心底无私天地宽”。要是今天所有的“小卒”和“宰相”一样,都能努力跳出个人的狭隘圈子,心地宽广,那就一定能够同心同德,搞好四化。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强化食品
张运华 张国城
以产稻闻名的菲律宾,那里的人民由于常年食用精白米,曾使脚气病泛滥成灾,以至死亡率达到11%以上。当时有个叫威廉斯的博士用维生素B1浸渍或喷洒大米,两年后,脚气病患者逐渐痊愈。后来,他们还做过一次“强化米”的试验,发现食用强化米的人,身长增高,体重增加。据了解,现在日本人的身高已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明显提高,这同他们食用强化食品是有关系的。
现在,许多国家已把强化食品生产列入国家法案。美、英等国在面包生产中用维生素B1强化,作为面包制作过程中的一项常规工艺来执行;瑞士规定每公斤面粉强化维生素B14.2毫克,维生素B22.5毫克,维生素PP50毫克,铁26.4毫克。
除了米、面食品可以强化外,对于蔬菜、水果、糖类、奶类、肉类、食用油、食盐、啤酒、咖啡等,都可以采用不同措施进行强化。例如市场上出售的维生素面包、钙质饼干、钙质奶糖、碘盐、氟化锶牙膏等,就是经过强化处理的。
食品经过强化之后,其色、香、味比普通食品毫不逊色,而且可以延长食品存放时间。用维生素C强化过的鱼、肉,贮藏一年,其色味如常;用维生素C、D强化过的牛奶,存放时间可以从三天延长到一周,仍色泽嫩黄,醇香愈增。


第8版()
专栏:读者·作者·编者

希望多登一点千字文编辑同志:
副刊的《晨光短笛》,发表了不少篇清新活泼的千字文,是青年和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较好文章,也是教师们感觉兴趣的读物。在我们学校,每次“绿衣使者”送来《人民日报》,同学们都争相传阅《晨光短笛》。同学们把这些小散文喻之为“带露的花枝和芦笛”。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其中不少篇章显示了生活的光彩,散发出生活的芬芳。
殷切希望我们的作家、散文家,多写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千字文,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江苏省沭阳县龙庙中学 钟青
《晨光短笛》专栏开办一年多来,由于作者的支持,发表了一些较有生活气息又短小的散文,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各条战线前进的步伐。其不足之处是:一些文章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写上,对生活开掘得不深,特别是反映人们精神境界变化的较少。为了把这个专栏办好,除了依靠广大业余作者的支持外,也希望专业作家不时为本刊写一点短小的散文。  编者


第8版()
专栏:

解冻〔中国画〕 于学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