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八闽共念“山海经”
本报记者 田流
到福建,听到看见的第一件事,就是人们都在谈论山海经的事。开会研究的是这件事,报纸上报道的是这件事,朋友们一见面首先向我介绍的,也是这件事。他们说,我们福建的干部和人民,到今天算是看准认清了,要大念山海经,要念好山海经。
山海经!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经,怎样念法?被好奇心所驱使,我从闽北到闽南,从山地到滨海,作了一次有趣的访问旅行,历时两个月,纵横三千里,看了很多地方,同很多干部和群众作了多次座谈,听了一些闻所未闻的事,我竟然也被这部经迷住了。这真是一部好经,出现在眼前的许许多多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也真是一部非常灵验的经。我完全相信,只要认真念下去,坚持念下去,一定会念出个繁荣昌盛的新福建,一定会给福建人民带来无限美好的幸福生活。
“人本来是很聪明的,可是有时候又很傻。”省农委同志向我介绍全省农业情况时这样说,“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三十多年,直到现在才算知道了福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他们说的三十多年是指建国以来,至于解放以前,谁还顾得上想别人、想整个福建省呢?只要把自己的肚子填饱,不致饿死就算万幸了。他们详细地津津有味地给我介绍,自己经过多年才比较清楚地认识了福建的特点: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带能生长的动植物这里都能生长,温带有的更不在话下;有比耕地大七、八倍的山区,有比山区更广阔的海洋,“可是我们长期只在每人才有八分的耕地上作文章,忘掉了山,丢掉了海”。农委主任温秀山同志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一阵子,就是十年动乱期间,岂止忘掉,简直是瞎作文章,‘以粮为纲,全面砍光’……。”
“大念山海经”是1981年春省委针对一向强调以粮为纲、不重视多种经营提出来的。省委在这年春明确指出,再不能只重视2,000万亩粮田,忽视1.4亿多亩山区;不能只重视12万平方公里陆地,忽视13.6万平方公里渔场了。大念山海经这口号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开阔了,看得更远了;再加上这一年又认真落实三中全会通过的各项农村政策,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时间虽然只一年,广大的农村、渔乡却出现了比人们希望的还要好得多的大变化。
“我们多年希求的愿望,没想到今年一年就大见成效。”建瓯县小桥公社副主任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他们公社念山海经,加强了茶园管理,茶叶产量由前一年的9,000来担,一下子猛增到13,000多担。一个公社产130多万斤茶叶在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其实,何止一个小桥公社,何止茶叶一项生产呢!全省南北,农林牧副渔,处处皆然,样样如此。1981年,为了进一步合理安排农业内部构成,粮食面积压缩了40万亩,又不巧,素有粮仓之称的闽南地区遇到了建国以来没有见过的大水灾,使几十万亩稻田失收,再加上全省发生了
“五月寒”,早稻受了“冷害”,秋天又发生了大面积的稻瘟病。可是,稻谷产量还高于创纪录的上一年,其他方面,什么甘蔗、水果、茶叶……都远远超过大丰收的1980年,有的竟成倍增长。
统计数字可以给人以全貌,而真正使这个全貌丰满和活起来,还得多看事实。在山区访问时,我参观、访问了很多果园、林场、猪场和鱼塘,处处都有意想不到的新鲜事。
“小年不小,我们的柑桔今年平均亩产5,000多斤。”在我参观建瓯县东峰公社桂林大队时,支部书记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指着果实累累的桔树,对我这样说。他们桔园的高产量,引起了我极大的赞佩,可是没几天我去建瓯农场参观时,就发现自己“少见多怪”了。这个农场44亩柑桔,平均亩产竟然高达9,000多斤。
“世界杉木主要产区在中国,中国杉木主要产区在福建。”这话一点不假。在福建山区近一个月的旅行访问中,山山岭岭,沟沟坡坡,到处是茂密的杉木林。我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登上了黄岗山顶,这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站在高山之巅,放眼远眺,但见满目青翠,绿波起伏,东西南北都是望不到边的浩瀚林海,据有关部门的材料,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7%。
“也是几起几落了。”建阳地委书记赵毅在听到我赞扬福建林业建设的成就时,无限感慨地说,“五十年代初期有个大发展,大炼钢铁时有个大破坏;六十年代初期有一次恢复,十年动乱又有一次更大的破坏。前几年,你远远一望,虽然也是群山绿遍,近前细一瞧都是些毛毛草草。只是近三、四年来才又大力植树。”我参观了很多林场,果然小树幼树很多。
“大念山海经以来,我们总结了多年来山林建设的经验,叫作山头戴帽,山腰披袍,山脚穿靴。”建瓯县林业局长林学荣领我们参观林场时向我这样介绍。他是六十年代林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建瓯工作二十多年了,山上的杉木林、毛竹林,山下的茶园、果树,都是他亲眼看着栽植的。他说:“我们县真是得天独厚,山场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大部地区杉树种下去一年能长一米多,是速生丰产地带。”
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福建的山真是万宝山,从树叶到树干,从树上到树下,从植物到动物,样样都是宝,处处都有宝。迅速发展着的茶叶远销世界各国,特别是乌龙茶更负盛名,近年来在日本还掀起了乌龙热;毛竹木材的产量在江南诸省名列第一;柑桔、荔枝、龙眼等水果,笋干、香菇、锥栗等山珍,哪样不使人口水欲滴!
“山林下面还有一宝,大概你没注意”,一次,在省城同福建日报的朋友们闲谈时,和我一同去闽北采访的小余说,“林下面我们还有3,000多万亩草坡哩!”
这里的草坡是谁也不会看不见的,真是发展畜牧业最理想的地方。我访问过内蒙古草原,那是我国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可是一到冬天,草就枯了,就被大雪覆盖了。这里呢,一年到头,春夏秋冬,草总是绿的,牛、羊、兔等365天都有鲜嫩碧绿的青草吃,难怪不少社队已经平均一户一牛了。闽北有名的养猪状元戴廷贵,只用四亩饲料田,就保证了600多口猪天天有水葫芦吃。这位状元和他的夫人是养猪专业户,承包了县农场的养猪场。两个人1980年赚了5,465元,1981年自动降低报酬,由每交售1斤肉农场给1角1分钱降到8分钱,由于养的猪更多,长膘更快,六个半月就能长成近200斤的大肥猪,单位报酬虽然降低了,收入仍比上年多得多。
山是万宝山,海又怎么样呢?当我从山地走向海滨时,心里总想这个问题。
“你吃过福建的海蚌么,没有?”长乐县委书记郑心坦同志谈到他们如何念海经时说,“世界上出产这种海蚌的地方不多,一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一个就是我们这里。这里不仅海蚌资源丰富,而且体大、肉厚,味道更加鲜美,营养价值非常高,老年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小孩吃了茁壮成长,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访问,都希望尝尝福建的大海蚌。”经过对连江、长乐、晋江、厦门等沿海地区和平潭、东山等海岛县、社的访问,我自己解答了我离开山区来滨海地区访问前心里想的那个问题:不仅山是万宝山,海更是聚宝盆。山上有的海里大多数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里也有。我访问了长乐县的海星大队和连江县的东升大队,这两个大队都是渔业大队。海星大队1981年的捕捞量比上一年增长三成。东升大队增长更多,全队500多户社员,90%以上的户平均收入5,000元,有100多户收入超过1万元,多的达3万多元。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三中全会后,尤其是大念山海经以来,不仅海洋捕捞有很大发展,海产的人工养殖发展得更快,对虾、鳗鱼、海蚌、蛏、蛤、海带、紫菜……都以成倍的速度迅速增长,90多万亩滩涂、浅海、港湾已经利用起来,其余100来万亩也正在积极开发。从下面的几个数字,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海经给渔乡带来了多么大的变化:
渔业生产——1980年创历史最高纪录后,1981年又比1980年增产3%。
海带——去年产量已达52万担;紫菜发展更快,只三、四年时间,就从无到有地发展到4万多亩了。整个的海产养殖业,已经从前几年只占整个渔业生产的百分之十几,增长到快30%了。
“一个责任制,一个八大基地,就把一部山海经念活了。”晋江地区农委主任苏昌培同志对我们说,“其实这三件事是一件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向生产的广度深度进军,使农林牧副渔全面迅速发展上去。”
“八大基地”是福建省委在提出大念山海经以后,又根据省里的具体情况,按照自然条件和群众的生产经验、习惯和特长,提出了建立林业、牧业、渔业、经济作物如甘蔗、水果、茶叶等基地。省人大常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建设八大基地审议委员会,以加强对这一事业的研究和指导。我去访问的时候,从省到地区到县、社、生产队,已经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每级都有自己的标准、实施步骤,都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办这件事。“不搞大呼隆,我们今天铺它一片,明天铺它一片,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把福建的山山水水铺好用好的。”苏昌培在结束向我们介绍情况时满怀信心地说:“现在,群众的积极性是起来了,各级领导的责任是如何保护群众的积极性问题。”
“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这倒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从我们将近一个上午的座谈中,看得出来老苏是个懂农业,了解农民,又肯动脑筋的人,他给我们谈了不少有见地的意见,当我问他用什么办法保护群众积极性时,他说:“两条,一条是发展社队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把原始产品变成二级以至最终产品,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二条疏通流通渠道。象目前这样,农民的粮食、水果、蔗糖完成国家征购派购任务后,仍有很多压在农民手里甚至烂掉,是会挫伤群众积极性的……。”这情况我在山区、滨海访问时,已经知道不少,甚至有人以《公社书记的苦恼》为题,写过文章,说农产品多了,商业工作跟不上、不适应。其实,何止公社干部呢,县和地区的干部同样为这事发愁。仙游县委领导同志就曾向我诉苦:我们县还有8,000吨蔗糖、1,500担桂圆肉压在手里,国家不收购,自己又不能卖……
“这种东西多了的苦恼,总比没有东西犯愁好吧?”这一问,很多干部群众的劲头就来了,一转眼就眉开眼笑地谈起大念山海经一年来的大变化。建阳县委书记陈治平同志在送别我们的时候热情地说:“我们县今年有四个变化:生产发展快,对国家贡献大,个人收入多,干部群众心情舒畅!”我笑着问他:“那1982年又将是什么样?”他毫不犹豫地说:“一切都会比1981年更好。”


第2版()
专栏:

防止作物病虫蔓延 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我国植物检疫工作在不断前进
本报讯 通讯员刘松林报道:一年来,我国的植物检疫机构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对防止国内外为害农作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动植物检疫总所,并在港口、机场、边境口岸设立了40个口岸动植物检疫所,拥有上千名经过训练的检疫人员。各地初步建立起设备比较先进的检疫实验室,增添了高频、微波杀虫器、真空薰蒸消毒器等设备,为快速、准确提供检疫检验结果,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同其他国家加强经济技术交流和外贸、旅游事业的发展,植物检疫任务相应加重。为了做好旅客携带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农业部在新开放的泉州、桂林、西安等口岸,增设了植物检疫机构。最近又针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地中海实蝇的情况,对水果和部分蔬菜入境实行了新的规定。
1981年,我国口岸动植物检疫所从进行检验的粮、棉和其它农副产品中,发现了小麦矮腥黑穗病、马铃薯金线虫、玉米细菌枯萎病、谷斑皮蠹、谷象、四纹豆象等多种检疫对象,及时作了处理,杜绝了这些病虫的传播。
对新传入和新发现的检疫对象,如美国白蛾、马铃薯癌肿病等,辽宁、四川、云南等省的检疫部门,采取划分疫区、设卡检疫及封锁消灭等措施,控制了它们的危害。
在国内植物检疫方面,许多省、市、自治区加强了无病种子、苗木基地的产地检疫。湖北、河北、山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对棉花枯萎病采取了检疫和防治措施,为保证棉花的安全生产作出了贡献。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担子由谁挑?
禾子
前些日子到农村去,想找几个大队干部了解些情况,不料在几处都扑了空,这些干部全到责任田里干活去了,有的大队办公室干脆用“铁将军”把门。没奈何,我只好找到地里去,进行“田头谈话”,尽量不耽误或者少耽误这些同志干活。
这是过去下乡很少遇到的。这件事,无疑有好的一面。干部参加劳动,已经提出多年了,始终未能很好解决。责任制一建立,问题即迎刃而解。许多过去穿着鞋袜,骑着自行车在地头转游的干部,如今都脱下鞋袜,走到地里,和社员并肩劳动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么?
但是,在有些地方,也发生了新问题。有人告诉我,有少数大队和生产队,现在成了“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工作没人抓了,社员们很有意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干部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劳动(即种责任田)的关系。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引起注意。
这使我想起了前一时期流传过的一种说法:如今生产队里是“千斤担子众人挑,再不用队长把心操”这句话,说的是在实行责任制之后,社员们在生产上真正当家作主了,这是符合实际的。但它的道理不够周全,或者说有片面性。挑好生产队的千斤担,既要有社员的积极性,也要有干部的积极性,二者缺一不可。搞“大呼隆”的日子里,社员们没有积极性,生产队搞不好。现在社员有了积极性,如果没有干部正确的组织领导,许多问题解决不了,生产队这个集体还是兴旺不起来。
实际上,在实行责任制后,大队、生产队干部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需要他们操心的事更多了。以为社员们有了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干部就可以一头扎到责任田里,不必再为集体多操劳,这显然是低估了生产队干部的领导作用,是不正确的。
看来,上边那句话若改为“千斤担子众人挑,干部更要多操劳”,就比较全面了。


第2版()
专栏:

蒲圻县茶工商走加工和精加工的路
本报讯 湖北蒲圻县自1980年开始实行茶工商综合经营后,1981年生产更上一层楼。全年入股单位增到798个,茶叶总产值达1,576万元,比前年增加60.98%,每斤茶叶的平均价值比实行茶工商前翻了一番。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增收19.83元。
茶叶总产值等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茶工商联合公司帮助生产单位走加工和精加工的道路。两年来,联合公司帮助社队和学校建立加工厂155个,做到毛茶加工不出社队,还兴建了两个茶叶精制厂,做到精制茶不出县。
李荣葵 刘衡


第2版()
专栏:小知识

植物检疫
许多植物病虫害虽然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但常常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人为地传播到其它地区。植物检疫正是通过政府颁布的法令、规章制度,来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人为传播,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措施。
植物检疫分对外、对内两种。对外检疫,凡是输出和输入的植物及其产品,进出口单位必须事先提出检疫申请,检疫机构实施检疫检验,根据检疫结果,分别采取措施。国内植物检疫,是检疫机构在种子、苗木繁殖基地进行产地检疫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疫区和保护区。在疫区,对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采取封锁消灭措施;在保护区,防止传带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调入。检疫机构对无病害的种子、苗木和彻底消毒后的种子、苗木,签发植物检疫证书。交通运输和邮电部门,凭检疫证书才给承运和邮递。


第2版()
专栏:

干群团结风尚新
山东省曹县南门大队近两年生产发展较快,去年社员人均收入达到400元。丰收后社员首先想到了国家。去年国家奖售给他们9万多斤棉花超产粮,大伙想到这两年口粮自给有余,国家还有困难,就都没有买。
在这个大队,干部关心社员,社员想着干部。去年种小麦,正当群众为买不到磷肥着急的时候,上级拨给他们4万斤磷肥。大队干部都说服家属等群众买完再买。后来,公社又拨给2,000多斤磷肥,大队干部听说还有8户社员没买到,就又让给社员买了。干部虽没买上,但看到群众买到了,都很高兴。在紧张的秋种中,社员们发现3个大队干部家的责任田还没播种。原来他们正忙着安排队里的工、副业生产,没顾上种地。10多户社员立即帮助3个干部家秋播。群众说:干部为大伙操心受累,咱可不能把他们的地拉下。
助人为乐的事在这个队也越来越多了。一队女社员李先兰因病住院了。她承包的3亩棉花一时无人管理。张秀兰等4个女青年主动帮助她管理棉田,象干自己的活一样精心。后来,李先兰的棉花跟别人一样获得丰收,亩产皮棉255斤。她感激得流下了热泪。
孙本尧


第2版()
专栏:

五青年架起便民桥
湖北省襄阳县黄龙公社青年社员刘习年、刘可生、何理会、刘习保、杨太生捐款五百元,在通往蔡阳铺的滚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蔡阳铺地处襄枣交界的滚河东岸,是方圆三十多里地人民群众进行商品交易的集市重镇。多年来,不管天寒地冻、落雪下雨,都得淌河涉水去蔡阳铺赶集。
人们迫切希望能在滚河上架座桥,去年十二月初,家住河西的黄龙公社后刘寨的青年社员刘习年等五人,主动摊出五百元钱,买了十块水泥预制板,决心自己动手在滚河上架一座桥。
十二月六日,五位青年来到滚河岸边,脱掉鞋袜,卷起裤腿,迎着凛冽的寒风,跳进滚河水中,挥舞着铁锨干了起来。经过他们两天的艰苦劳动,桥终于架起来了。当多年没有到蔡阳铺赶集的老人拄着拐棍,妇女们抱着孩子,成群结队通过新桥时,无不赞扬五个青年热心公益事业的好风格。
心明 明辉 亚欢


第2版()
专栏:

五保老人乔迁新居
湖南桂东县桥头公社窑前生产队五保老人李植材,被社员们簇拥着,高高兴兴迁入了新居。
李植材原来独家居住在偏远山地,近年来,他双目失明,老伴去世,大家放心不下;为便于照料,决定让他迁居队保管室。搬家那天,窑前生产队21户社员家家来人帮助搬迁。大家挑的挑,抬的抬,扶的扶,把李植材拥进了新居。这时,鞭炮声响彻山村,门前刚刚贴上的鲜红对联在阳光下分外耀眼。大队、公社干部也前来贺喜,带来了鞋帽、脸盆、炊壶等礼物,屋里屋外,一片喜庆气氛。62岁的李植材热泪夺眶而出,感慨地说:“有党的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大伙都照顾我这孤老头子,真是日子越过越香甜!”李东才 方其裕


第2版()
专栏:

彭基安住上了新房
去年12月上旬,湖南津市市阳由公社护市大队为退伍回乡的彭基安修建了三间砖瓦新房。
彭基安原是个孤儿,于1976年底入伍。入伍后他住的两间草房因无人管理而逐年破损。1978年底,大队党支部决定将草房拆掉,等他退伍后再建新房。去年11月上旬,小彭退伍回家乡后,大队党支部把办公室腾出来给他住,接着,党支部书记又找生产队干部商量,决定立即动手帮他建新房。
在建房中,政府有关部门从物资上给予支持,市民政局拿出400元钱和两立方米木材、竹子等,公社给他定烧了红砖,队里派出石工、泥木匠和一些劳力采石头搬运砖瓦等。只一个多月新房就建成。
小彭住进新房后,高兴地说:“退伍回来后,队里这样的关怀我,我要以扎根农村安心生产的实际行动,感谢乡亲们的关怀。”
张阳春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国营横道河子野生饲养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水貂育种场。这个场的养貂队职工兢兢业业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养貂的办法,25年来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十几万张优质彩色貂皮,去年又创造了总收入150万元的好成绩。
图为白色种貂。
工人们正在分等包装貂皮,准备上交给国家。
俞凤楼 唐延忠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