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坚决同盗窃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作斗争
茌平县委严肃处理第一棉花加工厂经济犯罪案件
本报讯 记者吕建中报道:中共山东省茌平县委坚持党性原则,在同盗窃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和干部队伍中徇私舞弊的歪风进行斗争中,坚决果断,措施有力,收到明显效果,博得群众的称赞。
这个县前几年由于原县委领导班子涣散软弱,一些不法分子盗窃国家资财和干部徇私舞弊的歪风便蔓延开来。县第一棉花加工厂从1980年9月至1981年6月的帐目和库存实物(主要是棉花)总额为56万余元,而该厂的财务报表却只上交利润2万元。他们施用哪些手段把棉农用汗水生产出来的棉花化公为私的呢?
一是巧立名目,滥发“工资”。该厂这个期间的基本工资209,904.71元,他们却以计件奖、年终奖、物质奖、加班费、救济、补贴等名目,用每人平均分摊的方式共发放了4,157,990.72元。如,他们巧立所谓“操心费”,6个月共发了3,853.48元,书记和厂长每人每月领“操心费”45至52元。该厂财务上随意开白条子领款已属常事,据查,凭白条子领工资和夜餐费共达22,390.94元。
二是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该厂会计股副股长(厂党支部委员)靖殿令和赵旺大队副支书赵洪臣勾结,用厂里资金买回苇席5,000令,再高价卖给该厂,一次就从中渔利7,000余元。临时工靳维仁借担任该厂发放棉籽会计之机,1981年1至8月份用三十里铺等四个供销社的单据,开列出从该厂起棉籽的单据18张,共计盗出棉籽86,000斤,榨油后卖高价以肥私。
三是慷国家之慨,胡作非为谋私利。如该厂党支部书记初兆兴等7人在赵旺大队蹲点时,每人接受队干部用集体款买的手表、挂钟各一只,便拿厂里的柴油2,000斤回赠给该大队。
县委发现第一棉花加工厂的严重问题后,立即进行认真研究,并派县纪委书记马怀进率领联合调查组进入该厂,认真贯彻中纪委1981年“必须同盗窃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坚决斗争”、“坚决纠正干部队伍中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歪风”等通报,对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群众逐步清醒过来,从而迫使该厂领导干部从自以为收买了群众而有恃无恐的顽抗态度中低下头来。经初步查帐核算,该厂上交利润由原报2万元上升为45万元。
茌平县委在研究对该厂有关领导干部和犯罪分子进行处理时,竟然有人到县委为他们说情,县委主要负责人予以拒绝。县委先派得力干部进厂主持工作,发动和依靠群众一面收购新棉,一面加紧清查落实。县委和有关部门及时依法逮捕了贪污盗窃犯靳维仁;撤销了厂支部书记初兆兴党内外一切职务,给予靖殿令行政开除留用,开除党籍处分,并在经济上彻底退赔,通报全县。
茌平县委这一果断有力措施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县毛巾厂过去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厂内产品被盗现象严重,1981年上半年亏损达105,000元。县委处理了第一棉花加工厂经济犯罪案件后,该厂领导挺起了腰杆,发动群众开展清查、整顿,到12月20日止转而盈利146,000元。


第3版()
专栏:

端正党风 带好厂风
和田丝绸厂党员努力做群众的表率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新疆和田丝绸厂党委,坚持在党员中开展“三个带头、四个一”活动,进一步端正了党风,带好了厂风。
“三个带头、四个一”活动,即要求党员带头做维护安定团结的模范,带头做完成生产任务的模范,带头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的模范;每个党员每个月要找群众谈心一次,到职工家里进行一次访问,做一件学雷锋助人为乐的好事,向党组织反映一次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党委和各支部定期检查。后缫车间党支部13名党员,仅去年第3季度就找群众谈心、做思想政治工作152人次,对职工家访54人次,做助人为乐的好事74件。
在开展“三个带头、四个一”活动中,和田丝绸厂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厂长阿不拉阿西木的女儿结婚,有人提出用小汽车去帮忙,阿不拉阿西木谢绝了。党委副书记艾拜尔沙依木到和田城里开会坚持坐公共汽车去。党委书记韩仰乾家住城里,每星期六回家和工人一起乘厂里的大轿车,照样买票。同时,厂领导每人都备有一把大扫帚,坚持和工人一起打扫环境卫生。
好的党风带出了好的厂风,职工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而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多了,积极搞好生产和工作的多了,主动搞好团结的多了,要求入党入团的也多了。后缫车间女工开买尼沙和另一工人闹意见,16年没讲过话。车间党支部成员多次找她谈心,教育她既要做生产的模范,又要做团结的模范。后来,开买尼沙主动找那个工人作自我批评,俩人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去年,在蚕茧停供3个月、损失18万元的情况下,全厂职工团结工作,仍然全面完成了8项经济指标,盈利40万元,比前年增长74%。


第3版()
专栏:

淮南谢一矿党委热情帮助后进青年
248名青年跃入先进行列
本报讯 安徽省淮南谢一矿党委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满腔热情地帮助后进青年,去年全矿有248名后进青年跃入先进行列。
这个矿有近万名职工,青年占70%以上。有的青年害怕煤矿工作艰苦,担心找不到爱人,不安心煤矿工作;有的甚至随意旷工,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矿党委通过认真分析,认为后进青年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党委对后进青年工作不够重视是主要的。过去,对后进青年不仅感情上疏远,而且对他们态度生硬,采取训、扣、罚的简单方法。为了改进后进青年的工作,矿党委决定由一名副书记负责抓这项工作,并成立青年教育办公室,全矿23个党总支和直属支部也分别成立了青年教育小组。各青年教育小组经常同街道、派出所、家长取得联系。矿党委还决定把做好后进青年工作列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条件之一。要求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激发后进青年的上进心;注意发现后进青年身上的积极因素;从实际出发,帮助后进青年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这些活动,一些后进青年回到了生产岗位,表示要为改变、发展煤矿贡献力量。采煤二队张运合,原来不安心采煤工作,经党支部书记说服动员,他主动上班,党支部及时表扬和肯定了他的进步。在市劳动模范、老工人王玉邦同志的帮助下,他终于转变了,入了团,被命名为淮南市新长征突击手。采煤二区失足青年吴可金,因结伙打架,曾劳教两年,回矿工作后,青年教育小组的同志不嫌弃他,给他很大鼓励。去年夏季,他创造了月回柱两千棚的好成绩。矿党委副书记、矿长刘明善同志在发奖大会上,亲手给他披红戴花。
马龙言 王玉友


第3版()
专栏:

基建工程兵某团不收礼品受到好评
本报讯 通讯员马士珍、记者李训舟报道:去年十一月底,中国科学院中关村俱乐部按合同提前一个月竣工了。建设单位准备按动工前许的诺言,给承建施工的基建工程兵某团二千元奖金。施工部队没有接受这笔奖金。
近年来,这个团在北京、天津等地为地方建成二百多幢住宅楼和一批其他工程,都未收礼品,不接受宴请,不占住新房。
这个团承建的工程进度较快,质量较好,投资又省,有些建设单位请他们吃喝,指战员们都婉言谢绝。一些建设单位给他们发放奖金或赠送电视机和鸡、鱼、肉、鸭、蛋等礼品,他们也一律不收。
这个团的指战员每到一个新的工地,支起简易工棚便投入施工。尽管他们住的很差,但是承建的住宅楼总是一竣工就及时交付,从来没有占用过。一些建设单位主动提出让他们先搬进新楼居住,指战员们总是不肯。在天津塘沽担负中国海洋石油勘探基地建设任务的指战员,填平万亩海滩,先后盖起了四十多幢住宅楼,使一千二百多户职工和两千多名单身工人搬进了新房。可是干部战士仍象开工初期一样,住在低矮潮湿的活动板房和工棚里。


第3版()
专栏:

只要全党动手 何愁党风不正
——河北省第三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侧记
“要争取党风的根本好转,关键是要全党抓党风。”这是不久前召开的河北省第三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与会者的共同反应。
河北省这次规模较大的纪律检查工作会议,有各级纪委或纪检组织的负责人,地、市、县委的书记或副书记参加。
要端正党风,只靠少数人不行,必须动员全党的力量。参加会议的不少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会上,故城县委介绍的经验就很说明问题。这个县过去不正之风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干部侵占国家、集体和社员的利益盖私房的问题比较突出。以前,只依靠纪委少数人去办,结果虽然也查处了几个案子,但终因力量有限,这股风还是未能刹住。去年,县委吸取了教训,他们动员了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的力量,上下结合,互相配合,形成强大的力量,全面清理一些干部盖私房中的不正之风。目前,这股不正之风已基本刹住。
端正党风,关键是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予以重视。武安县介绍的经验对大家很有启发。这个县为了解决一些干部侵占国家、集体、社员利益盖私房的问题,县委8名常委分片包干,分别参加各公社党委的组织生活会。
县委书记张承勋同志先后8次在不同会议上动员大家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向这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顾虑的同志,他又先后找过十几人谈话,使这些同志放下了思想包袱。由于县委特别是县委主要负责人的重视,这个县盖私房中的不正之风在短期内基本刹住。
盐山县有一位领导干部托山东省庆云县负责人把自己3个儿子在盐山农村的户口转到庆云变成了非农业户口,然后,又将户口从庆云迁到盐山,给两个儿子安排了工作。接到群众的控告信后,县纪委准备调查,但县委书记却迁就这位领导干部的错误,寻找借口阻挠调查。县纪委克服阻力将问题查清之后,县委书记又怂恿这位领导干部向地委写信诉说困难,致使这个案子拖了一年多得不到处理,后来,县纪委把情况报告了地委纪委,在地委纪委的干预下,问题才得以解决。三个儿子的非农业户口全部注销,两个儿子的工作被辞退。
听了这些介绍,一些对端正党风信心不足的同志也说:“事实证明,只要全党抓党风,党风是可以搞好的。”
登弟 向玚


第3版()
专栏:

湖南办知青场厂安置待业青年
本报讯 湖南省60个县、市在农村和近郊兴办知青场厂,安置待业青年。去年在知青场厂就业的人数占当年全省就业人数的6%。
湖南省人民政府认为,要安置好待业人员,只在城市打主意还不够,还必须鼓励城镇待业青年去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多种经营。一年多来,全省分两批兴办起农村和市郊知青场厂197个。采取公开招收,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办法安置城镇待业青年。
如何办好知青场厂,湖南省60个县、市的做法是:(一)把发展知青场厂同建立城市农副产品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业为主,开展多种经营,有条件的场厂办成农工商联合企业;(二)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要,在生产上选择那些投资少,见效快,受益多的项目;(三)坚持公开招收,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针,既不搞硬性分配,也不拉夫凑数;(四)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劳分配,防止企业“全民化”,也不吃“大锅饭”。


第3版()
专栏:

解放军某医院热心为群众服务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某医院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热心为驻地附近群众服务,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
这所医院地处山区,他们不但热情接待前来治病的社员、矿工,而且经常派出医疗队深入社队,为烈军属和五保户解除病痛。1979年以来,该院共为群众诊治病35,000多人次,被群众誉为“病人之家”。
这所医院还成立了一批由医生、护士和卫生员组成的“学雷锋小组”。几年来,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坚持对病人进行随访诊治。共产党员、护士刘素萍,连续两个月到一位不能行走的女社员家中扎针治疗,终于使她站立起来。护士高建华、吴依兰,为抢救一名重病婴儿,一连几昼夜守护在患儿床边,保证了抢救工作顺利进行。刘秀珍 李 竞


第3版()
专栏:

郑成功的复台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台湾曾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会兵积粮的地方,1624年被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郑诗中称台湾为中国故土先人基业,因而早怀“逐荷夷、复先基”的宏愿。1652年郑芝龙属下郭怀一所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是受郑成功指挥发动的,是郑成功光复台湾的前奏。从1652到1661年的十年中,郑成功始终没忘却“复先基”的愿望。
1661年,郑成功率军两万余自金门料罗湾出发,进军台湾,奋战八个月,于1662年迫荷总督投降,使台湾回归中国版图。诗中“开辟荆榛”是指他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复台大业。诗人引用“田横尚有三千客”的故事,来比喻他在复台过程中与台湾人民同甘共苦的鱼水之情和茹苦间关的历程。(附图片)
郑成功挥师东征收复台湾前曾在福建晋江县东石村外的东石寨操练水师。崖上“丹心”两字,是郑成功亲笔遗迹。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第3版()
专栏:

东海深,哪有骨肉同胞恩情深
——记抢救台湾渔民刘铃木
不久前,台湾渔民刘铃木在大陆得救返台的消息,传遍了基隆,前往探望的人络绎不绝,都说他是最幸运的人。
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台湾“大生”号单拖渔轮在东海渔场捕鱼,船员刘铃木在起网的时候,左脚被网绳绞断,整只脚翻向后面,仅剩下两厘米多宽的皮肉相连。小小的渔轮无医无药,茫茫的大海无边无际,伤员送往何处去呢!“大生”号的船员们焦急万分。他们想:“只有到祖国大陆去,才有得救的希望。”大家遥望大陆,充满希望,毅然掉转船头,开足马力,急驰地驶向祖国大陆。
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的“东海2001”渔轮闻讯赶来,急台湾同胞所急,立即把“大生”号引进嵊山渔港。深夜11时许,嵊山镇人民政府值班人员孙国华得知消息,一面通知嵊山医院准备组织抢救,一面火速赶到“大生”号轮。外科医生高建华背着药箱奔到船头,检查了刘铃木的伤势,立即决定住院抢救。
海上刮着七级大风,波浪汹涌。为了减轻刘铃木的痛苦,特地找来了小机艇,把伤员安安稳稳地接上码头。刘铃木伤痛难忍,寒风袭来,浑身发抖抽搐,孙国华等人赶忙脱下三件大衣严严实实地给他盖上。大衣盖在伤员身上,暖在台湾同胞的心间,刘铃木脸上呈现出欣慰的笑容。
高医生抢先赶回医院,副院长余乐明闻讯起床,抢救的准备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
手术室里,无影灯下,五名医务人员聚精会神,细心操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血止住了,伤口清洗了,关节复位固定好了。嵊山小岛医院的条件有限,他们怀着对骨肉同胞极端负责的精神,建议立即送上海进一步治疗,使断肢复活。
祖国人民关心台湾同胞的一片深情,随着电话铃声传到了嵊泗县委、舟山地委、驻军领导机关,又传到了浙江省委、上海市委有关部门。共产党、人民政府和人民子弟兵,都十分关注台湾同胞。
东海舰队5306艇,破浪飞驰。高医生专程护送,守候在刘铃木身旁观察伤情变化。在上海,救护车早已等候在码头。断肢再植创世界先进水平的第六人民医院,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早已就绪。
第二天上午12时许,刘铃木平安地从东海前沿小岛转院到了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主治医生唐仁忠精心进行手术,正在进行疑难病门诊的骨科副主任于仲嘉也赶来指导,刚从国外归来的副院长、著名骨科专家陈中伟也来到了病房。护理人员为了防止血管栓塞,日夜三班,每小时测一次足趾皮肤的温度。炊事人员为刘铃木烹制了可口的饭菜。
几天以后,刘铃木苏醒过来。看着接好的断脚,想着血管里流动着大陆同胞的血液,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一位台湾渔民说:“这样大的手术,在台湾至少花一百五十万元台币,是祖国政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在等待刘铃木伤愈的日子里,“大生”号船员参观了工厂、农村,游览了名胜古迹。每到一个地方,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在上海益民五厂,他们和工人亲切交谈,共同品尝美味糖果。在幼儿园里,他们观看小朋友的精彩表演,高兴地抱着祖国大陆的花朵,留下了美好的镜头。在音乐会上,他们听了台湾歌曲,不禁触景生情,响起阵阵掌声。在茶话会上,他们同大陆人民促膝谈心,表达赤子对祖国的深情。在维修一新的蒋母墓地,台湾同胞合影留念。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一句句热情的问候,一次次难忘的欢聚,象春雨一样滋润着台湾同胞的心田。
在大陆,医务人员做了最后一次检查,换了药,千叮咛万嘱咐,要刘铃木回台继续治疗和休养。刘铃木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医院。离港前,台湾同胞在祖国大陆种下了两棵翠柏,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之心。
陈绍银 高维厚


第3版()
专栏:台湾儿女 心向祖国

春光无限好 悠悠思乡情
——读台湾报纸有感
敏格
春光无限好!从《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到叶剑英委员长九条建议的宣布、胡耀邦主席对蒋经国诸先生的邀请,三年来,祖国象慈祥的母亲,声声呼唤着台湾;祖国用自己宽阔的胸怀,温暖了台湾省民众孤独的心灵。现在,我们正清晰地听到海峡两岸人民为着早日统一祖国而一起努力的心声。
两岸民间的来往接触,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通讯,逐年增加。台湾《自立晚报》1月4日刊登了张达修题为《冬至前二日得达三弟讯即寄》的诗写道:“一纸报平安,相望我心悦;隔海违卅年,流光俨一瞥!”“何时歌归来,置酒从头说。”《联合报》也报道了高雄一个海员找到失散多年的大陆女儿时,邻居和朋友们奔走相告、登门道贺的热烈情景。至于大陆与台湾的体育界、文艺界、学术界,在海外和香港等地互相切磋,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人更为感奋的是,新的一年刚刚开始,1月9日台湾《中国时报》就转载了合众国际社的一幅传真照片,照片说明是“福州市一名工人,正在观赏经由香港间接进口的”台湾“制造的脚踏车”;而《时报杂志》更在1月2日出版的一期封面上,醒目地标了该期重要文章《台北为何不和谈?》
两年前,台湾报刊发表的一些诗,如“政治犹如无情剑,斩断高堂骨肉情”、“卅年游子音讯绝,愁煞堂前老母亲”等的消极、悲观甚至绝望的感伤调子,已为比较激昂的诗文所代替,表达形式也由暗喻变成了直抒胸臆。写诗文的有老中青三代。青少年一代高喊着:“我来自中国大陆,生为炎黄子孙,生为华夏后裔,血管里流着中华民族神圣的血液,永远,我都是中国人!”老一辈的人撰文,则从历史、地理、文化及民族血缘等方面,谆谆教导儿孙辈饮水要思源,切勿忘记“根在大陆”。
为此,《台湾新生报》开辟了“寻根探源征文”;《自立晚报》开辟了“故乡”专栏。《中央日报》陆续刊载的“故都风味”,把古北京的豆汁儿摊、杏仁茶担子等生动真切地呈现在台湾读者眼前,这“不仅使年长的一辈,益生怀思,更令生长在宝岛台湾的年轻一代产生无限的欣羡、向往之情。”
有的报纸,虽然没有开辟类似专栏,但也大量刊登访问大陆的游记和怀念文章,梁实秋回忆了在北京、青岛时期的生活;陈纪滢则谈到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文艺界李嘉和张光年、方殷等人的友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