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肝胆照千秋 精神感万民
——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时期的周保中同志
王效明 李荆璞 彭施鲁 王一知
周保中同志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和优秀党员。在艰难的战争年代,他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周保中同志高大的形象和优良的革命品德,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

周保中同志是云南省大理县湾桥村人,白族。青年时代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北伐军团长、副师长。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底去苏联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2年2月到东北参加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委员、军委书记,绥宁反日同盟军军长、党委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党委书记,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联教导旅旅长、中共东北委员会委员。日本投降后,他任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吉辽、吉林军区司令员,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在艰苦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阶段,周保中同志以可歌可泣的革命业绩,书写了一首崇高的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1932年至1933年,他协助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起草了《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的提纲,提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东北广大群众,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并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策略;在宁安组织和领导吉东地区抗日斗争时,他组织反日救国会,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积极团结、争取救国军、自卫军、义勇军以及大刀会等抗日救国团体,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提高了党的威信,推动了救国军的许多士兵和一部分中层领导者走上了坚决抗日、反封建的道路。1934年至1937年,他领导抗联五军和抗联二路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大量杀伤敌人,并影响和改造了伪军起义部队,发展壮大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为团结一致,痛击敌人,他受吉东局的委托,参加了吉东、北满联席会议,珠汤中心县委和洼峰会议,为加强抗联内部的团结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至1941年,他坚毅顽强,带领部队突破重围,粉碎了敌人全歼抗联的阴谋,为党保存了许多抗日骨干力量。1942年至1945年,抗联主力部队调东北边境地区整训。作为东北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的周保中同志,一方面加强对抗联主力部队的军政训练,另一方面直接组织和领导抗联十几支小部队在东北继续活动,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投降后,他迎接和协助中央派往东北的十几万八路军和数万党政干部迅速进入指定地区,及时地掌握了东北的领导权。同时,他积极协助彭真、陈云、李富春、林枫等同志,为消灭日伪残余,实行土地革命,扩建党和军队组织,建立东北各级地方民主政府建立了功勋。
周保中同志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时期,和杨靖宇等同志一起领导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并牵制了日本精锐的关东军四、五十万人,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周保中同志始终坚定地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他驰骋疆场,视死如归,英勇善战,屡建奇功。
1932年10月,周保中同志两次指挥救国军攻打了宁安县城。第一次攻打时,他亲自带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攻入城内,炸毁了敌人军火库,击毙敌酋小岛少佐若干人。在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一颗子弹卡在小腿的两根骨头中间,但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部队,直到战斗结束。事隔十二天,他又带伤指挥了第二次攻城战斗,消灭敌人数百人,并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
周保中同志曾三次受伤。即使在伤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也从未放松对敌斗争。1934年秋,在一次遭遇战中,敌人的一颗步枪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肠子流出体外。周保中同志忍痛用手把肠子塞进肚内,硬是坚持把敌人消灭。从这次负伤到痊愈半年多的时间里,他白天照样指挥部队行军作战,晚上还常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工作。伤痛、饥饿和劳累使他的身体异常虚弱。同志们望着他那日益消瘦的面孔,心痛地劝他要多注意休息。可他总是说:“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嘛?!至于这点小伤,和牺牲了的同志相比,那就算不了什么……。死,我也要死在抗日的战场上。”
周保中同志有勇有谋,指挥战斗机动灵活,常给敌人以意想不到的打击。1937年3月,依兰勃利地区日伪军冬季“大讨伐”被我军粉碎后,1,000多名日伪军龟缩在依兰县城和双河镇进行休整。周保中根据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思想,制定了袭击依兰县城,并诱使双河镇敌军出援,我军半途伏击的作战计划。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500多名,使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受挫,提高了下江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受这次战斗的影响,号称“满洲帝国御林军”的伪满军第二十九团哗变,加入了抗联。
1938年,日本侵略者对三江地区的抗联部队进行了持续八个月的疯狂“大讨伐”,妄图把吉东、北满等抗日联军主力部队压缩在三江一带的包围圈中,一举歼灭。周保中同志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制定了西征计划。为了牵制敌人的兵力,掩护西征队伍突围,周保中同志率二路军总部留在宝清、富锦、虎饶地区,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一次,周保中同志率领的二路军总部和直属队80余人,被敌人重重包围在直径只有20里的小圈子内。他们被迫进入天然山洞。敌人的指挥部就设在山洞附近。在周保中同志机智、沉着指挥下,他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坚持了18天,一直未被发现。敌人撤退后,周保中同志率部队主动出击,打死打伤日本侵略者数十人,并缴获一批枪枝和粮食。
周保中同志抗战到底的决心十分坚定,即使在严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也从未动摇过。1938年以后,抗联的斗争遭受严重挫折。部队人员大量减少。被收编的义勇军、山林队大批逃亡,八军、九军大部投降;四军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七军军长李学福,第二支队长王汝起等许多重要干部相继英勇牺牲。面对严重的困难和挫折,部分抗联领导人对东北抗日战争的前途发生了动摇,甚至有人提出了取消东北党组织和抗联组织的主张,在这关系到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时刻,周保中同志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坚决反对这种取消主义的错误观点。他的主张得到绝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从而使东北党的组织和抗联部队坚持了抗日斗争而未溃散。

在长期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周保中同志十分注意运用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建设部队。
早在抗联五军初创时期,他就在部队内积极发展和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规定凡属重大问题均由党组织讨论决定,保证了部队的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里。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他常常亲自撰写《政治学常识》、《社会学常识》等教科书和宣传材料,供部队政治教育使用。同时,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对抗联将士进行时事、政治教育,找同志们谈心,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周保中同志深知,只有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才能打胜仗。1935年抗联五军一成立,他就创建了教导大队,亲自参加训练计划的制定,亲自动手编写教材,并亲自带领教导队在实战中进行严格训练。从五军教导队发展到二路军教导团、联军教导团,为抗联五军和二路军培养了数以百计的优秀干部。
周保中同志训练部队有方,要求严格。1937年7月,原伪森林警察大队起义。这支部队成份复杂,纪律松弛,许多人还沾染了不好的习气。到五军后,周保中同志把他们编为五军警卫旅,自己和他们一起行军作战。同时,选派一些优秀干部,担任该旅和下属各团的政委,并从警卫旅中选拔了数十名比较优秀的青年干部和战士,送到联军教导团进行训练,还把吸鸦片成瘾的20多名队员送到指定地点戒烟。经过周保中同志的工作,这支部队后来纪律严明,颇有战斗力,常给敌人以重创,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周保中同志还重视部队文化素质的提高,自己也经常热情地帮助战士学习文化。小战士朴洛权作战非常勇敢,就是不愿意学文化。周保中耐心给他讲学文化的重要性,并每天亲自教他几个字。四、五个月后,小朴认识了一千多个字,能写便条、书信和看些简单的书报了。
周保中同志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战士,从不允许对战士的鲁莽举动。每当他发现站岗的战士衣服单薄,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战士披上。有个新战士,晚上睡觉不小心,鞋让篝火烧破了。周保中同志强迫他与自己换了鞋穿。而周保中同志却用破布片包脚,穿上烧破的鞋行军作战。

周保中同志学习勤奋,坚持原则,团结同志,艰苦朴素。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封锁,东北抗联自1937年至1945年,完全隔绝了与党中央的联系。保中同志的心情十分沉重。为了了解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的文件、资料,从中了解中国的抗战形势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以指导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党内斗争中,周保中同志既坚持原则,又团结同志。原抗联三军主要负责人,由于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犯了错误,被北满省委开除党籍,在一起工作的同志都不愿意继续与他共事。周保中同志当面严肃地指出和批评了这位负责同志的错误,同时,又主动要求将他调到自己领导的二路军任副总指挥。后来,这位同志在与敌人作战中负伤被俘而牺牲。
周保中同志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生活上从不搞特殊。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但他吃穿住行仍与战士完全一样,不要半点照顾。1935年初,我军缴获了一件皮大衣,同志们执意送给周保中同志。保中同志再三推辞无效,就暂时收下来了。过了几天,他却把这件大衣作为奖品赠给了石门子战斗的指挥员。
周保中同志离开我们已十八年了。但他的不朽业绩和高尚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附图片)
周保中同志


第5版()
专栏:

民族英雄 党的战士
——回忆马本斋同志
刘世昌
2月7日,对于我,是个难忘的日子。三十八年前的这一天,中华民族的好儿子、优秀的共产党员、回族的英雄,我们回民支队的司令员马本斋同志,身经百战,积劳成疾,被病魔夺去了生命。逝世时,他才四十三岁。
只图救国
我开始认识马本斋同志,是在1938年5、6月间,“回民干部教导队”与“回民抗日教导队”合编之后。他是“回民教导总队”的总队长,我在总队政治部工作。我们熟悉以后,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要离开军阀部队?”他笑了笑,就给我讲起了他在军阀部队期间的那段经历。
本斋同志把旧军队比作“黑洞”。他说,他在那里混了十几年,看不到一点光明,看不到国家民族的前途。1935年,他毅然走出这个肮脏的“黑洞”,回到家乡。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马本斋同志为了救国,在家乡组织了“回民抗日教导队”,约两个连的兵力。队伍组织起来后,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找马本斋,有的败类想引诱他去给日本人干事。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当回奸,他坚决不干。他说,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决不能走这条路。我组织队伍,就是为了抗日救国。也有人叫我到国民党的部队去,请我去六路军当参谋长。想到在旧军队的那段经历,我的心就凉了。这样的军队怎能抗日?这样的军队怎能救国?不去,给再大的官做也不去。
马本斋同志渴望知道共产党抗日救亡主张。大约在1937年底,晋察冀边区党委以及河北省委书记鲁贲同志让“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肖秉钧同志与马本斋取得联系,又派在回民中有一定威望的共产党员刘文正找到了马本斋。刘文正同志给本斋同志介绍共产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党的民族政策,介绍中国共产党和朱总司令、毛主席为抗日救国所作出的艰苦努力。于是,在1938年5、6月间,他毫不犹豫地把队伍带到河间,与冀中军区领导的“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同志就任总队长。
光荣入党
那时,“回民教导总队”的党组织还是秘密的。部队到了河间县的沙河桥,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派回族干部、共产党员丁铁石同志到“回民教导总队”任政治部主任之后,党组织才正式公开,公开建党。
有一次,本斋同志对我说:“你是共产党员?是怎么入党的?将来介绍我入党好不好?”过了一些时候,我们发展了一批党员,但是没有发展马本斋。他又来问我:“是不是我还不够条件啊?”其实,我们正在考虑他的入党问题。为了入党,他有意识地接近我们这些党员,经常谈起对共产党的认识,还设法找有关党的知识方面的资料看。我们将本斋同志申请入党的迫切愿望报告了上级党委,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准许,经总队党总支委员会讨论决定,马本斋同志于193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和领导之下,才能实现。”入党宣誓,第一项是唱《国际歌》。马本斋同志不会,便要宣传干事杨略同志在两天之内教会他,并亲笔把《国际歌》工工整整地抄在日记本上。
记得马本斋同志的入党宣誓仪式是在政治部的一间小房里进行的,墙壁上挂着鲜红的党旗,他站在党旗下,态度严肃而真诚,举起拳头,向党庄严宣誓: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过了几天,他对我说,在党总支委员会讨论批准他入党的那一天,他感到是党的人啦,高兴得彻夜未眠。
政治建军
马本斋同志入党后,非常重视在部队中发挥党组织和政治工作的作用。为巩固部队,马本斋和丁铁石等支队领导同志同心协力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在整顿中,部队学习了《论持久战》等文件,惩处了个别投敌叛变分子,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大激发了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忱,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抗战到底的信心。
1939年6月,冀中军区派郭陆顺同志到回民支队任政治委员。个别同志对部队设政治委员制度,说了些不负责任的话。本斋同志毫不迁就,在会上公开批评了轻视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现象。他多次高兴地对我说:“我们回民支队有政治委员制度了,政委是个老红军,党真是把我们当成和红军、老八路一样看待了!我们把红军的好作风学到手,部队就能建成打不烂、拖不垮的铁军。”郭政委也确实为人表率,他经过长征,作战有功,但从不居功自傲。他政治品质好,作风民主,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团结同志,体贴战士,在部队威信很高。本斋同志和郭政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感情很深。由于两个领导人的带头作用,部队团结一致,英勇作战,打了许多漂亮仗。
马本斋是个刚强的汉子,轻易不掉眼泪,但1942年4月28日郭政委在战斗中牺牲后,他痛哭了一场。他让部队买了一口最好的棺材,并取出自己心爱的围脖,给郭政委围上。埋葬时,本斋同志领着我们向郭政委遗体三鞠躬,亲自执锹培土。他站在郭政委的坟前,久久不愿离开,深沉地说:“郭政委是对回民支队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聘请阿訇
回民支队是一支野战部队,随时就可能离开回民村庄,到远方去打击敌人。1938年11月,部队打沧县东的杜林镇之后,有的回族战士反映:流血牺牲我们不怕,但死了后,要按回回民族的仪式葬埋。本斋同志和丁铁石主任认为尊重回回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巩固部队,团结干部战士关系重大,否则,就会脱离回族群众,影响团结广大回族同胞进行抗日斗争,于是,就大胆决定,聘请阿訇。这个决定,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回民支队广大指战员的拥护。由于回民支队有了阿訇,允许回族战士到清真寺做礼拜,参加纪念活动,允许回族战士过回民节日,使回民支队在回民村庄中影响更大了。回族老百姓把回民支队看成自己的子弟兵,全力支援,要人给人,要粮食有粮食,许多回族青年也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
勇谋兼备
马本斋同志具有一种内在的豪放气质。他对回民支队的指战员,也提倡一种“宁折不曲”的精神。他经常说:我们回回民族在历代反动统治下,受歧视,受压迫,可从来没有屈服过。现在,我们回民支队,在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寇,更要发扬
“宁折不曲”的精神。他讲这话的时候,常常要拿根树枝,用劲一折,说:就要这样,宁可折断,也不要在日寇的刺刀下忍辱贪生。
回民支队打过大小五、六百次仗,但败仗很少,曾得到党中央、毛主席及上级首长的高度评价。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九个大字;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也曾赞誉回民支队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由于马本斋同志善于学习,善于总结,深谋善计,坚决果断,作风扎实,打起仗来就处处主动。这里仅说说在衡水县的康庄战斗。
康庄是衡水县和安家村敌据点之间的一个村庄。马本斋同志为了实现“围城打援”的作战计划,先派出一个中队佯攻安家村敌据点,并故意待敌人打电话向衡水求援兵后,才下令割断电话,使安家村敌人在惊慌中报出求救的呼声后,再也报不出其它真实的情报,这样必然吸引衡水之敌出兵增援,我主力则埋伏在康庄一带的四个村子里。佯攻打响后,敌军果然上当。衡水敌人,慌忙派出六十多名日军,一部分伪军,坐着汽车飞速北驶。可是,敌人还没有进入我们的伏击圈,就打起炮来,有的炮击点离我们很近。“敌人是不是发现我们了?”有的同志问马本斋,马本斋沉着仔细地分析了敌人炮击的方向和炮弹落点的分布情况,很快作出判断:“不要乱动,敌人是火力侦察。”敌人见村中毫无动静,便放心北进。当他们走进伏击圈而尚未察觉我们时,马本斋同志一声令下,发起冲锋,不到三十分钟,就干脆利落地结束了战斗。
革命情深
马本斋同志对革命同志感情很深,对人民的疾苦十分关心。
在1942年6、7月,回民支队冲破日寇合围扫荡,离开冀中转移到冀鲁边区盐山地区的一个晚上,马本斋同志和我谈起了许多牺牲的战友,他说:“公开建党时的几个老党员,白灏同志、李卓同志、杨略同志都牺牲了。……郭陆顺政委也为抗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大队长马永恩同志牺牲了。回民支队的几位教导员张浩、黄澄、郭运,虽然是汉民,但都带头遵守回民的风俗习惯,为加强回汉团结,起了模范作用。可是,他们都牺牲了。高纪庄突围时,和我们一起走的张国梁同志、贾文同志,还有小警卫员王汉杰同志,都一个个的倒下了。特别是李卓同志,他是回民支队最早的共产党员,很有头脑,工作能力很强,他牺牲太可惜了。他的两个哥哥也是好样的,都牺牲了。听说,他们的老妈妈还活着。抗战胜利后,咱们回到家乡,一定要想办法照顾这位老太太的生活。她养了三个好儿子啊!”
马本斋同志对人民群众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1942年,鲁西北一带闹大灾荒,再加上日寇的疯狂扫荡和伪军、顽固派军队的掠夺,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马本斋同志对我们说:“我们都出身于贫苦人家,都知道挨饿是个什么滋味。眼下,老百姓都在挨饿,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地方党组织把群众从饥饿中救出来。我们解决不了他们一年一月的粮食,解决他们三天五日的粮食也是好的。”后来,我们动员支队干部战士勒紧裤带,节约一部分口粮接济群众,同时向有粮户(地富)武装“借粮”和“截粮”。当马本斋同志带领我们把截取伪军、日寇的粮食分给老百姓时,许多人捧着粮食,感动得哭了,说:“这是救命粮啊!”
英名千古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在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同志指挥下,奔赴陕甘宁边区,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延安的光荣任务。可是,就在此时,马本斋同志因脖后生了小疮,疮痍波及脑髓,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马本斋同志为自己不能随军西进,感到非常遗憾。他难过地嘱咐我们:“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的指挥。……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后,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我们出发后不几天,2月7日,马本斋同志就和我们永别了。我们到了延安见到毛主席时,毛主席说:“马本斋同志牺牲了,很可惜”。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马本斋同志。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林伯渠、李富春等领导同志送了挽词,高度评价了马本斋同志光辉的一生。
马本斋同志的英名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