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实行人才招聘 调整科技队伍
江长潜
当前,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要将集中在重工、军工、科研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调整到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的消费品生产系统和能源交通系统,除了采用商调、借调、技术转移等办法外,有领导地有计划地进行招聘也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些部门和地区招聘人才的实践证明,在指定的范围内,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招聘急需的科技人才,是合理调整科技队伍的一种好办法。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全国招考录用研究人员,确实发现和选用了一批人才,充实了科研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先调整后招聘,部分改变了教学人员结构;安徽省科委招考任命科技业务领导,改善了干部结构;吉林省四平市、湖北省襄樊市从大城市招聘科技人才,充实了地方工业的科技力量,推动了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沈阳市苏家屯区招聘科技人才,发展了社队企业;常州市用招聘办法,发现与破格录用了一批自学成才的青年,加强了纺织工业的科技力量;等等。
从一些实行过招聘办法的单位经验看,要搞好招聘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加强对招聘工作的领导。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招聘,改变目前科技队伍的分布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使其同国民经济调整相适应。这就要求招聘工作必须经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在人事部门、科技干部部门和经济计划部门的共同配合下,有领导、有计划地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第二,要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方向。招聘工作要从经济调整的全局出发,一般来说,科技人员的流向应该是从科技力量比较集中的部门调整到轻纺工业、能源交通部门;从大城市调整到中小城镇;从内地调整到边远地区;从全民所有制单位调整到集体所有制单位。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招聘单位从内地到边远地区、大城市到中小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到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招聘。
第三,要保证招聘的质量,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包括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与懂技术业务的工作班子;有完善的专业技术考试、考核、录用与调动办法。特别是对专业技术考试、考核,从出题、考试、审卷、口试上都要严格把关。对于录用自学成才的应招人员,要有一定时间的试用期,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考察。
第四,招聘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既关系到科技力量的调整,又关系到科技队伍的质量,在招聘工作中,不允许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一经发现,必须严肃处理。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高等工科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西南交通大学 王刚 刘锡彭
从1977年开始,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学制普遍改为四年。现在第一个四年一次的学程已经完成。我们从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师,特别是从参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那里,作了一些调查。他们普遍认为:这批毕业生热情好学,基础理论知识学得比较扎实。但同“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毕业生比较,则感到实际知识不足,对基层生产单位的生产(施工)组织和作业过程了解甚少,对生产设备的动手使用能力较差,因此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不强。这说明:高等工科院校在加强基础理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影响学生实际知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但大学教学计划中某些实践性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被削弱,确是造成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前几年,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对原五年学制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采用了压缩的办法。以我校机械类某专业为例,实践性课程的压缩幅度高达50%,其中削减最多的是生产实习,一般由24周压缩到10周。那些以实际生产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工艺课、施工课、企业组织课等,课时大为缩减,有的甚至被完全取消。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下降的更深刻的原因,是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前几年,关于加强理论教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对于扭转十年混乱期间肢解理论体系、轻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实用主义做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对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一定要适应国家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高等教育要直接为经济基础服务这一基本规律,思想上重视不足;对大多数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将面向基层生产单位,也没有充分的估计,过多地强调了科研单位、理论研究部门的需要。认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打好理论基础,实际知识可留待工作岗位上再学习。这些观点,把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培养实践能力分阶段地割裂开来,是不恰当的。
为了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大学教育是一个专业教育阶段,工科院校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将从事基层生产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高等工科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几个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校学习阶段就应当全面地向他们实施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其次,要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需学时。对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应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实习大纲,严格执行。同时,还必须全面研究各专业合理的课程结构,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确定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据此拟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精简教学内容,压缩必修课的学时,使学生把必需的内容学到手。
第三,要配备坚强的师资力量,从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对教师参加实践的时间,要提出要求。对他们从事实际工作所作出的成就,应给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第四,搞好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可以适当分散到中、小企业,签订协作合同。还要十分重视校内实习工厂的建设,把实习工厂的重点切实转到为教学服务上来。实验室的建设,也要首先保证教学实验,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向学生开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知识和动手能力。


第3版()
专栏:

聘请技术顾问 实行“知识定向流动”
四平市借助外地技术力量发展当地经济
本报讯 吉林省四平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十分注意借助外地技术力量和采取多种方式实行“知识定向流动”,发展当地的经济。
近几年来,该市从全国45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聘请115位专家,担任工厂和科研单位的顾问或兼职所长。他们积极向有关单位提供技术、课题、成果或情报,发挥了较大效益。
四平市半导体厂曾经9年连续亏损,“企业愁发展,产品愁销路,月月愁开支”。1980年,电子局在省农科院聘请的技术顾问,为这个厂提供了“土壤水份测试仪”和“土壤硬度仪”。在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帮助下,他们生产了这两种仪器共2,864台,不仅抵消当年亏损,而且还有盈余。四平市科研所聘请的名誉所长和顾问,一次座谈会上就提出了30多项科研课题。
据了解,1980年以来,四平市取得科研成果324项,其中294项已应用投产,创造价值5,000多万元,为两年工业产值增长部分的56.8%。 郑一民


第3版()
专栏:

公开招聘 调剂余缺
常州市改进科技人才管理制度
本报讯 江苏省常州市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进一步调整的需要,立足于挖掘现有科技人才的潜力,鼓励科技人员的定向流动,一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改变,常州市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纺织工业却遇到一个突出的矛盾:生产不断扩大,技术力量不足。而无线电工业系统的1,300多名科技人员,又绝大多数集中在全民所有制单位,14个集体所有制工厂普遍技术力量不足。
常州市委决定对科技人才实行组织分配和个人择业相结合的方法。19 80年11月,市政府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报纸、电台、招贴等媒介,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凡有专长的在职职工,不论属何种编制,均可被推荐或自荐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工作。
市纺织工业公司去年6月10日在报上登了招聘简章,半个月内应聘人员就达487人,其中有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71人。经过考核,正式录用了13个专业的技术人员50名,解决了亟待发展的毛纺、针织、服装生产行业的燃眉之急。
市电子工业局本着专业对口、待遇不变、就近安排的原则,在本系统内进行招聘,结果调整了48个科技人员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加强了技术领导。第三无线电厂原来没有一个有职称的技术人员,调去一个工程师任技术副厂长后,厂里面貌改变较快。 伍幼威


第3版()
专栏:

棉花超产 专家受奖
由湖北省农科院棉花专家张驹等组成的综合科研组,去年承包广济县龙坪公社三个棉花技术联产合同,项项增产。最近,中共广济县委和县政府在龙坪公社举行合同结算兑现大会,按规定当场给专家和技术人员发了奖金,生产单位也同时获得超产奖。
棉花超产,专家受奖,干部社员觉得既新鲜又在理,会场上欢声笑语,气氛活跃。
六十三岁的专家张驹说:“农业科技指导的最终目的,是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样的技术联产合同才有意义。”去年,他承包的棉花综合栽培技术、良种原种生产繁育技术以及麦棉联作技术三个合同,执行结果,都取得增产、优质、低成本的显著效果。2 32亩棉花,皮棉总产41,751斤,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承包指标增产11.38%,而用种量每亩下降19.7%,商品肥下降46.8%。皮棉纤维长度、品级都提高一级,平均每担价格增加1. 59元,光是这一项,去年每个劳动力平均增加收入88. 48元。
蔬菜大队一生产队队长熊林山,签订的12亩麦棉连作合同,播种期比大田套种的晚一个月,四个不同品种的产量都超过合同指标。他回忆当初签订合同时,还担心有种无收。专家说苗期不用施肥,他将信将疑,偷着施了一块地,谁知棉苗疯长,从此,再也不敢乱来了。会上,他说:
“科学真是硬东西,掺不得假。”这次结算,科研组共得奖金489.76元。他们决定用这笔钱作为培训农民技术员的经费,壮大技术队伍,扩大技术承包范围。
聂铁干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两眼盯住国际水平的人
——记海宁制革厂工程师于义
八十年代初,美国一种彩色薄型牛皮服装革刚刚在国际市场上露头,中国的一种同类服装革也问世了。用这种皮革制成的服装,轻巧、柔软、美观、大方,很快打进了日本、西欧市场。这一新产品是浙江省海宁制革厂工程师于义和工人们一起试制成功的。
那年春天,于义从上海外贸部门带回一件进口彩色薄型牛皮革服装的样品,皮革厚半毫米,要比国内产品薄三分之一。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一新型产品在国际上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厂领导同意这种分析,支持他与工人们立即试制。他们从理化指标到外形工艺,研究了十多项措施,制订了七个试验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攻关,终于在当年5月生产出了1,000张彩色薄型牛皮革,加工成300件服装。一家日本公司的商人见了,连连称好,把300件服装全部买去。第二年,外商纷纷来我国订货,日本客商要6,500件,西德客商一次就订购1. 2万件,价值近百万美元。海宁制革厂去年生产10万张薄型牛皮服装革,仅此一项产值就达400多万元。
于义是一位两眼紧紧盯住世界皮革科技发展、有志于赶超国际水平的人。1957年,他大学毕业后,来到海宁制革厂。当时这个厂还刚刚由10个小手工作坊合并而成,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他决心在这艰苦的环境中,结合生产实践搞科研,改变落后状况。二十多年来,他搜集了十多个国家的近200种皮革样品,掌握国际皮革产品发展动向,研究新技术、新经验。1 970年,他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和其他同志一起开始从事猪皮绒面服装革的研制,到197 9年产品获得了国家银质奖章。但他不满足于此,当年10月,他到南斯拉夫考察。有些同志认为,南斯拉夫的猪皮绒面革之所以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在于制革化工辅料90%以上靠进口,而我们国产的化工辅料都还是五六十年代的老产品。于义没有被这种状况束缚住,他们改革配方,精心优选,对助剂、染料、油脂和工艺路线等进行了多批次的试验,终于用国产化工辅料,使猪皮绒面服装革的质量基本上达到了南斯拉夫同类产品的水平。
于义两眼盯住国际水平,是为了把我国的整个制革工业搞上去,为此,他总想把自己的经验变为大家的经验,把本厂的成果化为全国的成果。十年来,他发表了20多篇有关制革科技的论文,写出《猪皮服装革生产》一书,和12万多字的《猪皮酶脱毛新工艺的生产实践》专论。最近他正在撰写《皮革技术问答》一书。
本报通讯员 方炳华
本报记者 陈祖声


第3版()
专栏:

让宝岛的珍贵动物永续繁衍
——访鸟兽科学工作者廖维平
廖维平是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前年被选为广东省环境保护学会理事、广州市保护鸟类学会副会长。二十多年来,他走遍海南岛所有的县,搜集、整理和研究鸟兽的情况。如果有人要问,海南岛上有多少珍贵的动物资源?他会告诉你:全岛鸟类有344种,约占广东省鸟类总数的69%;兽类77种,约占广东省兽类总数的70%以上。
我们访问廖维平同志的时候,他刚刚参加海南岛多学科综合考察归来。一见面,他就急切地提出了保护海南岛动物资源的呼吁:
“由于长期的刀耕火种,以及近30年来的开发,海南岛的森林资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也给鸟兽带来严重威胁。目前,海南岛珍贵的鸟兽濒临灭绝,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廖维平告诉我们,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在四十至五十年代初期,树木高大,野生花果丰富,鸟类有山皇鸠、绿皇鸠、大盘尾、大黄冠绿啄木鸟和白鹳等;兽类有长臂猿、巨松鼠、海南鼯鼠、黑熊和云豹等。但是,由于长期对森林的采伐和破坏,原有的热带雨林成片成片的消失,甚至在尖峰岭热带森林自然保护区内砍伐珍贵树种。时至今日,仍不断有人进入保护区内割藤、采药等,造成野生花果减少了,无人干扰区不存在了。鸟类由于缺乏枯树营筑巢洞、无藏身之地和缺食而难于繁殖和生存,热带型鸟类的种群和数量都急剧减少,其中绿皇鸠、紫林鸠、橙胸绿鸠和大盘尾等已濒临绝迹。长臂猿是这一山地里的典型树栖灵长类,它的觅食、求偶、繁殖以及玩耍等一切活动全在树上。热带雨林的成片消失,长臂猿也几乎绝迹。
廖维平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深知保护鸟兽、特别是珍贵的鸟兽的意义和价值。在自然界中,鸟类的贡献之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各种昆虫和鼠类的过多繁殖。一旦没有了鸟类或者没有足够多的鸟类,一些害虫和鼠类失去天敌,将会迅速蔓延而危害人类。海南岛近几年虫害和鼠害日趋严重,并非与此无关。
廖维平认为,当前首先是做好保护工作,各级领导对这个问题应有足够的重视。海南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生产更多的珍贵动物,供国防、科研、医学、对外学术文化交流和药、裘、草、工艺等用,以及供人们观赏和肉食。这也是海南岛开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认真地抓好。其次,要加强保护珍贵鸟兽的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使人人自觉地爱鸟护兽。第三,要制定法规,包括自然保护区法和狩猎法,及时处理乱捕乱猎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案件。
中国新闻社记者 符国存
本报记者 欧庆林


第3版()
专栏:科学知识

猪牛皮革与科学
王树声
用猪、牛等动物皮加工成皮革,色彩柔和自然,手感丰满滑爽,花纹美观细致,是一种理想的穿着材料。从动物生皮变成一张有使用价值的皮革,再加工成皮鞋、服装、箱包等革制品,不仅需要精细的操作技艺,而且还包含着种种科学道理。
让猪皮革制品更加绚丽多彩
猪皮毛眼粗大,凹凸不平,表面似乎欠美观;但它的特点是透气性好,绒毛细致。人们摒弃它的缺点,生产出一种具有丝绒感的猪皮绒面革。近年来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运动鞋、旅游鞋和轻便鞋,不少就是采用色泽鲜艳的猪皮绒面革制成的。用猪皮绒面革还可以加工成男女服装、衬衣甚至时髦的裙子,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经过用科学方法加工美化后,各种猪皮正面革产品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一种猪皮苯胺革制成的彩色女半高跟鞋。这种皮革采用我国研制成功的特殊染料染色加工,成品的表层薄而透明,真皮感强,是猪革中的上品。每生产100万张猪皮苯胺革,可以使国家增加700多万元经济收益。为了使更多的中低档产品变成高档产品,最近又研制成功了一种多性的合成鞣剂。它具有展平皱纹、缩小毛孔的功效,使猪皮革制品更加令人喜爱。
一张牛皮顶两张用
牛皮的粒面致密,花纹美观,在国际上是皮革中的代表性产品。过去,按照产品的不同要求,生产中虽然也要将牛皮片成两层,但第二层牛皮由于张幅较小,性能不佳,一般只能生产劳保手套、衬里等中低档产品。通过采用精密度较高的片皮设备和改进加工方法,并经过表面涂饰及压花等技术处理,可以生产出经济价值较高的牛皮二层鞋面革。用这种二层革加工成女鞋、童鞋、箱包等制品,外观与首层牛皮的天然粒面相似,各种理化性能完全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牛皮片成两层以后,会不会影响皮革制品的使用寿命呢?其实,皮鞋、服装等革制品的损坏,很少由于厚度不足造成的,大部分是由于皮革僵硬而折裂等原因造成的。高质量的皮革大多柔软、丰满度好,在确保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其厚薄不同可以赋予产品不同的风格。


第3版()
专栏:

围绕生产关键环节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海宁制革厂生产不断发展
本报讯 浙江省海宁制革厂坚持围绕生产关键环节开展科研,十年来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促进了生产发展,成为全国制革行业的排头兵。
海宁制革厂的有计划的科研活动,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为产品更新引路。过去这个厂只搞绵羊皮制革,原料不足,销路不广。厂科研小组首先在猪皮制革上下功夫。他们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制成了猪皮绒面服装革。接着,又试制出了猪皮正面服装革、猪皮箱包革等多种新产品。1980年,又试制出了彩色薄型牛皮服装革,并投入国际市场。十年来,共研制生产了二十多种新产品,1981年工厂产值比1970年增加了近2倍,年利润也由1970年的3万多元,增长到200多万元。
二是为工艺更新清道。海宁制革厂将更新工艺与试制新产品结合起来。他们先后更新的新工艺有10多项,仅“铬革剖层”这一项,就使每张猪皮多剖出2.5平方尺的二层皮来,每年为国家多创造40万元的财富。
三是不断为提高质量攻关。生产猪皮绒面服装革以来的十年中,厂科研小组进行了300多批次的试验,使产品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1979年这项产品质量被评为全国第一名,并获得国家银质奖章。但他们并不满足,对照世界先进产品,又采取了8项技术措施,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经轻工业部鉴定,认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3版()
专栏:

工程师于义在给青年工人传授技术知识。 方炳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