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风起沙石扬,埋田又压庄”的景象一去不返
八坝大队坚持造林尝到甜头
本报讯 记者屈维英、通讯员殷尚清报道: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甘肃省高台县八坝大队,坚持植树造林二十多年,共营造用材林和薪炭林4,370多亩,人均有林达十亩,“四旁”植树12,000多株,栽植各种果树88亩,出现了林起沙退的可喜局面。
二十多年前,巴丹吉林沙漠不断南移,逼得这里许多人扶老携幼,奔走他乡。农业合作化以后,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植树造林,与风沙展开了顽强斗争。他们首先在村庄的西、北、东三面营造防风林,每年植树200多亩,同时还绿化了“四旁”,办起了集体林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绿化了全大队。
八坝大队坚持植树造林,防沙治沙,收到了四大效果:一是长约十里、宽约二三里的防风林带,使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向北后退了四里多,过去那种“风起沙石扬,埋田又压庄”的景象已成历史。被风沙赶到附近黑河边上的60多户社员又陆续在自己祖居的庄基上盖起了新房。二是解决了社员群众盖房和集体用材。大队从1974年起有计划地向本队社员廉价出售木料,扶助社员盖房,全队91户社员中已有63户住上了新瓦房。大队还用自产的木料兴建了一所小学,做了100多套课桌和凳子;并建了一座简易礼堂,供全大队成员看戏、看电影。三是解决了社员的烧柴困难。一年打杈、剪枝所得的枝梢和所落的树叶,足够社员们做饭和煨炕。四是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十里林带不仅直接与风沙争回了40多亩农田,树木的叶子还可以养羊,一部分林间草地成了优良的人工牧场。去年,这个大队在遭受春寒和干热风袭击的情况下,粮食亩产仍达817斤,总产达64万多斤,人均口粮680多斤;饲养的羊只已近千头。
八坝大队的林业之所以发展得这样快,主要是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谁栽谁有”的政策。集体的树木有了收益以后,他们坚持按劳分配,并从收入中提出一部分兴办集体福利事业。社员们尝到了植树造林的甜头,绿化的劲头更大了。


第2版()
专栏:

坚决实行“宜统则统、宜包则包”
修水县维护集体经营的经济林
本报讯 记者金凯、李沁源,通讯员杨复经报道:江西省修水县一方面支持社员在粮田上实行“双包”,同时又积极维护集体经营的经济林,使社队经营的茶场、桑园等集体经济不但没有削弱,而且有了发展和壮大。去年茶叶增产两千多担,油茶和蚕茧产量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修水县绝大多数生产队实行“双包”责任制以后,收到显著经济效果。有人建议说,田都包下去了,以后劳力也调不动了,干脆集体经营的茶园、桑园等也一齐分到户算了。县委和县政府对这个问题作了认真研究,认为社队现有的经济作物场、园,经过多年经营,都已有一定基础,是今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老母鸡”,也是全县发展多种经营的示范基地。而且,这些经济林只要领导得当,方法适宜,可容纳许多劳动力。因此决定继续由集体经营,不分散到户。
这个县为维护和壮大集体经营的经济林,还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办法,如规定桑园、茶场等一般实行独立核算;收益可以自给或自给有余的老场,实行自负盈亏,并上交一定的利润,包干到场;开始受益或还没有受益的园、场,除开展多种经营自行解决一部分外,由社队其他工副业收入补助一部分。少数仍然不能解决的,银行适当发放贷款,给予必要的支持。专业队劳动在场,分配也在场。有些茶场、桑园、油茶林等比较分散,他们就实行包干到户管理,社队只提取一些利润。征村公社68个生产队,有30个队对零散桑园实行了大包干,社员乐意承包,生产队也增加了积累。全县有40万亩油茶林采取了这种做法。
修水县还根据“双包”后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了场、园专业队的成员。有些专业队员家里劳力少,便让他们回家种责任田。有些社员家庭劳力有余,便把他们招收到专业队来。同时,各场从实际出发,压缩了多余的和不适宜在场的劳动力。今年,县里决定把基建义务工用来兴办集体茶、桑场,全县计划新建茶园、油桐、木梓基地各二万亩,目前已经开始动工。


第2版()
专栏:短评

在“宜”字上下功夫
江西省修水县普遍实行“双包”责任制之后,有人主张把集体经营多年、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经济林也“分掉”。修水县领导机关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他们认为,这些经济林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老母鸡”,宜统不宜分,因而采取了以“统”为主的形式。实践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对的:集体经济得到保护,生产显著增长,集体和社员都得到好处。
真正做到宜统则统,宜包则包,是搞好责任制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得是“宜”呢?“宜”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就是看这种责任制是不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修水县多数生产队实行了“双包”责任制,在一些集体经济场、园实行以“统”为主的形式,就是从当地情况出发。实行包对生产有利,就坚决包;实行统对生产有利,就坚决统。采取的办法不同,目的是相同的,就是把生产搞上去。
贯彻宜统则统、宜包则包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社队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情况各不相同,统与包也就不能绝对化与简单化。修水县在全县实行农业责任制中有统有包,在以统为主的集体经济林里,对少数便于分散管理的林木,又实行包干到户,做到了统中有包,包统结合,使责任制形式更加切合实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完善和健全生产责任制,目前有许多事情要做。象修水县这样在“宜”字上下功夫,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2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既抓好物质投资也要重视智力投资
禄劝县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效益显著
本报讯 据《云南日报》报道:禄劝县农科部门在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中,变送化肥、农药为送技术,社员懂得了先进栽培技术,所办水稻高产样板田去年获得了大幅度增产。
禄劝县水稻主产区大部分生产队水稻亩产已达千斤,为继续提高产量,县农科部门曾在5个公社和一个镇办水稻高产样板田,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为此,他们曾动用大量经费,购买化肥、农药给生产队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仍然没有被社员掌握,样板田的高产经验在面上推广不开。去年,他们变物质投资为智力投资,变原来的送化肥、农药为送技术,把办样板田的1万元经费用来培训各级农技员、生产队长、部分社员和奖励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农科员与生产队。春耕前,农科部门举办培训班,给一些社员讲解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以后的各个生产环节,他们又举办了不同内容的技术讲座,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使社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乐于接受。
由于群众掌握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获得了显著增产。1981年全县样板田亩产达到了1,358斤。
《云南日报》就这个问题发表短评说:在推广农业技术中,及时给社队投放化肥、农药等物资是必要的。但是还要看到,光抓物质投资,远远适应不了农村社员迫切要求学科学、用科学的新要求。面对广大社队、千家万户渴望学习科学技术的新形势,推广农业技术的办法也要与之相适应,既要抓好物质投资,也要重视智力投资,及时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培训各业技术干部和社员,为群众性的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创造条件。这项工作抓好了,广大干部社员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不仅当年能用科学方法经营各业,收到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来年和长远的生产中会日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各地在推广农业技术中,要改变重物不重人,忽视智力投资的现象,做到见物又见人,在提高农民智力上舍得多投资,逐步为农村培养大批技术骨干。


第2版()
专栏:农村通讯

解开社员心里的疙瘩
——湖北咸宁地区纪事之二
咸宁地区在稳定国营和集体的山林权后,决定:凡是有荒山、疏林的社队都要给社员划分自留山。自留山归集体所有,分给社员使用。好些社员表示不要。有些干部本来就嫌麻烦,借机打了退堂鼓:“把肉送到跟前,他们不张嘴,有什么法子?”“为啥社员不张嘴呢?要想方设法让社员吃肉啊!”地委第一书记王瑞生等领导干部走到哪里讲到哪里。
谁栽谁有 取信于民
通城县委副书记续天保带领工作组来到黄龙山公社。公社已定好调子:不划自留山。续天保找干部们开会。有的说:“这里山多,群众烧柴不愁。”续天保说:“山多,更有条件划自留山。划自留山,不仅是为了解决群众烧柴问题,而且关系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一块上的问题。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快啊!”有的说:“划自留山,要给稳权发证工作增加三分之二的工作量。”续天保说:“加速绿化,不能怕麻烦。现在麻烦一点,群众将来烧柴、用料就不找集体的麻烦了!”有的说:“社员要是用树,他砍的是集体的还是自己的,分不清,道不明。”续天保说:“社员自己有了树,谁还偷鸡摸狗落臭名?不至于今天找队里、明天找队里要木材,集体的树木才能保得住。”
慢慢,公社书记胡先武的脑子开窍了,知道社员们心里都想要自留山,他们现在不张嘴,是因为心里有疙瘩,干部的工作没到家。必须坚决执行“谁栽谁有”的政策。为了取信于民,使社员放心,公社选了几户典型兑现:社员吴元生1964年在港边栽了16棵杉树,高的6.4米,胸径14厘米,看一眼都爱煞人。他几次想砍,生产队不让。公社宣布归他所有,他欢欢喜喜砍了9棵盖新屋。社员卢明来,1973年在港边栽了4棵水杉,围径有一尺多,几次要求归他,生产队不同意,说他没有栽在自留地里。这次公社不仅宣布归他所有,还表扬了他。
划给社员的自留山,有荒山,有残次林山,有的树多,有的树少。怎么办呢?胡先武跟群众一商量,很快找出又快又省的好办法:以生产队为单位,凡是有林的山,作价划给社员。作价的办法是:以最低的一户社员自留山上树木蓄积量为基数,基数之内的树木,以每立方90元作价,分五年还清。超过基数的部分,每立方以113元作价,第二年还清。这样,社员都愿意要荒山,不挑肥拣瘦了。
现在,公社已全部把自留山使用证发到了户。自留山面积占全社山林面积10.83%,每户平均4.3亩。
摸心知心 给定心丸
蒲圻县荆泉公社书记李超先到社员当中去摸心。社员说:“哪个不想吃肉啊,就怕政策管不了三个月,咱们折腾不起!”李超先问:“自留山、自留地都是一码事,你们为啥要自留地?”社员回答:“赊三不如现二。自留地当年种了当年收,政策变了,当年不会落空。自留山呢,要十几、几十年才能受益。”
李超先想:“是啊,政策一变,人心打颤;政策长寿,山青水秀。怎样才能消除群众的顾虑呢?”“要取信于民,不能空口说白话,必须拿出过硬的办法。”他跟干部、社员一块琢磨、讨论,制定出几条措施:
针对社员不放心的心理,给每户社员一张白纸黑字写下的凭据——“发给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自留山使用证,明确规定自留山由社员长期使用。所栽林木永远归社员个人所有,并有继承权。”“栽什么树,完全由社员作主,任何人不得干涉。”
针对造林不能当年受益的顾虑,规定:“社员在自留山造林所需的种苗,由生产队免费供应。”“社员每开垦一亩自留山,公社发给供应粮指标50斤。”“社员在自留山上开垦栽树后,生产队给社员每亩记工分200分。”“经过验收,社员在自留山栽的树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的每亩由公社发给补助费5块钱。”“社员在自留山幼林内间作的粮、油,归社员个人所有,不顶口粮、口油指标。”
针对社员要近山不要远山的愿望,规定:“自留山树木成林后,如果社员认为不便管理,要求与集体调换时,允许远山换近山,以林换林。”
公社还规定:在一定期间内,社员个人因婚丧嫁娶,修房盖屋要用木材,可以由集体有计划地安排。过期,则由社员自己解决。如无特殊原因,社员过期不绿化的自留山,就停止他的使用权,由生产队收回。
社员们知道了这些规定,个个欢喜得不行:“上级看进我们心里了,花了本钱千方百计要我们吃肉。不会有假了,不会变了。再不张嘴,真是个‘大苕’(即‘傻瓜’)!”
黄龙山、荆泉公社的经验在全地区推广了。许多社、队还补充了一些好点子。例如:给单身户多划一些;给老弱病残户少划;给独生子女多划一人;对计划生育条例下达后的超生子女不划。社员过去自发造林的荒山,尽量划给他本人,等等。一些原来不赞成划自留山的干部,都首先在自留山里挖山换土,准备树苗。“干部带头,社员不愁”。到元月底,全区有条件划自留山的生产队,已有56%划了自留山。各县计划尽快完成这一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春季植树造林高潮铺好道路。
本报记者 刘衡


第2版()
专栏:

长寿高产的乳牛
北京市北郊农场畜牧分场三队饲养的七○一六号乳牛,初生在一九六四年二月。这头乳牛自一九六六年六月产第一胎以来基本上每年一犊,截至去年十月底累计,共生犊牛十四胎,产乳累计达十一万零八百九十七点五公斤,是我国乳牛中长寿高产的冠军。


第2版()
专栏:

新法养鱼产量倍增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从一九七七年起试验颗粒配合饲料养青鱼,取得了成功。去年,经上海水产技术推广站大力推广,全郊区采用颗粒配合饲料养鱼新法的鱼场发展到五十个,总面积达三千七百亩,年终统计,平均亩产接近一千斤,比习惯养鱼法增长两倍。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热爱国家 不图高价
“政策顺民心,遍地生黄金;家家粮食多,爱国情更深”。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去年粮、油大丰收,这里的农民表现出来的崭新精神面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光山县余堰口生产队五十八岁的社员余文龙,全家15口人,七个半劳动力,去年承包土地42.3亩,夏秋两季共收粮食5.1万斤,花生、芝麻、油菜籽2,110斤。党的好政策给他带来了全家乐。
去年秋收后的一天傍晚,余文龙家门口的公路上停下了一辆大卡车,两个人下来对余文龙的老伴说:“俺想买些稻谷,每斤出两角钱,比你卖给国家的超购价高二分多,你卖给俺8,000斤,就可多得200多元!”余文龙听说后,对老伴和全家人说:“过去我们遭灾难,是党中央给我们调来了救济粮,送来救济款,才度过了难关。今年,咱们丰收了,可是四川等地又遭了灾,咱们一定要向国家多交粮、交好粮,支援灾区,支援四化建设。”
这样,全家一条心,在完成队里承包任务后,向国家交售粮食2.75万多斤,超过全年定购任务的19倍以上。而且,他们把最好的稻谷卖给国家。余文龙的爱国精神,受到人们的赞扬。


第2版()
专栏:

自己富了帮全队
息县项店公社小和庄的共产党员和光华,帮助全队10户社员共同致富。
和光华在去年夏季卖小麦之后,花2,3 00多元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让大孩子驾驶,谁家犁田,谁家打场,都主动去帮忙,不收一分钱。社员李延芳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一个妇女拉扯四个上学的孩子,困难很大。她家收的1.5万斤麦稻,全是和光华的手扶拖拉机给压的场。全队除了五保户,家家都用过和光华家的“铁牛”犁地、打场、抽水。
和光华种的小麦都是“7422”优良品种,去年夏收之后,不少社员来兑换。按照国家规定,一斤良种应该换回1. 2斤普通小麦。但是他一斤换一斤,共换出良种4,400多斤。他家今年交售给国家商品粮二万多斤,超额7.4倍完成了征购任务。在他的带动下,全队社员共向国家交粮6.2万多斤,超过征购任务5倍多。


第2版()
专栏:

“浪子”喜卖增产粮
光山县项楼大队周湾生产队的社员周明金,是个三十多岁的单身汉,过去常年不参加田间劳动,春秋放鸭子,冬天打狗子(帮人家杀狗),吊儿郎当谁也管不住。去年,队里决定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在具体研究包责任田时,队干部和社员们掂过来,量过去,怕他荒了地,没定下来怎样给他包地。这下可急坏了周明金,他找到大队支书说:“责任田为啥不包给我?鸟往高处飞,人往高处走,我周明金一定要争口气,干出名堂来!”后来队里包给他3.4亩地。说来也奇怪,这个心野了的“浪子”,被责任田吸住了,再也不闲逛了,常常是三更、五更地在地里干活,精耕细作。夏季他收了800斤小麦,50多斤油菜籽,全大队他第一个超额完成了征购任务。秋季,他种的2. 4亩水稻,打了2,100斤稻谷,完成了征购后,又超卖了700斤稻谷。有的社员关心地问他:“明金,你家底薄,才翻身,咋不去市场上卖高价?”他说:“我过去吃了国家那么多救济粮,现在光景好了,应该多卖点粮食给国家。”
李海甫 牛守贤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抗菌素也能为农作物治病
本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为了防治稻瘟病,大量使用汞制剂,致使大米中含汞,一斤大米往往含汞0.05—0.1毫克。汞是一种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物质,常年吃含汞的大米,后果不堪设想。为了寻找高效低毒农药,日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制出防治稻瘟病的“灭瘟素S”、“春雷霉素”等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农用抗菌素。
抗菌素是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目前已知的有1,0 00种以上。抗菌素被广泛用于防治人畜多种疾病,这是人们所熟知的;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是近十几年的事。这类抗菌素,叫作农用抗菌素。
农用抗菌素为什么具有治病作用?这是因为它直接阻止病原菌孢子发芽、生长,或促使病原孢子的芽管发生畸形,或抑制病原菌细胞壁、蛋白质合成,或溶化病原菌菌丝体。
农用抗菌素选择性强,安全无毒,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是深受人们重视和欢迎的一种无公害农药。
目前国内生产、应用较多的农用抗菌素,有防治稻瘟病的“灭瘟素S”、“春雷霉素”,对水稻纹枯病有防效较好的“井冈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显著的有“庆丰霉素”,防治橡胶树割面条溃疡病的有“多效霉素”,总共有几十种。施用方法:液剂可喷施、涂抹、闷种、浸种,粉剂可喷粉、拌种等。
农用抗菌素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发展很快。由借用医用抗菌素,发展到专用于农业的抗菌素;从防治少数几种作物的几种病害,发展到防治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国内农用抗菌素的应用也有较迅速的发展。1972年全国农用抗菌素应用面积3万亩,1977年就发展到2,820万亩。 吴正铠


第2版()
专栏:

陕西省潼关县成立“农业科技学校”,普及农业科学知识。这是学员们在学习测定土壤含氮量的方法。
张国银摄


第2版()
专栏:

抓住季节 搞好造林
山西省闻喜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林业政策,调动了社员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积极性。这是该县新生大队社员正抓住造林的黄金季节,绿化涑水河滩。 李兆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