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2-02-16

1982-02-16新闻联播 文字版

影坛趣闻随感录

第8版()<br/>专栏:<br/><br/> 影坛趣闻随感录<br/> 蒋元明<br/> 《骆驼祥子》搬上了银幕,主人公祥子和虎妞选的都是年轻演员,而在五十年代就演过祥子和虎妞的李翔和叶子全退居“二线”,一个改演戏不多的二强子,一个改扮“捡破烂”的老婆子。他们都鼓励青年人要超过自己。《骆驼祥子》尚未和观众见面,但仅凭这演员的挑选和搭配,就使人觉得这部电影很值得一看。<br/> 我佩服老“祥子”和老“虎妞”的“绿叶”精神。这两位老演员没有凭老资格“当仁不让”,而是甘为配角,绿叶衬红花。不用说,他们的演技是高明的,但他们的见识更高明。试想,六十开外的人,再去充当拉洋车的小伙子和坐花轿的新娘子,那有多别扭!可扮演起老头老太太,则自然是“神形兼备”。这就叫做有自知之明。可惜的是,并非所有的演员都懂得这一点,特别是生活中有的“演员”,偏偏爱“老演少”,难免不杀风景!<br/> 《茶馆》也开拍了。康顺子一出场,导演谢添细一看,觉得银幕与舞台究竟不同,当即改变主意:“青年时代的康顺子太老了,一定要换!”扮演康顺子的演员胡宗温,年届六十,不论她怎么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也无法使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形象叫人满意。她一听说换人,好象闻了大赦令,松了一口气:“太好了,导演您这下子可把我给解放了!”谢添然后四处走访,很快选中了一个二十岁的小演员。当这姑娘来到摄影场地时,在场的人一齐欢叫起来:“啊,小胡宗温!”胡宗温忙赶过去,一把将小演员拉到怀里,端详了半天,兴奋地说:“太象我当姑娘的时候了!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天上是掉不下来的,可地上却有的是。中国之大,人口之众,选一两个相象的演员那还不容易!连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独具风貌的伟大历史人物,都不愁选不出几个形似的演员,更何况别的人呢!如果愿意选的话。<br/> 导演谢添是值得赞扬的。第一,他很果断,一看演员不合适,就坚决换人,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这样做会不会伤别人的面子,影响别人的情绪;第二,他不辞劳苦,亲自出马走访,挑选合适的演员。<br/> 实际生活里的“导演”,有许多远见卓识者,但有的就很缺乏谢添这种魄力和眼力。譬如选一两个年轻一点的人进领导班子,他们总是左忧虑,右担心,怕得罪这个,怕影响那个;有了人选,又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会儿是“不成熟”,一会儿又是“不理想”,好象天底下就没合适的,还不如照旧凑合着稳当。至于这样对事业、对工作有什么危害,他们倒觉得不必过虑了。如果这样,怎么能指望他们导演出更多的好戏来呢!<br/> 当然,培养选拔接班人要慎重稳妥,更不是靠哪一个人,要靠集体,靠制度。真正的“导演”应该是各级党委,加上群众路线以及健全的干部制度。这恐怕是我们多少年来的经验教训吧。<br/> 在中国的舞台上,今天不是正在演出一场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的大型时代活剧吗?我们的“导演”和“演员”们,能不能从《骆驼祥子》与《茶馆》的演出中,得到一点什么借鉴呢?!

竹林遐思

第8版()<br/>专栏:副刊文选<br/><br/> 竹林遐思<br/> 方可<br/> 我的家乡在皖南山区。那里苍松挺拔,山清水秀。房前屋后,翠竹环绕,别有一番情趣。春雨霏霏时节,当你走进竹林,就有春笋“咯嘣咯嘣”直往上蹿感。清晨,霞光洒满大地,竹林里,你可看到一幅大自然的无比优美的《竹林图》:在旧竹老干的扶持下,新竹高于旧竹,春笋争相比高。竹林就是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新老交替而发展的。<br/> 由此,我又想到了清代画竹大师、诗人郑板桥。他不仅把竹子画得栩栩如生,而且常常在画上配上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竹诗。品竹思理,更是别有一番耐人寻味。我就记得有这么一首:<br/> “新竹高于旧竹枝,<br/> 全凭老干为扶持。<br/> 明年再有新生者,<br/> 十丈龙孙绕凤池。”<br/>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优秀的年轻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人由“春笋”逐渐长成了“新竹”。面对着革命事业兴旺发达的局面,我经常想到家乡的竹林,也就想到了这首诗。<br/>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这是竹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新竹”高于“旧竹”,一代更比一代强,竹林才有发展。但新竹的“高”必然是离不开老干的“扶”。否则“新竹”就会遭受到各种挫折,而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革命事业也是如此,年轻干部的成长也离不开老干部的“扶持”,现在,有不少年老体衰的老干部退居二线、三线,热情地帮助新干部。有的退休不退“责”,“不在其位,也谋其政”,热心扶持“新竹”,使之不受、少受和经受住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使“新竹”成林。<br/> 我赞美“新竹”一样的不畏艰险、挺拔向上、勇为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的年轻干部;更赞美扶持“新竹”的老“干”一样的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br/>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是竹林兴旺发达的标志,也可以借以说明革命事业的兴旺发达。把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起来,使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这是竹林老“干”一样的老一辈的神圣责任,也是对革命事业的重大贡献。<br/> (选自一九八二年一月三十一日《光明日报》)

护士老师

第8版()<br/>专栏:晨光短笛<br/><br/> 护士老师<br/> 解放军某医院 曹建玲<br/> 明丽的阳光透过白色的窗帘柔和地落在小儿科病房里。病床上,小雯雯静静地躺着,睁着大眼睛,盯着身旁输液器下那个小小的玻璃管,微微张着小嘴,轻轻地数着小管里那缓慢的小水珠,“一滴、两滴、三滴……”渐渐地,睡意袭来了,那水珠儿似乎也凝滞不动了!这时,走廊里传来“沙沙”的声响,这熟悉的脚步声,使得雯雯惊醒过来,她又睁开了眼睛,热情地瞅着门口。门开了,一个穿着军装,帽边露出一缕卷发的姑娘象云似的飘进来。雯雯立刻甜甜地叫了一声:“护士老师”。<br/> 护士老师,多么奇怪的称呼!这是怎么回事呢?<br/> 半年以前,小儿科病房里收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每天傍晚,都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从几里地外赶来看她。开始,护士小张以为是妈妈疼爱自己的女儿,并没在意。后来,她发现这位女同志并不是孩子的母亲,而是她的老师。她每天下班以后,到医院来为自己的学生补课。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小张。她寻思:科里有好些患病的低年级儿童,让他们在住院期间既治好病,又不荒废学业多好,她决心承担起这个任务。一天傍晚,当那位老师照例从几里地外赶来的时候,小张走到她面前,红着脸,诚恳地对她说:“老师,你太辛苦了!以后,我给她补习功课吧。我能行。”从那以后,她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给住院的低年级小学生们补课。教语文,教算术,还给孩子们讲美丽的童话故事。她既是孩子们的护士,为他们打针,拿药,照料他们的生活,又是孩子们的老师,用知识的甘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所以,孩子们都尊敬地称她“护士老师”。雯雯已经是她的第五十二个学生了。<br/> “雯雯,今天该讲算术第七课了。”小张微笑着坐在雯雯床头。<br/> “护士老师,我都不想学了。我能赶得上吗?!”雯雯撒娇地噘起了小嘴。<br/> 小张略一迟疑,秀气的脸上现出两个深深的酒涡,“好吧,我先给你讲个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br/> 雯雯睁着两只水灵灵的眼睛,仔细地听护士老师讲故事。故事刚讲完,她就大声叫起来:“小乌龟真有志气!”<br/> “对呀。小雯雯生了病,就没有志气了吗?”<br/> 雯雯眨了眨眼睛,沉思了一会儿,用那只没有输液的小手从枕头底下抽出课本,对小张说:“护士老师,我要学习小乌龟的精神,做个有志气的好孩子。”于是,小雯雯专心地听起讲来。<br/> 一会儿,沙沙的脚步声又朝着另一个病房飘去了。孩子们听到这声音,知道是“护士老师”又来给他们补课了。于是,他们高兴地拿出课本,翻到新的一课。

祖国啊——我是泥土

第8版()<br/>专栏:<br/><br/> 祖国啊——我是泥土<br/> 辽宁鞍山 刘澄潭<br/> 浪花,离不开大海的慈母,<br/> 孤雁,寻觅雁阵的队伍。<br/> 我要投入火热的生活啊,<br/> 祖国呀——我是泥土!<br/> 黄河套的泥沙曾垒起小屋,<br/> 我的细胞连着大厦的筋骨。<br/> 当我从古老的社稷坛走来,<br/> 是何等地千回百折风尘仆仆?!<br/> 我曾被遗弃在阴暗的峡谷,<br/> 生命的活质被蹂躏玷污。<br/> 践踏古庙的铁蹄从我身上碾过,<br/> 我鲜血淋漓,放声恸哭……<br/> 我在荆莽蒺藜中挣扎高呼:<br/> 快砸开锁链对我的束缚。<br/> 我要投入沸腾的洪流啊,<br/> 象大江东去,不可拦阻……<br/> 如今,我这滚烫的颗粒,<br/> 冲出了囚禁的魔窟——<br/> 太阳给我生命,<br/> 春风为我欢呼。<br/> 露珠给我碧叶,<br/> 硕果为我祝福……<br/> 我是出笼的金丝鸟啊——<br/> 展翅理想的征途……<br/> 我只有做泥土的骄傲,<br/> 决没有做珍珠的痛苦。<br/> 因为我有个伟大的抱负——<br/> 让浩荡的队伍,<br/> 把我踏成前进的道路……

“师傅”的泛滥

第8版()<br/>专栏:拾柴集<br/><br/> “师傅”的泛滥<br/> 青林<br/> 现在人们主张以礼相待——这是五讲四美的基本要求之一。然而待人以礼,并不等于给人戴高帽子。试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看:一位白发苍苍的顾客,称一位小姑娘售货员为“师傅”,这“师傅”听了竟受之泰然。人们心里有数,叫一声师傅或是称一声同志,效果往往大不相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以往的惯称——“同志”二字没有光彩、缺少敬意吗?否,只不过“同志”是平等的称谓,而“师傅”则是相对“徒弟”而言,有一点长辈的意思罢了。<br/> 爱当长者,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劣习,连骂人也要充当对方的“老子”。究其根源,也不过是肮脏的封建遗毒。乐意听顾客的恭维,谁叫自己“师傅”,就多给谁一点照顾,这是售货员的一种爱“美”表现?为了换取售货员一时的殷勤,不惜往青年徒工头上扣一顶“师傅”的帽子,顾客又是实践哪一种“美”?日久天长,这“师傅”二字也就不值一分钱。叫“师傅”叫得再响亮,售货员的态度也不一定会好起来。“师傅”之称,代替不了思想教育、管理措施等等方面的改善,也保证不了售货员崇高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反而让人们沾染一点阿Q气息,使应当整顿、从而得到提高的“八大员”的社会地位蒙上一层受尊重的假象,这难道是什么“美”吗?<br/> 可笑的是,我们的战士也被有的人称为“解放军师傅”。真是毫无意思。我国不问党内党外,职位高低,是男是女,一律称“同志”,闻名天下,堪称先进,足以自豪,应保持这个美德。至于各行各业的真正师傅,只要能虚心尊重群众,“好为人师”就没有什么不好,而值得尊敬。乱叫人“师傅”,乐听人叫“师傅”者,对这种“新”风,应分辨是美是丑了。

春天来了(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春天来了〔版画〕 袁振璜

“天之骄子”

第8版()<br/>专栏:<br/><br/> “天之骄子”<br/> 夏守甫<br/> 四十年前,刘少奇同志和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在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特派我方盐城县十四区区长兼县立上冈中学校长赵敬之同志,去创建由我党领导的盐城县县立中学。<br/> 赵敬之同志结合自己在上海劳动大学的学习体会,设计了一枚新颖独特的校徽。它体现了既要象抗大、劳大那样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又要象普通中学那样不放松文化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教育。陈毅同志看了这校徽后兴奋地翘起大拇指说:“这是苏北中等教育史上的‘天之骄子’罗!”<br/> 该校从创办到全国解放的九年中,虽然历经艰难险阻,转移数千里,牺牲数十人,但一直坚持敌后办学、火线上课、游击教育,培养了人才,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