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短评

这也是一种文明
一个有六十年历史的高矽老矿,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二十三年无一例矽肺病人,令人高兴,也给人启发:生产可以讲文明,生产应该讲文明,文明生产应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要求。
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落后、愚昧而讲的。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把人作为机器的附属品,对于那些按其性质来说有害健康的生产过程,或对采矿业中有危险的生产过程,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直接造成工人生命和健康的危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斗争,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劳动条件才逐步有了改善。但是,从根本上讲,资本家搞所谓文明生产,毕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我们国家里,从新中国一成立,尽管发展工业的资金很不雄厚,国家还是将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实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列为对企业的基本要求之一,3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著名的大庆、江西西华山钨矿(见1980年6月20日本报)和下垄钨矿、湖南长岭炼油厂(见1981年5月12日本报)等等,就是我国文明生产企业的先进代表。社会主义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者的需要。这是我们搞文明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文明生产的根本标志。
最近,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明生产,以近代科学技术水平和对工人高度负责为基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结合,是精神文明在企业管理上的具体表现。下垄矿和其他先进单位的经验证明:只要领导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企业搞好文明生产的重要意义,把保护劳动力与完成生产任务统一起来,按照科学规律组织指挥生产,依靠群众,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认真改善劳动条件,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完全可以做到。
我们的工人同志是有“革命加拚命”的觉悟的。革命不是蛮干,“拚命”不能违章。在生产中认真学习劳动保护知识,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劳保制度,也是一种文明。要加强对职工群众文明生产、安全作业的教育,使每个工人在生产岗位做到“五讲四美”。


第3版()
专栏:

讲安全 讲文明 讲卫生
下垄钨矿二十三年无矽肺病人
本报讯 到1981年底止,江西下垄钨矿从1958年开始接触粉尘作业的1,223名职工,经历年胸片检查,无一例矽肺患者。这一纪录在全国安全防尘中名列前茅。
矽肺病是由于长期大量吸入石英(游离二氧化矽)粉尘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疾病,直接影响呼吸,容易合并其他疾病造成死亡,对冶金、煤炭的井下工人威胁最大。江西下垄矿是个有60年历史的老矿,矿脉和围岩中二氧化矽含量高达58—97%。解放初期,井下工作条件较差,作业面粉尘浓度很高,陆续出现一些矽肺病人。严峻的现实引起了下垄矿领导对安全防尘工作的重视。从1958年起,他们抓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采取以水风为主的综合防尘措施,使全矿90%以上的作业产尘点粉尘浓度从1973年起一直巩固在国家标准每立方米二毫克以下。
二十多年来,下垄矿领导以对工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防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安排生产时,将防尘工程列入建设项目。他们先后建成了26个高压水池,铺设9万米供水管道,为全面实行湿式作业提供了条件。1980年他们又进一步改善了整个矿井的通风条件。
为了保证全矿防尘设备的维护和日常管理,下垄矿在依靠广大群众搞好防尘的同时,一直注意发挥防尘骨干队伍的作用,全矿始终保持一支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占接触粉尘总人数7%左右的专业队伍。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带动群众,进行了大量工作。
在不断完善防尘设施和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下垄矿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防尘制度,并把执行制度的监督权交给群众。
在生产中,下垄矿还结合减尘、降尘、排尘和个体防护四个环节,努力改革生产工艺和工具,这些对提高安全防尘水平都起到一定作用。
安全防尘促进了生产。二十三年来,下垄矿除有一年只完成调整计划外,其余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李南


第3版()
专栏:

考书记
去年12月24日,湖北省襄阳地区农业技术干部职称考评委员会为随县两位县委副书记举行农艺师论文答辩。这件事轰动了县委机关,好奇的人们奔走相告:上面来了专家,要考县委书记!
答辩小组负责人罗有仁农艺师向记者介绍说,程运铁和杨斌庆两位副书记不但有多年领导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还分别具有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近几年,他们又通过专业培训和艰苦的自学,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平。最近,两人都写出了论文。根据本人的要求,经过县考评委员会考核,同意他们晋升为农艺师。根据有关规定,地区考评委员会决定为他们举行一次论文答辩。
下午3点,论文答辩在县委会议室举行。主考席上坐着襄阳地区4位颇有名望的农业专家。别看两位县委领导平时指挥千军万马,今天在专家们的面前,仍不免有些拘束。罗农艺师首先向程运铁说:“请你运用大农业的观点阐述农林牧副渔综合布局和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程运铁是主管农业生产的县委副书记。他所写的《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论文,对提高水稻产量起了指导作用。前年该县水稻白叶枯病受害面积40多万亩,造成粮食减产,去年全县基本未造成危害。他稍加思索,便有理有据地谈了自己对所提问题的看法。接着,专家们又对白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问题提问。老程也流利地一一作了解答。专家们不断点头称是。
第二个进行答辩的是副书记杨斌庆。专家们给他出的题目是“棉花后期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栽培条件的要求”。杨斌庆曾经对棉花后期管理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探索,并写出了两篇论文,对指导全县棉花生产起到较好作用。杨斌庆还有较丰富的棉花栽培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他曾经与棉花技术员一道参加考核,并得了98分的好成绩。所以他能很沉着熟练地回答专家们的提问。
专家们严格要求,认真提问;答辩人一丝不苟,从容回答。考场气氛严肃而又热烈,有时象师生之间的问答,有时是同志式的探讨。这里,没有领导与被领导之分,只有师生之谊,科技工作者和党的领导干部亲密无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了。
下午5点钟答辩结束,考场空气顿时活跃起来。参加旁听的干部高兴地说:“书记象小学生一样接受专家们的考试,这在随县还是头一遭。”专家们对今天的答辩感到满意。他们认为两位副书记的论文,论点是正确的,论据是充分的,有独到的见解,实践效果也是好的。专家们激动地说:“看到领导干部带头向知识化、专业化进军,受到很大鼓舞,我们的干部队伍有希望,四化建设有希望。”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蔡祥斌


第3版()
专栏:

生气勃勃的职业教育
——吉林省镇赉县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调查
镇赉县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在全县50万公顷土地上,既有肥沃的耕地,富饶的草原,也有广阔的水面和适宜发展林业的荒地,是个农、林、牧、副、渔都大有作为的好地方。但是,过去这里却长期戴着经济落后的帽子。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镇赉县委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这里经济发展所以慢,主要原因:一是党的各项政策不落实,群众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二是技术人员缺乏,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基础太差。这里盛产土豆,但是吃粉条却要从外省买,因为自己没有技术,不会漏粉条。镇赉有两万多公顷的水面,可是自己不会繁殖鱼苗,要到安徽、湖北去买,不仅运输困难,而且因为气候不同,鱼苗成活率很低。这些事实告诉人们,不抓教育,不培养人才,不发展科学技术,生产要大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镇赉县委去年从全县机动财力中,拨出了50%来办教育。
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多少?他们根据1985年全县经济发展规划对农、林、牧、副、渔发展的要求,全县统一规划,开办农机、农技、农电、畜牧、水产等5个专业技术班,招收了400名学生。学生由全县统一招收,学制二年。专业课和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大约各占50%。专业班的主要任务是为大队培养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回生产队劳动。但县委明确规定:农村社队在招工用人,安排各种技术人员和提拔干部时,要优先录用专业班毕业的学生;学生回生产队后,其劳动报酬要略高于当地上等劳力的水平。
办职业技术学校,很多具体问题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解决。因此,镇赉县委明确提出,修桥补路办教育人人有责,培养人才是全党的大事,有关的业务部门都要管。要求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教育部门牵头,分工负责,联合办学,并对办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比如师资问题,规定普通文化课的教师由教育部门调配,专业课教师由专业部门解决。由于开设的这些专业都是生产发展所急需的,所以专业部门办学的积极性也很高。县农业局一共只有4名技术人员,一下就给农技班派去两名当专业课教师。
经费问题也是这样。县委规定,用三个办法解决,即教学费用由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必需的办学经费和学生伙食补助费由县财政辅助解决,其他靠师生勤工俭学收入解决。两年多来,教育部门为专业班和技工学校筹集资金5.1万多元,县财政部门拨给专业班学生的生活费补助累计已达5.2万多元。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镇赉县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在看来,办职业技术学校,以县为单位,统一设点,统一招生,比起各公社自己办学有不少优点:第一,专业能够相对稳定,适宜连续办学,不至于办一两期,毕业生就饱和了。专业课教师、教材也比较容易解决,这对于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都是有利的;第二,便于统一规划。需要哪些专业,应该招收多少学生,县里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性;第三,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加强领导。而且发展这样的学校,可以解决一批不能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这些学生原来认为自己不考大学,反正回家生产,学习积极性不高。上了专业班后,他们看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直接为四化建设服务,学习热情大大提高,流失生很少,巩固率都在90%以上,超过了普通中学的巩固率。由于教学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学生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在生产中用得上,因而很受群众欢迎。水产班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在老师指导下,繁殖出鱼苗100多万尾,跟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繁殖300多万尾,部分解决了鱼苗紧缺的问题。
镇赉县的同志认为,办专业班,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目前,国家不可能给地方培养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举办专业班,培养大批初、中级技术人才,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矛盾。所以镇赉县委决定,专业技术班还要多办一些。
庄永龄 沈兴耕


第3版()
专栏:

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职业病普查总结会上,代表们认为,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是当前预防职业病工作的重要一环。
职业病,是由生产中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健康损伤。一般讲,我国工矿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时,就对防止有害因素影响工人健康有明确要求。投产后,有关工种也有整套的操作规程和个人防护制度,对个别危害严重,无法治理的企业,国家的政策是一旦发现,坚决停产转产。所以说,在接触有毒害的岗位工作,只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工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保障的。
但是,前些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企业管理水平下降,劳动保护无人过问。大量增加的新工人不懂职业病防治常识,地方新办的中小企业里,不少干部缺乏工业卫生知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职业病增多。由于不懂或缺乏卫生知识,有些矿工下井不戴防尘口罩,纺织工人不戴防噪音耳塞,手工包装农药的工人不戴防护手套。工人在铅、苯、汞等有毒环境里吃饭、抽烟、喝水、休息的情况,也十分普遍。有的领导甚至把接触毒物的工人下班后洗澡、统一换洗工作服等,看作额外的事情。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认为,这种不文明的习惯不改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一些经验丰富的熟练工因职业病提前退出工作岗位,将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很不利。要是能够加强宣传教育,使干部和工人具备一定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把戴口罩、戴手套、不在有毒环境里吃饭,下班认真洗澡这些花钱不多而效果显著的办法实行起来,职业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许多省的经验也证明,接触有毒物质的干部、工人一旦懂得了职业病防治知识,他们是愿意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改善劳动条件的。秦皇岛市蓄电池厂是个集体企业,缺少资金,又面临下马的危险。但是,他们听了市职业病防治所的同志关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介绍后,仍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安装了一套通风排毒设备,使车间毒物浓度接近国家允许标准。无锡市机械局还用考试的办法,推动主管生产的领导干部学习掌握职业病知识。这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普及职业病知识的宣传规模小,深度不够,“死角”比较多,甚至有些主管生产的领导干部,对职业病防治知识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许多同志建议,各种宣传工具应采取多种形式,配合每年的“安全月”,宣传防治职业病的知识。
常里


第3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一种地方病。在北方俗称“大脖子病”、“沙膆”、“瘿袋”等,在南方俗称“大颈病”、“气颈”、“颈肉瘤”等。此病多发于远离海岸的山区、半山区。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主要是机体缺乏碘元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碘,必须从外界摄入。如果自然环境中缺碘,生活于该地的人就会患病。地方性甲状腺肿除因自然环境中缺碘外,偶尔也可由其他因素引起。
甲状腺是决定人体发育的重要器官之一。它位于颈部,贴近喉与气管。其作用是把碘化物合成甲状腺素,促进体内蛋白、脂肪、糖、维生素、水、盐等的代谢。这对人体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正常的甲状腺只有半两左右。人体缺碘时,甲状腺就不能正常工作,引起肥大增生,形成肿块。这些肿块如果很大,就会压迫周围的气管、食道、血管、神经等,产生呼吸困难,影响吞咽,声音嘶哑,头昏头痛、疲乏无力等症状。目前,国内外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方法,仍是针对病因给予碘剂。在预防上,有效、简便的方法是在食盐中加碘。食用碘盐,无病可以预防,轻症可以治愈,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建国以来,我国的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北方病区已有88%的县普及了碘盐,1.5亿病区人口吃上碘盐。但是,坚持不懈地搞好病区碘盐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仍然是今后的艰巨任务,需要继续努力。
卫辑


第3版()
专栏:文物

他一片赤诚爱护祖国文化遗产
农民赵一瑞十年来交国家八十多件出土文物
浙江省温岭县冠城公社桥里大队社员、共产党员赵一瑞,十年来上交给国家的历史文物共有80多件。这些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汉陶罍和晋、唐、宋、明各代的瓷壶、瓷瓶、明器、铜镜等。
赵一瑞初中毕业后被推荐为大队业余文物通讯员。他认真学习文物政策、法令和文物知识,一片赤诚从地下发掘、保护文物献给国家。
赵一瑞为保护文物,不怕脏,不怕累。有一次,大队平整土地时挖到一个古墓,赵一瑞发现墓穴里有一堆铜镜、铜钱和瓷壶等物。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器物都被污泥垢土封住。他连忙跳进墓穴,用手小心翼翼地扒开污泥,一一取出揩净,专程送到县文物管理部门。经过鉴定,这些都是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
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赵一瑞特别留心文物动态,一发现有文物苗头,就赶到现场进行挖掘、保护。有一次,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口大瓷缸。他闻讯后马上赶到现场挖出,经过鉴定是一口汉代的陶罍。
在做文物工作中,赵一瑞接触到不少造型精美、制作奇巧的历史文物,都无保留地献给国家。1979年4月,他在自家宅基地上挖到4只明代瓷碗,个个玲珑精致,图案非常漂亮,家里人见了爱不释手,要把它们留在家里观赏。赵一瑞说,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物都是国家财产,我们决不能占为己有。他把这四只瓷碗全都交给了国家。
赵一瑞保护国家文物的爱国主义行动受到文物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表彰。
林良方


第3版()
专栏:文物

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政府
奖励保护古矿冶遗址有功人员
最近,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在黄石市召开大会,奖励保护大冶铜绿山古铜矿冶炼遗址有功的单位和个人;表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露天开采车间等单位以及黄华臣、齐会彬等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精心保护历史文物的爱国行动和好思想。
大冶铜绿山遗址是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处重要的古矿冶遗址。现已发掘出古矿井七处、古代井巷三百六十余条、古代炼铜炉八座,清理出了大量的古代采矿和冶炼工具以及生活用品。这些珍贵文物的发现,说明它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久远、生产时间长、规模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采矿与冶炼相结合的遗址。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我国冶金发展史,同时也为解决我国灿烂的青铜文化中铜的来源问题,提供了珍贵资料。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矿冶技术发展具有独立性和连续性,其技术水平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这就有力地否定了国外有些人所谓中国青铜文化外来说的错误观点。
这一遗址是一九七三年首先由铜绿山矿在开采过程中发现的。矿党委对这一遗址的保护和发掘工作十分重视,为保护这一遗址作出了贡献。


第3版()
专栏:文物

扬州注意保护“活文物”
最近,文化古城扬州开展古树名木调查活动,发现百年以上的名贵树木300多株,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养护这批珍贵的“活文物。”
据初步调查,全市列为古树名木的共有306株。其中,有百年以上的桧柏79株,古树桩盆景29株,琼花(聚八仙)3株。长达五百年以上,被列为一级保护(国家级)的18株。
在现已查明的古树中,特别珍贵的有原木兰院内的唐代古银杏、唐代槐古道院的古槐,扬州地区第二招待所内约有七百年历史的古紫藤,以及普哈丁墓园的古柏。此外,他们还发现有近百年左右历史的国外树种,诸如圣诞树、薄壳山核桃等。
这些百年古树名木,既为研究扬州的佛教、道教、文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是研究帝国主义侵华历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见证。
全季良 姜正德 陆振声


第3版()
专栏:

八十五岁的书法家林散之最近担任南京市少年儿童书画会的名誉会长。图为他和小书法爱好者亲切交谈。 刘小元摄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医院在中药的煎制过程中遵古炮制,认真地掌握火候、用水、时间、顺序。这是煎药室的工作人员在煎制中药。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