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万紫千红才是春
——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王小妮
在山西省晋华纺织厂,有一个被人们誉为“开不败的花朵”的姑娘,她叫王小妮,是细纱车间高支纱挡车工。从进厂到现在,她一直出满勤,干满点,看高台,夺高产,七年干了九年零七个月的活,被命名为山西省的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帮助别人超过自己
去年5月,为迎接八省、区操作技术能手选拔赛,山西省心灵手巧的人间织女汇集晋华纺织厂参加比赛。选手们个个准备在赛场上一搏。然而王小妮这阵子比别人更忙,她一会儿帮助这个选手包卷粗纱,一会儿向那个选手传“绝招”,要么就不声不响地给上车的选手当“清洁工”。本厂的一些青年工人看着心里直着急,有的说:“小妮真傻,学雷锋也不能在竞赛场上学呀,这是比赛呵!”
她的教练员东桂琴心里也有些不踏实,找到小妮认真地说:“领导上把你从车间抽下来,是让你在省里创好成绩。现在,你把时间都消耗在别人身上,将来我们不好交代。”
“东师傅,一人力量孤单,众人力量推倒山,大家都学好了,不是比我一个人好更好吗?”
小妮充满感情的回答,使东桂琴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啊,小妮是个有志气、有毅力、有智慧的姑娘,她为了攀高峰,拜师学友,班中练,回家也练。纱把指头拉出了一道道血口,也不间断练功,硬是使连接十根头的速度由原先的五十四秒缩短为二十六点四四秒,换单根粗纱的速度由原来的八点二秒缩短为五点六秒,质量多为一百分。从此,不论是省外的技术“尖子”,还是本厂的徒工,只要来求教取经,小妮总是手把手地传授操作要领,把自己总结出来的“绝招”献出来。现在,拚搏的时刻到了,她还是这样毫不吝惜地把时间送给了别人,无私地传经送宝,她想的是多么深远啊!对后进满腔热情
王小妮所在的细纱车间有一个码纱工小李,过去曾因请病假未批准,就赌气把管理人员揍了一顿。事后受到开除厂籍、留厂察看的处分。小李心灰意懒。王小妮主动热情帮助他,她见小李有时不吃饭,就三番五次地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吃。小妮的盛情和真诚感动了小李。在小妮家,他受到全家人的热情接待和苦口婆心的劝导。
一颗冰冷的心被融化了,小李又重新活跃在工作岗位上。平时一干完自己的活儿,小李就主动地帮助别人干这干那,一会儿也闲不着。只过了一年时间,厂里就取消了对小李的处分;不久,小李又加入了共青团,成为生产上的一名骨干。欢迎别人找“岔”
1979年9月,正是全国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时候,王小妮刚从高支纱调到了中支纱挡车,就碰上了检查。检查员发现她的机子上有一个锭带打了扭,按规定扣了零点一分。
许多人为小妮报屈,认为她刚到中支纱,技术当然不如原来熟练,应该原谅。刚落纱就上车,扫车不注意也能造成打扭,不一定是小妮的毛病,不该扣这零点一分。检查员也后悔当时不该找小妮这个“岔”。小妮却高兴地说:“考核标准对谁都一样,问题出在我的车上,而我又没有发现,这分应该扣。”她的想法与车间的领导想在一起了。由于这个小小的质量问题,她在庆功会上只记了个二等功,没有披红领奖,但她心里却很踏实。总嫌自己为国家贡献少
一天晚上,王小妮的母亲宋大妮等待女儿回家吃饭,直到夜间十一点,还不见影子。她暗自思忖:“这丫头早上六点就去了厂里,到现在还没回来,准又是加班了。”不一会,小妮急匆匆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对母亲说:“厂里人手紧,我还得加一个班。”老人望着女儿带血丝的眼睛,尽管心疼,但还是默默地点头赞许了。小妮临出门的时候,她把两个鸡蛋塞进了女儿的兜里。
这一天,王小妮下了早班以后,一直留在车间苦练挡车工作法,夜班接班时,她发现还有几台车没人开,就软磨硬磨地留下来,一直干到第二天清晨才离开厂里。
还有一次,小妮上夜班,见她的车旁还有几台车停着,便主动找值班员梁玉拴说:“梁师傅,再给我扩几台车吧!”梁师傅想,一个挡车工按规定每人定额看三台车,一千二百纱锭,可小妮已扩到五台,看了二千纱锭,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这怎么行呢!在小妮的再三要求下,梁师傅只好答应她再扩一台车,看二千四百纱锭。大家向小妮投以钦佩的目光。但也有人不理解地说:“小妮只挣三十八元五角钱,却干了两个人的活,经常连轴转,图个啥呢?”对这些议论,小妮从不放在心上,她有着自己的信念:旧社会,父母从河南逃荒来到晋华,父亲挨过把头的皮鞭,坐过日本鬼子的老虎凳,一天只挣一角五分钱,母亲给人家拆洗一身衣服才能换回三两米。如今,国家对我们照顾得这么好,比起党和群众给我的荣誉,我给国家干的还是太少了。” 邓琮琮


第3版()
专栏:

王淑琴为儿女节俭办婚事
本报讯 记者张淑英、通讯员崔志宏报道:天津市河北区车六经路街居民王淑琴,先后6次为儿女办喜事,都做到不收彩礼,不摆酒席,受到人们的称赞。
王大娘是居委会的街道代表,老伴是工厂退休干部,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
1970年,王大娘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回天津结婚,全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就算办了喜事。不久,王大娘又用公共汽车送走了大闺女。以后,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也照着哥哥、姐姐的样子办了喜事。今年,二十五岁的小女儿要结婚了,亲戚和邻居们都很关心,有的要给订酒席,有的给张罗找汽车。王大娘对女儿说:“结婚是为了过好日子,不是摆威风,应该象哥哥姐姐那样,移风易俗走正道。”女儿听了母亲的话,与未婚夫商定旅行结婚。结婚那天,她骑自行车到了婆婆家,同全家人吃了顿新婚喜面,然后,一对新人乘火车到大哥家串了两天门。


第3版()
专栏:

福州部队某军和驻地群众
互帮互学共建精神文明
本报讯 记者陆克亮、通讯员崔宗建报道:福州部队某军指战员与驻地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文明中互帮互学,并肩前进。一年来,部队有31个集体和16名个人被评为精神文明标兵;与部队挂钩的单位也涌现一批“文明村”、“文明镇”和“文明学校”。
去年3月,连江县潘渡公社潘渡大队发生火灾,大批民房着火。与这个大队挂钩的某团指战员不顾烈火烧身,奋勇抢救。社员生命、财产保住了,部队49名同志却被烈火烧伤。火灾过后,干部战士又自动捐款捐物,救济受灾群众,帮助重建家园。潘渡大队党支部运用这些活教材对社员进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颂扬人民子弟兵的美德,批评一些社员自私自利的不良风气。现在,这个大队学习解放军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吵架村”变成了“和睦村”。
晋江县石狮镇澎田大队是个侨乡,某团二连和这个大队为搞好精神文明,分别办起文化活动中心。两个文化中心经常交流经验,互相宣传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好人好事,开展读书、读报、棋赛、球赛等健康的文体活动,把思想教育寓于美育智育之中,互相促进,共树新风,二连和澎田大队双双被评为建设精神文明先进集体。


第3版()
专栏:思想论坛

应尽的职责
兆全
关心群众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政部门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各种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地为群众解决诸如买菜难、吃豆腐难、乘车难,直至上厕所难等等实际生活问题,因而受到群众的欢迎。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不是这样。他们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不大关心,不是说问题很多,难办,没有信心去解决,就是借口“芝麻小事,无关紧要”,能推就推,能拖则拖。诚然,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的确是多。但是,多,除了历史的原因以外,不正是我们平时“推”和“拖”的结果吗?多,不正是说明我们工作没做好,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吗?其实,许多问题,只要到群众中去,同群众一起动手,是可以解决的。对于某些一时还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也不应采取回避态度,而是应向群众说明真实情况;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群众是会体谅政府的暂时困难的。
衣食住行,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天天都要碰到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能说是“芝麻小事”吗?我们把群众生活中应当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从这些“小事”上看到我们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他们就会响应党和政府的各项号召,作好本职工作,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党和国家的许多大政方针已经定下来了。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振奋革命精神,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地为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工作。


第3版()
专栏:

筹办街道工厂 安置待业青年
离休干部吕学政受到群众赞扬
本报讯 江苏省海安县离休干部吕学政,热心帮助居委会办街道小工厂,解决了160多名城镇青年的就业问题,受到群众的赞扬。
吕学政同志今年61岁,原为山东省鄄城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1970年组织上安排他回老家海安县离职休养。近几年,吕学政看到很多青年没有工作,他三番五次到海安镇前进居委会,同几位基层干部商议,由他承担筹建一座小型内衣针织厂。他和大家一起,利用原街道综合厂的资金,先盖起了12间简易厂房。然后,他一面与外地化纤厂取得联系,派出12名待业青年前去学习纺织技术,一面到苏南地区买回了6台针织横机,从上海购回了一部分纺织原料。1980年5月,吕学政筹建的针织厂正式投产,一次就安排了待业青年50多人。目前,针织厂已安排了120多名待业青年。他们还为几家大厂输送了40多名技术熟练的青年工人。
吕学政同志帮助街道办厂,做到尽心尽力。他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到厂上班,配合厂里的干部做青年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这个厂的生产不断发展。1981年,全厂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3倍多,纯利润增长8倍多,现有的120多名工人,月平均工资超过了40元。针织内衣质量名列南通地区第二位,产品畅销全国八个省、市。
吴其刚 刘竹园


第3版()
专栏:五讲四美

四姐妹服侍五保老人十八年
在最近召开的山东省新长征突击手(队)代表会议上,桓台县起凤公社西三大队共青团员王翠萍等四姐妹十八年如一日,服侍五保老人的事迹,博得代表们的热烈赞扬。
1963年,当时只有16岁的大姐王信荣,响应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主动担起了照顾五保户王士珂老两口日常生活的担子。从此,她冬迎风雪,夏冒酷暑,天天往老人家里跑,帮助他们分柴分粮,担水推磨,拆洗缝做棉衣、被褥。196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穿过村子的乌河在一连几天的滂沱大雨之后,河水冲破了堤岸,住在河西岸的王信荣、王士珂家,都灌进半米深的水。这时,17岁的王信荣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和她的几个小妹妹,而是两位老人。在她的呼救声中,来了一个队干部,背上了体弱多病的王士珂,她自己扶着王奶奶,帮助他们脱离了险境。
1969年,大姐结婚了,二妹王信花接过姐姐服侍王士珂夫妇的担子。不久,她父亲王行喜胃穿孔做了手术,弟妹年纪都小,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这位只有19岁的姑娘肩上。她除了参加集体农活,自留地的耕种锄耪,浇水施肥,挑水推磨,赶集上店,里里外外,忙的脚手不闲。可她还是天天到王士珂家帮助做活,对待两位老人象姐姐一样知冷知热,从没说过一声苦和累。
1971年,王信花在生产队看机磨,为抢一把掉在机器里的扳手,右臂受重伤住了院。她的三妹共青团员王翠玲接替上来,帮助老人拆洗缝补衣服、被褥。姐妹都说翠玲少言寡语,可她对王奶奶的生活却体贴入微。王士珂老人1976年初病故后,王翠玲为了不让王奶奶受孤单,把铺盖搬到了老人的炕上,和她睡在一起,拉呱家常。早晨起来,给老人端屎倒尿,梳头洗脸。
四妹王翠萍从小是个积极要强的姑娘。1976年夏天,她高中毕业回到家,正赶上三姐出嫁。母亲问她:“你三个姐姐不怕脏和累,照顾你王奶奶十几年,她们结婚走了,你这个高中毕业的团员怎么办?”她回答:“照姐姐的样子做。”这年,唐山地震波及桓台,王翠萍在王奶奶家院子里搭起防震棚,天天跟老人住在一起,渡过了地震危险期。
四年多来,王翠萍白天抽空为王奶奶洗衣做饭,晚上为她捶背按摩。村里或邻村演戏、放电影,王翠萍就拿着椅子,搀扶着王奶奶去观看,冬天站在上风头为老人挡风,夏天为老人扇扇,外村人见了都误认为是这位老人的亲孙女呢。
如今,五保老人已经是91岁高龄了,王翠萍依然象她三个姐姐一样心贴心地照顾她。她的三个姐姐也时时惦记着这位老人,每次回娘家,总要捎点好吃的,上老人家里问寒问暖。
本报通讯员 王发昌
本报记者 袁文忠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老板永远是对的
——职员守则
本期“今日台湾”专栏,从台湾报纸上选了几篇文章和几幅漫画,原样登在这里,读者可以从中看看台湾的社会现实,听听“小市民的心声”。 ——编者
(注:以下各则并非虚构。读者若是不信,不妨去问问那些当老板的人。)
第一则,老板永远是对的。
第二则,不论你做了多少工作,你还是做得不够。
第三则,你还没做的工作总是比你已经做了的工作,更为重要。
第四则,关于事假,任何理由都不接受。因为公司的业务,比任何私人事情都更重要,尽责的职员绝不会因私而废公。
第五则,关于病假,任何理由都不成立。公司方面不再接受医生的证明。因为公司认为,职员要是能够去看医生,就能够来上班。(附则:关于手术,公司决不允许职员擅自切除体内任何器官。否则将按照其大小,与身体体积的比例,酌扣薪资。)
第六则,关于丧假,①他人死亡,不得请假,一切丧葬事宜必须在下班后处理;②本人死亡,准予请假,但不发薪水。不过,至少必须在一个月前事先报备,以便训练新人,接办业务。
第七则,关于使用洗手间,因职员使用频繁,以致洗手间经常拥挤不堪。兹规定依姓氏笔划顺序前往使用。例如,姓氏为一划者,只能在上班时间的第一个五分钟内使用,余者类推。万一错过,必须等到第二天。
第八则,要是老板弄错了,请参考第一则规定。
文 颐和 图 卢云质
(原载《联合报》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残酷的现实
经济景气低迷,作业员(按:指工厂的操作工人)的行情连连下跌,似已掉落谷底,所受到的待遇,跟前几年相比,实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心中的无奈,真不知向谁倾吐。
苗栗县一些女作业员抱怨,当年工厂争取她们时,开出许多优惠条件,除享有教育补助、专车接送、电影欣赏福利,还安排在下午4时30分下班,以便能到夜校念书。可是如今呢?福利全没有了,工厂还故意把下班时间延到下午5时,她们如果想继续念夜校,只有走路一途。
工厂负责人如此现实的作法实在太绝了,也显示他们毫无企业家精神。因为,经济不景气总会过去的,今天把作业员一个个逼走,一旦阴霾一扫而光又雨过天晴,熟练的作业员将到那儿去找呢?
(原载《联合报》1981年11月26日)(附图片)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爱心的绝招
郑玥琹
我在一家不小的育幼院工作。就因“规模不小”,因此常有电视、电影传播事业之类的机构到此录影。前些日子,某个单位的理发公会到此为院童们义务理发,顺便作为抛砖引玉的一种义举。
当天上午,录影队一大彪人浩浩荡荡到达,顿时,使整个院里充满人潮。而孩子们由于人数多,理发时的场面是很壮观的;镁光灯不停地闪着,剪刀也不停地挥动着、地上立刻出现了片片黑斑。此时,一位理发师在孩子不及二公分长的发上剪着,眼看孩子的头瞬间将变成光秃的石头了。
“天气渐冷,太短了不好。”我过去提醒他别剪了。没想到,此位大师傅竟对我说:“不要紧,这只是做做样子,录影啦!”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凉了半截,暗想:“他们不是要来为孤儿们义务理发的吗?”但我实在不敢再想下去,也不忍心再看孩子们任他们摆弄的样子,于是捺不住心火奔离了现场。
事后,有同事对我说:那负责人责备院方没有准备个大红布条,写些欢迎之类的话。这又使我感到一阵心痛,没有爹娘的孩子已是够可怜了,而竟有人利用他们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
(原载《联合报》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石油
上化学课,讲到石油,同学们都未亲眼看见过石油,纷纷要求老师举例形容石油是什么样子。老师说:“如果真要举例形容,我想,高雄市爱河的水是最恰当不过了。”(原载台湾《中央日报》)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所得税
靠薪资所得过日子的人,每年遇上申报所得税,心中往往嘀咕,认为宽减额、扣除额及税率级距不很合理。
在高物价水准之下,衣食住行外,儿女要缴学费,还要孝敬父母,开支实在不小。如果课缴所得税,能随物价指数“浮动”,缴纳税金不致再令人发愁,那又该是多好呀!
(原载《联合报》,摘要,图 陈朝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