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赣南柑桔生产的路子该怎样走?
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在江西省赣南经过7个月的全面考察,认为赣南是得天独厚的柑桔生产地。这里有适宜生产柑桔的特优区28万亩,优区24万亩。都是丘陵地带的小山头,不占粮田。据现有结果的桔园产量计算,仅仅把28万亩特优区建设起来,柑桔产量就将占全国现有柑桔总产量的一半。他们建议把赣南作为我国柑桔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江西省和赣州地委领导十分重视这件事。对赣南柑桔生产的路子该怎样走呢?记者最近到赣南调查一些国营、集体和个人桔园,并同一些县社领导干部进行了座谈。
国营桔场对赣南的柑桔生产起了示范作用。于都县园艺场、寻乌县园艺场和信丰县脐橙场亩产量达3,300斤和4,000斤。但是,国营柑场的成本却是各种柑场中最高的。于都县园艺场平均每亩柑桔投资1,839元,每株合30多元。信丰县脐橙场建成8,000亩果园,每亩投资1,460多元,每株36元多。寻乌县园艺场建场垦地全部是义务劳动,每亩投资693元,每株12元4角。办国营桔场还有个突出的矛盾,就是与群众争地。适宜种桔子的地方,大都是丘陵地区的平缓山头,附近居民点多,人口密,山场少。一办国营桔场,就成片征收集体山场,群众不满。
据了解,大队、公社办的桔园有成效的极少。寻乌县从1966年到1968年,所有公社和半数大队办了果林场100多个,到现在剩下不到10个。南康县委介绍,龙岭公社1969年在一处很好的地方办一个果园场,栽温州蜜桔1,000亩,现在只剩下五六十亩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梓山大队油槽下生产队桔园,1974年开始到现在共种柑桔66亩,4,000株。1,000株已结果,平均株产30斤,产量是很低的。集体桔园办得不好的主要原因,一是平调生产队的劳力,生产队得不到实惠,二是桔园管理没有责任制,吃“大锅饭”,加上干部多吃多占,生产队和社员都没有积极性。
社员个人桔园,投资最省,成绩可观,矛盾最少。宁都县刘坑公社老溪大队大岭脑生产队社员黄文俭,一家6口,住在大山窝里,自然条件差,原来生活很穷困。他原籍广东,1975年在广东亲友处学到了种桔技术,就开始在房屋周围荒山坡上辟梯地种桔,当年种50棵。以后政策放宽了,他疑虑渐消,桔园随之扩大。现在已种温州蜜桔、广东潮柑、南丰蜜桔、金桔等560多株。他又种一份责任田,家肥不够,桔子主要靠买枯饼、化肥、到现在一共投资了1,500元,每亩合162元,每株2.68元。1978年开始收桔子,到1981年共收了9,220斤,在集市出售,卖了3,600元,除去成本,净得2,100元。如果他出售的桔子以国家收购价计算,也可净得1,600元。黄文俭兴奋地说,五年后可年产柑桔2.5万到3万斤。
经了解,一户五六口之家,栽种三四亩桔子,大部分依靠自己积的猪牛栏粪、饼肥和土杂肥,加上买进少量化肥,即可种好,投资现金一亩几十元,多的上百元,在房前屋后种,管理方便,老人小孩都可派上用场。社员个人种桔子比种田的利益还大,积极性更高。因此,社员个人办桔园最能充分利用民间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且没有集体和国营桔场那么多矛盾。
从以上三种桔园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社员个人办桔园好得多。从投资少、效益大,群众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考虑,无疑应当坚定不移地、脚踏实地地采取以大力支持个体种植为主、集体专业承包种植为辅的方针。凡是社员个人能种和愿意种的地方,先应让社员种,社员种不了的地方集体再种。
一些县社领导、农村干部和技术人员认为,支持社员办园最好。但也提出几个问题:一是种柑桔技术性强,社员能不能种好;二是产品国家能不能收到;三是方向有没有问题。据了解,技术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许多同志说,有名的南丰蜜桔过去都是私人种植的,说明群众可以掌握种桔的技术。其次,抓紧培训技术员,从当地知识青年中选拔,经短期分次培训,就可掌握技术,指导群众。产品收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与社员签订合同,规定70%以上的产品交售给国家。以后,社员用的化肥、农药还是要国家供应的,年年都可同产品收购挂钩,以合同形式固定起来。二、桔园所有权是集体的,产品不交售给国家,集体就可收回土地,划给别的社员种植。许多同志认为,支持社员个人种桔为主并不偏离社会主义轨道。因为土地是集体的,个人只有使用权,种植是在国家计划和扶持下进行的,产品绝大部分交售给国家。这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新华社记者
王达智 蒋秋生 张香庭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宜宾市郊人工造林三千余亩
昔日荒山一片 而今郁郁葱葱
本报讯 记者熊永年报道:四川省宜宾市近郊人工造林成绩显著,解放后在城边的两座荒山上大种其树,现有各种树木33万株,占地3,100多亩。
连接着宜宾市区的翠屏山和真武山,原来是两座荒山、坟山。从1953年开始,市委和市政府发动全市人民在两山义务植树,每年春秋两季各一次,五年共有1.3万多人次参加。同时组织了专业队,常年栽树、补树。为了加强护林和管理,1953年就成立了两山国有林管理站,订立了“护林公约”,四处张贴“封山育林”布告,组织群众义务护林小组,在各处通道站岗守护。这样就保证了幼苗的茁壮成长,五年即成林。
两山种的树主要是松、杉、柏树。从1964年开始抚育间伐,已间伐木材4,500多立方米。1959年又种植柑桔等果树8,600余株。1964年以来,共收获水果150多万斤。此外还种了一些名贵花木,如玉兰、月季、茉莉、水仙、菊花等。
现在翠屏山和真武山郁郁葱葱,一片宜人景象,给全市人民提供了一个休息、游览和锻炼身体的好场所。林区紧紧连接市区,每天上山进行体育锻炼的达四、五千人之多。这一片人工林的造成,对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增进全市人民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深受群众称赞。(附图片)
宜宾市郊翠屏山一角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谚语
△ 一棵果树三分田,百棵果树十亩园。
△ 今朝栽上一山苗,来年桃李满山坳。
△ 现在人养林,日后林养人;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 山区林是宝,没林富不了。
△ 山光光,年荒荒;光光山,年年干。
△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 千杉万松,吃穿不空;千棕万桐,吃穿不愁。
△ 到处绿葱葱,旱涝影无踪。
△ 栽杨插柳,十年就有。
△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人人栽棵树,处处绿成荫。
△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栽树木。
△ 家有百棵树,不愁吃穿住。
△ 喂猪强过喂狗,养花不如栽柳。
△ 多栽树,风沙住。
△ 要想富,多栽树。
(栗心辑)


第2版()
专栏:

赣南发展柑桔的好途径
新华社评论员
江西省赣南地区发展柑桔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潜力很大。但是,发展柑桔生产的路子应当怎样走?实践证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不应该采取以国营为主、集体为基础、个体为补充的方针,也不应该采取以个体为主、集体和国家为辅的方针,而应该坚定不移地、脚踏实地地以大力支持个体种植为主、集体专业承包种植为辅的方针。
所谓大力支持个体种植,就是要迅速将社员住地附近的小块荒坡、荒原、荒滩和田头、水边等小片空闲地固定给社员去种植。在这些土地上种植柑桔的经营、收入、出售等等权利,完全要由社员自己支配,除土地所有权仍属集体所有外,不应当再附加其他限制条件。这就是说,要把社员从事这项种植业作为社员的家庭副业来看待。国家在提供苗种和技术指导等方面,初期可以考虑无偿地供应一部分,另一部分收点成本费,这样才能扶持得起来,否则也很困难。
所谓集体专业承包,就是把那些较大块的荒山、荒原包给一户单独经营或几户联合经营。结果后的收益分配和如何经销,一律采取投标和签订合同方式加以确定,并保证严格遵守。这样,就可以迅速地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2版()
专栏:

建阳地区农村营造青年林
共青团员、青年开展竞赛,两年造林七万多亩
本报讯 记者张铭清、刘桂莲报道:共青团福建省建阳地委把育林、爱林、护林作为“五讲四美”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育林和育人结合起来,在全区组织农村共青团员和青年开展造林竞赛,取得了显著效果。两年来,全区营造“青年林”7万多亩。
1979年,全国青年造林大会在延安召开以后,团地委向全区团员、青年发出号召,要求每个团员、青年多植树,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单独营造一片50亩的“青年林”,并在全区开展“十县百队青年造林竞赛”。705个大队的团员和青年,从1979年底到1980年初,共营造“青年林”3.7万亩。
1980年11月,团地委在建瓯县召开造林竞赛总结表彰大会,评出了12个红旗单位和30个先进集体,接着又组织了“青年造林百日赛”。到1981年3月,全区又造“青年林”3.5万亩。当年底,团地委又在松溪县召开青年造林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开展青年造林的经验,又提出开展“百社千队青年造林竞赛”,要求每个团支部造“青年林”30亩,全区共3.5万亩,“四旁”绿化植树50万株。目前各团支部已落实造林面积,做好了林地和苗木的准备工作。
初春的闽北,“青年林”一片葱绿,青年人生气勃勃。一位林业干部触景生情,深有感触地说:青年造林,既造了林,又育了人,功德无量。


第2版()
专栏:

庄河县贝类获得大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梁吉勇、周国荣报道:辽宁省庄河县10万亩滩涂养殖贝类获得大丰收,1981年共采捕各种贝类1,740多万斤,比上年增长一倍多。
庄河县沿海线长,滩涂广阔,具有得天独厚的养贝条件。全县共养殖贝类十几个品种,其中竹蛏、文蛤、牡蛎、沙蚬、白蚬、海螺等品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1981年,采取国家扶持、社队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移殖苗种30多万斤,扩大了养殖面积,增加了资源。同时,进行合理采捕。


第2版()
专栏:

苏北泗洪县在普遍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改善。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社员争买手扶拖拉机。
新华社记者 戴纪明摄


第2版()
专栏:

江山县推行植保专业承包
本报讯 记者沈世纬、郭说传报道:浙江省江山县为适应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的发展,已对41%的农田实行植保专业承包,解决了“包干到户”、“联产到劳”后出现的“户户管农药,家家搞治虫”的问题,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全县农村已办起了134个植保公司和70个大队植保专业队,承包了1,400个生产队的农田防病治虫任务。植保专业化工作坚持民办,由生产队和社员自筹资金,购置的机器先入股到植保公司,再由公司分年向生产队和社员偿还资金。全县为创办植保公司、植保专业队,共筹集120多万元资金。
植保公司和大队植保专业队在实行专业承包时,都与被承包队、承包户签订经济合同,规定植保面积、作物、防治标准以及防治费用。植保公司和专业队内部,也实行“定人、定机、定面积、定成本、定报酬和分成奖励”的责任制。实行植保工作专业化以来,取得了如下一些效果:
减少了用工,降低了农药成本。江郎公社植保公司去年承包了全公社98.2%的耕地,从春粮开始到早稻收打结束,比上一年同期减少用工数58%;减少农药施用量61.5%。全县1981年农药成本和劳动用工合起来,共节约了105万元。
长期以来,农田防治病虫害,靠病虫测报站发布命令,靠电话会议指挥治虫,靠书记动手、干部包干搞群众运动,力量花得多,经济效果并不好。现在,植保专业组织与被承包单位通过签订合同,确定双方的经济责任,做到有奖有赔,偿罚分明,因而能够抓住火候,及时防治,做到“书记少操心,队长少担心,社员都放心”。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植保队伍,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目前,这个县已有常年固定的植保专业人员2,000多人,一般都掌握了农药配方、机器维修和防治病虫害的基础知识。


第2版()
专栏:

“五杆秤”解了农民愁
——从葵花籽的收购看多渠道的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1978年统计资料中还没有葵花籽的户头,这几年迅速发展,去年,种植面积达70万亩(包括盐碱荒滩),总产达1.7亿多斤。产量大幅度增加,使经销葵花籽的粮食部门措手不及,收购点、包装、仓库等都适应不了需要。有关部门算了三笔帐:一、全盟1.7亿多斤葵花籽,靠50多个粮油收购点,起码要收到1982年3月底。二、全盟粮食部门的仓库在满足了粮食收购以后,最多只能解决三、四千万斤葵花籽的容量。三、1.7亿多斤葵花籽倘若收购回来,靠粮食部门一家推销,春节前最多只能销出三分之一。葵花籽是过年过节的热门货,春节前运不出去就要滞销。怎么办?盟委和行政公署的同志认为,葵花籽不同于其他油料,很大部分用于零食,在征得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同意,决定变通政策,除粮食部门外,允许供销社、民族贸易公司、社队企业局、农管局等部门多渠道经销葵花籽,由“一杆秤”收购变为
“五杆秤”收购,由一条渠道流通变为多渠道流通。
“五杆秤”收购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粮食部门一家收购时,网点太少,很多农民卖葵花籽要跑几十里路。“五杆秤”一齐来,各部门利用现有条件一下就增加收购网点200多个,遍及各个公社。供销社、民族贸易公司、社队企业局、农管局几家收购的葵花籽基本都有包装、有仓库。销路也广了。仅供销社一家就销出4,000万斤。这几个单位在经销中环节少、手续简便、周转快,基本上做到收多少就可销出去多少。
巴彦淖尔盟允许“五杆秤”收购葵花籽,较好地解决了葵花生产中的产销矛盾。元旦前,全盟19万农户手中要出售的1.7亿斤葵花籽已卖出去1.62亿斤。光这一项农民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广大农民十分满意。 刘云山


第2版()
专栏:

东楼大队成立社员家庭副业协会
本报讯 山西忻县东楼大队在抓好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挖掘生产潜力,大力发展家庭副业。
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放宽以后,东楼大队的家庭副业发展很快,社员人均家庭副业收入,从三中全会前
占经济收入的八分之一左右,迅速上升到占三分之一以上。群众发展家庭副业的积极性很高,有的社员会喂驴,有的善养马,有的磨豆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秋后,20多户社员还准备养奶牛、水貂、蚯蚓,计划开办粉面、酱醋、香油等加工作坊。
社员们发展家庭副业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户缺资金,找不到销路,还有的技术差,不懂防疫。党支部支持社员成立家庭副业协会,解决困难,发展生产。大队家庭副业协会由会员推选出了会长、副会长。协会着手调查了全大队家庭副业生产情况,登记造册,
建档立卡。现在正筹办技术资料室,准备开办业务训练班;已确立专业技术人员,还选择了两名经济情报员收集行情,寻找经营门路,负责推销产品。


第2版()
专栏:

行政领导不能少
听到不少地方供销部门反映农副产品收购不上来,完不成国家派购任务。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有关部门放松领导也很有关系。这些地方有些部门以为现在主要靠经济手段发挥作用,行政领导不宜干预,因而对流通问题很少过问,或者领导不力。其实,行政领导还是不可少的。
去年,湖北省英山县的粮食、油脂、生猪、茶叶、梓油、鲜蛋等七种大宗农副产品,12月上旬就超额完成了国家上调任务,这同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动手,大力疏通购销渠道,有很大的关系。
英山绿茶色香味俱佳,一些单位和个人经常直接到生产队自行采购。邻近的地区也提高等级挂牌收购。前年,有个公社产干茶近30万斤,只向当地收购部门交售10万多斤;有的茶场把产品囤积在家,留给“关系户”;有的拿到外地自行销售。收购部门说好话都不顶用。去年,县委和县政府大力向农民进行“三爱”教育,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关系。同时,大力推行农商合同制,亲自出面抓二、三类农副产品的管理,组织农商双方协商签约。仅在红山公社,就由工商所鉴证了茶叶、生猪等11个品种的农商合同28份,鉴证金额达31万元。有个茶场原来囤积了4万斤茶叶,要留给“关系户”,后来,县领导人出面做工作,茶场一次就把茶叶全部交售给了国家。
木梓是英山的一“宝”。邻省有些地方以高出本县牌价一角的价格收购。过去,无法阻止外流。去年推行农商合同制以后,全县完成收购计划情况很好,产品基本上都流进了供销社这条主渠道。到去年12月上旬,全县茶叶超额27.8%,皮油超额50%,梓油超额46%,鲜蛋超额19.1%。
县委和县政府还帮助财贸部门认真研究新情况,及时改进工作。供销、粮食、外贸、食品部门积极改进收购方法和服务态度,社员零星出售农副产品随交随收,该奖励的随卖随兑现。同时还适当增设了收购网点。
英山县的事实说明,目前农村流通领域中有很多新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去研究解决。只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加强领导,很多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湖北英山县 黄向东


第2版()
专栏:

背灯草的农民为何络绎不绝?
去年6月,我从重庆乘车去自贡,途经隆昌县的双凤车站,看到有近10名农民身背庞大的灯草包袱,由于包袱太大,列车员不准他们上车。他们就向内江方向步行。随着火车行进,我看到背灯草包袱的农民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经了解,才知道因隆昌县不再收购灯草,农民只得走荣昌,下内江,不仅浪费了农民大量劳力,同时给公路、铁路交通造成不便。农民找点钱不容易,他们用9角钱左右买10斤席草,然后要花一个全劳力,将10斤席草剥成一斤灯草。试想,辛辛苦苦剥出来灯草卖不掉,他们会多么上愁。灯草是医药、工业上所需要的,人民生活中也不可少。为什么当地供销部门不收购,给生产者造成那样大的困难呢?当前,一些地方对农副产品挂“暂停收购”、“停止收购”招牌,是常有的事。这些部门不为农民着想,一有小困难就挂“停收”牌,给农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有关部门严重注意。
四川平武县古城区公所 郑祯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