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远见卓识教育先行
高密县大力普及小学教育,百分之九十八的青壮年摆脱文盲状态
新华社编者按:山东省高密县普及小学教育的经验很好。目前,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逐步完善和农村经济的日益发展,许多地区已有可能集资多办和办好一些小学。高密县的经验说明,县级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育,是普及农村小学教育的关键。
新华社济南12月6日电 山东省高密县的领导成员具有远见卓识,不满足“硬任务”的粮、棉连年增产,而认为要振兴经济必须重视智力开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他们明确提出,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普及小学教育是基础,把发展教育的重点放在普及小学教育方面。
高密县最近三年来大力普及小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现在,全县年满七周岁的儿童入学率达到98%,在校学生巩固率在98%以上,学完五年制小学课程的学生合格率今年上升到75%。60%的小学毕业生考入初中。普及小学教育还带动了农民业余教育和扫盲工作,全县948个大队中有739个大队办起了农民业余技术学校,青壮年中有98%摆脱了文盲状态。
高密县过去把教育当做“软任务”对待,认为教育是赔钱的“消费部门”,普及小学教育喊了几十年,文盲却越来越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密县的领导分析了农村新形势下文化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看到普及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认识到,发展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的基础在教育,小学又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如不从小学教育抓起,文盲就永远也扫不干净,培养各种建设人才便是一句空话。普及小学教育既是目前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又是振兴经济的长远大计。
摆脱了“教育是软任务”的偏见后,他们加强了对普及小学教育的领导。县委常委和县长办公会议每年都要专门研究几次教育工作,对教育部门提出的重大问题及时研究,速决速行。县的领导干部下乡检查生产,同时深入到学校了解教学情况,走访教职工家庭,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已经形成制度。教育经费不足,他们想方设法,从多条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一)增拨教育经费。(二)社队投资。(三)鼓励群众自筹办学经费。(四)支持和帮助学校勤工俭学。由于办学经费逐年增加,现在全县农村小学的校舍有较大的改善,80%以上的小学都是砖瓦新房玻璃门窗,一些旧的校舍也经过了彻底维修。
为普及小学,办好教育,高密县调整改革了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过去,这个县盲目发展中学,在许多小学开设初中班,初中开设高中班。致使好房子、好桌凳、好教师、好干部都抽到中学。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挤了小学,再加上小学由几个大队合办的联中管理,造成了小学散、中学空的局面。经过三年调整,全县全部取消了附设在小学的初中班和附设在初中的高中班,高中由20所压缩到9所,联中由167处合并为95处,并将两处高中和5处联中改为农业技术中学。全县755处小学都建立起独立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上保证了小学正规教学工作的进行,也便于教育部门把主要精力用在普及小学教育方面。另外,这个县绝大部分小学还附设了学前幼儿班,80%以上的6周岁儿童可在幼儿班接受启蒙教育,提高了小学一年级的起点。
高密县小学教师中,有80%是民办教师。从去年7月起,全县根据统一考核标准整顿了民办教师队伍,辞退了896名不称职的教师,从知识青年中择优录用了745名新教师,同时把民办教师的任免权收归县教育局,保证了教师队伍的稳定。还决定退掉教师的责任田和口粮田,实行联教计酬工资制。这样,克服了教学与生产的矛盾,民办教师的报酬得到可靠保证,解除了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安心教学工作。由于责、利结合,教师也增强了责任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使小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三个方面都能健康成长。


第4版()
专栏:

给煤矿建设提出论证,为四化做出新的贡献
华罗庚等专家三下两淮
中央领导同志赞扬他们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本报讯 记者陈宝善报道: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今年3月以来,三次深入安徽两淮煤炭基地。前两次,他率领几十名科技工作者到矿区考察,提出了一个合理开发煤田的论证报告。按照这个方案,建井工期可以缩短两年,提前出煤数千万吨,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华罗庚等科学家的两淮之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赞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一封信中,祝他和几十位专家安徽之行为四化做出了新贡献。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接见华罗庚时亲切地说:原来我在安徽时就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次靠科学家解决了。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今年3月,煤炭工业部高扬文部长把华罗庚请去,对他说,我们有个两淮大煤田,那里拥有200多亿吨的储量,离上海也不远,准备建设几十对矿井,但条件复杂,开发的决心难下,想请您和中国科协的专家们,帮助论证论证。华罗庚是长期研究纯粹数学的,1964年以后,用很大的精力从事应用数学研究,但论证开发煤田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碰到。他年逾古稀,血压又高,医生嘱咐每日只能工作小半天,到千里之外的矿区去,能吃得消吗?华罗庚顾不得这些,欣然接受了煤炭部的委托。
四五月间的两淮,空气干燥得令人脸上发皱。华罗庚手拄拐杖,移动留有残疾的腿,和一群科技工作者从这个井口奔到那个井口。每到一处,他都是看得十分细致,问得非常具体。两淮煤炭基地的这次论证,涉及到二十几处矿井的布局、规模、顺序、速度,此外还有铁路、通讯等一系列配套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很多数据需要查阅、计算,进行统筹规划。华罗庚负责抓总,天天要掌握各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他和大家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好好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在华罗庚的组织指挥下,专家组只用了20天时间就处理了3万多个数据。两淮论证旗开得胜!
6月下旬,华罗庚由北京带着论证方案初稿再下两淮,征求当地各方面同志的意见。其时,两淮进入炎热的夏天,灼热难当。他在座谈会上,一坐就是半天。他每次总是诚恳地希望当地的同志提意见,不要客气。并仔细研究不同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论证报告。7月份,专家组向国家计委、经委、科委、煤炭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汇报。大家认为论证报告调查缜密,论证科学,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高扬文部长紧紧握住华罗庚教授的手说:“谢谢!从两淮论证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要搞好经济建设,非依靠科学技术不行。另外几个大的煤炭基地,也要搞论证,希望我们继续合作下去。”安徽省副省长、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杨纪珂也感慨地说:“这次由华老负责搞出来的两淮论证,所费甚微,好处很多啊!”
今年8月,华罗庚第三次来到两淮。他这次来是为安徽省举办的“坑口学习班”讲课,给两淮矿区和其它一些大企业的几百名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传授统筹法、优选法。他带着氧气袋上讲台。有时讲着讲着身体支撑不住了,就在台上输氧气。别人看他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此真心诚意,同他开玩笑说:“听说外国许多科学家搞论证、传授技术,往往留个尾巴,以便下次再去请他。你这样和盘托出,不怕人家以后不请你了?”华罗庚教授呵呵一乐:“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要全心全意。虽然我们完成了论证报告,但还有责任培训一支永远不走的科技队伍,让最广大的群众掌握科学方法,加快建设步伐。”(附图片)
这是华罗庚教授在淮南潘集三号井西风井大钻机前同工人亲切交谈。孙玉成摄


第4版()
专栏:

这个专业为什么能获得新生?
上海水产学院罐头食品工艺专业,原来准备撤销,现在获得了新生。原因是:冲破“部门所有制”的束缚,实行“产”、“销”挂钩。
本报讯 通讯员史维一、记者肖关根报道:上海水产学院一个多年不招生、主管部门打算撤销的专业——加工系罐头食品工艺专业,在冲破“部门所有制”的束缚,实行“产”、“销”挂钩以后,获得了新生。
上海水产学院罐头食品工艺专业是国内培养罐头行业技术力量的老基地之一,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从1962年起,这个专业一直没有招生,去年还打算取消这个专业。这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工业局致函上海水产学院,要求该校为他们培养50名罐头食品工艺的大学本科生。在征得了原国家水产总局和轻工业部食品局的同意后,双方于今年2月正式签订了协议。5月,轻工业部食品局向八个省、自治区的轻工业部门推荐了这一做法。党的十二大以后,广西轻工业局经过人才预测,看到了技术人才的需要量很大,10月15日又致函农牧渔业部,请求将原协议的期限延长到1990年。继广西之后,四川、湖北、湖南、上海等省、市也先后向上海水产学院提出了代培罐头食品工艺专业人才的要求。
这件事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不应受部门所有制的限制,应该面向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统一计划下,实行“产”、“销”挂钩,避免和减少因“专业不对口”造成的人才浪费现象。


第4版()
专栏:

营养学家周启源教授提出
儿童缺铁性贫血可试用豆制品防治
本报讯 据《食品周报》报道:目前,北京和许多地区儿童缺铁性贫血十分普遍,妨碍了儿童健康和发育。据有关部门调查,在有的地方,因缺铁而患贫血症的比例高达70%到90%。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著名儿童营养学专家周启源教授。
这位年已八旬的周教授认为,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用药物治疗固然有效,但不如用天然食物预防和治疗更为方便。患缺铁性贫血症当然以多吃些动物肝脏和鸡蛋最好,但市场供应不足,可试用大豆及其制品来替代。大豆含铁量较高,大豆粉含铁量是牛奶粉的10倍。
周教授说,过去有人以大豆制品喂养大白鼠取得过良好效果。所以多吃些大豆及其制品对人体缺铁性贫血也会有效。因为人体对大豆里铁的吸收率为7%,而对一般植物性食物中的铁的吸收率仅为3%左右。
周教授查阅了《本草纲目》,书中对大豆的记载是:“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周教授认为:这里的“益颜色”显然指的是大豆对人体中血红蛋白的生成所起的作用,也即增加了血色素。
周教授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人进一步对用大豆预防和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进行研究。他还说,我国目前大豆货源充裕,食品部门应考虑增加豆制乳品生产,供应市场。


第4版()
专栏:

学习蒋筑英、罗健夫的高贵品质 把知识分子蕴蓄的能量发挥出来
——本报邀请出席人大会议的五位科学家座谈的发言摘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认为:
知识分子中蕴蓄着巨大的能量
我国现有知识分子的数量,对于一个有10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很少的,我们的人才是缺乏的。但是,我国的知识分子有独特的优点。从旧社会过来的老年知识分子,曾同我们的民族一起饱经忧患,在建设四化的今天,报国之心弥切。建国以后我们党自己培养起来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满怀振兴中华的时代责任感。在蒋筑英、罗健夫两位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点。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共产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可以发出多少光和热!中国知识分子中蕴蓄着多么巨大的能量!
我们有责任把这一蕴蓄着的能量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利用起来。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彻底肃清歧视知识分子的现象。我们党中央早就制定了明确的政策,党的十二大和新宪法都强调了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都是依靠力量。但下面有些单位还在搞“土政策”,有极少数的人总把知识分子看成“异己”。我想,最好请这些同志多读一读蒋筑英、罗健夫的事迹,可能会受到触动。其次,要为知识分子报效国家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知识分子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让他开展好工作,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包括住房,是起码的工作条件;至于生活待遇问题,国家也无论如何要有计划地逐步地解决。对知识分子同样要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才更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的组织领导工作要跟上。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需要组织好各方面的人才。目前,我国有将近600万科技人员,其中有110万人参加了中国科协所属的各个学会、协会、研究会,他们都是助研、讲师、工程师和主治医师以上的。如果把他们都组织到争取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对经济体制改革、管理进步等都能贡献力量。知识分子中蕴蓄着的巨大能量真正发挥出来,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一定更有把握实现。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建议:
优先保证科研骨干的工作条件
目前,开展学习蒋筑英、罗健夫活动很必要、很及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无庸讳言,前一个时期,有些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比较薄弱,在一些同志中还有许多消极因素。尽管如此,绝大多数同志还是好的、很好的。
对于象蒋筑英、罗健夫这样的好同志,就是要大张旗鼓地表扬、鼓励,提倡向他们学习;相反,也要批评那些表现差的,帮助他们赶上先进。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把力量用到开创四化建设新局面上来。我们的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先进,特别在当前国家困难,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应当优先保证那些科研骨干的工作条件,给他们较优厚的待遇。
去年,我在美国了解到,有些出国留学的高材生,担心回国后条件差,干不成事;有些国内的同志也反映工作条件不好。这是事实,应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要学习蒋筑英、罗健夫的开拓精神,不等不靠,努力创造条件,把事业搞上去;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也应当尽力提供和改善科研工作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做好工作。但是,鼓励和支持不应当是平均主义的,科研工作“吃大锅饭”也不行。要把仅有的经费更多地用在那些事业心强、有开拓能力、能出成果的科研骨干身上,优先保证那些思想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的同志能够更好地搞好工作。对于一些同志的群众关系好坏的问题要作分析,有些同志因为工作得罪了人,领导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总之,要想方设法使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们发挥出更多的光和热来。人大代表、著名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提出:
从各方面关心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
学习蒋筑英、罗健夫的事迹,大家都为他们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很多同志流下了热泪,为他们过早地离开我们而深深惋惜。死去的是不会复活了,我们应当从各方面更多关心、爱护活着的蒋筑英、罗健夫。
蒋筑英具有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根据他的思想和工作表现,生前早就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却要到去世后才追认。这说明党的组织建设中“左”的流毒至今还没有完全肃清。这几年,一些科研单位对吸收中年知识分子入党还没有引起重视,不少符合党员标准的同志长期解决不了组织问题。希望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工作尽快改进。
除了政治上关心外,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应根据按劳取酬的原则给知识分子以应有的待遇。多年来,特别是经过十年内乱,我们的知识分子的待遇是很低的。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现在多数已经成为科研骨干。他们结婚、生孩子,有的还要赡养父母,负担很重。但是,很多人还分不到足够的住房,有的成家后仍住在集体宿舍里。我们研究所有三位副研究员,一个月前还住在油库上面的简易房里。这些人的工资也很低,有的提职后不提工资。沉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使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普遍受到影响。
医疗条件,不光是中年科技人员,一些高级科研人员也比较差。应当作出规定,给科研人员定期检查身体,发现有病,及时采取措施,安排休息和治疗。只有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中年知识分子,才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人大代表、著名小麦育种家鲍文奎呼吁:
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亟待改善
蒋筑英、罗健夫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从科技人员本身来说,应当象他们那样不计较待遇,多讲贡献。但作为组织,应当关心和照顾科技人员,多讲政策。
我是搞农业科研的,农业科技人员工作辛苦,条件差,待遇特别低。最近几年,我跑了一些边远山区,那里的农业生产很落后,非常需要推广一些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山区工作尤其艰苦,在那里工作的地质、水文、气象等科技人员都有一定的津贴和补助,但在同一个地区搞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就什么补助都没有。党的十二大提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个就是农业。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很大,目前还有相当一批低产地区,只要扎扎实实推广我们已经掌握的一些先进农业技术,就能改变那里的面貌。可以说,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赵紫阳同志在六五计划报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但由于在农村搞技术推广的同志待遇过低,现在已经有一些人离开这个岗位,一些大学毕业生也不愿到那里去。据我所知,在某些外国搞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工资待遇高于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我国也应制订相应的办法,把大批年轻的科技人才吸引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人大代表、计算机专家高庆狮表示:
中年知识分子要学先进挑重担
蒋筑英、罗健夫,还有以前报道过的陈篪、栾茀等,他们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称得上新时期的英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优点,更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典范。我同他们是同代人,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学习他们的事迹,我深受感动。我们这一代人担负着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要亲手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工作既光荣又繁重。
中年知识分子从上学的时候起就接受党和人民的教育,现在的知识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当然也包括老一代科学工作者培养的心血。十年内乱,多少人无用武之地。粉碎“四人帮”,我们才有了充分贡献才智的机会。现在的中年人正当年富力强,党和人民寄予殷切的期望,此时不干更待何时!四化建设需要我们把所有的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到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知识分子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应当说,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中年知识分子的能量还没能全部释放出来。不管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应当象蒋筑英、罗健夫那样,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奋不顾身地投身于四化建设,担起历史赋予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