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国际舆论迅速报道并评价我人大通过新宪法
新宪法的诞生标志现代化建设新发展
本报讯 我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于12月4日通过新宪法后,国际舆论迅速而广泛地作出强烈反应,并加以积极的评价。东京各大报都在第二天的头版和国际版报道我国新宪法诞生的消息,大量刊登新宪法的详细内容,并发表了评论。
国际舆论十分重视中国第四个宪法的诞生,认为新宪法同“左”倾路线诀别,作了重大改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点,它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发展。南斯拉夫《政治报》报道说,中国今天有了新宪法,这是自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四个宪法,它比过去所有宪法都更为完善,最适应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日本《每日新闻》的评论说,中国新宪法可以称为是指明了达到建成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目的的道路的“建设时期的宪法”。美国《纽约时报》也说,中国新宪法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宪法”。
有些外国通讯社认为,中国新宪法强调发展经济,从法律上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日本共同社指出,新宪法“为推进现代化路线在法律方面奠定了基础”,并且“为适应推进现代化建设而整备和加强了国家体制”,这是新宪法的特点之一。日本时事社也认为,新宪法表明“中国在法律体系方面也终于整备了重视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政策”,同时新宪法明文规定重视教育、文化和知识分子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内容与现代化建设是紧密关联的。路透社还指出,新宪法规定人民公社仍将改为经济单位,取消了它的行政职能,这显然是一个“革新”。合众国际社也指出,新宪法规定夫妇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这是对宪法草案所作的一个“重大补充”。
此外,德新社着重报道了新宪法规定中国同外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内容,并指出这部宪法加强了三中全会以来“旨在中国现代化的改革方针”。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新宪法强调民主与法制,强调安定的重要意义。日本时事社指出,“新宪法明确地提出了重视民主与法制的方向,这是值得给予高度评价的”。法新社指出,中国新宪法恢复了国家主席职务和规定了国家领导人的任期限制,“这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改革”。路透社说,新宪法取消了罢工权利,但扩大了中国人享有的各项公民权利,这对十亿中国人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为此,《纽约时报》发表评论说,“新宪法强调安定”,“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文件”。
日本《每日新闻》写道,“新宪法的最大特点是规定把宪法作为最高的国法,包括共产党在内的所有政党、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遵守。……反映出为了推进经济建设需要有法律保障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个现状。”
关于新宪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也受到国际重视。
南斯拉夫《政治报》评论说,“歌词具有深刻的爱国性质,它号召全体人民起来反对敌人”,至于歌词对现在和将来的适宜性,“重要的是它们是活力和热情的象征——法国人至今还唱《马赛曲》”。路透社说,恢复《义勇军进行曲》的原歌词,是拨乱反正的“一种象征”。


第6版()
专栏:

朝鲜党和政府号召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五年来实现了30多万件技术革新方案推动了工业生产
新华社平壤电 朝鲜劳动党中央和共和国政府在致朝鲜科学院贺信中,号召朝鲜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发展朝鲜的科学技术。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11月30日在平壤人民文化宫举行了纪念朝鲜科学院成立三十周年报告会。朝鲜政务院总理李钟玉等出席了报告会。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金焕在会上宣读了劳动党中央和共和国政府的贺信。贺信说,朝鲜科学院成立三十年来,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对建设拥有自立工业、发达农业和自卫国防力量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解决了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贺信说,朝鲜科技人员今后的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实现国民经济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方面的科学技术问题,推动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的完成和八十年代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的实现。
政务院副总理郑浚基在会上作了报告。他提出,朝鲜科学工作者在大力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同时,要发展基础科学,开辟新的科学领域,把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
新华社平壤电 据朝鲜报纸报道,朝鲜自执行第二个七年计划以来的五年间,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取得成果,共实现了30多万件技术革新方案,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年至1984年)开始执行以来,朝鲜一直把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报道说,五年间,全国平均每年实现技术革新方案6万多件,为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化学和基本建设等部门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朝鲜著名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检德矿山积极采用了先进的采掘方法,使每次爆矿的采矿量最高达到2万吨。安州地区煤矿联合企业改革了采煤技术,创造了每月在一个掌子面采煤10万吨的新纪录。降仙炼钢厂、金策钢铁厂、城津炼钢厂等钢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设备,并加以技术改造,使钢铁生产提前达到了第二个七年计划末的水平。
报纸说,乐元机器厂自制成功压力机,把挖掘机主要部件的加工由90多个小时缩短到19分钟,提高工效284倍。4月3日工厂建成一条自动流水线,解放了50台设备,提高生产几十倍。平壤综合纺织厂对大型绸缎印染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提前三年三个月完成了第二个七年计划规定的任务。(附图片)
朝鲜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们在田间进行实脸。


第6版()
专栏:

声援尼泊尔工业发展合作部长级会议闭幕
各国代表强调加强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合作
综合新华社加德满都电 为期5天的声援尼泊尔工业发展合作部长级会议3日在这里闭幕。与会者一致强调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的报告说:“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声援和增强它们集体自力更生的能力,对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必要的”。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掘和进一步发挥经济和技术合作的巨大潜力,应是“发展中国家战略中的一个基本因素”。报告重申,声援尼泊尔工业发展合作部长级会议为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途径。
在过去的两天里,尼泊尔和与会国就具体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双边磋商,并且分别就在延期付款、补偿贸易或无偿援助的基础上提供技术援助、建立联合企业以及提供成套设备等达成了协议。
据报道,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尼泊尔、中国、泰国、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和南斯拉夫等1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7个国际组织的观察员。中国代表团团长陈洁在11月30日的会议上发了言,表示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相互间增进团结与合作,并决心采取积极步骤推进与其它发展中国家间的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在发展中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自1979年以来共发起和主办了8次这类性质的部长级会议,其目的是向最不发达的国家提供必要的援助。这种会议已成为“南—南合作”的一种具体的切实有效的形式。
参加这次会议的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代表陈洁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已经离开这里回国。


第6版()
专栏:

庄焰大使向伊朗总统辞行
新华社德黑兰12月5日电 即将离任回国的中国驻伊朗大使庄焰今天上午在总统府拜会伊朗总统哈梅内伊,向他告别。
会见时哈梅内伊总统对庄焰大使说,伊斯兰共和国已经明确地决定要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还列举了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和其它领域的一些共同方面。
庄焰大使向总统表示了中国对伊朗的友好感情和良好祝愿。
庄焰12月2日还向伊朗外交部长韦拉亚提辞行。韦拉亚提表示,伊朗非常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谊。


第6版()
专栏:

坦赞两国领导人会谈加强坦赞铁路运输
本报达累斯萨拉姆12月4日专电 记者马世琨、鲍世绍报道,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和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昨天在这里就加强两国关系和发展经济合作,特别是改善坦赞铁路营运问题,举行了今年来第三次会谈。
坦桑政府发言人指出,两国领导人的这次会谈是“富有成果的”。
坦赞铁路是坦桑尼亚、赞比亚和中国友好合作的成果。它于1970年破土动工,1975年竣工,1976年由中国政府正式移交给坦赞两国政府。这条横贯东非的交通大动脉,为内陆国赞比亚的主要产品铜的出口提供了最近通道,也为一些中非国家的物资的进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坦赞铁路的建成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友好合作。然而,铁路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发挥它应有的经济效益。
坦赞铁路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内部的资金调拨。赞比亚出口的铜是该铁路运输的大宗货源。由于坦赞两国都面临外汇短缺,铁路资金没有及时调拨,给管理造成困难,致使财政拮据,有时甚至难以按时支付工人工资。
其次是货源问题,坦桑尼亚希望赞比亚将更多的铜交付坦赞铁路运输,以保证其正常运输量。赞比亚认为达累斯萨拉姆港装卸效率不高,货物积压严重,而将部分铜拨给其它运输通道。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为此,今年以来,两国总统曾两次会晤,就改善坦赞铁路的经营管理作出了决定。
在今年3月的两国总统会谈中,卡翁达总统允诺给铁路以稳定的货源,尼雷尔总统答应要对达累斯萨拉姆港口加强管理,增添设施,提高装卸效率。
目前,坦赞铁路的货源较前有所增加,货运周转及达累斯萨拉姆港口的装卸状况均有所改善。这次两国总统在联合公报中对此表示满意,并鼓励两国有关机构加倍努力,以保证坦赞铁路永远是坦赞两国货物出口“最可靠和最经济的通道”。
人们认为,坦赞铁路运营状况的根本改善尚需时日,但两国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对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无疑是个很大的推动。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立此存照
最近越南《共产主义》杂志发表文章,诬蔑“中国扩张霸权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证据是“中国军队还侵占着越南的黄沙群岛”。
黎笋集团把中国的西沙群岛称为黄沙群岛,并且强词夺理,硬说西沙群岛属于越南。但是,世界上谁不知道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连越南政府总理签署的正式官方文件也是这样承认的。如果黎笋集团觉得证据仍嫌不足,那么不妨再补充一个材料:“1962年9月9日,另一架U—2飞机侵犯了中国广东西沙群岛的领空,被解放军击落。这一事件使美国惊慌失措”。如若不信,可以去查阅越南《人民报》,时间是1962年9月13日。
当然,黎笋集团霸权主义的迷梦不醒,反华歇斯底里不停止发作,再多的证据也没有用。聊举一例,立此存照而已。
·幼军·


第6版()
专栏:

法国总统接见我大使
据新华社巴黎12月2日电 法国总统密特朗今天下午接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驻法国大使姚广。他们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在各个领域里的友好关系进行了友好谈话。
今天晚上,姚广大使在巴黎举行了告别招待会。
法国参议院议长波埃和巴黎市长希拉克分别在今天上午和昨天下午接见了姚广大使。


第6版()
专栏:

我移交援建的多哥人民联盟之家
据新华社洛美12月2日电 由中国援建的多哥人民联盟之家移交仪式今天晚上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多哥人民联盟行政书记埃克洛和中国驻多哥大使靳民生出席了移交仪式,并分别代表各自的政府在移交证书上签字。
正在这里访问的以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肖剑光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友好代表团也出席了仪式。
多哥人民联盟之家座落在多哥北方山城拉马卡拉市,是一座综合性的比较现代化的建筑,包括一个大会堂(可以容纳1,500人),一个宴会厅,一个电影厅和其它建筑。


第6版()
专栏:

苏出版齐白石生平和创作的专著
新华社莫斯科12月3日电 苏联艺术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本介绍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生平和创作的专著。
这本由苏联著名艺术理论家叶夫根尼娅·扎瓦茨卡娅写的书高度评价齐白石的艺术创作,称齐白石是“诗人、书法家、金石家和风景画家”。在这以前,苏联曾出版过一些介绍齐白石生平和创作的书籍。


第6版()
专栏:资料

阿拉伯七方委员会代表团
今年9月,在摩洛哥非斯城举行了第十二届阿拉伯首脑会议,会上一致通过的关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中东问题的八项原则,要点是:以色列必须撤出它在1967年以来占领的所有阿拉伯领土,其中包括圣城耶路撒冷;重申巴勒斯坦人民在其唯一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领导下,享有自决权和行使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保证这一地区各国(包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和平。这是自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争端发生以来,阿拉伯国家共同提出的第一个建设性的、比较现实的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为此,建立了一个阿拉伯的七方委员会,负责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首脑接触,向他们介绍非斯会议的成果和阿拉伯国家寻求解决中东问题的立场,并了解他们对阿以冲突的立场,定期向阿拉伯国家元首们报告它进行接触和活动的结果。七方委员会代表团的成员包括阿尔及利亚、约旦、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的外交部长(大臣)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代表,分头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和约旦国王侯赛因率领,出访中、法、苏、英、美五国。这个委员会的代表团已经分别由哈桑二世和侯赛因率领,访问了美国、法国和苏联。
阿拉伯联盟或阿盟,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简称,1945年3月正式成立。宗旨是:密切成员国(或组织)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维护其独立和主权,协调它们的政策和活动;并普遍关心阿拉伯的事务和利益。其成员包括21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原设在开罗,1979年迁到突尼斯。阿盟成员的首脑或他们的代表参加历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阿拉伯联盟成员的最高级会议。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短评

里根的拉美四国之行
美国总统里根11月30日到12月4日,先后访问了拉丁美洲4个国家,会晤了6国领导人。里根把他这次就任总统以来的第一次拉美之行,称为“一次促进民主与和平的旅行”。不难看出,里根出访的目的主要是显示美国政府对拉美地区的重视,巩固它的“后院”,加强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影响。
美国在马岛冲突中公然袒护英国,对阿根廷进行制裁,引起了广大拉美国家的不满,使美国在拉美人民中的信誉降至新的低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转嫁经济危机的措施,又给拉美各国经济造成种种困难,使一些国家的政局更为动荡,对美国的离心倾向更为发展。
更令美国焦虑的是,目前拉美地区,特别是中美洲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连绵不绝。一些国家人民同军事独裁政权之间,军事独裁政权与要求民主改革的力量之间,各国政府和人民与超级大国霸权主义之间以及拉美各国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都在尖锐化。这不安定的局面为外来势力的渗透和控制提供了可乘之机,威胁美国在“后院”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调整它的拉美政策,以稳定“后院”局势,维护它在拉美的重大经济和战略利益。
美国总统的这次拉美之行,可能使美国和拉美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但是不可能解决作为第三世界的拉丁美洲与美国之间的基本矛盾。中美洲地区的紧张局势,更有其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只要美国不改变它对拉美国家的政策,不尊重拉美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愿望,中美洲的局势就不可能真正走向稳定。因此,里根总统的拉美四国之行的影响与效果,可能是有限的。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印尼任命海空警察新首脑
据印度尼西亚政府发言人宣布,苏哈托总统4日新任命印尼海军、空军和警察的首脑。原全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苏卡尔迪空军中将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接替阿沙迪·贾亚迪空军中将的职务。原国防部作战参谋长穆罕默德·罗姆利海军少将接替瓦卢约·苏吉托上将为海军参谋长。温伯格访问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主席斯坦鲍利奇4日在贝尔格莱德接见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温伯格是应南斯拉夫国防部长布·马穆拉的邀请于3日到达南斯拉夫进行友好访问的。南通社报道说,温伯格向斯坦鲍利奇转交了美国总统里根的一封信。斯坦鲍利奇同温伯格就迫切的国际关系问题交换意见。丹麦群众举行反核示威
大约1.5万人4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这次示威是由丹麦反对核导弹全国运动组织的。(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石油大国沙特收入增加建设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利雅得消息:沙特阿拉伯报纸《座谈报》最近报道,沙特新闻大臣亚马尼宣布,沙特阿拉伯在1981—1982财政年度里收入增长了12%。报道说,这一增长比预计的要高,它将保证沙特人民有一个繁荣的前景。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输出的第一大国,近二十多年来收入不断大幅度增加,1960年全国石油收入是三亿三千四百万美元,到1981年猛增到一千零一十二亿美元,截止今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收入又有了新的增长。沙特政府正在利用巨额石油收入,把一个原来以牧业为主的国家努力建设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当前,沙特阿拉伯全国正在执行经济建设的第三个庞大的五年计划,五年总投资额将达3,000亿美元。建设的着重点仍然放在采油、炼油、输油和石油化工等石油企业上。去年生产原油五亿一千多万吨,由于世界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今年采取了减产保价政策,但仍积极勘探新的油源,最近又在东部地区的陆上和海上发现了九个新油田,已在那里打了114口油井。炼油方面,已经在首都利雅得和吉达、延布等地建立了炼油厂,以满足国内对石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今年一座专供生产出口石油的大型炼油厂又在延布市动工兴建,加上建设中的朱贝勒、拉比格等地的出口炼油厂,它们的生产能力将达日提炼原油200万桶。
为了开发西部和南部不产油地区的经济,同时也是为了从战略上重新调整石油运输线,以防万一海湾水上通道被截断,沙特从东部油田起向西部红海岸的延布市铺设一条横贯全国长1,200公里的输油管道,该管道已于去年7月1日开通。今年8月,与这条管道平行的另一条液化天然气管道也投入使用。
沙特阿拉伯为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气正在作重大努力。随原油喷出的大量伴生气过去是白白烧掉,沙特政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投资200亿美元,兴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石油伴生气回收和输送系统。这个系统的关键部分,规模巨大的乌斯马尼亚瓦斯加工厂,已在今年夏天全面投产。现在每天有17亿立方英尺的含硫伴生气经过初步加工,源源输送到其他工厂,再加工成燃料或乙烷、甲烷等石油化工产品出口。
与石油工业建设的同时,为了长远计,沙特政府也在大力建设广泛的工业基础。在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拨出150亿美元在东海岸的朱贝勒市和西海岸的延布市建立两个新兴工业中心。目前正在执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又将投入100多亿美元继续兴建。目前这两个工业中心已初具规模,有些工程已建成投产,如朱贝勒市的年产80万吨的炼铁厂已经竣工,延布市的化工联合企业也已投产,今年10月开始向欧洲出口化工产品。
到目前为止,沙特阿拉伯全国已经建成了包括炼油、石化、化肥、化纤、天然气液化、冶金、水泥、炼铝、机械、发电、海水淡化、汽车装配、面粉、制糖等两千多个工业企业。


第6版()
专栏:

里根结束对拉美的首次访问
美国同拉美国家的尖锐矛盾尚难解决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圣佩德罗苏拉消息:美国总统里根4日在洪都拉斯圣佩德罗苏拉城同洪都拉斯总统苏亚索·科尔多瓦和危地马拉总统里奥斯·蒙特举行会谈后,离开洪都拉斯返回美国,结束了他就职以来对拉丁美洲的首次访问。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里根这次访问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主要是为了弥合美国同拉美国家之间因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冲突而产生的裂痕,以及缓和并解决同拉美国家在经济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访问期间,里根向拉美国家的领导人重申美国将恪守“泛美互助条约”和维护“泛美体系的集体安全”。他还答应美国将增加对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的经济贷款。里根对中美洲动荡的局势表示不安,他宣布,美国将增加对这个地区的援助。
里根是在4日结束对哥斯达黎加访问后到达洪都拉斯的。在哥斯达黎加访问期间,里根同蒙赫总统就两国关系的具体问题以及中美洲与加勒比地区的局势交换了意见。
人们认为,里根这次访问,虽然对美国改善同拉美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美国同它们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日益尖锐的矛盾一时难于消除。
据新华社波哥大12月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到达这里,对哥伦比亚进行了5个小时的访问。
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在欢迎里根的宴会上指出,“和平不能通过施加压力或孤立别人,而只能通过平等的援助和广泛的对话来取得”。
里根是在结束对巴西的3天访问后到达哥伦比亚的。由于新上任的贝坦库尔政府采取了更加独立的对外政策,因此里根的哥伦比亚之行引人注目。埃菲社直截了当地说:“美国和哥伦比亚之间越来越多的分歧在里根和贝坦库尔今天在波哥大的会晤中投下了一层阴影。”
贝坦库尔还向里根宣布了哥伦比亚将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决定。他在讲话中批评了美国对拉美出口商品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
里根在致答辞中表示,要尽力防止“贸易方面的专横限制”。
在里根访问期间,哥伦比亚一些城市曾发生反对美国的游行示威。
据新华社圣约瑟12月3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天在这里会见萨尔瓦多临时总统马加尼亚。这次会晤是在萨尔瓦多政府军和游击队正在国内进行激烈战斗时进行的。他们发表的一项联合公报说,里根表示美国要继续同萨尔瓦多政府进行合作,两国同意“保持直接接触,争取使双边合作达到更高的水平”。
马加尼亚在签署联合公报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当有人问及萨尔瓦多政府同游击队进行谈判的前景时,他说,他的政府同游击队“没有什么可谈判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