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2-12-03

1982-12-03新闻联播 文字版

做民族的脊梁

第8版()<br/>专栏:<br/><br/> 做民族的脊梁<br/> 崔永生<br/>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的这些话,实在是说出了全国人民的肺腑之言,足以使那些鄙中慕洋者郝颜的,应该大力张扬,使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向荣背耻。<br/>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提出了区别荣辱的分野,并且立了两极:“最大光荣”的和“最大耻辱”的。“最大光荣”的,象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为国争光的体坛健儿;取得博士学位后,拒绝国外重金聘请,毅然回国的韦钰;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按计划学习祖国急需的专业知识,回国后迅速作出贡献的王书荣等;凡在国际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和维护了祖国尊严的人,都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敬重。而“最大耻辱”的,象那些贪生怕死,叛国投敌,认贼作父之类;宣扬和实践“想发财,靠乱来”的腐朽思想,投机倒把、窃贩国宝,借权谋私、贪污受贿之流,是民族的败类,自然应当为国人所不齿。<br/> 然而,在这两极之间,尚有许多行为需要用这荣辱的分野作种种的区分。象积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军民;那些出国进修、考察,学人之长,刻苦钻研,避人之短,艰苦朴素,不卑不亢,节约外汇,为国分忧的人;那些虽跟国外人签订了资助上学的“契约”,而当对方恶意攻击祖国时,立即予以驳斥,置对方撕毁“契约”于度外的人;那些为了端正党风、民风,振作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主动将儿女的缺点错误公诸于众,以堵“后门”、镇邪气的人;那些为了建设祖国四化,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勇攀高峰的人,也都属于“最大光荣”之列,值得人们尊敬的。<br/> 与此相反,那些找窍门,拉关系,假“留学”之名,行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之实者;那些本无必要,巧立出国考察名目以赏心悦目者;那些打着“考察”的旗号,搞公费国际旅游,兼谋“家庭现代化”者;那些借工作与国外人接触之便,牺牲国家利益,不顾人格国格,低三下四地乞求对方“邀请”自己去“访问”、“考察”者;那些把崇洋媚外的思想,夹杂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之中,涂抹在个别艺术形象之上,以及在商品广告中扬“洋”抑中,助长崇“洋”心理的萌发之类,如此等等,虽不能归入“最大耻辱”之中,却可划入“耻辱”之列。<br/> 当然,小平同志所说的荣辱观,是讲应当如何对待自己的民族和事业,不是要我们傲视别人,妄自尊大,而是要我们把谦虚求实的传统民族美德,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既奋发有为,又虚心好学的优秀民族。今后,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中,不论为民族尊严、国家利益计,还是为从事实际工作者本人计,首先要使大家都知荣辱,自觉地用民族自豪感和共产主义思想,医治那些“外国一切都好”的病态心理,策励人人挺起腰杆,做民族的脊梁。<br/> 现在,参加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三千多位代表,正带着十亿人民立志求进的心声,聚会首都,共商振兴祖国的大事,这是足以启人向“荣”之心的。而人们也正这样热切地盼望着。

脊梁(外一首)——献给故乡的人民代表

第8版()<br/>专栏:<br/><br/> 脊梁(外一首)<br/> ——献给故乡的人民代表<br/> 解放军某部 程步涛<br/> 在北方,<br/> 有着大草甸、白桦林<br/> 和眼睛一样的水泡子的边境上,<br/> 当暴雨猛力冲刷铁青的山脊,<br/> 当雷电粗暴地轰击着黧黑的峭崖,<br/> 每一回,都使我想起父亲的脊梁。<br/> 那是男子汉宽厚黑红的脊梁啊,<br/> 汗珠象闪闪发光的星星,<br/> 又象条条小溪在汩汩流淌,<br/> 给我力量,给我倔强,<br/> 也给我骑在牛背上一样的快感的<br/> 父亲山脊峭崖般的脊梁啊。<br/> 我知道,一副宽厚黑红的脊梁,<br/> 对于土地,它就是收获,<br/> 对于生活,它就是希望,<br/> 而对于骤然而至的灾难,<br/> 它又是轰不塌的山岗。<br/> 啊,能够永远挺直的脊梁,<br/> 是不会陨落的太阳!<br/> 今天,我挺起胸膛登上哨塔,<br/> 野风吹皴我鹰爪般的双手,<br/> 炎阳烘烤我古铜色的面庞,<br/> 苍劲辽阔的北方啊,<br/> 给了我士兵的坚毅和粗犷……<br/> 河滨记事<br/> ——给吹肥皂泡的小姑娘<br/> 随着阵阵轻风,<br/> 升起了一个个透明的梦,<br/> 洁白洁白的麦秸秆,<br/> 吹出七彩的憧憬。<br/> 好象就在昨天,<br/> 也是这条河滨,<br/> 一位母亲心疼地扬起了手,<br/> 只因小女儿把拇指大小的皂块,<br/> 溶在玩耍的小桶……<br/> 泡儿碎了,碎了,<br/> 也碎了我的心,<br/> 顺小河飘走的<br/> 是孩子娇嫩的哭声。<br/> 今天,又看到这美丽的肥皂泡了,<br/> 随泡儿升起的,<br/> 是母女俩舒心的笑声。<br/> 河面浮着雪团般的皂沫,<br/> 捶衣棒溅起道道彩虹。<br/> 吹吧,小姑娘,<br/> 一根麦秸秆,飞出两个岁月的叠影。

林区女教师

第8版()<br/>专栏:<br/><br/> 林区女教师<br/> 陈继光<br/> 在林区的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有人说:她也是森林和绿色的代表。 ——题 记<br/> 一<br/> “同学们,上课了……”<br/> 林区女教师习惯性地拢了一下乌黑的头发,举起了教鞭,对全班五个学生说。<br/> 这些学生,有一个是一年级;有两个是二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有一个是四年级。<br/> 女教师教语文,教算术,教音乐,教图画……<br/> 地点:海拔1,500米的山巅。<br/> 时间:1950年。<br/> 二 湍急的溪水流过深沉的峡谷,奔向远方。教室外,杜鹃红了。金菊谢了。雪花又纷飞。<br/> 学生们长大了,象羽毛丰满的小鸟飞出了深山,以这小小的教室为起点。<br/> 并不只是五个,而是十倍、二十倍、三十倍的五个……<br/> 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金菊谢了。杜鹃又红了。<br/> 青山青了,满山是葱郁的树木。<br/> 女教师的双鬓白了,衬托出青山更绿……<br/> 三<br/> ……一天,从北京来了一位林业专家,他要到这偏僻的山区考察。<br/> 地区林业局局长,县委书记以及各林场的场长都陪同他前往。<br/> 专家在人们的簇拥下,驱车进了深山,又拾级登上山巅。<br/> 他一路沉默不语,真是高深莫测,不知他在想些什么?<br/> 可是,当他站在新建的林场场部门口,望着远处那屋檐下挂着一小截铁轨的小学的时候,他突然用本地语音激动地喊道:“我的母校!”<br/> 四<br/> 正在附近参加林业研究会议的代表们闻讯赶来了。<br/> 专家激动的喊声刷亮了大家的记忆。<br/> 于是,许多人拥上前去,争着和专家握手,声明自己也曾是这个小学的学生。<br/> 专家更激动了。他居然在这里,见到了曾和他同一教室,虽然并非是同年级的同学。<br/> 去拜望老师!<br/> 可是,钟声响了。白发的女教师敲响了屋檐下的断铁轨。<br/> 五个小朋友走进了教室。<br/> 五<br/> 专家也走进了教室。<br/> 所有曾在这里读过书的人也都跟随着专家走进了教室。<br/> 在多余的课桌旁,坐着这群双鬓已经开始斑白的学生。<br/> 女教师进来了。<br/> 学生们站了起来。<br/> “同学们好!”她用一如既往的深情在说。<br/> “老师好!”这里有成年人的声音,也有孩子们的声音。<br/> ……<br/> 六<br/> “同学们,上课了!”<br/> 白发的女教师又习惯性地拢了拢头发,举起了教鞭。<br/> 她的声音有点儿颤抖,她的眼里含着泪水。<br/> 她在这偏僻的山上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今天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人遗忘,她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br/> 学生们端端正正地坐着。静静地听老师的讲课,谁也没有做小动作,或者偷偷地讲话。<br/> 阳光透过玻璃窗,象聚光灯,照在女教师的身上。<br/> 窗外,巍巍的青山上正飘着一朵白云……

春蚕颂——献给赵春娥

第8版()<br/>专栏:<br/><br/> 春蚕颂<br/> 陈满平<br/> ——献给赵春娥<br/> 你的生命——<br/> 属于春天,<br/> 属于万紫千红。<br/> 你在理想的追求中,<br/> 留下闪光的一生……<br/> 你是春蚕——<br/> 一只心灵美的春蚕,<br/> 从透明的丝中,<br/> 人们看到你的坚韧,你的忠诚,<br/> 在用生命织出的绸上,<br/> 人们更了解你的价值,<br/> 量出你的深情。<br/> 生命虽然短暂,<br/> 你的赠予是何等地厚重,<br/> 绿叶变成闪亮的丝啊<br/> 留下绵长的爱,无私的心。<br/> 街头巷尾,说着你,<br/> 车站码头,赞着你,<br/> 同志战友,想着你,<br/> 丈夫儿女,梦着你……<br/> 你,一个拉煤车的女工,<br/> 只有四十七年的生命旅程,<br/> 你留给烈军属深情的爱,<br/> 你留给五保户纯真的心。<br/> 上班是送煤,下班是送煤,<br/> 煤是你的生命和灵魂,<br/> 春蚕啊,你“小小”的生灵,<br/> 启迪着无比深刻的人生……<br/> 你的答案啊,<br/> 共产党员的答案告诉人们——<br/> 活着,为了人民,<br/> 死了,也向人民献出整个身心。<br/> 十月的秋风啊,请你告诉我,<br/> 那里去寻找我们的英雄,<br/> 秋风深情地对我说,<br/> 她正奔向共产主义的光辉目<br/> 标……<br/> 你的生命——<br/> 属于春天,<br/> 属于万紫千红。<br/> 你在理想的追求中,<br/> 留下闪光的一生……<br/> 你告诉人们煤的可贵,<br/> 让火光<br/> 永远照耀追求者的心胸;<br/> 你就是煤呀,你就是火,<br/> 你永远活在人民的事业中!

“刮目相待”

第8版()<br/>专栏:群言录<br/><br/> “刮目相待”<br/> 穆 扬<br/> 积多次经验,我已经尝够了理发之苦:去得早了,不开门;晚了,又赶不上关门的“点”儿。要想理发就得下决心等待。所以,少理一次算一次,也算一种“得过且过”。<br/> 但老经验并不一定可靠。这天,骑车路过某理发店,门前新换了营业时间表:早七时至晚十时。营业时间长达十五个小时,这可是新鲜事。我犹豫着走进店里,一进门就听到了热情的招呼:“您早,理发请先买票,这边坐!”这时,我才注意到,空着的坐椅已经不多,早来的顾客已经开始理发了。<br/> 于是,我忽然想起一位朋友告诉我的另一件事:也是一个早晨,他的自行车胎扎破了。推车去补,循例作了“改天来取”的思想准备。没想到修车师傅说:“一会就得!”在坐等修车的当儿,他还听那位师傅说,这个门市部从早七点开门,晚十一时关门,补带小修,立等可取。<br/> 后来我打听了一下,这样的门市部全市有好几十个。原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理发店和修车店等服务性行业,在定额、超额的指标和分配方面,都有改进,店员和工人们的积极性大增。工作时间的延长和服务方式的改进,都是大家自愿进行的。顾客方便省时,一个店铺也发挥了更多更大的社会作用。真是一举多得。<br/> 古语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看来,政策对头,我们社会主义的商业,包括象理发,修车这样的服务性行业在内,经营管理就会根本改观。然而也要看到在政策对头的前提下,人的精神面貌变化所带来的服务态度的变化。这正如十二大报告中引述的马克思的一段话:在改造世界的生产活动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

北大荒的冬天(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北大荒的冬天〔木刻〕 郝伯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