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赵总理同沙德利总统继续会谈
一致支持巴勒斯坦和纳米比亚人民斗争
新华社阿尔及尔12月26日电 赵紫阳总理今天在同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的第二次会谈中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三项原则,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关系,包括同美国和苏联的关系。
今天晚上的会谈在国宾馆举行,双方继续就国际问题及两国的对外政策交换意见。
中国方面参加会谈的有国务委员谷牧、外交部长吴学谦。阿尔及利亚方面参加会谈的有总统顾问布拉希米和外交部长易卜拉希米。
据悉,这两次会谈表明双方在一系列的国际问题上有一致的或近似的看法。
关于中东问题,赵总理重申了中国的一贯立场,即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以色列不撤出它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不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包括回到自己家园和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中东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他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的代表,它有权参加中东问题的解决。他强调要解决中东问题,主要的要靠阿拉伯国家的团结。
赵总理说,中国对非斯会议决议表示赞赏和支持,对阿拉伯国家在会议上提出一个共同的主张、用一个声音说话表示高兴。
他希望尽快结束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
沙德利总统表示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他说,巴勒斯坦人民应当有自己的祖国,巴勒斯坦问题不解决,中东问题也就无从解决。
他说,阿尔及利亚支持阿拉伯非斯首脑会议提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
关于非洲问题,赵总理说中国支持纳米比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支持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他说,中国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政策,谴责南非当局在美国支持下拒绝执行联合国关于纳米比亚问题的435号决议;支持对南非实行强制性的制裁措施。他说,中国决不同南非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沙德利也表示了支持纳米比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并谴责了南非的种族主义政策。
赵总理阐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三项原则,还谈到了中国对阿富汗、柬埔寨问题的立场。
沙德利对两伊战争、阿富汗和柬埔寨问题表示关切。他说阿尔及利亚和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阿尔及利亚反对任何一个国家用武力侵占另一个主权国家。
沙德利希望阿、中两国为南北对话作出共同的努力,并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昨天下午,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和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易卜拉希米就双边关系、特别是两国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也举行了会谈。参加会谈的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温业湛、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吕学俭、机械工业部顾问、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董事长王子仪、总参谋部副部长王乐天;阿尔及利亚方面有计划和领土整治部长阿卜杜勒·哈米德·卜拉希米等。
据了解,双方介绍了各自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并就中小工业、农业、水利和交通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第6版()
专栏:

国际舆论积极评价赵总理访非之行
本报讯 连日来,非洲国家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不断报道赵紫阳总理访非之行的消息,并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这次访问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于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特别是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谈到这次访问的重要意义时,喀麦隆电台的一篇评论指出,赵总理出访非洲“是一件大事”,因为“这是一位中国政府首脑十八年来头一次访问我们的大陆”。刚果《战斗》周刊说,赵总理这次访问非洲是一次划时代的“历史性访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发表社论说,赵总理这次访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肯定将会促进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亚洲华尔街日报》专稿认为,赵总理此行是“中国为加强它同非洲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而主动采取的一项重大行动”。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赵总理这次非洲之行表明,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是中国对外方针的根本出发点。
多哥《新进军报》指出,赵紫阳总理的非洲之行表明,“声援第三世界的事实构成了中国外交的重点”。《喀麦隆论坛报》说,在不结盟首脑会议即将召开前夕,中国领导人进行这次访问,表明面对霸权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和团结。南通社认为,中国奉行的是同非洲国家建立平等关系的政策,“对中国来说,它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的关键性因素是共同为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而斗争”。它还说,中国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它越来越强调需要在政治、经济和其他一切领域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并且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日本《东京新闻》说,中国外交的重点是反对霸权主义,并且“把重点放在以南南关系为基础的与不结盟国家的经济联系上。《日本经济新闻》也指出,“现在,重视第三世界是中国外交的支柱”。
国际舆论认为,赵总理访问非洲将增进了解和友谊,加强团结和政治、经济技术合作,使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泰国《中华日报》社论强调,中国今后将会更积极地寻求与第三世界各国建立团结合作的关系,“促进中国与非洲各国的贸易”。伊拉克《共和国报》说,中国将同非洲讨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能性。意共《团结报》说,赵总理访问非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第三世界的团结,同时也有谋求发展经济合作的考虑在内。日本共同社的电讯说,“这次赵总理访问非洲的目的是向世界表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在于同第三世界的团结”。美国《新闻日报》的文章认为,赵总理的使命是“寻求和平”,并且提出中国可以和非洲国家“进行越来越有效的经济合作”。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的文章说,赵总理此行是要表明,中国是第三世界最好的朋友。英国《泰晤士报》12月20日的文章也认为,赵总理将强调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和合作的重要性,“中国可以指出它在依靠国内资源和政治上的团结来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是成功的。”
各国舆论认为,赵总理这次访问必将取得圆满成功。埃及和阿尔及利亚报纸都高度评价赵总理的访问,认为此行取得的积极成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埃及《消息报》的文章认为,赵总理出访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是新的一年的吉祥之兆。文章说,“中国现在的情况稳定了,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新中国向整个世界张开了手臂,敞开了胸怀,公布了政策,向所有希望友谊与和平的人伸出了手。中国面向全球,这对我们第三世界各国来说是好事。”


第6版()
专栏:

谷牧吴学谦等
参观阿尔及尔“社会主义新村”
新华社阿尔及尔12月26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外交部长吴学谦以及正在阿尔及利亚访问的赵紫阳总理的其他随同人员,今天下午参观了阿尔及尔郊区的斯塔乌埃利“社会主义新村”,受到新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谷牧等在阿尔及尔省政府高级官员和这个村的人民议会主席的陪同下,观看了新村建设的图表,参观了新村的一些设施,看了这里的市场,并在村民雷巴赫·斯拉米的家作客。
阿尔及利亚从1971年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目前在全国已建成132个,还有224个正在建设中。
新村的设施比较完善,包括学校、诊所、商店、文化馆和清真寺等。全部建设费用由国家支付。新村居民都有单独的比较宽敞的住宅。
阿尔及利亚政府建设新村的目的是,把新的住宅分给农业劳动者,形成新的居民点,使农民安心务农,不致盲目流入城市。(附图片)
12月26日,赵紫阳总理参观阿尔及尔炼油厂。 新华社记者摄(传真照片)


第6版()
专栏:

朝鲜就宪法公布十周年举行报告会
朴成哲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新华社平壤12月27日电 据朝鲜《劳动新闻》今天报道,朝鲜国家副主席朴成哲在纪念《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公布十周年的中央报告大会上说:为了彻底贯彻社会主义宪法,有力地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要进一步加强人民政权对国家社会生活的领导。
朴成哲说,我们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以便高度发挥国家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卓有成效地完成为彻底实现劳动人民自主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
他指出,全体劳动人民要具有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高度自觉性,自觉地维护和诚实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起革命的守法风气。
大会昨天在平壤举行。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人在苏驻印使馆前示威抗议苏侵阿
一些国家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新华社新德里12月27日电 100多名居住在新德里的阿富汗人今天在苏联驻印度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抗议苏军继续占领阿富汗。
这次抗议示威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三周年之际举行的。示威者高举着标语牌,要求早日解决阿富汗问题。
早些时候,数十名阿富汗难民在这里的苏联大使馆外进行了48小时绝食抗议。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在苏联军队入侵阿富汗三周年之际,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群众组织发表声明或举行示威游行,谴责苏联继续占领阿富汗,要求苏联军队立即全部撤出阿富汗。
意大利外交部26日发表声明,谴责苏联继续赖在阿富汗。声明说,苏联军队对阿富汗人民实行的“残酷的军事镇压是对人权的严重侵犯,是东西方关系紧张的一个因素”。声明表示,意大利政府愿意“为减轻阿富汗难民所遭受的痛苦而作出努力”。
西德外交部长根舍在同日发表的一项声明中重申,西德政府“要求苏联尊重阿富汗人民的愿望,撤出它在阿富汗的占领军,让阿富汗人民自由地行使其独立和自治的权利”。
另据报道,“瑞典阿富汗委员会”26日组织了100多人前往苏联驻瑞典大使馆举行示威游行,抗议苏联侵占阿富汗和屠杀阿富汗平民。示威者向苏联大使馆递交了一份书面文件,要求苏军全部撤出阿富汗。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26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26日发表声明,重申美国要求苏联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
里根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三周年时发表的声明说,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人第一次在其领土和东欧之外动用大规模的军事力量,企图(向别国)强加自己的意志”。里根说,“如果苏联的侵略行动得逞”,这将对全世界人民的“安全产生危险的影响”。
里根在声明中重申,支持“在苏联军队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基础上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以建立一个独立和不结盟的阿富汗。


第6版()
专栏:

阿游击队袭击贾拉拉巴德机场
毙敌40人击毁直升飞机2架坦克4辆
本报讯 据阿富汗新闻社报道,12月22日凌晨,阿富汗游击队袭击了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贾拉拉巴德机场,击毙了40名苏联和阿富汗政府军士兵,并摧毁了2架直升飞机和4辆坦克。


第6版()
专栏:

金边码头工人举行反越示威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12月8日,金边码头工人举行示威,反对越南统治,要求提高工资。罢工遭到越南—韩桑林伪政权镇压,有2名工人被打死,一些人被捕。


第6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将继续限制苏联产品进口
欧洲经济共同体部长理事会23日决定,共同体各国在1983年将继续对苏联产品的进口实行限制。这项决定是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政治委员会的建议作出的。


第6版()
专栏:

法共和社会党决定在市镇选举中联合竞选
联合执政的法国社会党和共产党22日晚在巴黎达成一项协议,决定两党在1983年春的法国市镇选举中进行联合竞选。


第6版()
专栏:

伊拉克飞机袭击伊朗四城市军事目标
伊拉克军方最新战报说,26日始,伊拉克飞机对胡齐斯坦省的阿瓦士、阿巴丹、提斯孚尔和埃因胡什四个城市的防空指挥和控制中心进行了74次攻击,并摧毁一些军事目标。(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摩洛哥

“磷酸盐王国”行
本报记者 柯月霖
摩洛哥是个王国。然而,我们在采访中却发现,在这个王国里还有一个“王国”,那就是“磷酸盐王国”。这倒不是因为座落在卡萨布兰卡郊区的磷酸盐办公室门庭显赫,气势不凡,主要还是由于磷酸盐在摩洛哥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摩洛哥的磷酸盐蕴藏量,据摩方介绍约为578亿吨,占世界总蕴藏量的四分之三。按目前年开采量约2,000万吨计算,可开采30个世纪。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出口国,这种矿产及其制品占它的外贸出口总值近二分之一。前两年的旱灾,造成农业严重减产,国民生产总值下降,而磷酸盐生产的持续上升,对经济的稳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磷酸盐的主要产区在摩洛哥中部离大西洋沿岸几十公里的地带。据摩洛哥朋友介绍,几百万年以前,这里原是一片海洋,成群的海洋动物在这里生长、繁殖、死亡,一代一代残骸的积聚,在海底逐渐形成一片骨架层。以后,随着地壳的变动,海底上升形成陆地。而这骨架层也就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磷酸盐。至今在开采中,有时还会发现海洋动物的化石。
摩洛哥有四大磷酸盐矿区,其中以胡里卜盖矿的规模最大。去年,胡里卜盖矿磷酸盐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我们采访的就是这个矿区。
从卡萨布兰卡出发,沿着公路向西南奔驰,只见绿树成行,草原片片。刚撒下麦种的土地,泛出淡淡的绿色。然而,继续往前走,景色陡变。青翠的树木逐渐绝迹,黄色的地表散堆着零乱的碎石。我们似乎进入了戈壁。突然,一座座耸立的小山映入眼帘。这里原来已是胡里卜盖矿区范围了。
进入胡里卜盖矿区所属的西迪达乌依矿,磷酸盐由于离地表近,因而进行露天开采。分布在各个作业点上的大型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隆隆作响。100吨至170吨的巨型卡车川流不息地运送着矿物和残渣。足有几百公里长的犹如窄型车厢的传送带,把卡车运来的磷酸盐从矿区输送到烘干厂、清洗厂或仓库,然后一部分运往化工厂或磷酸厂加工成磷酸和化肥,另一部分运往卡萨布兰卡港直接出口。
陪同我们参观的是一位巴黎综合工业大学毕业的年轻工程师,瘦长的个子,戴着一副宽边眼镜。他自豪地说,西迪达乌依矿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矿,储量和质量均首屈一指。他详细地讲解了这里的地质情况。这个矿除了浮面有一层覆盖土外,底下五层都是磷酸盐。目前主要开采前四层。它的年生产能力为1,200万吨,但由于受到世界市场的限制,去年只生产了900万吨。
从尘土飞扬、阳光黯淡的矿区来到工程师俱乐部午餐,恍如进入另一个世界。这里的豪华设施比之摩洛哥最大的企业卡萨布兰卡的磷酸盐办公室毫不逊色。由于盈利多,福利条件也较好。据介绍,胡里卜盖市的一半建筑都属于磷酸盐办公室。总人口12.5万人直接或间接地为磷酸盐办公室服务或与它有关。在矿区周围有5个矿工村,共4,600多套住房,免费供应工人居住。每个村等于一个小镇,有清真寺、俱乐部、图书馆、公共浴室等。每天有60辆大轿车接送工人上下班。
摩洛哥的磷酸盐资源早在1920年即被发现,但很长时期被操纵在法国人手里。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政府逐步收回了磷酸盐的开采、生产和销售权,并于1960年全部实现国有化。从此,王国政府对这个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培养、造就了大批技术人员,逐步提高机械化程度,迅速扩大了开采能力。 1956年独立时,磷酸盐的产量为540万吨,现在已超过2,000万吨。与此同时,王国政府考虑到作为初级原料的磷酸盐,相对来说收汇少,利润低,不如加工后的成品更为有利。因此,从1965年开始在沙菲地区陆续兴建了摩洛哥磷酸一厂、二厂以及两个化工厂。产品有硫酸、磷酸、过磷酸钙等。去年磷酸盐制品的出口,就比前年增加了37.2%。按照磷酸盐办公室的规划,将在靠近卡萨布兰卡的佐尔夫拉斯法尔兴建一座大型联合化工企业。在北部那多尔地区,“摩洛哥磷酸北厂”正在设计施工中……这些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摩洛哥的磷酸盐将从初级产品逐步走向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到1985年底,磷酸盐的产量将达到3,400万吨。磷酸盐办公室负责人乐观地说,从长远来看,为了发展农业,作为化肥重要来源的磷酸盐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会受到欢迎的。(附图片)
图为摩洛哥一磷酸盐矿区的大型挖掘机,一次能采70吨矿石。
柯月霖摄


第6版()
专栏:

工人入股和“自我供应”
——罗马尼亚见闻
本报记者 李宁来
在罗马尼亚的工厂企业里,工人可以入股,向工厂提供发展经济的资金,机关干部也可以在他们单位所在地区的工业企业加入股份,这是罗共中央今年10月全会上作出的决定。决定还说,工人通过各自企业的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有权讨论工厂的各项工作和提出批评、建议,在工厂加入股份的机关工作人员也有权参加有关企业的会议,对该企业的生产等问题提出意见……这一新的事物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当我们来到罗马尼亚斯拉蒂纳铝加工厂时,我便急着问党委书记波帕同志,他们厂具体怎么个搞法。波帕同志说,现在全厂职工正在讨论这个决定草案。总的来说,大家认为是个好措施。“那么您怎么看呢?”波帕同志带着兴奋的语调回答我说:1944年8月23日以后,我们国家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了,但是怎样当好主人,会不会管好自己的家呢?这也要学习和实践。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动群众关心和直接参加管理自己的企业,清除那种自己只是参加生产,全厂生产反正有领导管的想法。实行工人入股这个办法,就是把企业和职工的利益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动员职工关心企业。入了股以后,职工会更深刻地感到,企业的盈亏和自己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就会细心地保护好机器和工具,上班时遵守纪律,抓紧时间工作,注意节约原材料等。这样,职工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句话,我们是从这样一条原则出发的,就是使“生产者也是得利者”。
波帕同志还告诉我们:参加股份是自愿的,但入股最低不得低于1万列伊,最高不能超过5万列伊。在一个企业里,职工的股份不得超过这个企业固定资金的30%。每个企业的具体做法由各企业的劳动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讨论决定。至于机关干部参加本地区哪个企业的股份,由部长会议统一定。入股者年息一般为6%,如果工厂企业超额完成计划,按超额情况,可得8%的年息,如果工厂亏损,股东仍可得到不低于5%的利息。
在生产铝管的自动化车间里,正在操纵台前按动电钮的工人格拉玛对我说,对于入股问题,工人们讨论得很热烈。他笑着说:对于我,我更感到工厂是我们工人自己的了。另外,入了股,除了工资、奖金外,每年我还可以得到另一笔收入。更不用说这还支援了国家建设呢。反正我准备成为一个股东。
在罗马尼亚的工厂里,常常可以看到,在离车间不远的地方,或是纵横交错的管道旁,有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在居民住宅区小庭院的茸茸草坪上,也有鸡群在自由自在地走动。工厂、学校、机关的负责人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自豪地讲到,他们那里“自我供应”搞的多么出色,种了多少菜地,养了多少头猪,暖房面积有多大等等。听说,“自我供应”搞得好,还是先进单位的条件之一呢。
从今年起开始在全国普遍推行的“自我供应”。制度规定,罗马尼亚每个县、乡和地区必须尽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地区居民的供应问题,要求各地区都要按照居民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本五年计划的指标,作出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区农、副业生产的规划和每一年度的生产发展计划。“让每一巴掌土地都得到耕种和向人们提供产品”,这是罗共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号召。这个号召,不但推动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更好地利用土地发展农、副业,还鼓励个体户和集体农民在自留地上经营好生产,尽量把自己用不了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因地制宜还意味着,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畜产品的地区不用自己多种粮食,而用畜产品和产粮地区交换粮食,自行调剂。国家还鼓励农村居民,每户养一头牛和别的大小牲畜。至于城市居民,他们也要为供应出一把力,可以利用除绿化园地以外的每一寸土地种植蔬菜、果树等;城市近郊区居民还可以饲养各种牲畜。国家规定,做好上列工作,超额完成计划的县和地区,可以拥有全部超额产品,不用上交国家。
我们看到,“自我供应”已经在全国许多地方结出了硕果。胡乃多阿拉是个著名的工业县,但是它在向居民提供丰富供应上也不落后,今年2月这个县向别的县发出的竞赛挑战书中说,估计全县居民共需蔬菜75,000吨,自己可以解决5万吨。现在有些蔬菜例如土豆,已经全部自给,不需要从外地调进了。这个县的一些地区,例如德瓦,不但全部实现蔬菜自给,还第一次用多余的蔬菜制造了蔬菜罐头。这个工业县虽然象当地人所说的,一向存在着耕地“危机”,但人们采取措施扩大了国营农场和农业社的种植面积,把大量果树分给居民自己栽种和养护,还把过去废弃的涝地分给矿工种菜等。现在这里的人高兴地说:生产钢的县也生产出“第一炉”自己的蔬菜啦!
从布加勒斯特到黑海途中,我们来到一个用大石块砌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夜莺”饭馆。当我们在那里用餐时,站在一旁的胖经理笑吟吟地对我们说,报纸和电台都介绍过他们饭馆的先进事迹呢。他们除了爱护国家财产和会做生意外,还自己搞了蔬菜种植园和养了猪。外面猪肉卖40列伊1公斤,而这里1公斤猪肉成本仅为4列伊。他们一年生产的肉、菜可以满足饭馆80多天的需要,为国家节约了原料。不仅如此,顾客能经常吃上新鲜肉、菜,感到满意。由于利润多,职工的奖金和额外收入也多,他们也感到满意。
我们在罗马尼亚的工厂食堂吃饭时,也发现由于建立了生产基地,有些食堂的饭菜比过去便宜30%左右,不少大工厂还建立了除大食堂以外的车间小食堂,为职工提供了方便。


返回顶部